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评审_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包括7类指标: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重返类指标(Patients Return Indicators)、医院感染类指标(Hospital Infection Indicators)、手术并发症类指标(Operation Complication Indicators)、患者安全类指标(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Rational Use of Drug)、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Hospi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指标分类图: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框架一、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 )(一)住院总死亡率(Total Inpatient Mortality )。
表达方式:%100⨯=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住院总死亡患者人数住院总死亡率(二)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
1.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次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数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率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2.新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院人次同期新生儿手术患者出亡人数新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住院死亡率新生儿手术患者3.新生儿非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出院人次同期新生儿非手术患者死亡人数新生儿非手术患者住院住院死亡率新生儿非手术患者4.新生儿患者出生体重分级住院死亡率(1)出生体重≤75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750750750⨯≤≤=≤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 (2)出生体重751-100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100075110007511000751⨯--=-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数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克的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 (3)出生体重1001-180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180010011800100118001001⨯--=-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数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克的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 (4)出生体重≥1801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180118011801⨯≥≥=≥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克的同期出生体重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克的出生体重(5)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100⨯=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同期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住院死亡率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三)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Mortality of Surgical Patients )。
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第一篇: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三甲评审一一医院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一、相关管理目标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直对无误。
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
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9Mh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6.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监测手术后并发症及感染例数,手术后感染病例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9.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10.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1.实行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
二、相关评价指标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N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0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4.CT检都日性率之70%。
5.MRI检直阳性率270%.6.大型X光机检都日性率≥70%β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280%。
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三甲评审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手术科室是医疗机构中极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针对三甲评审中手术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手术相关感染的防控:手术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生的感染。
手术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术准备前的患者评估与预防、手术器械消毒与灭菌、手术间环境清洁与空气净化等。
评审时可以关注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手术间的清洁程度等指标。
2.手术安全检查表的使用情况:手术安全检查表是手术前、中、后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可以确保手术环节的安全,避免术中错误。
评审时可以检查手术安全检查表的填写情况,如手术前是否进行检查、手术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等。
3.人员培训和术前沟通:手术科室的医生、护士等人员应具备专业素质,并经常参加相关培训,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手术团队之间应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4.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风险,其及时处理和预防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手术科室应建立并完善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流程和标准,重视患者的术后随访工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5.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风险控制:手术科室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包括术前评估、术中危险因素的监测和术后监测等。
评审中可以关注手术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手术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手术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在三甲评审中,重点评价手术相关感染的防控、手术安全检查表的使用情况、人员培训和术前沟通、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手术风险评估和控制等方面的指标。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才能提升手术科室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将从医疗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介绍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门诊病人满意度门诊病人满意度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院门诊服务对满意程度。
包括对医生、护士、检验、药房等各个环节的评价,用来评估医院门诊质量是否达到患者的期望。
2.住院病人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是对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的评估指标。
通过统计每年住院病人的死亡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住院病人的死亡率,以监控医院的医疗质量。
3.康复率康复率是指患者在经过医院治疗后康复的比例。
通过追踪和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了解医院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疗效,以及医院的康复治疗质量。
4.手术并发症率手术并发症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比例。
通过统计手术中并发症的数量和手术的总数,计算出手术并发症率,用来评估医院的手术技术和训练质量。
5.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是指医院使用抗生素的比例。
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造成影响。
通过监控抗生素的使用率,可以评估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和质量。
1.医疗事故率医疗事故率是指医院发生的各类医疗事故的比例。
医疗事故包括手术事故、药物事故、输血事故等。
通过统计每年医疗事故的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医疗事故率,用来评估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2.用药安全指标用药安全指标是评估医院用药安全的重要指标,包括药物误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通过监控用药安全指标,可以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性,预防药物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包括手术操作安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等。
通过评估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可以提高手术和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预防手术事故和医疗器械不当使用导致的安全问题。
手术科室质量指标

手术科室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
手术并发症例数 1.压疮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2.医院内坠床/跌倒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手术并发症导致的死亡 2).手术后伤口裂开 3).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 4)。
手术后出血或血肿5)。
手术后髋关节骨折 6)。
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 7).手术后呼吸衰竭 8).手术后败血症 4.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5.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6。
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7。
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四。
术后感染发生率(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五.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六.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
手术质量评价表科室时间
住院重非计划手术相术后并点再关死亡发症例手术例次手术例数数数例数 1.手术后刀口裂开例数() 2。
手术后肺栓塞
或深静脉血栓例数() 3.手术后出血或血肿例数( )手术后 4。
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例数()并发症 5。
与专科相关的并发症例数( )名称分类
() 6。
其它
()术后感术后感染染发生
发生率例数切口( )败血症( ) 感染发生肺感染()其它脏器
( ) 部位
单病种膝、髋关节置换术例数()质量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数()理病种
手术质量评价注:重点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脑血肿清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剖宫产手术、子宫切除术、髋、膝关节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恶性肿瘤手术等。
最新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资料

最新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资料医院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___医务科制定的医疗、护理和医技方面的指标。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必须达到100%。
2.病床使用率必须达到85-90%,病床周转次数必须达到48次/年(每月一个床位周转4次,12个月共周转48次)。
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必须达到95%,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必须达到90%。
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必须达到95%,手术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必须达到90%。
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必须达到85%,治愈好转率必须达到90%。
6.麻醉死亡率必须低于0.02%,麻醉意外发生率必须低于0.5%。
7.活产新生儿死亡率必须低于0.5%,住院产妇死亡率必须低于0.02%。
8.2周内再入院发生率、1月内再入院发生率、非预期再手术发生率必须降低。
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必须达到100%,履行对患者各种知情同意的告知率必须达到100%。
10.术前病例讨论,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必须达到100%。
11.危急值报告率必须达到100%,手术部位的标识识别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1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必须低于3天,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必须低于10天。
13.手术安全核查率必须达到10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必须达到97%。
14.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率必须达到100%,对口支援任务完成率必须达到100%。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必须低于10分钟,全年无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16.急救药品齐全,急救器械完好率必须达到100%,急诊留观时间必须低于72小时。
17.出诊医师必须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比例必须达到60%。
18.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必须达到60%。
二、护理质量管理指标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必须达到100%。
3.手术安全核对率必须达到100%。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一、手术安全
(一)活体呼吸测试
1、术前,需要专业护士在手术室内进行活体呼吸测试,以确认患者没有呼吸窒息状态;
2、活体呼吸测试中,须在每支气管插管机械吸引开启前,进行一次有效的活体呼吸测试,以避免术中呼吸潮气量变化,甚至影响术中气道管理;
3、活体呼吸测试中,需要检查患者呼吸状态,评估呼吸音强度,检测气管反射强度,注意观察胸壁运动,以确保术中患者的安全;
(二)术前评估
1、患者术前需要做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健康状况、术后预期效果等,以确定术前是否存在不同病变;
2、术前评估中,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以确定术前手术方式、术后的恢复预期和预防并发症;
3、术前评估中,需要检查患者的肌力、感觉、心理及血液检查,以确定术前的有效性并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消毒除菌
1、手术室在术前,需要进行有效的杀菌和消毒,以避免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2、手术室的消毒有两种:术前消毒和术中消毒,术前消毒需要对手术室内部及存在的物品进行消毒,术中消毒需要对手术器械、术台、配合等进行消毒。
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表1

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表1一、前言手术科室作为医院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在医疗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手术科室的运行进行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非常必要。
本文以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表1为主要内容,对手术科室的管理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二、概述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表1,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手术科室名称、手术总例数、手术病种数、术前明确诊断例数、无菌地毯质量指标、手术器械/巾布质量指标、外科手术等级把握、术后并发症率、手术台维修率、手术器械报废率、术后24小时病房转运率、手术等候时间、手术完成时间等指标。
三、各项指标解读1. 手术总例数该指标表示手术科室的手术总数量。
该指标数值可以体现手术科室的整体运营状态和规模大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手术医生的手术实践经验。
2. 手术病种数该指标表示手术科室开展手术的病种数量。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手术科室的医疗技术应用范围越广,医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求更高。
3. 术前明确诊断例数该指标表示手术科室在手术前明确病情诊断的数量。
该指标的高低可以反映手术前病情评估的准确度,也可以反映手术科室内医生的临床经验。
4. 无菌地毯质量指标该指标表示手术科室内无菌地毯质量的评估指标。
无菌地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度,关系到手术安全。
因此,该指标反映了手术科室的环境管理水平。
5. 手术器械/巾布质量指标该指标表示手术器械和巾布质量评估指标。
好的手术器械和巾布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因此,该指标体现的是手术设备的管理水平。
6. 外科手术等级把握外科手术等级把握是指手术医生对外科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
该指标体现的是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和外科实践经验,也是反映手术科室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7. 术后并发症率该指标表示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
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手术科室应该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甲评审----医院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
目标及评价指标
一、相关管理目标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
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
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6.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监测手术后并发症及感染例数,手术后感染病例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9.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10.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1.实行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CT检查阳性率≥70%。
5.MRI检查阳性率≥70%。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12.尸检率≥15%。
13.医院感染现患率≤10%。
14.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6.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5%。
17.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18.平均住院日≤15天。
19.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20.病床使用率85—93%。
21.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
22.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0%。
2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0%。
24.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25.非计划再次手术率<0.5%。
26.“三基”培训率、考试合格率100%。
科室名称:填报时间:年月日
备注:1、重点手术是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脑血肿清除术、
剖宫产术、髋关节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
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格标准: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控制指标。
3、各种并发症是指:术后肺栓塞、术后深静脉血栓、术后败血症、术后出血或血肿、
手术伤口裂开、术后呼吸衰竭、术后生理/代谢紊乱、术后猝死、麻醉并发症。
. .下载可编辑. .
统计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 .下载可编辑. .
备注:1、重点手术是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脑血肿清除术、剖宫产术、髋关节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
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格标准: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控制指标。
3、各种并发症是指:术后肺栓塞、术后深静脉血栓、术后败血症、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伤口裂开、术后呼吸衰竭、术后生理/代谢紊乱、术后猝死、麻醉并发症。
. .下载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