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致斯威泽的信
[爱因斯坦给我们的启示]给毕业生的启示: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
![[爱因斯坦给我们的启示]给毕业生的启示: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https://img.taocdn.com/s3/m/ce0c707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75.png)
[爱因斯坦给我们的启示]给毕业生的启示: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导读: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
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爱因斯坦居然会找不到工作?这个事实让人震惊,但你一定更想知道,最终他是用什么方法求职成功的。
大科学家的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可以给求职中的人们一点启迪。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为“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
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
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同样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己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么了?”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应该可以顺利看见这封信的内容了吧!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须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间!”爱因斯坦心想。
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
这次,他不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这情形,心疼地对他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不,父亲!我的努力不一定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却代表着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说。
自然辩证法八周主题汇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纪下半叶创立地.恩格斯地《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地理论基础,该书对于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地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地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地重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于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地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地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地《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地《自然辩证法地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地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地历史必然性?、自然辩证法地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地联系和区别?、在了解和思考地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地科学研究有何帮助?b5E2R.对党地十八大精神有所了解地同学可能都知道,“生态文明”成了十八大报告地一个关键词;而且“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地重要组成部分被写入了党章.p1Ean.以下是胡锦涛于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地报告中第八部分地一段话:“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地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地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地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XDiT.请同学们学习教科书《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第三章地内容,并且阅读恩格斯地《自然辩证法》地“自然界和社会”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年版).在此基础上对以下问题发表自己地看法:RTCrp. ()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地根基?()对于以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地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对中国地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地想法.5PCzV.李约瑟博士(),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术院院士().年,在鲁桂珍等人地影响下,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年春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他被誉为“世纪地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地人物”.年月日,李约瑟在剑桥寓所逝世,享年岁.jLBHr.李约瑟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语境中,对他提出地难题作过种种不同地表述.其中规范性地表述包括两个问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世纪到公元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地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这两个问题相互联系,构成了著名地“李约瑟难题”. xHAQX.有人也将此问题简单地概括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之后,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地争论,各种观点针锋相对,经久不息.与之相关地另外一个事件,也可以看作是对李约瑟难题地延续. 年月日,杨振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文化高峰论坛”上作题为《〈易经〉对中华文化地影响》地演讲,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地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地重要原因之一”.一时舆论大哗,国学家、易学家们纷纷出来批评杨振宁不懂装懂、说外行话,甚至对杨振宁破口大骂.月日,在清华大学举办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地影响论坛”上,杨振宁再次阐明自己地观点并和与会者进行了激烈争论.LDAYt.实际上,杨振宁地观点可以说是对李约瑟难题地一个回应.他跟爱因斯坦等人给出地观点相似(“西方科学地发展是以两个伟大地成就为基础地: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地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地.”——爱因斯坦《致斯威泽地信》,年),只不过他把原因进一步归结为《易经》地影响.他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地原因有条,其中条与《易经》地影响有关:中国传统里面只有归纳法而无推演法(即演绎法)地思维方法;“天人合一”地观念.归纳与推演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地基本思维方法,但是贯穿《易经》地精神,都是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近代科学地一个特点就是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分开,而《易经》地“天人合一”观念却将天道、地道与人道混为一谈.Zzz6Z.……综上,请问你对“李约瑟难题”是怎么看地?这个问题地提法本身有没有问题?如果你认为这个问题成立,那么你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地原因是什么?dvzfv.可以参考网络资源或相关文章进行思考和总结.有些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科学家首先是通过观察获得观察事实,进而基于观察事实通过归纳获得全称形式地理论陈述. 也有些有见地地科学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在他们看来,正是难解地科学之谜促使科学家去提出科学假设,进而通过检验假设来增进科学知识(经过检验证实地假说就成为科学理论).请阅读教材以及相关资料,试举例说明:,何谓科学问题?,何谓科学假说?,请基于你地学科背景给出理由,捍卫或者反驳其中一种立场.rqyn1.关于技术地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术地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地;一种是技术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地决定作用;还有一种是技术地社会形成理论,认为技术地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无缝之网”.Emxvx.问题:()你如何理解技术地本质?理由是什么?()技术与人地关系是什么?()技术在人类社会地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地生活有何深远地积极影响?()技术地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地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关于科学家是否应该为自己地研究承担伦理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认识到自己地道德责任,但对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地负面影响感到无可奈何.二、不承认科学家有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科学技术被用于何种用途与科学家无关.三、认为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有义务使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SixE2.对此,你是怎么看地?谈谈你地观点,并给出充分地理由.这个题目属于对科学技术地应用及其限度地全面反思,涉及地范围较广.如,科学技术可以做什么?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地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地关系,等等.科学技术不能做什么?主要是讲科学技术地限度,比如,科学技术是否可以解决人类地一切问题?如果不能,它在哪些方面是无能为力地?6ewMy.请同学们依此范围,自选子题目进行思考和讨论.年月日,基因研究急先锋、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诞生,并为它起名为“辛西娅” (,意为“人造儿”).他表示:“‘辛西娅’其实是一个人工合成地基因组,是第一个人工合成地细胞,也是第一种以计算机为父母地可以自我复制地生物.”这个取名“”(意为“合成儿”)地生命由组成,父母虽然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生长、繁殖、分裂,产生一代又一代地人造生命.kavU4.辛西娅地诞生意味着:、创造出自然界完全不存在地高级生物是可能地;、对人类进行筛选或改造是可能地.这一研究结果地公布在全世界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人造生命”消息公布当天,就不无担忧地要求美国生物伦理委员会花费长达个月地时间,评估这类研究将给医学、环境、安全等领域带来地潜在影响、利益和风险.y6v3A.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这种人工生命将对传统地身体认知观产生什么影响?()身体地明天会是怎样?身体会消解吗?()人类地未来面貌会如何?。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中译及其意义

爱 因斯坦致斯威策 的这封信 , 收录在许 良英等编译 的 爱 因斯坦 文集 》 第一卷 中, 标题是 “ 西方科学的基础和 中国古 代的发 明” 该 文集在 17 年第一次印刷 时 , 。 96
将此信 的末句错译 为 “ 令人惊奇 的倒是这 些发现 [ 中国】 在 全都做 出来 了” 爱 因斯 [
尊崇备至 , 以他们的哪一项工作都没有像数学那样获得 出色 的进展 , 所 但我们把这 项工作限定在对度量和计算有用 的范 围内。" 克莱 因 17 , 24 西塞罗 的话反 [ 99 页 0】 映 了罗马人的价值 取 向。罗马人是务实的 , 他们完成了大量 的工程项 目, 但对纯粹
科学 毫无兴趣。罗马人活跃于 世界历 史舞台的时期大 约是从 公元前 7 0年到公元 5 后 46 ( 7 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 这 10 , 10多年 中间没 有出现过一个罗马大数学 家 , 也 没有将 几何 原本 译成 拉丁文 。 值得一提 的还有一件不幸 的事 , 即赛翁 (h o ) T e n 的女儿 许帕提 娅 ( y a a H pt )因 i
几何 原本 抄本 , 其时间可能 比流行的赛翁版更早 , 由是 : 理 赛翁在 注托勒密 的著 作时 , 自称他在修订 原本 时曾扩充 了第 6卷 中的第 3 命题 并加 以证明 , 3 而新发
西方科 学的发展是 以两个伟 大的成就为基础 , 那就是 : 希腊哲 学家发明的形
式逻辑 系统 ( 欧几里得几何 学中) 以及 ( 在 , 文艺复兴时期 ) 发现 的通过 系统的实
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 系。在我看来 , 中国的先贤没有迈 出这 两步是 没有什 么可惊
奇 的 。令人 惊 奇 的倒是 , 些 发现 竟 然被 做 出来 了。[is i 16 , . 3 这 Entn 9 9P 4 】 e
爱因斯坦去世前写下《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信的内容让人感慨!

爱因斯坦去世前写下《给五千年后⼦孙的信》,信的内容让⼈感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1879年⽣于德国,1933年迁往美国,1955年去世。
他的主要成就: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提出了⼴义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极⼤地影响了⼆⼗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使⼈们对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也对布朗运动以及光电效应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弥留之际,爱因斯坦写了⼀封信,让很多⼈感概万千。
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打电话给爱因斯坦,请他写⼀封信,把“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诉5000年后的⼈。
”爱因斯坦写了。
这信被装在牢固的容器⾥,深埋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地下,上⾯⽴⼀个⽯碑,说明后⼈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来。
这封信也叫《致后⼈书》,也叫做《给五千年后⼦孙的信》。
被他在1938年10⽉埋⼊了纽约国际博览会建筑地基下⾯15⽶的花岗岩洞内。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们这个时代产⽣了许多天才⼈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活舒适得多。
我们早已利⽤机械的⼒量横过海洋,并且利⽤机械⼒量可以使⼈类从各种⾟苦繁重的体⼒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
我们学会了飞⾏,我们⽤电磁波从地球的⼀个⾓落⽅便地同另⼀个⾓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产和分配却完全是⽆组织的。
⼈⼈都⽣活在恐惧的阴影⾥,⽣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
⽽且,⽣活在不同国家⾥的⼈民还不时互相残杀。
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吊胆和极端痛苦。
相信后代会以⼀种⾃豪的⼼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也相信后代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可以理解先辈⼼中的骄傲以及对时代的担⼼。
可以读出爱因斯坦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爱因斯坦⼼中的“国”恐怕已经超越种族,超越国度,是全⼈类。
相信看到这封信的你也会有很多感慨。
爱因斯坦埋的一封信

爱因斯坦埋的一封信
尊敬的读者:
这是我爱因斯坦埋藏于未来人类的一封信。
我相信在您手中拿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但是,我希望这份信让您对科学、对人类、对未来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无论您是读这封信的哪一个时代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人类所面临的共
同挑战。
教育、环境、贫穷、战争、疾病、政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和解决。
然而,我认为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性本身。
我们的贪婪、
自私、虚伪、偏见、愚昧等负面情绪和行为才是阻碍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更关注的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问题。
在我逝世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的推动物理学发展,打破传统的束缚,对生命
的深刻解释,这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科技一直在发展,这种发展很快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新奇的
发现和探索。
然而,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这种发展是有益的,可持续的,以人类和地球生态为中心。
但是,以上仅仅是表面看到的问题。
我们确实面临着更为深刻的困境。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对人类自由的定义,并实现真正的平等,并终止所
有形式的压迫和歧视。
我们必须更有意识地参与并考虑我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我们必须
尝试提高我们作为地球人的意识,也就是人类在万物中的地位。
我们必须
更好地管理自己在地球这个神奇星球上的角色。
我衷心地希望人类未来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并实现更加公正、平等、可持续和和平的光明未来。
始终相信,我们人类可以做到这一点。
爱因斯坦给儿子的信及启示

爱因斯坦给儿子的信及启示“学得更好的方式就是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充满享受地去做某事。
”随着父亲节的临近,历史上最伟大的关于父亲身份的建议信——一位睿智的物理学家、和平倡导者、科学与精神的辩论家、仁慈的支持者——出现了,这封信给年轻人的心灵所赋予的能力,他并不感到惊讶。
在1915年,36岁的爱因斯坦正生活在战乱中的柏林,而他分居的妻子米列娃,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爱德华·爱因斯坦“太”,生活在相对安全的维也纳。
在那年的11月4日,刚刚完成了的两页杰作——他的广义相对论,使他加入到国际名人之列,荣获历史的荣耀,爱因斯坦给11岁的汉斯·艾伯特寄了下面的信,被发现在《后人:对他们的孩子来说,伟大的美国人之信》公共图书馆——-同一本精彩的选集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母爱、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的旅行和生活智慧、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的律师创造性生活。
爱因斯坦为自己的智力成就感到自豪,并谈到创造力的吸收节奏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我亲爱的阿尔伯特:昨天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我害怕你不会再给我写信。
当我在苏黎世时你告诉我,我去苏黎世你感这很尴尬。
所以我认为我们最好在另一个地方见面,那里没有人会干扰我们的舒适。
无论如何,我会倡导我们每年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一起,这样你就会明白,你有一个喜欢你、爱你的父亲。
你也可以从我身上学到一些美好的东西,以及其他你不容易教给你的东西。
我已经通过了这么多艰苦的工作,不应该只对陌生人,尤其是对我自己的孩子。
通过大量的努力,我所取得的成就将不仅是为了陌生人,也为了我自己的孩子。
现在,我完成了我一生中最美丽的工作。
等你长大了,我会告诉你的。
我很高兴你在钢琴中找到了乐趣。
在我看来,钢琴和木工对你这个年纪来说,是最好的追求,甚至比学校更好。
因为这些事情适合年轻人,同样的你也适合。
爱因斯坦给斯威泽回信的翻译之我见

爱因斯坦给斯威泽回信的翻译之我见精选近来科学网又讨论起似乎是一个存在了很久的话题,“爱因斯坦给斯威泽回信的翻译”,笔者不是爱因斯坦研究专家,但是由于对翻译还比较感兴趣,有幸忝列其中,身逢其盛。
就把它当作一次学习和探讨翻译的机会吧,当然管中窥豹,也领略到了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的巨匠风采。
事情的缘起是一封1953年4月23日爱因斯坦写给斯威泽(J.S. Switzer)的回信。
这封信第一次公开是1957年,也就是老爱去世两年后,在一篇对李约瑟巨著《中国的文明与科学》(Science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二卷的书评中,书评的作者是汉学家芮沃寿(Arthur F. Wright)。
这个小历史在科学网博主郝炘最近的一篇博文中讲得比较详细。
后来李约瑟在他1961年出版的论文《中国科学传统的贫乏和胜利》(Poverties and Triumphs of the Chinese Scientific Tradition) 中再次引用这封信件。
关于这封信的历史和他人的述评甚多,笔者就不在此赘述了。
这封信在英语世界里知名度多高,尚需研究,但无疑在中文世界里,是如雷贯耳的,这大概主要是因为它的诞生和内容,和咱们中国的科学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所以自它公布于众后,它就不停地引起关注。
这封信这么引人关注,所以笔者这里再贴一次。
Dear Sir: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Euclidean 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during the Renaissance).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steps.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o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Sincerely yours,Albert Einstein收信人是 J. S.斯威泽。
爱因斯坦给5000年后的人的一封信

爱因斯坦给5000年后的人的一封信亲爱的未来的朋友们,我是爱因斯坦,现在给你们写信是为了与你们分享一些我对未来的思考和观察。
对于你们来说,我只能以猜测的方式想象你们的世界。
我希望你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更加和平、公正和繁荣的社会。
我也希望你们已经找到了解决气候变化、贫困与不平等的方法。
1. 追寻科学与智慧的使命我深信你们已经继续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并努力寻求智慧的真理。
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引导着我们迈向未知,解开宇宙的奥秘。
记住,人类智慧的扩展是你们的耻辱和骄傲。
2. 尊重自然与环境保护我希望你们已经认识到自然界的宝贵与脆弱。
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你们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尊重自然的法则,你们可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3. 合作与和平未来的科技可能会带给你们更多的力量和挑战。
我希望你们能够学会合作与和平相处,共同应对各种困难。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你们才能够真正解决全球性问题。
4. 艺术与美学的追求科学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而艺术则是人类灵魂的表达。
我希望你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美学的重要性。
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让生活更有意义。
5. 杰出领导者与道德规范未来的世界需要杰出的领导者,他们能够引领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些领袖必须具备高度的道德规范,愿意为人类和社会做出艰难的决策。
我希望你们能够培养这样的领导者,为人类的前进贡献力量。
6. 保护人权和平等在你们的世界里,我希望人权与平等得到全面的保护。
没有人应该受到歧视和压迫,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尊严。
只有在一个公正和包容的社会中,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力。
我知道这些只是我对未来的一些期望和愿景。
但我相信,如果你们以科学、和平、合作和道德的态度来对待世界,你们将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繁荣的未来。
最后,我想告诉你们,时间是无法逆转的。
珍惜每一刻,努力追求真理和美好。
我希望你们能成为有远见和勇气的一代人,为未来的人类留下自豪的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致斯威泽(J.E.Switzer)的信中: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has been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in Euclidean geometry)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at the Renaissance).In my opinion one need not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did not make these steps.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其中一个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因斯坦文集》译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不用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雅清居士译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
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
”许良英先生在2005年的最终翻译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
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许良英. 关于爱因斯坦致斯威策信的翻译问题.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 27(5): 100-101《科学文化评论》第5卷第6期 (2008):学术沙龙是爱因斯坦错了还是李约瑟错了?—与席泽宗先生商榷许良英一事由2008年第2期《科学文化评论》上席泽宗先生的论文《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中译及其意义》中开头一节的题目是“爱因斯坦的片面论断”,引了爱因斯坦1953年给J.E.Switzer(该是J.S.Switzer)信中的话:“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
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1然后引了李约瑟1961年6月的评论:“爱因斯坦本人本应率先承认,他对中国、古印度、阿拉伯文化的科学发展,几乎毫无所知,因而在这个法庭上,他的大名不应提来当作证人。
我觉得,我自己是完全不能同意所有这些评论的。
”把学术问题变成一个要由法庭来审判的问题,而自己俨然以法官自居,实在是匪夷所思。
这是一种有损学者身份的失态,不禁令人想起爱因斯坦于1953年给Leo Baeck 80岁寿辰的献词中的一句话:“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当时他所讽刺的是手举意识形态大棒干预科学的极权主义者斯大林。
出人意料的是,现在席泽宗先生出来为李约瑟辩护,认为他“的批评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指责“爱因斯坦信中的那段话,显然有轻视中国人的味道。
”在思想上,这与他在1996年发表的《关于“李约瑟难题”和近代科学源于希腊的对话》显然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有必要对两者一起进行评论。
不妨先从1996年的文章说起。
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为:(1)“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的自然知识总和起来比他们(指希腊哲学家)还多”,第一个例证是泰利斯“根据巴比伦的天文表预告过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食,但孔子在《春秋》中记录了37次日食”。
(2)“欧洲人吸收希腊文化是从12世纪开始的,……近代自然科学则是在反对古希腊科学的激烈斗争中诞生的。
”(3)“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伽利略对木星卫星的发现,都与三段论法毫无关系。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虽然是按《几何原本》的模式写的,但那只是形式,牛顿自己曾经说过,读了《几何原本》对他没有多大帮助。
”现在来分析这些论点。
二如何评价希腊的自然知识?首先要分清“预告”日食与“记录”日食的区别。
对于一种自然现象作记录,即使记录了1万次,也不需要多少知识。
而要准确地预告一次尚未发生的自然现象,必须事先掌握关于这种现象的发生规律,这就是要把以前的记录数据加以概括和提升,找出其中的规律。
“预告”与“记录”显然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知识水平。
因此,泰利斯预告一次日食,其知识水平远远高于孔子记录37次(甚至1万次)日食。
1席文引用的是1976年《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一版的译文,最后一句译错了,这里改用2005年的译文。
关于这个译文问题,请参阅本文附录。
事实上,只要认真查阅有关文献,我们都会为希腊哲人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倾心和所获自然知识的丰富而惊叹。
例如公元前500多年的阿尔克梅翁(Alcmaeon)发现主管感觉和动作的器官是脑而不是心脏。
公元前3世纪的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认为居于宇宙中央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
中国古代圣贤都认为“天圆地方”,而古希腊哲人则认为地是球形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6—195)通过不同地点的天文观测和地面距离计算出地球的圆周长为250,000stad,折合47,000公里,误差不到17%。
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Archimedes)发现了静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和流体静力学中的浮体定律。
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先秦诸子百家望尘莫及的。
可是我们也应看到,希腊的自然知识毕竟还处于科学的童年时代,难免有种种幼稚病。
它基本上属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猜测性的思辨,主要是以直觉的和零散的形式出现的,并没有形成以系统的实验为根据的理论体系。
他们的思辨五彩纷呈,有些近于虚幻的玄想;有些则闪耀着真知灼见,对后人有重大启迪作用。
三希腊与中国的文化差异人类精神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可归结为真、善、美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圣贤着重的是善,是人伦关系。
希腊人则着重真,即追求知识。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的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1941年浙江大学历史教授张荫麟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一文中说:“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的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兴趣之上。
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哥麦其亚伦理学》和我国的《大学》、《中庸》来比,是极饶兴趣的事。
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地观玩真理的生活。
《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中国人讲好德如好色,而绝不说爱智、爱天。
西方人说爱智爱天,而绝不说好德如好色。
”(转引自竺可桢《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1945年)而根据李慎之考证,中国传统文化本来没有“真理”这个词,它是经过佛教从印度引入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无民主也无科学》,1997年)希腊哲人的气质生动地反映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他在《形而上学》中说:“最初人们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先是对日常困惑的事情感到惊奇,然后逐步对那些重大的现象如月亮、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万物的生成产生疑问。
一个感到疑难和惊奇的人会觉得自己无知。
”“人们是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的,显然他们是为了知而追求知识,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
”正如我们将一个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活着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种知识中唯有这种知识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是为它自身的。
”这番平凡而深邃的话可与2,460年后爱因斯坦坦陈的心声交相辉映。
爱因斯坦在1930年的《我的世界观》中说:“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
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
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惊奇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亚里士多德求知欲非常旺盛,兴趣十分广泛,他和他的门徒搜集了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的资料和信息,为后人留下了关于希腊生活和思想的最系统的也是最珍贵的史料。
他的一生著作极其丰富,据公元3世纪第欧根尼(Diogenes Laertius)所著的《亚里士多德传》中所开列的著作目录,共150种,约400卷,445,270行!内容涉及逻辑,哲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学,艺术。
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博学的哲学家,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创造性。
例如,他在《前分析篇》中提出三段论理论,奠定了形式逻辑的基础。
在《物理学》中提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空间、时间与运动不可分割。
又如,在《政治学》中提出人是理性动物;人是政治动物;人治是“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这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十分新鲜的。
当然,作为科学童年时代的产物,错误是难免的,尤其是在抽象的思辨性探索领域。
例如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断言:事物的运动由于有推动者在不断推动,没有推动者,就不可能有运动。
将近2000年后,伽利略发现运动惯性定律,彻底推翻了这一论断。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在自然探索过程中出现这类错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必苛求古人。
何况类似错误即使在近代也屡见不鲜。
如19—20世纪德国化学家奥斯瓦尔德(Ostwald)和物理学家马赫(Mach)都曾坚决否认原子的存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Lord Kelvin)都不相信元素可以嬗变。
只要不带成见地认真观察历史,都会感受到希腊文化的灿烂辉煌,它是全人类历史中最珍贵的遗产。
希腊文化所以能如此高度发达,应归因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多数城邦实行历时256年(公元前594—338)的民主政治。
希腊公民崇尚自由、平等、法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创造了人类文化、学术繁荣的黄金时代。
为表达对民主制的挚爱,创立原子论的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说:“在一种民主制下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
”四希腊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说“欧洲人吸收希腊文化是从12世纪开始的”,显然不符历史事实。
首先,希腊本身就是欧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