种桑养蚕技术
种桑养蚕是怎样的

种桑养蚕是怎样的种桑养蚕是一项古老的农业技术,这种技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通过种桑养蚕,可以生产桑丝和蚕茧,然后制成衣服和其他纺织品。
这样的技术在古代中国被广泛使用,直到现在一些地方仍在使用。
首先,种桑养蚕的核心在于桑树和蚕。
桑树是蚕蛾取食的唯一食物。
因此,种植桑树是种桑养蚕的前提。
有许多品种的桑树,选择什么样的桑树种植主要看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做出选择。
一般情况下,适宜种植桑树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土壤肥沃。
桑树会在第二年的春天开始发芽,并且需要经过几年的生长才能达到适合蚕蛾化茧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桑树的叶子是蚕蛾的唯一食物,因此需要定期修剪桑树的枝叶,以保证其生长秩序、有利于后期的蚕种养殖。
其次,蚕是种桑养蚕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一般说的“蚕”,它其实分成五个阶段:幼虫、第一黄、第二黄、第三黄以及蛹期,其中最具价值的是蚕的幼虫时期。
此时蚕会不断地饮食桑树的叶子,生长迅速,在接近20天的时间里便会成长到足够大,脱离蚕茧而变成蚕蛾。
在蚕的幼虫时期,它需要得到适当的温度、光照、空气质量等条件。
通常,蚕的生长期需要控制在20到30天之内,这样可以制造出最好的蚕茧。
为了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在室内安装一些保温材料。
对于不同阶段的蚕,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比如更低的温度、更多的光照等等。
因此,在种桑养蚕中,保持适宜的生态环境是非常关键的。
需要注意的是,蚕的环境条件和桑树的生长情况紧密相关。
如果桑树的生长情况不好,那么蚕的营养水平也无法保证,这样生产出的蚕茧和桑丝质量会受到影响。
最后,要养好蚕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针对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养殖技术。
比如在幼虫阶段,需要定期清洁蚕的环境、上新鲜的桑叶供蚕食用,让蚕茧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障;在蛹期,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从而营造良好的蚕蛹生长环境。
总结:种桑养蚕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主要用来生产桑丝和蚕茧,进而制成各种商品。
在种桑养蚕之前,需要先了解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并且清楚蚕的生长规律。
栽桑养蚕实用技术

第一章高产桑园栽培新技术第一节基本指标一、高产桑园的技术标准土地条件:土层深厚,能灌能排,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2%左右,地下水位 1米以下。
栽前准备:全面冬耕、深翻40厘米以上,亩施厩肥80担或垃圾等堆肥200担以上。
良种壮苗:选“育-711”、“农桑12”、“农桑14”、“盛东一号”等优良品种,要求苗木粗壮,根系完整。
合理密理:亩栽800—1000株,栽种时细土踏实,浇上活根清水粪。
新桑管理:用叶多留少采,培养树势;用肥少量多次。
栽桑当年用肥标准:4月下旬亩施清水人畜粪10担;5月中、下旬亩施清水人畜粪10担加尿素5公斤;6月中旬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人畜粪10担;7月下旬亩施尿素10-15公斤。
新桑产量:第一年秋叶亩产400公斤,第二年产叶1200-1750公斤,第三年2250公斤。
二、高产桑园生长特点与高产技术(一)夏秋季1、生长特点。
15月下旬伐条后,6月上旬即萌芽生长,10月中、下旬枝叶生长基本停止。
其中6-8月枝生长量占枝条生长总量的87%,开叶数占总开叶数的88.5%。
10月份绝大部分枝条停止,但仍在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
2、高产技术。
合理留条—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
在栽植株数(亩栽1000株左右),每亩拳数3000个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枝条就成了影响群体是否合理的主要因素。
生产上每亩留条7000-8000条最为适宜,并使条间分布均匀,枝条粗细匀整。
留条过多,细条增加,通风透光性差;留条过少,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肥水等条件;均不能高产。
施肥管理。
6-8月需肥量大,夏肥要重施,占年肥量的40%,分二次施入。
第一次夏伐后立即施入,亩施人畜粪30担,尿素30公斤或碳酸铵80公斤;第二次在夏叶疏芽后施入,亩施尿素15公斤。
追施秋肥:早秋采叶后立即施入,亩施尿素10-15公斤。
桑园抗旱。
①灌水抗旱:桑园在遇到连续高温睛热6天以上要灌水一次。
②地面覆盖:将稻草,桔杆等摊放在桑园地面。
种桑养蚕技术范文

种桑养蚕技术范文一、种桑技术:1.地力选择:种植桑树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
土壤的pH值应在6~7之间,适宜栽种。
2.桑树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桑树品种,如乌桑、白桑等。
同时要注意树干直立,树势旺盛。
3.桑树栽植:桑树的栽植一般采用秧苗栽植,株距约为1米左右。
栽植后及时浇水,并注意保持根部湿润。
4.施肥:桑树施肥要注重生根旺盛。
栽植后1个月施一次入秋肥,用稻草堆肥或者有机肥进行覆盖。
5.病虫害防治:桑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桑虫、病菌、蚜虫等。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
二、养蚕技术:1.蚕种选择:选择优良的蚕种,如青肚蚕、白肚蚕等。
保证蚕种的品质,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2.温度控制: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在25~28℃之间。
冬季需要保持温暖,可以通过电热器等设备提供适宜温度。
3.饲料供给: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需要每天定时给予新鲜的桑叶。
桑叶要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4.细心管理:在蚕的幼期,要经常清洗蚕箱,保持干净卫生。
同时,要注意防止蚕群受到外界干扰,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
5.病虫害防治:蚕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丝球菌病等。
对于常见病虫害,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种桑养蚕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
总之,种桑养蚕技术是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应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推动种桑养蚕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的繁荣。
栽桑养蚕实用技术规范

栽桑养蚕实用技术规范一、引言栽桑养蚕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养殖业务,对于丰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养蚕效益,保证蚕丝的质量和产量,有必要制定一份栽桑养蚕的实用技术规范。
本文档将从土壤选择、桑树种植、蚕种选配、管理措施等方面,为您提供一份全面有效的栽桑养蚕实用技术规范。
二、土壤选择栽桑养蚕所选用的土壤应具备以下特点: - 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提供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
- 保水性强:土壤保水性强有利于蚕宝宝滋养。
- 富含养分:土壤要富含氮、磷、钾等元素,保证蚕丝质量。
三、桑树种植桑树是蚕的主要食物来源,桑树的种植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桑树品种,不同品种适合不同地区的种植。
2. 合理选址: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避免水涝等问题。
3. 土壤改良:在种植桑树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四、蚕种选配蚕种的选配对养蚕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蚕种。
常见的蚕种包括: - 白蚕 - 黄蚕 - 温蚕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者的经验,选择适宜的蚕种进行养殖。
同时,要定期更新蚕种,以保证蚕丝的品质和产量。
五、管理措施养蚕过程中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着蚕的生长和蚕丝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 1. 温度控制:蚕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蚕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
养蚕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
2. 饲料供应:及时供应新鲜、富有营养的桑叶,保证蚕宝宝的食物质量。
3.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蚕只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4.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养殖环境,保持卫生,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六、养蚕经验分享以下是一些养蚕的经验分享,供参考: - 遵循规范要求: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养蚕,不盲目操作,做好记录和管理。
- 学习交流:定期参加培训班、技术交流会,学习新技术和经验。
种桑养蚕新技术

种桑养蚕新技术种桑养蚕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种桑养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技术。
第一,改良品种。
种桑养蚕的核心是蚕种,优良的蚕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现在,通过基因技术和选择育种等手段,培育出了一系列产量高、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这些改良品种不仅能够提高蚕的抗病能力,还能够提高丝绸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智能化养殖。
传统的种桑养蚕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效率低下。
而现在,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无人机等智能技术的发展,种桑养蚕也逐渐智能化。
例如,可以使用自动喂食器、自动清理器等设备,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养蚕的效率。
第三,无公害养殖。
传统的养蚕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防治病虫害,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丝绸的品质。
而现在,借助生物技术和生态种植等方法,可以实现无公害养殖。
例如,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温室养殖。
温室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够在大部分地区实现全年种桑养蚕。
通过在温室内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可以提高春秋冬季的养蚕效果,增加产量,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第五,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病虫害是影响蚕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现在,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灯光、温度、湿度等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养蚕环境,并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病虫害进行及时预警和防治,减少蚕的死亡和损失。
总之,种桑养蚕新技术的出现,为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改良品种、智能化养殖、无公害养殖、温室养殖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种桑养蚕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新技术不仅在农业领域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种桑养蚕技术

种桑养蚕技术一、桑树的培育和管理桑树是种桑养蚕技术的基础,只有健康茂盛的桑树才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来养活蚕蛹。
桑树的培育和管理是种桑养蚕技术的第一要素。
1.选择合适的桑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中最常用的桑树品种是五叶桑、滇桑、青桑等。
这些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是种桑养蚕的首选品种。
2.选好栽种地点桑树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空气流通良好,土壤肥沃而疏松。
不宜在坡地、水淹地、颜色轻、质地差的土地上种植桑树。
应选择坡顶、河岸旁、荒坡或沟谷等地种植桑树。
3.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桑树的栽种时间应在春季。
在栽植前应开垦土地、施肥、翻耕,同时喷洒杀虫剂,以防止虫害的发生。
桑树的树距和行距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土地情况确定。
4.合理进行桑树管理桑树需要定期修剪、松土、施肥、浇水等工作。
合理进行桑树管理能够促进桑树的生长,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二、蚕的饲养和管理1.选择健康的蚕卵蚕卵的品质对养蚕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选择健康的蚕卵能够提高养蚕的成功率。
好的蚕卵应该色泽鲜艳,有光泽,大小均匀。
2.控制蚕卵孵化的时间蚕卵的孵化时间与气温有关。
一般来说,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孵化期通常为5至10天。
在孵化期间,要保持蚕卵的潮湿,以便孵化。
蚕的饲养方法包括饲养环境、食物的提供、换桶等等。
蚕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强光照射。
蚕的主食是桑叶,桑叶应新鲜、干净、无病虫害。
蚕的饲养温度应在25℃-30℃之间,撒布在饲养场地的桑叶应根据蚕龄的需求逐渐增多,蚕的年龄越大,摄食量就越大。
4.掌握蚕的疾病防治蚕的疾病防治是保证蚕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在种桑养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疾病,如紫斑病、棉铃虫病、蚕蛾病和热病等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种桑养蚕技术是生产丝绸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掌握桑树的培育和管理,掌握蚕的饲养和管理,合理预防和控制疾病,可以提高丝绸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丝绸的生产和加工在饲养蚕蛹成蚕之后,需要进行蚕蛹的收获,然后将其放入蚕茧中沐浴,再将蚕茧进行加工和生产,最终得到丝绸。
栽桑养蚕简明技术

桑树种植技术一、桑园规划:选择运叶方便、土层深厚的水田、旱地、缓坡地种植,避免在厂矿、砖瓦窑、烟草地附近1公里范围内种桑。
宜连片集中种植,可减少虫害、农药中毒,且方便管理。
桑园应距离果园50米、水稻田10米以上为好,避免其喷农药时污染桑叶。
工厂氟化物、农药、烟草等可使蚕中毒。
二、种桑时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应选择凉天雨季种植,避免夏植或旱季种植。
一般以冬春植为主(12~3月),也可秋植9~10月。
三、良种和壮苗:选用桂桑优62、桂桑优12、沙二×伦109桑品种。
选用壮苗,根系完整,无传染性病虫害。
“桂桑优62”比“沙二×伦109”增产15~25%,叶片大而厚,叶质与“沙二×伦109”相近,亩产桑叶达3200kg,适种于水田。
“桂桑优12”比“沙二×伦109”增产10~17%,且叶质比“沙二×伦109”优良,亩产桑叶达3000kg,抗旱力较强,可种于旱地。
四、栽前假植:桑苗买回家后,2~4天内能种下的,可堆放在阴凉潮湿处,捆与捆之间留些空隙,最上层盖一层稻草。
经常浇少量水于稻草上,以防桑苗干枯,但浇水也不能太多,水太多桑会长出新芽,降低栽植成活率。
堆放高度不能超过50cm,以防发热而死。
1、4~10天内才能种下的,可选避风处,挖深40cm,宽35cm的假植沟,将桑苗成把(100株)直立或斜放在沟内,理直苗根,先填细土,使苗根和土壤密接,再填土踏实,要把苗干的1/3~1/2埋入土中。
按下图进行假植2、若半个月之内无法栽种下地的,要选浇水方便的地块,按行距10cm开沟,沟深15cm,桑苗分株沿沟按株距1cm斜放,盖土埋根即可。
五、栽桑要求:深耕、厚肥、壮苗、浅植。
1、耕地:栽桑地要深耕25~30cm。
2、施基肥:按行距用石灰粉划线,沿线开沟深30cm、宽30cm,施放农家肥每亩3000公斤或河塘泥150~300担,填回表土,略高出地面。
时间紧也可不施基肥。
种桑养蚕技术

种桑养蚕技术桑树栽培技术一、桑苗繁育(有性繁殖)1、苗地的选择及整理应选择地块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排灌较好且光照充足的土地作苗圃地(不宜连作)。
深耕,苗地翻犁后,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呋喃丹2公斤,然后充分耙碎耙匀,起畦。
畦床宽1~1.2米,高15厘米,畦沟宽30厘米。
苗床四周要开好排水沟。
2、播种时期及方法播种可春播或秋播以春播为主,清明前后是播种最适宜时间,秋播在9月中上旬进行。
目前推广的桑树品种是桂桑优12、桂桑优62杂交桑。
发芽率90%左右的种子,每亩播0.75公斤。
方法:用细土和少量氯丹粉(3两/亩)伴种后,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薄盖一层细土,再盖稻草淋足水。
3、育苗管理播种后10天内要保证苗床有充足的水份。
7~10天长出两片子叶时,选阴天或傍晚揭草。
15~20天后长出4~5片真叶,要除草、追肥。
每亩用尿素2公斤冲水施,隔7天一次。
经过4~6苗长至60厘米高以上,可根据需要出圃。
二、桑园的建立1、桑地的选择及整理桑树是多年生的植物,其丰产年限达20年以上。
桑树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土地的肥脊等与桑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土地,栽桑用地必须全耕、清除杂草,按行距80~90厘米开沟(深40厘米、宽35厘米),沟内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公斤),然后回土拌肥,碎土填平,接着拉线划行,以便栽植。
种植要集中连片,与水稻、果树、甘蔗等作物要有一定距离,以免喷洒农药时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
2、苗木的选择和处理挖桑苗时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按苗木大小分级,要求根颈部直径0.3厘米以上,高达40厘米以上,下部弱小苗不宜使用。
种植前过长、干枯、受伤、有病害的苗茎剪除,过长的根系也应在近分叉处修剪,将根部浸渍泥浆后即可栽植。
3、种植时期及方法以冬种为最好,其次是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桑养蚕技术
文章来源:中国种植技术网发布时间:2007-5-31 21:22:51 您是第211位浏览者 [字号:大中小]
一、桑园的建立与管理1、植地,的选择及改良规划桑园时,宜连片种植。
远离工厂、烟草地,与水稻、果树要有一定距离,避免农药污染。
2、桑树品种的选用;适合我市种植的有沙二X109,桂桑优62、桂桑优12。
桑园最好是自繁自育,保证种质。
如是外地调苗,一定在农业技术部门鉴定和检疫。
3、种植的密度、时期和方法,我市种植以5000—6000株/亩为宜,有效条15—2万条,行距80厘米;以冬春植为宜。
种植方法,种植前要深耕熟化,多施农家肥,按规格开深沟,栽植端正,深浅一致,植后压实,淋足定根水和进行剪定。
4、植后的管理:植后应加强肥水管理,避旱、避渍。
发现死株及时进行补植,并追肥以促进新植生长。
采伐方式,我市一般采取冬低刈夏根刈,或冬根刈夏低刈全年采片叶为主。
施肥方式,桑树生产期长,采叶多,除施足基肥和催芽肥外,采取造桑造肥以及时补充土壤养分。
二、养蚕的基本设施1、蚕室:包括小蚕室、大蚕室、贮桑室。
环境要求地势高,易排水、通风良好,周边不宜有污水池、畜舍等,宜座北朝南,大树遮荫。
2、养蚕必须工具:蚕框或蚕匾,一般养一张蚕种须0.8平方米的木框10个,蚕匾25个;花竹30片或方格簇140片,此外,还要准备采桑箩、塑料膜、贮桑缸、蚕网、温度计及消毒用具等。
三、养蚕计划和饲养技术。
㈠、养蚕批次合理安择;1、养蚕批次合理安拌;一般新种桑园;要特有4张成熟叶方能出库蚕种。
在取回蚕种前要做好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消毒工作,用0.1%漂白粉液喷洒。
小蚕共育的地区,可安排18—20日一批,各户自育的一般主张一月一批为宜。
㈡领种、催青及收蚁1、领种宜在早、晚,防日硒雨淋、闷炯。
取回后立即放到小蚕室催青。
2、催青:从卵到孵化叫催青。
出库第8天左右,卵面上有一小黑点,这叫点青。
点青第一日遮光制黑待转青(卵面灰黑色)第三天出蚁,出蚁当天早上5—6时,除去遮光物,开灯瞄光,使之孵化齐一。
3、收蚁:一般在上午8时收蚁。
用顶芽第二片,叶色绿豆色,平滑有光泽。
一般采用桑引法或打拍法。
动作要轻,免伤蚁体。
然后用药进行蚕体消毒。
㈢、小蚕的饲养要点:1、饲养形式:小蚕宜采取塑料防干育,小蚕片叶立体育。
2、小蚕饲养技术: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抓好;①根据各龄对叶成熟度的要求来进行选叶。
一龄用叶,叶色为嫩绿色,自顶芽数下第三片;二龄用叶,叶色绿中带黄,有光泽,自顶芽数下第四片:三龄用叶,叶色浓绿,厚而有光泽,自顶芽下第5—6片叶。
②桑叶的贮藏,桑叶贮藏在一定时间内要保持新鲜、不变质,尽量要减少养分的损失。
方法可用:缸贮法、塑料膜覆盖法。
③小蚕良桑饱食。
④小蚕眠起处理。
这是饲养小蚕关键:A眠前除沙结合扩座;B饱食就眠;C蚕眠不齐一时要提青分批:D眠蚕保护,前期湿度要偏干,后期宜适当补湿,避移动、风吹、日晒,E等齐饷食.⑤加强消毒防病,并创造一个适合小蚕生长的小气候环境。
养蚕前蚕室虽然已消毒,但仍有可能从外界带入病菌,所以消毒防病措施应贯穿在养蚕的全过程。
归结为,入室“三洗手”(入室、切桑、给桑前、除沙后),喂蚕“二换鞋”,眠定还消毒,除沙清地面,蚕具勤洗晒,簇具宜放远,死蚕烧埋,周围多病菌,预防重于治,石灰勤撒,多添食抗菌素。
㈣、大蚕饲育1、饲育方式,一般有地面育,普通蚕匾育,吊架竹笪育.2、关键技术,①通风要好,易捧气、排湿,②合理用桑,做到既饱又省。
五龄1-2日临熟前一日,可少给桑,刚吃完为度,第3-5日是关键时期一定要让蚕充分饱食。
正所谓:“中间松,两头紧”。
③加强病虫病治。
多添食抗生素、灭蚕蝇等,每日坚持用石灰粉进行蚕体消毒,发现病蚕,用蚕筷抬起进行烧、埋处理,并对病区重点消毒,隔离。
④掌握蚕情,总结经验,学会“看蚕”、“摸蚕”、“听蚕”。
以“整齐”、“硬健”、(吃叶猛有力发出)“沙沙”为健康蚕表征。
四、热蚕、上簇、采茧当五龄盛食期过后,蚕食欲逐渐减退至停止食桑,捧出大量绿色粪便,胸部透明,身软而缩,头部左晃右动,寻找合适位置吐丝结茧,此是熟蚕特征,即可拾蚕上簇结茧。
上簇管理:防强风直吹,高湿多
湿,光线不匀,偏热偏生、上簇过密,以上几种现象容易造成双宫茧、黄斑茧,降低茧品质
和价值,待上簇后5天左右,蚕吐丝完后化蛹方能采茧,分级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