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概要

合集下载

植物生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物学复习资料

1.胎座:子房室内心皮腹缝线处或中轴处着生胚珠,胚珠着生的位置称胎座。

2.边缘胎座式:单雌蕊1心皮1室、胚珠沿腹缝线着生的是~。

3.中轴胎座式:合生雌蕊多室子房、胚珠着生在中轴上的是~。

4.侧膜胎座式:合生雌蕊心皮边缘愈合形成1室子房、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的为~。

5.特立中央胎座式:多室子房纵隔消失,胚珠生于中央轴上的是~。

6.全面胎座式:睡莲的胚珠着生在子房室的各个面上,是一种原始的胎座类型,称~。

7.杂性同株:两性花与单性花共同生于同一植株上的为~。

8.雄性生殖单位:被子植物在精细胞与营养核之间和一对精细胞之间存在物理上的连接和结构上的连接,这种结构单位成为雄性生殖单位.9.雌性生殖单位:在卵细胞、助细胞与中央细胞交界处缺少细胞壁,三者在结构与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称~。

10.花序:被子植物的花是多朵花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一总花柄上,称为~。

11.有限花序:也称聚伞花序,花轴上小花开放的顺序是从上向下或由内向外依次开放。

12.无限花序:在开花期间其花序轴可继续生长,不断产生新的小花,开花的顺序是在花序轴基部由下向上或由边缘向中间陆续进行。

13.复合花序:即花序轴的顶芽首先形成花芽,然后下方侧芽发育称花芽,再由此花芽下方的侧芽发育成为花芽,如此反复。

14.分泌绒毡层(腺质绒毡层):又称腺质绒毡层,整个发育过程没有细胞的破坏,通过内切向壁向花粉囊内分泌各种物质,至花粉成熟时细胞在原位解体,是被子植物中最常见的发育方式,如百合。

15.变形绒毡层:又称周缘质团绒毡层,它在发育过程中较早地发生内切向壁和径向壁的破坏,原生质体逸出进入花粉囊中,彼此融合形成多核的原生质团,分布在花粉之间,当花粉完全成熟时被吸收,如棉。

16.珠心:植物胚珠的组成部分之一。

位于珠被内,由薄壁细胞组成,其中产生大孢子。

大孢子进一步发育成"胚囊"。

17.合点:珠被、珠心、珠柄汇合的区域称合点。

18.单孢子胚囊:由1个大孢子发育形成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胚囊类型。

植物学期末考试大一知识点

植物学期末考试大一知识点

植物学期末考试大一知识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结构、功能、分类、生理、生态及应用的科学。

作为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基础知识。

下面,我们将探讨植物学期末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植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古生代,最早的陆地植物是藻类,通过适应陆地环境的进化,逐渐形成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被子植物进一步演化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现代植物界的基本结构。

2. 植物的结构和器官植物的结构主要包括根、茎、叶和花。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茎是植物的支撑和传导器官,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负责光合作用;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负责繁殖。

3. 植物的功能植物的主要功能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传导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产生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呼吸作用是植物的能量代谢过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传导作用是植物内外物质的运输过程,包括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输送。

4. 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植物的分类层次很多,最基本的分类是将植物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裸子植物又分为松柏类和银杏类两个亚纲,被子植物则基于花的结构特点进一步细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系统发生是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子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推断植物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5. 植物的生理过程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信号转导、植物激素调控、光周期响应等。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其中需要细胞色素复合物和其他辅助色素的参与。

呼吸作用是植物的能量代谢过程,通过呼吸作用,植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植物的生理过程在适应环境变化、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植物通过适应环境变化,发展了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植物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植物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植物生物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52)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被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B.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C.木栓和果胶D.角质和纤维素2.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差异在于厚壁组织是()。

A.死细胞,细胞壁均匀地次生加厚B.死细胞,细胞壁不均匀地次生加厚C.活细胞,细胞壁均匀地初生加厚D.活细胞,细胞壁不均匀地初生加厚3.韭菜叶切断后能继续生长是因为()的结果。

A.顶端生长B.侧生生长C.居间生长D.次生生长4.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包括()。

A.胚根、胚芽、子叶、胚乳B.胚根、胚轴、子叶、胚乳C.胚根、胚芽、胚轴、盾片D.胚根、胚轴、胚芽、子叶5.种子植物的侧根起源于()的一定部位。

A.分生区B.伸长区表皮C.根毛区中柱鞘D.根尖原始细胞6.剥去树皮后树常会死亡,是因树皮不仅包括周皮还有()。

A.髓射线B.髓C.韧皮部D.木质部7.已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吸水主要靠()。

A.吸涨作用B.渗透作用C.代谢作用D.扩散作用8.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浓度会逐步升高,这说明()。

A.水稻吸收钙、镁的速率比吸水慢B.水稻吸收钙、镁的速率比吸水快C.水稻不吸收钙、镁D.水稻向外分泌钙、镁9.根部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吸水能力最大的是()。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10.维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A.等于光补偿点B.高于光补偿点C.低于光补偿点D.与光照强度无关11.外胚乳是()发育而成的类似胚乳的贮藏组织,包于正常胚乳外。

A.反足细胞B.中央细胞C.珠心组织D.受精极核12.苹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由()发育而来的。

A.雌蕊B.雄蕊C.子房壁D.花托与花筒13.水稻胚乳发育时先形成许多自由核,然后才产生细胞壁,这种胚乳发育方式称为()。

A.细胞型胚乳B.核型胚乳C.同时型胚乳D.沼生目型胚乳14.被子植物生活史中,孢子体阶段始于()。

植物生物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植物生物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植物生物学复习资料有答案植物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释义细胞壁:包裹在细胞原生质体外的一层坚韧的构造。

花:种子植物适应于生殖的短缩变态枝。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等),以及与环境形成的所有形式和层次,以及联合体。

结合水:指靠近胶粒并被胶粒结合的水,不易自由流动。

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与母体分离或不分离,并直接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配子体产生:从孢子萌发开始到精卵结合结束的过程。

二歧分类法: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

颈卵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

原丝体:孢子萌发后首先产生一个有分枝含叶绿体的丝状或片状体。

原核生物:任何没有核膜、核仁、被膜包围的叶绿体、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的生物。

异配生殖:植物产生的两种配子不同大小不同,较大的为雌配子,较小的为雄胚子,只有这两种配子才可结合。

结合水:参与物质分子构成的水。

固定根:指植物在固定位置形成的根。

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讲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生物反应器:用于生物反应过程的容器总称。

物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群。

细胞膜: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界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相关的蛋白质以及胆固醇和糖脂组成。

细胞基质:细胞质中未分化的部分。

它是细胞内无色、半透明、无定形的胶体物质。

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心,与形成层分化。

游离水:指远离胶体颗粒且能自由流动的水。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或单倍世代与双倍体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植物激素:植物中天然存在的调节生长发育的微量生化物质。

双名法:生物学明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前一个为署名,后面的为种加词,最后为命名姓氏缩写。

鞭毛:无性孢子或雄配子的运动器官。

原生质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

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以内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定根:除了根部产生的定根以外,所有其它部位产生的根。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亦称溶质势(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率慢。

根压: 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二、缩写符号翻译Mpa:兆帕斯卡 WUE:水分利用效率;ψw:细胞水势ψp:压力势;ψs:溶质势三、填空题1、一个典型细胞的水势等于ψs+ψp+ψm+ψg ;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ψs+ψp ;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ψm 。

2、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主要靠吸胀作用。

3、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渗透势,压力势等于0 。

4、相邻两细胞间水分的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

5、证明根压存在的证据有吐水和伤流。

6、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7、常用的蒸腾作用的指标有蒸腾速率、蒸腾比率和水分利用率。

四、选择题1、一般而言,进入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 B )。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规律。

2、有一个充分为水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则细胞体积:( B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小,也可能不变。

3、已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吸水靠(B)。

A、吸涨作用;B、渗透作用;C、代谢作用;D、扩散作用。

4、已形成液泡的细胞,其衬质势通常省略不计,其原因是:( C )。

A、初质势很低;B、衬质势不存在;C、衬质势很高,绝对值很小;D、衬质势很低,绝对值很小。

5、将一个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外界溶液中,则细胞( D )。

A、吸水;B、失水;C、既不吸水也不失水;D、既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平衡。

植物生物学总复习提纲海科

植物生物学总复习提纲海科

绪论: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一、植物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生理功能,质膜的性质与功能。

掌握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与功能,质体的类型及超微结构及其功能掌握细胞壁的层次,初生细胞壁和次生壁的化学成分,理解初生纹孔场、纹孔的概念。

掌握细胞骨架。

掌握后含物的类型及鉴定方法。

简述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简述细胞壁生命活动中有何作用?二、细胞的繁殖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了解细胞分裂的方式,重点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明确其分裂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细胞的新陈代谢重点掌握植物细胞的水势及渗透吸水。

四、植物组织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细胞分化、分生组织、传递细胞、维管束、维管组织和维管系统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极性重点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各种组织的细胞特点与功能(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表皮与周皮)、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厚角与厚壁组织)、分泌组织(了解))。

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输导组织中导管与管胞、筛管与筛胞分子有何结构上的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何区别?分生组织有哪些类型?五、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六、根理解定根和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凯氏带、通道细胞、内起源、根瘤与菌根。

根尖分几个区域?试述各区细胞特点及活动规律。

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点是什么?了解侧根发生的规律。

了解植物根的变态七、茎.理解芽、芽鳞痕、外始式和内始式、髓射线、束中形成层、年轮、树皮、补充组织等概念。

茎尖分几区?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试述根与茎的构造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试述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双子叶植物茎有何不同?了解茎的变态。

八、叶理解完全叶与不完全叶、二面叶与等面叶、单叶与复叶、泡状细胞、离层的概念旱生植物叶与水生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辞、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戊文或其他文字拉戊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生物课程是中学生物学习中的重要阶段,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对这一学期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对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植物生长与发育1. 植物组织与器官:了解植物的细胞组织结构,例如表皮组织、导管组织和维管束等。

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到成体的各个阶段,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需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等重要概念。

3. 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例如花的结构与传粉、子房的形成与果实的发育等。

二、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的基本单位特点,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结构。

2. 细胞器官功能:了解细胞器官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

3. 细胞的分裂: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三、遗传学1. 单位基因和基因的表现:了解基因的概念和单位基因的遗传方式,包括隐性和显性等。

2. 遗传的交配规律:熟悉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自交和双交等。

3. 染色体和基因突变:了解染色体的结构、数量和突变的类型,如核型分析、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畸变等。

四、进化与分类1. 物种的起源和进化:了解物种演化的过程和主要内容,如自然选择、适应与变异等。

2.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物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如按形态特征和遗传关系分类。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五、生命活动的调节1.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熟悉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 人体的调节和保持稳态:了解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调节机制,如体温调节和酸碱平衡。

3.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熟悉人体的感官器官,包括眼睛、耳朵和鼻子等。

以上是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顺利完成期末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胞间连丝: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

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后含物:植物细胞内除细胞质和细胞器以外,还有一些储存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营养繁殖:指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上分离,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通常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凯氏带: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

内起源:植物的侧根原基通常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发生于根的深层部位,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外始式发育: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成熟过程是由外向内进行的,这种发育方式称为外始式。

周皮:某些植物发生增粗生长时形成的次生保护结构。

假二叉分枝:指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叉状侧枝,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假二叉分枝。

异形叶性:同一植株上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叶镶嵌:由于叶在茎节上着生的位置和方向不同,叶柄长短不一,且叶柄可以扭曲生长,致使叶片之间互相遮阴最小,有利于接受光照。

叶的这种排列特性称为叶镶嵌。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

双受精:将两个精细胞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相融合的现象,称为双受精。

单体雄蕊:植物的一朵花内有雄蕊多枚,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彼此连结成筒状,包围在雌蕊外面。

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

四强雄蕊:具有四枚长雄蕊和两枚短雄蕊,如大多数十字花科植物。

异花传粉:经过风力,水力,昆虫或人的活动把一朵花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另一朵花的花柱上过程叫异花传粉。

世代交替:指的生活周期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有性生殖:通过配子相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自花传粉:花粉传到本朵花的柱头上。

髓射线:位于维管束之间,外至皮层、内达髓部,由薄壁组织构成,具有横向运输及储藏的作用。

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称为真果。

假果:子房以外的部分或全部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类果实称为假果。

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长日植物:是要求经历一段白昼长于一定长度,黑夜短于一定长度的时期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植物:是要求经历一段白昼短于一定长度,黑夜长于一定长度的时期才能开花的植物。

光补偿点:当光强减弱是,光合速率随之降低,当光照减弱到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碳补偿点: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叫做二氧化碳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加快,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定的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碳饱和点: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光合速率可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二氧化碳的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包括促进剂、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环境因子单方向刺激而产生的定向生长运动。

感性运动:是指没有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其反应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体表,以水蒸气的形式,向外散失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一词来源于原生质。

原生质是指组成细胞的有生命物质的总称,是物质的概念。

而原生质体是组成细胞的一个形态结构单位。

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植物细胞中的一些贮藏物质和代谢产物统称为后含物。

2、简述根尖分区和它们的特点根尖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各区的特点是:1、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2、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

一般长约2~5毫米。

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4、根毛区。

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有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述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双受精过程:有两个精核分别进入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中,一个精核进入卵细胞后与卵核融合形成受精卵,形成二倍体合子,将来发育为胚。

另一个精子进入中央细胞,精核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将来发育成三倍体的胚乳。

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一方面,精细胞与卵细胞的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通过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使合子具有双重遗传性,既加强了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又为后代中可能出现新的遗传性状、新变异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受精形成了三倍体的胚乳,为被子植物过特有,它同样兼具双亲的遗传性,合子及胚是在独特营养组织的哺育下发育,使子代的生活力更强。

过程中被吸收)。

这样,可以使子代的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为广泛。

因此,双受精作用是植物界有性生殖的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是被子植物在植物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4、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由合点端有功能的一个大孢子经过3次连续有丝分裂形成,最初8个核分为两群,每群4个核,一群在胚囊的珠孔端,另一群在合点端。

然后,珠孔端那群产生构成卵器的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以及一个上极核;合点端那群形成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下极核。

上、下极核都属于中央细胞。

所以成熟胚囊为8核、7细胞的结构。

被子植物大约有70%以上的科其胚囊属于这种发育类型。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孢子体进一步的发达和分化、配子体进一步退化6、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以果实自身的机械力量散布种子、适应人及动物的传播、适应风力的传播、适应水力的传播7、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茎和叶:草本,常具辛辣味。

单叶,基生叶常呈莲座状,茎生叶互生,无托叶。

花:总花序状。

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蜜腺生于花托上,常与萼片对生。

子房1室,被假隔膜分为假2室,横切面上有2个侧膜胎座。

果实和种子:角果(长角果和短角果)。

种子无胚乳,胚弯曲。

8、百合科的主要特征单子叶植物纲,大多数为草本,少数为木本。

地下具鳞茎或根状茎,茎直立或呈攀援状,叶基生或茎生,茎生叶常互生,少有对生或轮生。

花单生或聚集成各式各样的花序,花常两性,辐射对称,各部为典型的3出数,花被片6枚,花瓣状,两轮,离生或合生。

雄蕊6枚,花丝分离或连合。

子房上位,常为3室,蒴果或浆果。

产于温带和亚热带。

我国各地均产,以西南地区最盛。

9、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植物吸水一个原因就是根压的作用,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

蒸腾使叶片细胞失水,渗透压增高,水分在细胞间自由扩散,这样对周围细胞的水就产生了拉力,也就是蒸腾拉力。

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的过程为被动吸水。

根压吸水称为主动吸水,蒸腾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一般情况下,植物进行着蒸腾作用,水分子的吸收主要由蒸腾拉力引起,只有在春季叶片尚未展开或蒸腾速率很低的情况下,根压才是吸水的主要动力。

1、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观察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

2、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在横切面上,可以看到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

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a.根表皮上有根毛、气孔,茎则有气孔无根毛;b.根具有内皮层、和中柱鞘,内皮层有凯氏带,茎中多无明显的内皮层,均无凯氏带和中柱鞘;c.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方式不同,根是相间排列,茎是相对排列;d,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茎中为内始式;e.茎中有髓、髓射线,根中央多为后生木质部占据,仅少数植物根有髓,但无髓射线。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和茎中也基本一致,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5、植物的叶由那几部分组成?植物的叶是如何适应干旱的环境?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旱生植物的叶一般具有保持水分和防止蒸腾的明显特征,通常向着这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类是对减少蒸腾的适应,形成小叶植物,其叶片小而硬,通常多裂,表皮细胞外壁增厚,角质层也厚,甚至于形成复表皮气孔下陷或局限在气孔窝内,表皮常密生表皮毛,栅栏组织层次多,甚至于上下两面均有分布,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发达,如夹竹桃;另一类是肉质植物,如芦荟,其特征是叶肥厚多汁,在叶肉内有发达的薄壁组织,储存有大量的水分,以适应旱生的环境。

6、植物的叶有那几部分组成?沉水植物的叶是如何适应水生的环境?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对于沉水叶,环境中除空气不足外,光照强度显然也不够,因此为适应水生环境,沉水植物的叶的结构与旱生植物的不同,其叶片的结构特点是: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角质膜薄或无、叶片薄或丝状细裂,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7、植物的花由哪几部分组成?虫媒花是如何适应其传粉媒介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虫媒花大都具有鲜艳美丽的花被,有浓厚的芳香或其他气味,有丰富的蜜腺。

花粉粒通常较大,表面粗糙,有刺或突起,具有黏性,这些特点有利于昆虫往来穿梭于花中时黏附花粉,起到传粉的作用。

8、植物的花由哪几部分组成?风媒花是如何适应其传粉媒介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风媒花一般小而不鲜艳,花无香气,常无蜜腺,花粉体积小、质轻,较干燥、表面光滑,便于被风吹到相当的高度与距离相当远的地方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