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疾病的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伤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治疗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
骨伤科疾病多种多样,根据疾病的不同特征和症状可进行分类。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分类。
一、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可以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又称复合性骨折,是指骨头突出皮肤,形成伤口;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但皮肤未破裂。
骨折还可以根据骨折部位进行分类,如肋骨骨折、胫骨骨折等。
二、关节疾病关节疾病是指影响关节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三、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在内的软组织受到外力撕裂或拉伤的损伤。
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包括扭伤、拉伤、撕裂等。
四、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变薄、密度减少的疾病,易发生骨折。
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疾病有骨质疏松、骨折、颈椎病等。
五、颈椎疾病颈椎疾病是指颈部椎骨和软组织发生异常变化或损伤的疾病,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
颈椎疾病会导致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六、脊柱畸形脊柱畸形是指脊柱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包括脊柱侧弯、脊柱前凸、脊柱后凸等。
脊柱畸形会影响身体的姿势和功能,严重者还会影响呼吸和神经系统。
七、肿瘤骨肿瘤是指在骨骼或软组织中生长的肿瘤。
骨肿瘤包括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是指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转移性骨肿瘤是指由其他部位的癌细胞侵袭而来的肿瘤。
八、创伤后并发症创伤后并发症是指在外伤后出现的并发症,如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骨折不愈合等。
创伤后并发症会影响创伤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分类,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患者在发现身体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获得有效治疗。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伤科疾病。
第二篇示例:骨伤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与骨骼、关节、肌肉、筋膜、韧带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
第四章-骨伤科疾病的分类

整齐、伴渗液
9
②撕脱 伤:剧烈 的牵拉 或扭转 外力、 皮肤可 脱套伤
10
③裂伤:纯外 力、皮肤及 皮下组织裂 开
11
④切割伤: 创缘整齐、深
浅不一
12
⑤穿刺伤:尖锐利 器伤,可引起化脓、 破伤风等
13
⑥火器伤: 贯通伤---有入、
出口 盲管伤---有入、
二、按损伤的性质分类
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性质 伤是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35
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而 外力又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36
、三 、按损伤后时间的长短分类
可分为新伤和陈伤。新伤指受伤后的 时间比较短,发生病证后即就诊者。陈伤又 称宿伤,指以往有损伤史,或受伤日久失 治,久治未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 一段时间后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6
①全脱位:关节面完全脱出,可分前脱、后脱、 上脱、下脱、内侧脱、外侧脱
27
②半脱位:部分脱离原位(先天性髋关节半 脱位)
28
中心性脱位:穿破臼底者,如髋关节
29
骨错缝:微动关节,如颈、腰、骶髂关节受伤 后,关节面错缝
30
(二) 内伤
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 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古 称"内损",与内科的内伤概念不同。临床按 其所伤的病理不同,可分为伤气、伤血、 气血两伤、伤脏腑等类型。
18
(1)筋断:肌肉、肌腱、 韧带、神经、血管等 完全断裂。可出现功 能丧失、异常活动
19
(2)筋不断: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 管等不完全断裂。早期出现筋翻、筋扭、 筋粗、筋走;后期出现筋强、筋缩、筋痿、 筋结等。
骨科科室分类

骨科科室分类
1.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主要是针对各种外伤引起的骨折、软组织损伤等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的一种科室。
常见的手术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等。
2.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主要研究人体脊柱及其周围结构的功能与解剖学特点,并且在临床上应用这些知识来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学科。
常见病症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3.关节外科。
关节外科是专门诊治关节病变的一门临床学科,主要包括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以及肩关节置换等多种技术手段。
常见的病症有关节炎、半月板撕裂等。
4.运动医学科。
运动医学科是以运动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研究和诊疗领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主要用于处理一些骨骼肌肉系统的急慢性损伤及退变性疾病,如肌腱断裂、韧带拉伤等。
5.小儿骨科学。
小儿骨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以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理论基础,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儿童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对各种骨伤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骨伤科疾病是指与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相关的各种损伤、疾患和病变。
中医骨伤科采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一、骨伤科疾病的诊断骨伤科疾病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和关节疾病等。
在中医骨伤科的诊断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起病时间、受伤原因等信息。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听诊、触诊和望诊等,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触摸受伤部位以及望诊舌象等,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其次,中医骨伤科还可以辅助一些现代医学技术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如X线检查、CT扫描、MRI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骨伤科医生直观地了解患者骨骼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骨折、脱位等损伤。
在这个基础上,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上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确立最终的诊断。
二、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医骨伤科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药中,有许多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典方剂和草药,其药物性能和作用机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1. 外治法外治法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指通过外敷药物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常用的外治法有熏洗、敷药、疗法等。
例如,对于骨折患者,可以采用“拆开熏洗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对于关节疾病,也可以通过瘀血拆敷、推脱等方式来治疗。
2. 内治法内治法是指通过内服药物来治疗骨伤科疾病。
中医骨伤科常用的内治法有中药内服和针灸疗法。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气血、软化骨骼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针灸疗法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理经络、活血化瘀,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运动疗法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骨伤科也注重运动疗法的应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骨伤科医生会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加速康复进程。
中医伤科学第二章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 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时 间分类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
? 按受伤程度分类
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
? 按受伤职业特点分类 的部位及其面积的大小、
? 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 性质分类
深度等
2019/3/22
9
一、损伤的分类
? 按损伤部位分类
? 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可分
? 按损伤性质分类
为生活损伤、工业损伤、
? 按受伤时间分类
《中医伤科学》
第二章 骨伤科疾病的分类 与病因病机
2019/3/22
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 林庆宾
1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损伤的分类及意义 ? 熟悉损伤的病因(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 掌握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 ? 了解损伤与五脏的关系 ? 了解损伤与津液的关系
2019/3/22
2
学习重点与难点
? 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 ? 损伤中肝肾与筋骨的关系 ? 损伤中气血病理变化 ? 讲课形式:面授结合自学
? 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 性质分类
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 复发者
2019/3/22
7
一、损伤的分类
? 按损伤部位分类
? 分为闭合性与开放性损伤
? 按损伤性质分类
? 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
? 按受伤时间分类
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 按受伤部位皮肤或黏 ?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
膜是否破损分类
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
? 按损伤性质分类
分为物理损伤、化学损
? 按受伤时间分类
伤和生物损伤等。
? 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时 ? 物理损伤包括外力、高
间分类
热、冷冻、电流等
? 按受伤程度分类
? 中医伤科学研究的对象
中医骨伤

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2、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3、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4、清创术:就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变成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
5、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6、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7、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软骨软化性关节病等:它的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9、筋伤: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
10、筋断裂:系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的断裂,伤后导致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畸形等临床表现。
11、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简称“肩周炎”。
12、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
13、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
14、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15、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16、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治疗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在发展史上,晋代的XXX提出了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隋代的巢元方提出了清创四要点,XXX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元代的XXX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XXX施用了“悬吊复位法”,清代的XXX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可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包括皮、肉、筋、骨、脉损伤,内伤包括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损伤的时间可分为新伤和旧伤。
损伤的部位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伤和重伤。
损伤的病因包括外力伤害、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和内因,而损伤的病机则是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在诊断方面,损伤的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和特殊症状体征,如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和弹性固定。
而骨病的症状体征则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和窦道。
在骨与关节检查方面,肌张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肌肉无收缩时为级。
1.肌肉瘫痪的分类:Ⅰ级:肌肉几乎完全瘫痪,不能移动关节。
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
Ⅲ级:能够抵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无法抵抗阻力。
Ⅳ级:能够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Ⅴ级:能够抵抗强大的阻力,正常运动肢体。
2.临床检查方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用于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法、邻肢夹角法。
4.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分为内治法分期,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常用方剂包括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等。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痛证是中医骨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常见的痛证包括阵发性肌肉疼痛、关节疼痛、骨痛、筋痛等多种类型。
中医骨伤科医生将痛证归为八大类,下面具体介绍:
一、寒痛证:又称“寒湿痹”,病人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受寒性刺激、关节软
组织肿胀、关节活动度受限等症状。
寒痛证的病因通常是寒湿侵袭肌肉、经络和骨骼导致
关节疼痛,可分为寒湿痹、寒凝痹、寒痹肌痛等。
二、热痛证:也叫“真阳痹”,热痛证主要表现为疼痛区域红肿、热度高、触痛明显、疼痛持续、皮温升高等症状。
热痛证的病因一般是实火炽盛、血瘀纵横、经络阻滞所致,
可以分为湿热痹、筋膜炎、膜样骨炎等。
五、痹痛证:该痛证又名“风湿痹”。
病人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疼痛、末梢关节疼痛、手指、足趾疼痛、疼痛发作、疼痛不规律等症状。
痹痛证的病因一般是湿邪、寒邪、瘀血、气血不畅所致,可分为风湿痹、血瘀痹、气滞痹等。
六、经络病痛:又称“经络痛”。
病人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麻木、刺痛等症状。
经
络病痛的病因一般是经络失调、气血不畅所致,可分为气血痛、经络痹等。
八、外伤性疼痛:又称“创伤性疼痛”。
病人主要表现为外伤后出现局部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
外伤性疼痛的病因一般是外伤后出现肌肉、筋膜、骨骼损伤所致,可分
为创伤性疼痛、扭挫伤、骨折后疼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2.伤筋 祖国医学伤筋的范畴较为广泛。由 于扭、挫、刺、割以及劳损等原因而使肌 肉、筋膜、肌腱、韧带等一切软组织及软 骨、周围神经和较大的血管等损伤,均属 于伤筋的范围。古代文献将伤筋分为筋断、 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翻、筋出槽 等多种。但临床应用时大致可归纳为筋断 与筋不断二类。
25
①全脱位:关节面完全脱出,可分前脱、 后脱、上脱、下脱、内侧脱、外侧脱
26
②半脱位:部分脱离原位(先天性髋关节 半脱位)
27
中心性脱位:穿破臼底者,如髋关节
28
骨错缝:微动关节,如颈、腰、骶髂关节 受伤后,关节面错缝
29
(二) 内伤
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 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 古称"内损",与内科的内伤概念不同。临床 按其所伤的病理不同,可分为伤气、伤血、 气血两伤、伤脏腑等类型。
3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一、按部位:外伤和内伤 二、按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三、按时间:新伤与陈伤 四、按破损情况: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五、按程度:轻伤与重伤 六、按职业特点: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
交通损伤和运动损伤等 七、按理化性质: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生物损伤
等
4
一 、按损伤的部位分类
出口 盲管伤---有入、
无出口
13
⑦压轧伤:重物 压轧、重者可发 生挤压综合征
14
(2)挫伤:指皮肉受伤而不破皮者,为闭 合性损伤。临床常见伤处疼痛、压痛、肿 胀、青紫、皮下瘀血等,严重时可发生肌 纤维破裂及深部血肿。如果暴力过大,力 的作用亦可由外及内,引起内部组织较严 重的损伤。
掌握: 按损伤部位的分类方法及 内容
熟悉: 损伤的各类分类方法及内 容了
了解: 骨伤科疾病的分类方法
1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 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 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
2
1.祖国医学对损伤的认识: ①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 ②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 ③伤、创、折、断 ④外伤、内伤 2.现代分类法: 损伤、疾病
17
(1)筋断:肌肉、肌 腱、韧带、神经、血 管等完全断裂。可出 现功能丧失、异常活 动
18
(2)筋不断:肌肉、肌腱、韧带、神经、 血管等不完全断裂。早期出现筋翻、筋扭、 筋粗、筋走;后期出现筋强、筋缩、筋痿、 筋结等。
19
3 .伤骨 由于外力作用而使骨、关节遭到损 伤,称为伤骨,可分为骨折和脱位两类。 1)骨折:古称折骨,指骨骼的完整性 或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的断裂。根据损 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骨损、骨裂、骨断、 骨碎四种。 (如下图距骨骨折)
早在《难经·十四难》就根据解剖将所损组 织分出层次:"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 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损 于骨。"唐·王焘《外台秘要·许仁则疗吐血 及堕损方》则称损伤"有两种,一者外损, 一者内伤。"后世大多遵循此法,按损伤部 位的不同,分为外伤与内伤两大类。
5
(一)、外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的损伤,具体可 分为伤皮肉、伤筋、伤骨(包括骨折和脱 位)。
①擦伤: 创面浅而大、创缘不
整齐、伴渗液
8
②撕脱 伤:剧 烈的牵 拉或扭 转外力、 皮肤可 脱套伤
9
③裂伤:纯 外力、皮肤 及皮下组织 裂开
10Leabharlann ④切割伤: 创缘整齐、深
浅不一
11
⑤穿刺伤:尖锐 利器伤,可引起 化脓、破伤风等
12
⑥火器伤: 贯通伤---有入、
二、按损伤的性质分类
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性质 伤是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34
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而 外力又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35
、三 、按损伤后时间的长短分类
时间比较短,发生病证后即就诊者。陈伤 又称宿伤,指以往有损伤史,或受伤日久 失治,久治未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 隔一段时间后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30
1.伤气 主要由气机运行失常引起。可分为气 滞、气闭、气逆、气虚、气脱等证。
2 .伤血 主要由于损伤致使血行之道不得宣 通,瘀血停积;或血不能循环流注,离经 妄行;或亡血过多所致。可分为瘀血、亡 血。
31
3.气血两伤 由于气血两者关系极为密切,血能 载气,气可运血,二者之中有一病者,即可相互 影响,故气滞血瘀每多同时并见。如《杂病源流 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指出:"跌仆闪挫,卒然身 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又说:"而忽然 跌,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 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凝聚一处,是 气失其所以为气矣。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 气凝则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 矣。夫至气滞血瘀,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临 床兼见伤气、伤血的证候。但有所偏胜,或偏重 伤气,或偏重伤血,以及先痛后肿,或先肿后痛 等不同情况。
20
①骨损:骨膜或骨皮质损伤,未发生骨裂 变,表现表面压痛敏感
如:皮肤损伤,伴骨及肌肉外露
21
②骨裂:骨骼出现裂缝或部分断裂,裂纹 骨折、青枝骨折(桡骨下端)
22
③骨断:骨骼断裂2断,横形、斜形、螺旋 形
23
④骨碎:骨骼断裂3断或以上,粉碎性骨折
24
(2)关节脱位: 古称脱臼或脱骱,上下骨之 相合处有臼有杵,脱臼是指伤后杵骨位置 改变而脱离其窠臼者。亦即损伤后,使关 节内各骨之关节面相互之间失去了正常关 系。根据受伤的程度可分为全脱位、半脱 位、中心性脱位和骨错缝四种。
1.伤皮肉 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都是由表 及里,皮肉首当其冲,故最易受伤。临床 上根据伤处皮肤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坏而分 为两种:创伤、挫伤
6
(1)创伤:指暴力使皮肤破 损而有创口出血,深部组织与 体外环境发生接触者。现代医 学称为开放性损伤。由于受伤 方式及伤口深浅不同,又可分 为以下几种:
7
我的脚擦伤了
32
4.伤脏腑 又称伤内脏。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 性两类:开放性损伤主要由枪弹、金刃等 锐器引起;闭合性损伤多属钝器伤,如坠 堕、挤压、冲撞等因素引起,亦可因骨折 断端内陷压迫或刺伤脏器所致。均属危急 之症,临床表现均有严重亡血症状。 按损伤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头部内伤、胸 胁内伤、腹部内伤等。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