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生物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练习1(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

镜头 底片 暗箱的壁 光圈
瞳孔 视网膜 晶状体 脉络膜
视觉的形成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82021/9/182021/9/189/18/2021 8:54:0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82021/9/182021/9/18Sep-2118-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8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
1.(2019·菏泽学业考)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
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
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
(A )
A.晶状体
B.视网膜
C.睫状体
D.玻璃体
2.(2019·苏州学业考)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 产生的光线,形成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内容物: 晶状体、房水、玻璃体
眼球
1. (主要) 眼
角膜:透明 外膜
巩膜:白色、坚韧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的
眼球壁 中膜 虹膜:中间有瞳孔
结
构
脉络膜:营养
内膜: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附属结构: 眼肌、眼睑、结膜、泪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晶状体(发生折射)→视网膜(成像并刺激感
七年级生物下 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课件1)北师大版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 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 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 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 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 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 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 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 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
2.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 方时,他的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
3.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 还是放松状态?
四、近视和远视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 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 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 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 正
远 视
远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 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后方
“像爱惜眼睛一样 爱惜生命, 像爱惜 生命一样爱惜眼 睛。”
第12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 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说出视觉的形成 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 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 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 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外膜 巩膜:白色、坚固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眼球壁 中膜 虹膜:中间有瞳孔 脉络膜:营养
角膜:透明
眼 的 结 构
内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附属结构: 眼肌、眼睑、结膜、泪器
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我班或我校同学的近视情 况与对策。 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为盲人献爱心 读一本好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自 己的认识与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各种途径,调 查眼科学的发展现状,结合自己的思考,写 一篇小论文。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1.感受器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感觉器官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3.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4.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理解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体如何通过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
2.多媒体资源:动画、视频等,用于动态展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3.技术工具:交互式白板、投影仪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增强视觉效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它们能够直观地呈现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对细胞结构、生物体的基本组织有所了解。然而,在学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学习障碍:
1.对微观结构的概念理解不深,可能难以理解感受器的精细结构和功能。
2.对感觉器官的分类和功能理解不清晰,容易混淆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官。
3.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2.作业目的: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业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标注本节课的主题;知识点区按照教学内容顺序,列出主要知识点和关键信息;总结区位于黑板底部,用于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2《感觉器和感觉器官》 课件(第1课时)(共33张PPT)

小结: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
产生冲动
角膜
内容物
视神经
视网膜 (感光细胞)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练习:
1.构成眼球壁外膜的的是: 巩 膜 和 角 膜 。 2.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是指: 巩 膜 和 虹 膜 。 3.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人眼 的 晶状体 ,光圈相当于人的 瞳孔 。暗箱的壁相当于人眼 的 脉络膜 ,底片相当于人眼的 视网膜 。
2.眼球的结构
观察眼球的结构(点击图片)
提出问题: • 我们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3、视觉的形成
2. 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 射光线
角膜
房水 (瞳孔) 晶状体和玻璃体
折射作用
视网膜 视神经
成像产生兴奋 传导兴奋
视觉中枢(大脑皮层)
产生视觉
调查我们班同学患近视眼的情况
• 资料: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达3.6亿, 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其中:在校的佩戴眼镜的比例 1.小学为30%; 2.中学生为50%; 3.大学生达到了75%。 近视总人数居世界之首。
近视眼的预防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 ,眼与书的距离 要在33厘米左右 。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 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 ,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 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
不在直射的光 不在光线暗的
线下看书。
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活动2:感受盲点
1. 测试左眼盲点的大致部位:
小 结:
• 原因:患近视眼时,眼球的前后径 过长 ,或晶状体的曲 度 过大 ,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成像在视网膜的 前方 。
生物七年级下北师大版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1

教材内容简析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生:学生活动(四人组)观察并准备竞赛。
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顺序(从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生:准备竞赛。
师:安排一名学生计时,学生推荐本组代表。
生:抢答(拖动比赛)(利用课件竞赛)。
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眼球结构的课件。
眼球的结构:
生:观察记忆
视觉的形成
师:如此复杂的眼球是怎样形成视觉的呢?
课外拓展:
师:引导展示课前收集有关现代医学治疗近视的资料隐形眼镜,妙在隐型,但对青少年不适合,因为他们的眼轴还没有定形;准分子治疗近视,让学生了解现代医学技术,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我的爱心奉献,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其实我也可以奉献自己的爱心。
想一想:传统的照相机成像与眼球的成像的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观察课件、图、表、并回答。
生: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
师:点评。
师:展示视觉的形成的大致过程:录像文字(加图片显示在视网膜上成倒像),但经过大脑皮层的处理,形成视觉看到的却是正立的。
走进生活
师:设置如下生活场景
2、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可拆装的眼球模型;眼球的剖面挂图;眼球的屈光调节的动态变化装置;视觉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听觉形成的挂图。
七年级生物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北师大版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医生,诊断病例中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时,我可能过于详细地介绍了每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全跟上。因此,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模型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结构。
其次,我在课堂上组织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似乎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紧张而没有积极参与。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观察模型,探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生物伦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伦理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各感觉器官在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12.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本节课主要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种类和功能。内容包括:
1. 感受器的定义和作用:感受器是生物体用来接收外界刺激的器官,能够将各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以及读后感或观后感,给予学生综合评价。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认识。
内容逻辑关系
1. 重点知识点:
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是生物体用来接收外界刺激的器官,感觉器官则负责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充分利用拓展资源,深入学习和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他们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概念、种类和功能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以及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相互作用的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评价他们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或观看心得,相互提问和解答疑问。教师会在课后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4)请同学们在下一节课前,将读后感或观后感交给老师。老师会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5)对于有兴趣深入研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小研究项目。例如,调查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认识和应用情况;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现代科技领域的研究动态等。老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眼与视觉
知识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有 80 %以上来自眼。
2.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 眼球壁 和 内容物 组成。
3.眼球的结构中,白色、坚韧具有支持、保护作用的是 巩膜 ;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 黑色
素 ;虹膜中央围成 瞳孔 。视网膜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 感光细胞 ,所以视网
膜就是 光感受器 。
4.在眼球的内容物中,曲度大小可以调节的是 晶状体 ,它是眼球的主要 折光 结构。
知识点2 视觉的形成
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角膜 →房水→瞳孔→ 晶状体 (主要折光结构)→玻璃体→ 视
网膜 (形成物像并产生 神经冲动 )→ 视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 视觉中枢
(形成 视觉 )
知识点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6.患近视时,眼球的前后径 过长 (真性近视),或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 过大 (假性近
视),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 前方 成像,因而看不清 远处 物体。
7.患远视时,眼球的前后径 过短 ,光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 后方 成像,因而看不清 近处
物体。
8.根据透镜折射光线的道理,配戴 凹透镜 能矫正近视眼,配戴 凸透镜 能矫正远视眼。
知识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当你观察同学的眼睛时,看到对方眼球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分别称为(B )
A.角膜和虹膜 B.虹膜和巩膜
C.虹膜和玻璃体 D.角膜和玻璃体
2.(2016·福建泉州中考)下图是人眼球结构示意图,视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A )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识点2 视觉的形成
3.“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这是小明骑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的反应,请结合自
己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红灯”的光线进入小明眼球形成物像的先后顺序是(B )
A.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瞳孔
B.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C.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瞳孔
D.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知识点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4.(2016·湖南长沙中考)某科研团队研制了一款微型投影机,可以避免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而
患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哪一结构的异常有关?(C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1.(2017·广东模拟)右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
A.结构1是角膜,无色透明
B.结构2为晶状体,凸度过大,则为远视眼
C.结构3是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D.结构4是视神经,能传导神经冲动
2.(2017·宁夏银川模拟)《老残游记》中写道:“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
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的是(C )
A.角膜、瞳孔、晶状体 B.视网膜、瞳孔、虹膜
C.巩膜、虹膜、瞳孔 D.巩膜、瞳孔、晶状体
3.(2017·山东聊城模拟)人们常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2015年歌手姚贝娜捐献的眼角膜成功
移植给两名患者,使他们重获光明。右图是眼球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 )
A.4是虹膜,可以调节晶状体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B.2是晶状体,像一个凸透镜,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C.1是角膜,俗称白眼球,有保护作用
D.8是视网膜,能接受光线刺激产生视觉
4.(2017·福建南平模拟)右图是人眼瞳孔不同状态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
B.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晶状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
C.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D.瞳孔状态由图乙变化到图甲,说明光线在增强
5.导学号53104111(2017·河北沧州模拟)某同学视力正常,当他站在公路旁候车时,
看见一辆汽车停在远处,汽车启动后朝他迎面驶来,停在他面前。下图中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该同
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睛内晶状体曲度变化的是(A )
6.(2017·重庆垫江期末)下图中甲、乙表示两种异常眼的成像路径,丙、丁表示矫正视力需配戴的
镜片,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A.甲是近视眼,需配戴丁矫正
B.甲是近视眼,需配戴丙矫正
C.乙是近视眼,需配戴丙矫正
D.乙是近视眼,需配戴丁矫正
7.(2017·福建龙岩模拟)青少年应注意用眼卫生,下列各项不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是(D )
A.读写姿势要正确 B.看书1 h后要远眺
C.认真做眼保健操 D.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
8.导学号53104112(2017·山东泰安期中)据调查,我国低视力者近千万人,尤其是在
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
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
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结合下图回答下
列问题。
图1
图2
(1)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能够调节[1] 晶状体 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
物像始终落在[7] 视网膜 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 视神经 的传导,在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2中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
甲、丙 。
(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晚自习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
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3] 瞳孔 逐渐变大。
1.(2017·贵州遵义中考)下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结构①角膜是无色透明的
B.②瞳孔的大小能改变
C.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结构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D.结构④视网膜既是成像的部位,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2.(2017·湖南长沙中考)下图是眼球的基本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角膜 。
(2)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在图中标号[⑧]所示结构上形成物像。
(3)同学们从教室走到有阳光的室外做操,这时图中标号②所示的结构瞳孔 变小 (填“变小”或
“变大”)。
(4)将照相机与眼球类比,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类似眼球结构中标号④ 晶状体 (填名称)的作
用。
(5)某同学因长期玩网络游戏导致近视,需配戴 凹 透镜矫正。
导学号53104113(2017·河北沧州模拟)下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同学模
拟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4] 视网膜 ,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2] 晶状
体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
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倒立 的像。
(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倒像由清晰变得
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这相当于人眼观察 近
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 晶状体的曲度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