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测量教案
《测量学视距测量》课件

棱镜杆是测量中常用的一种设备。 当测量人员需要确定目标物体的 高度或垂直距离时,棱镜杆可以 帮助测量人员进行测量。
视距测量的精度控制
视距测量的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设备精度、气象条件、地形等。为了 保障测量的精度,应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并进行数据的严格处理和分析。
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
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人为误差、仪器误差、随机误差等。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控 制这些误差源,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视距测量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
在农业测绘中,视距测量可以帮助测量土地的面积和高程,以确定土地植被 的状况和作物的适宜种植面积。视距测量还可以帮助农业灌溉和水利工程的 规划和设计。
视距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测量方法的不断研究,视距测量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未来的测量方法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视距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视距测量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 拟合、数据插值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视距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测量难度大
视距测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测量难度较大。在处理测量 数据时,应注意细节并进行 数据验证。
数据处理复杂
视距测量后的数据处理较为 复杂,需要进行数据拟合、 插值等操作。在处理数据时, 应注意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 性。
视距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视距测量可以帮助确定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布局。视距测量还可以帮助确定城市景观的合理布局 和美观程度。
视距测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视距测量可以帮助测量杆塔之间的距离和高度,以确定输电 线路的路径和高度。视距测量还可以帮助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 全性和经济性。
视距测量法

• 3)、转动竖直度盘指标管水准器微动螺旋,使竖直度 盘指标管水准器气泡居中(或打开竖直度盘指标自动归零装 置的开关),读取竖直度盘a-b。 3、视距测量法的特点:在测量过程中横断面方向偏离少, 精度也较高,其数据通过简单计算后可通过计算机绘图系统 直接成图。
工作任务9.4.5
横断面上点位的测定:抬杆法
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 主讲教师:王雅丽
(三)视距测量法
• 1、视距测量法多用于通视条件较好的山坡上。
2、视距测量法操作步骤: 1)、在A点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i(至厘 米数);在B点竖立视距尺。 2)、用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视距尺,消除视差,读取下丝读 数α 、上丝读数b(至毫米数)和横丝读数ν (至厘米数);
视觉测量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视觉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视觉测量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和优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视觉测量技术在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视觉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授1. 讲解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环节。
2. 介绍常用的视觉测量方法,如特征匹配、边缘检测、轮廓提取等。
3. 分析视觉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如机器视觉、工业自动化、三维测量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视觉测量方法?(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利用视觉测量设备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视觉测量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方案。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视觉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视觉测量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和优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视觉测量技术在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展示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生产线等场景,让学生了解视觉测量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讲解视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环节。
实操训练6:视距测量

实操训练6: 实操训练 视距测量 目的与要求: 一、 目的与要求: 1、熟悉视距测量操作步骤。 、熟悉视距测量操作步骤。 2、掌握视距测量的记录及计算的方法。 、掌握视距测量的记录及计算的方法。 二、领用仪具: 领用仪具: 每大组领用DJ6型光学经纬仪 台,3M直尺 把。 型光学经纬仪1台 直尺1把 每大组领用 型光学经纬仪 直尺
实操练习
三、视距测量的观测步骤 1、在A点上安置、对中、整平仪器,量出仪器高 ,记入手 、 点上安置、 点上安置 对中、整平仪器,量出仪器高i, 同时在B点竖立标尺 点竖立标尺。 簿,同时在 点竖立标尺。 2、盘左转动望远镜照准标尺,分别读取下丝、上丝和中 、盘左转动望远镜照准标尺,分别读取下丝、 丝读数,记手簿,计算出尺间隔l。 丝读数,记手簿,计算出尺间隔 。 3、调节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 、调节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泡居中,盘左读取天顶距Z,并记入手簿。 泡居中,盘左读取天顶距 ,并记入手簿。 4、根据测量和计算出的i 、v、l、Z分别计算水平距离 AB 、根据测量和计算出的 分别计算水平距离D 、 、 分别计算水平距离 和高差h 和高差 AB。
实操练习
四、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水准尺直立; 、水准尺直立; 2、kl≤300m; 、 ; 3、视线高≥0.5m; 3、视线高≥0.5m; 4、中丝不变的情况下,读竖盘读数(竖盘指标水准管必须居 、中丝不变的情况下,读竖盘读数( 中)。
实操练习
五、每组应交成果(见附表) 每组应交成果(见附表)
视距测量记录手簿 组别: 组别: 仪器高: 仪器高 i = 仪器编号: 仪器编号: 测站: 测站:A
尺间隔l 下丝-上 丝 (m)
天气: 天气:
竖盘读数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普通视距测量法观测水平距离、高差的作业程序和计算方法。
2、熟悉视距尺的刻划和注记形式,练习用十字丝横丝在视距尺上读数。
二、仪器及工具
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视距尺一把,三角架一个,表格,铅笔等。
三、方法
1.在地面上选定具有一定坡度且距离为50~70m的A和B两点。
2.将水准仪安置于A点,量取仪器高,精确到厘米,整平仪器。
3.瞄准视距尺,消除视差,按下补偿器读取上丝读数a、下丝读数b、中丝读数v并记载记录本上。
4.根据视距测量公式,计算AB之间的水平距离D=k︱a-b︱其中k=100,高差公式h=i-v
5.将仪器搬至B点安置,瞄准A点上的视距尺,同法观测和计算。
6.若A,B往、返测距离的相对误差K≤1/300,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否则应重新观测。
四、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都要按下补偿器。
2.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视距尺要立直并保持稳定,上下丝估读到毫米,中丝读到厘米就可以了。
五、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视距测量记录表一份,相对误差的计算过程。
视距测量的记录表。
视距测量实训指导书

任务六视距测量1、目的要求(1)练习用视距法测定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2)往、返视距测得的水平距离,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高差之差不大于5cm。
2、仪器、工具测钎一束,标杆3根,DJ6经纬仪1台(套),水准尺1根,函数计算器1部,钢尺1把,2H铅笔1只;可选:DS3水准仪1台(套),小钢尺1把,记录板1块。
3、方法与步骤(1)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1)在平坦的实训场地选择一测站点A,在测站点上安置好经纬仪(对中、整平)。
2)司尺员将视距尺(标尺)立于待测点B上。
3)瞄准标尺并将视线调至大致水平(竖盘读数为90°或270°),分别读取下丝、上丝的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4)按D=K l计算出仪器至立尺点的水平距离。
K=100,尺间隔l=下丝读数一上丝读数(若为正像望远镜,则l=上丝读数一下丝读数)。
(2)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1)另选一处有一定坡度的场地,选择一测站点C,在测站点上安置好经纬仪(对中、整平)。
2)司尺员将视距尺(标尺)立于待测点D上。
3)量取仪器高i(自桩顶量至望远镜横轴中心,若不进行高差测量,此项则不必做)。
4)瞄准标尺,调节竖盘指标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后,分别读取下、中(V)、上丝读数及竖盘读数L,记入观测手簿。
5)分别计算测站点与标尺间的水平距离与高差。
D=K l cos2αh=Dtanα+ί-V式中:K=100:D=下丝读数一上丝读数;a=900-L(刻度盘顺时针刻划);ί—仪器高;V—目标高即中丝读数。
4、注意事项(1)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也可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2)对于初学者,为便于观测,选取的AB两点相距不宜过远,约60~70m为宜。
(3)为便于直接读出尺间隔l,观测时可用望远镜微动螺旋使上丝读数对在附近的整数上(整米或整分米处)。
(4)仪器ί量至厘米,竖盘读数L读至分。
5、上交实训报告表1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记录计算表第组天气:仪器号:观测:记录:年月日测站目标下丝上丝尺间隔l平距/m备注表2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记录计算表第组天气:仪器号:观测:记录:年月日测站编号:测站高程:仪器高:测点下丝读数上丝读数尺间隔l平距D竖直角α中丝读数V高差h测点高程H。
测量学 视距测量教学文案

视距丝
n m
十字丝
1.视线水平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d
fδ
M
11
l
v N
n′
n
p
F m′
m
i
n
12
l
13
m
14
h
B
D
A
m Fn∽ MFN d f lp
d f l p
Ddf
f l p
surveying
4
令K f,
p
D f l f
p
c f 则有
DKlc
式中 K——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
HBHAhAB 2
surveying
7
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DKcl o2s
视线倾斜时高差的计算公式为:
h1Ksl in2iv
2
surveying
8
例题:
9
如上图,在A点量取经纬仪高度i=1.400m,望远镜照准B 点标尺,中丝、上丝、下丝读数分别为v=1.400m,
b=1.242m,a=1.558m,α=3°27 ,试求A、B两点间的水
1、变频法 2、相位法 3、干涉法 4、脉冲法
四、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常用短程红外光电测距仪)18
包括主机、电池和反射镜,与光学经纬仪 或电子经纬仪一起使用。
望远镜 液晶显示 操作键
装电池
反射棱镜
19
将主机发射的调制光信号经反射镜反射又回到主机接收。
单棱镜
三棱镜
注意:
距离近时用 单棱镜;当 距离远时, 为保证接收 信号的强度, 采用多棱镜。
1.555
置 2.00 95 17 36 -5 17 36 88.24 -8.18 -8.73 +36.64
《测量学视距测量》课件

误差控制
注意控制测量误差,采 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筛 选出有效数据。
计算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得出所需结果。
结果评估
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编写
编写测量报告,将分析结果以 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
视距测量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04
土地测量
用于土地边界、地块划分等测 量工作。
林业调查
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树木高度 测量等。
军事应用
用于目标定位、火炮射击等军 事活动。
考古研究
用于遗址定位、文物测量等。
视距测量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便、精度较高、成本低廉。
缺点
受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较大,测量范围有限,难以测量较远距离的目标。
使用视距测量公式时需要注意测量精度和误差控制,特别是 在长距离和复杂环境下进行测量时。同时,还需要了解测量 公式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03
视距测量的实施方法
测量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测量设备类型
选择合适的视距测量设备,如望 远镜、测距仪等,根据测量需求 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设备。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是视距测量的重要应用 领域之一。在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 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工作,以确保 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视距测量可用于监测 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及时发现和解 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前,通过视距测量可以确定建 筑物的位置、高度和角度等信息,为 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辅助手段及方法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我们前面测量D和h用什么工具测量的?
回答:钢卷尺、水准仪
互动:是不是比较麻烦?
那我们今天叫大家一种比较方便的测量D和h的方法,大家能不能猜到用什么测量?
我:对的,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用经纬仪测量,我们叫视距测量。
二、新授
课题: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原理
互动、交流、提问
教学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及方法
(2)视线倾斜时
例题1:下表为视距测量记录表,试计算水平距离及高程。
测站A,仪器高i=1.50m,测站高程 =34.50m。
点号
尺间隔
L/m
中丝
读数v/m
竖盘
读数L
竖直角a=9ຫໍສະໝຸດ °-L高差h水平
距离
高
程h
1
0.395
1.5
84°36'
2
0.575
1.5
85°18'
回忆:视距丝装置
1、概念(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图)
由图中我们可以求出两点,三点甚至更多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总结:利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 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2、水平距离及高差计算公式
(1)视线水平时:
水平距离D=Kl=100l(l为上下丝度数之差)
提问
通过图理解、总结
让学生总结
3
0.614
2.5
93°15'
4
0.416
1.5
92°41'
教学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及方法
例题2:如上图所示,A点经纬仪读出B点水准尺下丝1.868m,上丝1.468m,中丝1.668m,倾斜角a=30°,仪器高i=1.5m,高程 =10.000m,求水平距离 和高程 。
解:(1)求 ,根据公式 =Klcos²a
=100×(1.868-1.468)×cos²30°
=30m
(2)求 ,先求高差,根据公式h=1/2Klsin(2a)+i-v
=50×0.4×sin60°+1.5-1.668
=17.153m
高程 = +h
=10+17.153
=27.153m
二、总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视距测量的计算及步骤,要求大家能掌握好,特别是视距测量的计算。
三、作业
1、完成教材P141第40题。
互动、交流、提问
请学生到黑板练习,老师指导、讲解
教学辅助手段
及方法
先由学生交流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步骤,老师进行补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