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范苑声家的动人故事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100字左右

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100字左右

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100字左右抗日英雄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1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抗日英雄的故事100字篇1:马秀英马秀英,1929年6月生。

江苏淮安县石塘区南涧乡近采桥镇(今,淮安市朱桥镇洼圩村)人,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

1945年10月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l946年2月担任石塘区黄卢(南)村妇女会长。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个还乡团分子来抓马秀英和妇女会成员。

此时,秀英和几个妇女会员正在黄卢村为联防队做军鞋。

秀英接到村民报告,即分头转移。

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妇向东南方走,在洼圩北门遇上黄兆云带领的“还乡团”。

黄兆云一眼认出秀英,一群还乡团分子像疯狗似的窜上来,一拥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

在周庄圩子里,黄兆云妄图从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党组织的秘密以及妇女会成员的名单,对她软硬兼施,逼问共产党组织和妇女会员名单。

秀英被肆意凌辱,严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压,灌辣椒水,坐老虎凳……面对酷刑,秀英斩钉截铁地回答:“要人头有一颗,要名单办不到!”最后,黄兆云把她押到仇夏庄残杀。

马秀英牺牲时年仅17岁。

抗日英雄的故事100字篇2: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

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

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

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篇一:张自忠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吴范:抗击日寇炸敌舰一腔碧血洒长空

吴范:抗击日寇炸敌舰一腔碧血洒长空

冯劼舒俊吴玉莲程向阳歙县篇/SHE XIAN吴范烈士纪念碑今年初,影片《无问西东》曾感动无数国人,片中男主角之一的沈光耀,最后驾机舍身炸毁日军军舰的场景催泪无数。

在歙县北岸镇白杨村也有一位沈光耀式的“笕桥飞鹰”——吴范,这位抗日民族英雄,以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国难方殷日,男儿效死时”的报国誓言。

其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与万千报国烈士的英勇事迹一起,镌刻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之上!白杨少年立志报国护长空12月14日,记者一行走进白杨村,在一个小山坡上,群山掩映间,一座纪念碑赫然矗立,上面刻着3位烈士的名字:吴范、胡周生和吴正和。

这是白杨村民为纪念这3位牺牲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烈士而自发捐资修建的。

其中,吴范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

说起吴范,曾经当过6年兵、现已70多岁的白杨村老年协会负责人吴增光慷慨激昂告诉记者,他曾先后参与编撰4本有关白杨村历史的书籍,对吴范烈士的生平做过翔实调查。

这位从白杨走出去的空军精英不但是徽州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吴增光编撰的《白杨源志》有如下记载:“吴范,又名桂生,歙县北岸镇白杨村方祈人,自幼随经商的父亲于杭城仁社读书,聪明好学,才智过人。

6岁返乡就读,14岁家道中落不得已辍学,去苏州习商,后得以复学。

他曾考取浙江省民政厅土地陈报助理员,分派在宁海工作。

1934年,时年20岁的吴范见报载中央航空学校迁杭招收飞行、机械两科学生,有拳拳报国之志的他一举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院飞行科。

按学程规定,他加入队伍训练期满后便进入正式独立驾机飞行。

1935年专攻轰炸,年底考试毕业,成绩优秀,授少尉军衔。

1936年,吴范被分配到南昌空军第一队任见习官,后调往汉口空军第三十队,先后获南京海陆空秋操(学习)银质纪念章、航委会侦察班学习第一名等。

”吴增光介绍,“八一三”事变后,日寇日益猖獗,激起中国军民抗敌万丈怒火。

吴范奉命驾机参战,以高超的技术、九死不悔的勇猛气概,在崇明岛附近出奇制胜,炸毁敌舰一艘,首战告捷。

抗日英雄曹世范的故事

抗日英雄曹世范的故事

抗日英雄曹世范的故事曹世范(1924―1945)山东寿光人。

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团1营2连副排长。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曹世范,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在大柏山战斗中击毙日军3名。

后编入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在战斗中左手致残,调侦察队。

1944年夏,带1名战士到昌乐侦察,被2连伪军包围。

经激战,毙伤伪军20余人,安全脱险。

后山东军区授其“单手战斗英雄”称号。

1945年3月,山东军区部署攻打蒙阴城,奉命与曹凤洲进城炸毁城西门,即伪装敌兵,顺利完成任务,为部队攻占蒙阴城创造了条件。

是役全歼日伪军1700余名。

后当地盛传“二曹大闹蒙阴城”的故事。

同年5月,参加攻打伪军张天佐部的战斗。

于战斗中见敌溃退,即只身冲入敌军阵地,夺敌迫击炮轰击敌军。

后身负重伤,于6月23日牺牲。

时年21岁。

主要事迹1940年的一天,天已黄昏,曹世范出去讨饭还没有回来,父亲非常焦急,不时到村口张望,是不是又被土匪张景月那些坏蛋们抓去了?因为有好几次曹世范回来得很晚,就是被那些坏蛋们抓去打骂一顿才放回来的。

这次果然不出所料,曹世范又被匪军抓去了。

原来,16岁的曹世范在讨饭的时候,碰上了张景月的匪兵,硬说他是“八路密探”,一面鞭打,一面叫他招供。

一个讨饭的孩子有什么供可招呢,于是皮鞭“啪、啪”的连续抽在曹世范身上,曹世范昏了过去。

当他清醒过来后,身上已是密密麻麻的鞭痕,疼痛难忍,但他没有哭。

他用忿恨的眼光望着那些匪兵,想和他们拼命,身子却站不起来,何况还有乌黑的枪口正对着他……。

曹世范紧皱着眉头苦苦地思索:一个穷要饭的孩子,为什么被说成八路密探而受鞭打?八路军是什么人呢?坏蛋们就是因为有枪,才敢对穷人这般凶狠,啥时候我也能拿支枪跟他们拼,给穷人出口气就好了。

曹仲杰到处央求乡亲们救救儿子。

房东大娘好歹串通了几个老人,凑点钱,总算把曹世范保出来了。

几天后曹世范拖着受伤无力的身体从家中出走。

一天夜里,一个陌生人来到曹仲杰屋里,告诉他说顺子当了兵,就住在不远的牛头镇,而且还起了名字叫曹世范。

方振武的英雄事迹200字

方振武的英雄事迹200字

方振武的英雄事迹200字方振武方振武,原名方运策,字叔平,1885年生于安徽省寿县瓦埠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幼时就读于瓦埠小学,因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挑卖凉水。

他常听父亲讲述曾祖方觉先为推翻满清帝制而英勇献身的事迹,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辛亥革命前夕,方振武受革命思潮影响,考入安庆武备学堂,加入了同盟会,立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1907年夏,他与徐锡麟举义未成,又在1908年11月参加熊成基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事败,被捕下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在革命军光复南京的战斗中英勇作战,立下战功。

1913年,他随黄兴参加“二次革命”,进军江苏,英勇善战,以一营的兵力,与数倍于己的北洋军激战七昼夜,虽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

“二次革命”失败后,方振武只身赴日,入尚武陆军学校,见到了孙中山先生。

次年,他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7年,方振武从日本回到广州,任中华民国政府海军陆战队司令。

1921年秋,孙中山带兵北伐,方振武任北伐大队长,率部挥戈北上,挺进安徽等地,旋因陈炯明叛变,北伐失败。

1924年后,他一度在张宗昌部任职。

当他认清张宗昌的军阀本质后,便于次年起义。

1926年,冯玉祥从苏联考察回国,他加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五军军长。

5月17日,冯玉祥召集各部,在五原誓师,与北伐军互相呼应,出兵潼关,征讨北洋军阀。

1927年5月,方振武任国民联军援陕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他率部从五原出发,日夜兼程,赴咸阳,在猴寨大败吴佩孚所属刘镇华部,使被围困八个月之久的国民党杨虎城部和西安人民得以解围。

不久,方振武部被改编为第九方面军,脱离冯玉祥的领导。

1928年,方振武部又改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他任军团总指挥,参加二次北伐,首次攻下被军阀占领的济南,然后担任济南卫戍司令。

1929年5月,方振武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

在他主皖期间,革除积弊,施政导民,决心治理好家乡。

他对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面目早就看清,因而常与各派反蒋力量联系。

为了点燃抗日烽火——回忆我的父亲李范五

为了点燃抗日烽火——回忆我的父亲李范五



找 他 谈话 的 这个 人是 吉 东 特 委 个 小 屯 落 就 为 抗联 队 伍输 送 多





父 亲 在 穆棱 的 工

战场


作 表 现 突 出 没 过 多 久 屮 共 吉 东 局 这篇 文 章 中 还 记 述 了 这 样 件一,£源自W*





下 属 的 抗 游 击 队队 长 张 祥 向 我 父 半年 之 后 出 于 安 全 考 虑 党 组
李 黎力
件 的 任 务 都 完 成 得 很 出 色 于 是 在

父 亲 加 入党 的 外 围 组 织



帝 大 同 盟后 几 位共 产 党 员 发现 他 做


久 父 亲 得 知 党 组织 将 派 他 回 家 乡 开

事 踏 实 忠 诚 可 靠 几 次 传 送 秘 密 文 93 2 年 月 吸收他正 式人党 不

任命他 为 中 共 穆棱 县 委 书 记 事 93 4 年 5 月 中 旬 宁 安 中 心 县 委





织 将 他 调往 宁 安 县 在
, ,

个 叫 小 牡 丹 亲 报 告 个情 况 日 本 第 批 到 南 湖


屯 的 山 村 落脚 等 待 与 组 织 接 头 头 的 开拓 团 头 目 是中 将 军 衔 的 山 田

华 民 族 屈 辱 的 血 泪 昭 示 着 落 后就要 挨 打 的 惨 痛 教 训
“ ”

重 整河 山 待 后 生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一、建立统一战线8月,经中共山东省委同意,由张维翰等人邀请范到济南座谈抗战形势。

座谈会上,范接受了中共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建议,后在中共的帮助下对旧政权进行了改造,将原保安司令部改建为游击司令部并设政训处,张维翰任处长、共产党员姚第鸿任秘书,挑选了240名以共产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为骨干的政训服务员充实抗战力量。

1938年6月,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范建立的统一战线,聊城党组织建议由在冀南威县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出面,邀请范到威县会晤,范欣然前往,徐向前和广大军民等列队迎接。

在欢迎大会上,徐热情赞扬了范不顾年事已高、不辞劳苦坚持抗战的爱国精神。

双方就冀鲁联防、建立情况互换制度、八路军帮助范培训干部,冀南和鲁西北两个地区的民众起义武装互不收编等问题达成协议。

徐向范介绍了八路军的歼敌战例和红军战术,并陪同范参观了八路军的驻地以及部队生活学习等情况,范对八路军英勇作战的行为非常钦佩,决心与八路军配合作战,共御日寇。

为推进合作抗战,9月23日在河北南宫召开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议,范应邀出席。

徐向前等对与范再次会面表示真诚的欢迎,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瑞热情称颂范为“抗战的老英雄”,当地百姓则贴出了“欢迎劳苦功高的范司令”的大字标语。

范发表了坦诚的讲话,表示坚决与共产党八路军合作坚持鲁西北抗战。

双方就冀南与聊城协作抗战,加强政治工作、整军、动员组织民众、合理负担、干部学习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步步进逼,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鲁西北特委帮助范对旧政权进行认真改造,收编改编游杂抗日武装,建立地方抗日武装。

到1938年上半年,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30多个支队、三路民军、部分独立团、独立营,共6万余人。

在收编的一些支队中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委派共产党员到这些支队中担任副职,或负责政治工作,开展对部队官兵的思想教育,加强了共产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壮大了鲁西北抗日救国的力量。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中国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其中不仅仅只是男人,还有很多的女人也是抗日英雄,她们为国家牺牲,是中国的抗日英雄。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抗日战争感人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1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政府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抗日战争感人故事2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

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

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

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

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

“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

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我是来放驴割草的。

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英雄范苑声家的动人故事爱国父母子范苑声李国彝范光陵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名校野寨中学的一角,坐落着钟灵毓秀的”范园“”。

学校创办人、民国元老范苑声及夫人世界桂冠诗人李国彝长眠于此。

他们早年或从政为官,或治学育人,曾飘泊台湾和天涯海角,但最终魂归故里,融入家乡热土,实现叶落归根之夙愿。

范氏在潜山是著名家族,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后代。

范苑声夫妇是爱国怀乡、抗日英雄,诗书传家的典范,子女均培养成才,一女两男范一陵,范光陵,范又陵为博士,另三男范晋,范融,范诚是硕士及专家。

范苑声先生曾当选台湾“模范父亲”世界诗人大会World Congress of Poets 桂冠文学家Laureate of Letter 及国际书法家金奖. 美国名誉经济学博士. 他大半生从政,但要求子女从事科学,学术及文化,尤其是孝经及孔子哲思. 他多年來先後携長子范光陵与胡適先生,国学大师钱穆,五四运动大师及两岸名人张大千,白崇禧,苏雪林,林语堂,张道藩,严家凎,徐悲鸿,孙多慈,孙立人,于右任,何应欽,陈诚,作家无名氏,李品仙省主席,176师先後任谭何易师长及李本一师长等相见. 并共同推动抗日,振兴中华文化,东方文艺复兴,孔子孝经及四书五经等. 当年176师两位师长及官兵都很喜欢那时的小朋友范光陵. 范光陵在重庆南温泉小学时飽受日本轟炸之苦,范光陵在安庆保卫战抗日时,跟随父亲多次为176师官兵及社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演讲及朗诵孝经,中庸或论语之名句。

李国彝先生1993年获美国“世界模范母亲”奖,美国名誉哲学博士. 蒋介石之次子蒋纬国上将,馬英九主席和美国名人陈香梅称“范伯母”,执礼甚恭,国民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陈立夫称赞“一家模范,万世光荣”。

她又与巴金同当选世界七大百岁作家.。

她多次配合蒋宋美龄为抗日呼吁及募捐,为176师的抗日而致敬。

1988年6月他长子范光陵准备带海峡两岸四十年來第一个团从台湾來大陆时,压力很大,有些人要殺他. 母亲对儿子范光陵说:”儿子,我爱你胜过我的生命,但为了民族大义,死,你也要去!”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八日范光陵冒死带两岸破冰第一团回到了祖国,受到盛大热烈欢迎. 那时大陆仍然贫穷,教育文化尚未起飞,不像今天努力成为世界GDP第二之大国。

野寨中学背倚天柱,面临潜河,依山就势,曲径通幽,风景如画。

秋风时节,行走范园,但见繁华摇落,清风阵阵,雀鸟飞鸣,更显出肃穆宁静。

耳边回响起他们的长子,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主席,中国电脑之父,世界文艺复兴人,两岸破冰之旅领头人范光陵院士Dr. Fan kuanling吟其所创新古体诗:“天柱秋色老,范园日影新;野中书声长,微云潜山情!”民国元老范苑声,一生一世三个梦范苑声Fan Yuan Sheng(1901—1990),字抒棠,潜山槎水镇乐明村人。

先生生前有3个“梦”:一是强国梦,建学校培养青年才俊;二是开发梦,让天柱山成为世界品牌;三是团聚梦,盼两岸统一,人民团聚。

他考取公费生在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留学时,担任学生会会长,并担任孙中山先生助理. 也曾因爱国抗日, 被日警拘押苦刑不曲。

学成回国後在南京国民党总部负责农民事务,并推动民生主义。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

1941∼1947年,先生任安徽省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当时省会在安庆,他便是最高军政长官。

为表彰与他並肩抗日的,由谭何易,李本一等名将领导的国军176师的功绩,他倡议修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创办私立景忠中学。

抗日烽火中的176师,曾两次参加抗日里程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武汉、安庆保卫战等著名战役,时有“要吃鬼子肉,除非176”民谣,但自身伤亡极惨重。

1943年9月,范先生披肝沥胆,在军方和各地乡绅及领导支持下,艰辛收集到985具烈士遗骸,安葬在天柱山麓、潜河之滨的野人寨。

随后,为抚养烈士遗孤,培养青年成才,又筹资建校护陵,亲任校长。

他从“景仰忠烈,觉悟后生”中,提炼出“景忠成人”4字作为校训。

1949年以后,校名几经更迭,成为今日的名校野寨中学,既是抗日英烈墓园,又是培育英才的省级示范高中,而且两岸文物收藏之丰富,比之国际各中学之水平,亦可排名居前。

如今,校园左边一处山冈上,苍松翠柏掩映着浩然亭、忠烈祠和烈士公墓。

公墓碑名,为国民党桂系政要白崇熹所题。

2013年10月26日,野中建校70周年之际,抗日将士纪念塔建成,塔身两面分别镌刻着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词。

野中纪念堂上更有蒋介石,陈香梅,Dr. Natica Angilly 等国内外名人题字. 更有范苑声先生家族捐赠他生前收藏珍贵文物古董. 他长公子范光陵院士首创之诗意油画美术馆. 以及世界第一个孝経碑.在天柱山西关寨石壁上可看到“万岳归宗”4个气势雄浑的石刻大字,这便是范先生1942年夏亲笔所书。

天柱山如今已是世界地质公园,但当年荆棘狼藉,一片蛮荒。

范先生预见这是一处可以造福桑梓的宝山,并筚路蓝缕成为开发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范先生多次登山,称赞“风景奇胜,有温泉,有古迹,有寺庙,有蕴藏物产,可谓千峰叶翠,绮丽清幽。

”1942年,先生组建了“天柱山开发委员会”,自任主任委员,特聘原安徽省长李品仙为名誉主委。

在较短时间内,一方面集众之智,谋划编制开发的前景蓝图;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修成从野寨到良药坪的环山马路,建成茶亭数座。

后由于战事频繁,开发时断时续,终致心愿未遂。

入台后,任国民党终身立法委员及经济委员会主席的他,依然惦念天柱山开发。

多次书录当年登山旧作,借以移情寄思:皖公高出万山巅,此日登临势耸然。

一柱擎天惊虎啸,群峰影岳浑龙眼。

仙人桥畔迥孤鹤,良药坪前试酒泉。

南岳云烟收眼底,移神逸事话当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欣闻天柱山获批国家风景区,当年遗憾之心,转化为欣慰之情,先生不禁手舞足蹈,开怀畅笑。

诚如给家乡亲友信中所云:“家乡经济建设,面目全新,令人惊喜!天柱山开发成崭新面貌,踏进国际观光区,尤使声心向往之,真可谓达成声之愿望也。

”久别故园,怀念乡土,郁郁乡愁浓似酒。

在他主修的台湾《潜山县志续编序》中有言:“未能回乡,先见乡人,亦为憾事,饮水恩源,叶落归根,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皖山苍苍,潜水泱泱,隔海西顾,低徊彷徨……”故乡山水之恋,故土人情之亲,游子失意之惑,如床前明月之光,使人难眠。

爱乡更爱国,先生在给亲友信中云:“回国观光,与乡亲父老青年子弟团聚,是声一贯仰望,弟个人已风烛残年,经已分嘱海内外儿女,绝不能忘本,尽量提高爱乡爱国观念……国家统一之时,就是我们欢呼团聚之日,余日望之。

”年至耄耋,赤诚之心不改,带着这一有待实现的愿望抱憾九泉,令人唏嘘!”百岁诗人落叶归根夫妇共为学子示范2012年春日,享年108岁的李国彝Guo-I Lee 在沪驾鹤仙去,遗言“中华文化,两岸一家”。

她的遗骸安葬于野中,与已长眠在此的夫君合冢范园。

潜山县举行了公祭仪式,挽联曰:'“从世界回归故里,是安徽俊士,华夏贤良,寰球圣母;自民国跨越诗歌,为文坛宿将,和平使者,教育精英。

”她生于合肥,父亲早逝,童年在母亲周少卿膝下破蒙。

由于当年社会重男轻女,9岁才进私塾,但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报考女中时,精于国文但未学过数学的她,硬是靠自学和恶补,顺利入读。

3年后去当时省城安庆求学,母亲把省吃俭用积攒的30块“袁大头”给做盘缠,并叮嘱要报考师范科,可不交学费。

安庆女中校长意识到这是个可雕琢的优秀女孩,鼓励改读普通科,并决定由学校资助。

毕业后她和3个同窗结伴从安庆顺江而下,在运煤货船货舱里苦闷7昼夜远赴天津。

命运常垂青历经磨难的人,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名校北京中国大学商学系。

因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加之长得秀丽端庄,一时有“大学之花”美誉。

1930年,范苑声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及明治大学学成回国后与她结婚。

两人相濡以沫60年,度过金钻石婚姻。

作为新古诗运动启蒙人之一,她有诗集15部。

离别故土六十年後,他回到中国. 2005年在泰山举行的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上,她与季羡林、高占祥同获“世界桂冠诗人”称号。

她诗曰:“诗人四海来,欢聚说汉唐;泰山清风高,不及友情长。

”游三峡时她当场写道:“昔日多少滩,而今皆平坦;一去一甲子,爱国在心坎。

”李国彝曾和范苑声笑谈长寿秘诀:一不挑食,“瓦缶胜金玉,园蔬逾珍馐”,吃的清淡,以蔬为主,但不忌鱼肉,不偏食,吸取各种营养;二多活动,正常起居,生活自理,“人老要坚强,凡事自己忙,虽然少人管,生活不彷徨”;三要开朗,学会忍耐,看得开,“淡泊如水,情不破碎”,“恬淡以明志,心平以致远”;四善用脑,凡事多思考,“无事多读书,心广少烦恼”,手不释卷自然乐在其中。

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3个朝代的盛衰枯荣,历经沧桑,老人感受到的只有海阔天空和波澜不惊。

“老窗暑长风,空山云飘扬;人生几幕戏,心平自然凉。

”对她而言,一切不过过往烟云。

中国电脑之父振兴文化要天柱山走上世界范光陵院士,精神矍铄,看不出一点老态。

2013年野中校庆时,他上台即席演讲,一句“我的名字是”欢迎光临”,引得场下大乐,原来他在拿自己名字调侃,立刻爆出“欢迎光临!欢迎光临!”的声浪。

因开创中国三大诗派之一的“新古诗”,被尊为“桂冠诗人”;因首创中文“电脑”一词及召开中国所有第一次各类电脑会议,创设了中国第一个电脑系,电脑研究所及电脑科,写了世界第一本中文电脑书,被誉为“中国电脑之父”;范光陵院士与坦丁,达芬奇同被国际上称为世界文艺复兴人Rensissance Man,与吴冠中、赵无极,范曾同为当代中国十大画家,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同列为八年级教科书参考资料上的中国电脑之父,并获得诺贝尔奖三次提名。

在演讲中,范博士常说:”我们赤条条而来,裸体而去,唯一能留下来的身后之物只有我们修下的各种功德。

我们不能长生不老,在这苦短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多行善,多宽恕,多感恩; 视能力大小多替别人着想,多为故乡、社会、国家、民族、世界做无私的奉献.”范光陵院士就践行中国梦,一带一路,两岸一家,孔子哲思,孝经,小范中庸与振兴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展示了他的精美绘画“和平与纯洁油画系列PEACE AND PURITY OIL PAINTING SERIES”在国际受到了高度评价。

他又在管理方面卓有建树,被称为“企管大师”。

而被冠以三冠才子美誉。

他撰有60多部著作,还是诗意油画家,一生徜徉于科学、文化、社会之间,一往情深地眷顾故乡,创造了无数神奇,书写着诗意人生。

1983年,在一次音乐创作发布会上,范博士朋友,”阿里山的姑娘”一歌作者邓禹平因病临时不能作诗,音乐家林二,作家陈薇,原南投县长,现为台湾最高副领导人吴敦义便请他代作一首”台湾蘆山小夜曲“。

本来“不常”吟诗的他,只好赶鸭子上架,然而这首诗却受到热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