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绪论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合集下载

马原中各个概念的概括

马原中各个概念的概括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马原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排斥任何离开人的意识的认识。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特殊性。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以上是对马原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概括,这些概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后继承者不断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包括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集中概括。

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特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关于人类思维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关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例如: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社会矛盾分析法、群众路线法、辩证分析法、实事求是的方法等。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建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而由后来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看法和学说的系统。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于自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布,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公然问世。

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大阶段(1)马克思主义跟实在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的理论并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一直以实践为导向不断的发展与完美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充分、完美自己的理论。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广泛原理与中国详细实践相联合,形成了两大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入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一致6.马克思主义的鲜亮特点:(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亮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的理论质量( 4)崇敬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意识和物质、思想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根源或许何者是第一性;思想可否定识和正确认识存在(同一性)这一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

2.我们的思想能不可以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可以在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看法中正确地反应现实?这一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根源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根源是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原绪论知识点总结

马原绪论知识点总结

马原绪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一系列代表人物所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哲学。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世界的实践活动,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观点,并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世界观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结构和理论体系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物质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物质的概念明确地理解为“唯一具有根本的自然属性、唯一具有自己的内在联系、能够相互转化的实在的东西”,即基于实践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了物质无限的发展性、创造性以及物质的最终极发展趋势。

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运动、空间和时间,物质是运动物、真实物,物质是各种可感知的存在,是可以通过感官观察和实验验证的。

同时,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二)运动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的。

物质的基本特征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形式、物质的存在的方式。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运动的,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等。

运动的特性有: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所谓“量变质变”;运动的不平衡,物质或运动一般是向着平衡状态发展,实现平衡状态是运动的目标。

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与其相反的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深切的矛盾发展的过程中”。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一切事物内部的统一,又是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因。

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特点有:矛盾一般性和矛盾特殊性。

马原基本概念

马原基本概念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概念与原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共产主义历史观方法论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优秀成果的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二、问题与思考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3.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概念与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意识运动静止时间和空间一元论实践联系发展新事物与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质量互变规律质与量度质变与量变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与否定扬弃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规律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恒发展矛盾及其对事物发展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中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问题与思考1.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3. 怎样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5. 怎样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方法论意义?6. 怎样看待人们在实践中夸大或忽视主观能动性的片面性错误?7. 如何才能把握好主体选择的自由度?1.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18191《马原》知识要点

18191《马原》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具体内容。

2.唯物主义的不同形态及唯心主义的不同形式3.物质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以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1.联系的含义及其特征2.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矛盾的定义及其两种基本属性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7.辩证否定观的内容8.矛盾分析法所包含的内容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4.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第二节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定义及本性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意义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3.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区别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6.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内容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革命的实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如何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的本质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及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辩证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二重性4.货币的职能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6.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基本原理笔记

马克思基本原理笔记

马原笔记绪论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即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即基本内容)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即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5.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答: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1)客观条件: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5-P18)答:(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理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答: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阶级属性和价值目标。

它的阶级属性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的利益服务。

它的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天搞定马原速记重点

一天搞定马原速记重点

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细胞学说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或者成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特征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②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学说;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一章1、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

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2、什么是哲学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当代适用性[相关观点]观点1: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一文中,概括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观点2:马克思与今天一位美国网民说得好:“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

” 有的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投票者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义的斗争。

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 有的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

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

”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实际案例]千年思想家:马克思新的千年开始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西方各国网友投给马克思的票数,远远多于第二名和第三名——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和达尔文。

[专题1点评]观点1阐述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对于解释当今世界及其未来走向仍有解释力,至今仍未过时。

观点2阐述了当今时代仍是资本主义时代,仍是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过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而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影响着时代的进程。

案例中“BBC”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资产阶级喉舌进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这一结果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专题2: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实际案例]案例1:马克思的伟大之处他(指马克思,引者加)的伟大使他别无选择,他接受了摆在那里的前途:几乎长达40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他成了一个求乞者,他接受朋友们的馈赠。

思想战胜了他的智慧,征服了他的信念,理智以思想锻造他的良心;这是一串链条,他无法挣脱它;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只有屈服于它,然后才能战而胜之。

……在西方的思想史上,为追求纯粹,不仅使自身,也使全家像受到诅咒一般蒙受匮乏和困苦,牺牲自己的儿女,也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物。

只要卡尔·马克思对现实作出小小的让步,他们就会得到拯救。

马克思也像他那个世纪的另外三个伟大的德国人——克莱斯特、荷尔德林和尼采一样,不知道什么叫妥协。

克莱斯特开枪自裁,荷尔德林和尼采都发了疯。

马克思是完全清醒地走向他生存的悲剧。

——《伯尔文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70~71页。

案例2:马克思与俾斯麦在汉诺威期间,令马克思感到好笑的是收到了俾斯麦信使的邀请,说要“利用我和我的天才为德国人民谋福利”(全集中文1版,31卷,第294页)。

马克思两年前曾接到过类似的邀请(经由洛塔尔·布赫尔),说是要他为普鲁士政府的官方杂志写金融方面的文章。

后来,令俾斯麦难堪的是,马克思在1878年反社会主义浪潮高峰的时候刊出了他与布赫尔的通信。

——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插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0页。

案例3对马克思和燕妮来说,他们在第恩街遭受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和是严厉的打击是1855年4月他们唯一8岁儿子的夭折,他的昵称是“穆希”或者“小飞虫”,年仅8岁……7月底,马克思写信给拉萨尔:“培根说,真正杰出的人物,同自然界和世界的联系是这样多,他们感到兴趣的对象是这样广,以致他们能够轻松地经受任何损失。

我不属于这样的杰出人物。

我的孩子的死震动了我们心灵深处,我对这个损失的感受仍像第一天那样的强烈。

我可怜的妻子也是万分悲痛。

” ——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插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专题2点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

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经过60年代中期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一直到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年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的活动,关注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党的发展为止,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开创和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案例1是德国著名作家对马克思的重要评价,强调了马克思与现实制度和政权之间的不妥协,彰显了马克思作为理论家和实践家的人格魅力。

案例2以具体的事例突出了马克思坚守原则的不妥协精神。

案例3说明马克思当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面对丧子的巨大痛苦和生活的压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分析题材料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材料2:一位美国网民说得好:“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

”有的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投票者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义的斗争。

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有的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

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

”材料3: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请回答:1.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2和材料3 说明了什么?分析题参考答案1.(1)材料1: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对于解释当今世界及其未来走向仍有解释力,至今仍未过时。

(2)材料2:“BBC”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资产阶级喉舌进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

材料3:是西方学者的观点,这些说明当今时代仍是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过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而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影响着时代的进程。

这一结果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本目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是绪论的重点内容,也是本教材的重要创新。

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讲了三点:首先,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主要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的角度,从阶级属性的角度,以及从研究对象和理论内容等角度,并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进行规定。

最后,强调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问答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武器。

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十分完整和科学的世界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