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测量的方法

合集下载

视距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方法

方法简介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根据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不受地面起伏变化的影响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

但其测距精度低,约为:1/200-1/300。

一、视距测量原理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欲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可在A点安置经纬仪,B点立视距尺,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距尺垂直。

求得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

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

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的,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视距间隔。

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施测时,安置仪器于A点,量出仪器高i,转动照准部瞄准B点视距尺,分别渎取上、下、中三丝的读数,计算视距间隔。

再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如为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的经纬仪则无此项操作),读取竖盘读数,并计算竖直角。

用计算器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

三、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1.视距测量的误差读数误差用视距丝在视距尺上读数的误差,与尺子最小分划的宽度、水平距离的远近和望远镜放大倍率等因素有关,因此读数误差的大小,视使用的仪器,作业条件而定。

垂直折光影响祝距尺不同部分的光线是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到达望远镜的,越接近地面的光线受折光影响越显著。

经验证明,当视线接近地面在视距尺上读数时,垂直折光引起的误差较大,并且这种误差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加。

视距尺倾斜所引起的误差视距尺倾斜误差的影响与竖直角有关,尺身倾斜对视距精度的影响很大。

2.注意事项(1)为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尽可能使视线离地面1m以上,(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3)要严格测定视距常数,扩值应在100±0.1之内,否则应加以改正;(4)视距尺一般应是厘米刻划的整体尺。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概念视距测量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筒内的视距丝在标尺上截取读数,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距离,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观测快捷,一般不受地形影响。

其缺点是,测量视距和高差的精度较低,测距相对误差约为1/200~1/300。

尽管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但还是能满足测量地形图碎部点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地形图时,常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和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一)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计算公式如图4-7 所示,测地面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点安置仪器,在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水平视线与标尺垂直,中丝读数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位置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表示。

1、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设仪器中心到物镜中心的距离为,物镜焦距为,物镜焦点到点的距离为,由图4-7可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关系得两点间水平距离为:(4-7)式中:为视距乘常数,用表示,其值在设计中为100。

为视距加常数,仪器设计为0。

则视线水平时水平距离公式:(4-8)式中—视距乘常数其值等于100。

—视距间隔。

2、高差的计算公式:两点间的高差由仪器高和中丝读数求得,即:(4-9)式中:—仪器高,地面点至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

(二)望远镜视线倾斜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公式在地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标尺读取读数,此时视准轴不垂直于视距标尺,不能用式4-8计算距离和高差。

如图4-8所示,下面介绍视准轴倾斜时求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视线倾斜时竖直角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所截的位置为,,视距间隔为,求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首先将视距间隔换算成相当于视线垂直时的视距间隔之距离,按式4-8求出倾斜视线的距离′,其次利用倾斜视线的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为水平距离。

因上下丝的夹角很小,则认为∠和∠为90°,设将视距尺旋转角,根据三角函数得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计算式为式(4-10),两点高差计算公式为式(4-11)。

《测量学视距测量》课件

《测量学视距测量》课件

棱镜杆是测量中常用的一种设备。 当测量人员需要确定目标物体的 高度或垂直距离时,棱镜杆可以 帮助测量人员进行测量。
视距测量的精度控制
视距测量的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设备精度、气象条件、地形等。为了 保障测量的精度,应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并进行数据的严格处理和分析。
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
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人为误差、仪器误差、随机误差等。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控 制这些误差源,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视距测量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
在农业测绘中,视距测量可以帮助测量土地的面积和高程,以确定土地植被 的状况和作物的适宜种植面积。视距测量还可以帮助农业灌溉和水利工程的 规划和设计。
视距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测量方法的不断研究,视距测量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未来的测量方法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视距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视距测量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 拟合、数据插值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视距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测量难度大
视距测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测量难度较大。在处理测量 数据时,应注意细节并进行 数据验证。
数据处理复杂
视距测量后的数据处理较为 复杂,需要进行数据拟合、 插值等操作。在处理数据时, 应注意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 性。
视距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视距测量可以帮助确定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布局。视距测量还可以帮助确定城市景观的合理布局 和美观程度。
视距测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视距测量可以帮助测量杆塔之间的距离和高度,以确定输电 线路的路径和高度。视距测量还可以帮助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 全性和经济性。

视距测量实训总结

视距测量实训总结

视距测量实训总结视距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对物体的视觉距离来计算物体的实际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视距测量常用于测量建筑物、电线杆、树木等高大物体的高度和距离,以及开展地形测量、气象观测等工作。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对视距测量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熟悉使用仪器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操作,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实验方法1.测量工具本次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包括:测距仪、三角架、测量杆、水平仪等。

2.测量步骤(1)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将三角架放置到地面上,使用水平仪调整三角架水平。

(2)在三角架上安装测距仪,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3)将测量杆立在需要测量的目标物体旁边,调整测量杆的高度和角度,使其与目标物体的上边缘水平。

(4)通过测距仪测量出目标物体顶部到三角架的距离,再通过测量杆测量出目标物体顶部到地面的高度,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目标物体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5)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出目标物体各个位置的高度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物体的实际高度和距离。

三、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视距测量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测量工具的精度、目标物体的高度和距离等。

因此,在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以及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

2.在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杆的选用和使用。

测量杆的高度应适当,杆上的刻度应清晰可见,使用时应保持垂直和水平。

3.视距测量还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物体的影子长度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和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但需要注意避免影子和目标物体之间的阴影干扰。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掌握了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操作的技能。

在实际应用中,视距测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为各种测量和观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2视距测量

4.2视距测量

测站点A到立尺点B之间的高差为:
h = i-v
i为仪器高,v为十字丝的中丝读数(目标高)。
2、视线倾斜时的视距公式
由水平时视距公式得斜距: S = kl’= klcosα AB间水平距离 : D = S cosα = klcos2α
如图:h + v = h’+ i
( h’称为初算高差) 因为, h’= Dtanα 则,h = h’+ i - v
土木工程测量
第四章
第二节 视距测量主讲教来自:刘 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视距测量是一种间接测距方法。
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十字丝的视距丝和视距尺(水准尺),
根据几何光学原理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视距测量的精度约为 1/300 ,所以只能用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 的场合,如地形测量的碎部测量中。
本节课结束
1、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

p i n m n m F D B A
测站点A到立尺点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 = d + f +
f
d
M l v N h
D = Kl = 100l 测站点A到立尺点B之间的高差为:h = i - v
如图,视线与视距尺垂直。 通过上下两个视距丝m、n 可以读取视距尺上M、N两点读数,读数之间的差值l称为 尺间隔(或视距间隔): 视距间隔l = M -N。
=Dtanα + i – v
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1.在测站上安置仪器,量取仪高,精确到cm;
2.瞄准竖直于测点上的标尺,使中丝读数等于仪高; 3.用上、下视距丝在标尺上读数,得视距间隔l; 4.使竖盘指标水准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得竖直角α ; 然后计算两点间水平距离和测点高程。

视距的测量

 视距的测量
6、外界条件的影响
(1)大气折光的影响——视线穿过大气时会产生折射,从 直线变为曲线,造成误差。由于视线靠近地面,折光大, 所以规定视线应高出地面1m以上。
(2)大气湍流的影响——空气的湍流使视距成像不稳定, 造成视距误差。当视线接近地面或水面时这种现象更为 严重。所以视线要高出地面1m以上。
(3)风和大气能见度对视距测量也会产生影响。风力过大, 尺子会抖动,空气中灰尘会使视距尺成像不清晰,造成 读数误差,所以应选择良好的天气进行测量。
A
1 h2
D1 D2
a2
v2 l2
b2
2
h2
1.视准轴水平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
视准轴水平时的视距公式为:
D Kl 100l
测站点到立尺点的高差为:
i
h i v
A
i —仪器高,是桩顶到仪器水
平轴的高度;
v —中丝在标尺上的读数。
a1
v1 l1
b1
1 h2
D1 D2
a2
v2 l2 b2
2
h2
2.视准轴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
88.24
-8.73
136.6 4
D=KLcos2a
h=Dtga+ i -s
三、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1、视距乘常数k的误差 2、视距尺分划误差 3、读数误差(受十字丝粗细、视距远近、望远
镜放大倍率等影响) 4、竖直角测定误差 5、标尺倾斜误差 6、外界条件的影响
三、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2)水平距离
D Kl cos2 100 0.316 cos2 327m 31.49m
3)高差
h D tan i v
31.49m tan 327 1.40m 1.40m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宝子,今天咱来唠唠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哈。

水准仪视距测量呢,主要是利用水准仪的光学原理来测量距离的。

它有个很简单的公式哦。

视距D等于(上丝读数 - 下丝读数)乘以一个常数K。

这个常数K呢,一般是100。

比如说,你在水准仪里看到上丝读数是1.5米,下丝读数是1.0米,那视距D就等于(1.5 - 1.0)×100 = 50米啦,是不是还挺简单的呀?
那这个测量方法呢,首先要把水准仪架好哦。

要找个平稳的地方,就像给水准仪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然后呢,调好水准仪,让那个十字丝看得清清楚楚的。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读数啦。

眼睛要盯着水准仪的目镜,仔细看那上丝和下丝的读数。

在测量的时候呀,可不能马虎呢。

要是读数读错了,那算出来的视距可就不对喽。

而且要多测几次,取个平均值,这样结果就更准确啦。

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多检查几遍总是好的嘛。

要是在野外测量的话,还有很多小细节要注意呢。

比如说风大的时候,水准仪可能会有点晃悠,这时候就得等它稳当了再读数。

不然就像在晃荡的小船上写字,肯定写不好呀。

宝子,你要是刚开始学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可不要被那些仪器吓倒哦。

多练几次就熟啦。

就像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歪歪扭扭的,骑多了就可以潇洒地在路上飞驰啦。

希望你能很快掌握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的小技能哦。

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视距是指从观察点到目标点的直线距离,是测量水平距离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视距来计算水平距离,以便更准确地确定目标点的位置和距离。

本文将介绍视距测量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视距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视距是指从观察点到目标点的直线距离,通常用d表示。

视距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三角测量法和激光测距法。

三角测量法是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来计算视距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设置一个基线,测量基线的长度l。

2. 在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各设置一个测量点,测量它们与基线的夹角α和β。

3. 根据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可以得到视距d的计算公式:d = l / sin(α + β)激光测距法是利用激光束的反射时间来测量距离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在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设置一个激光测距仪,发射一束激光束。

2. 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点后,被反射回来,激光测距仪接收到反射的激光信号。

3. 根据激光信号的反射时间,可以计算出激光束的往返时间t,从而得到视距d的计算公式:d = c * t / 2其中,c是光速,t是激光束的往返时间。

二、视距与水平距离的关系视距和水平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平坦的地面上,视距和水平距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L = d * cosα其中,L是水平距离,α是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的高度角。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乘以它们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就是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L。

三、视距测量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视距来计算水平距离。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将视距和高度角代入,就可以得到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L = d * cos(90° - h)其中,h是目标点的高度,也就是目标点相对于观察点的高度差。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乘以它们之间的高度角的余弦值,就是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 H A hA1 20.18m 13.75m 33.93m
同理,请同学们计算出测站点A到观测点2,3间的水平距离和
高差,并推算出2和3点的高程,见表4—2所示。
6/8/2019
6/8/2019
丝(或下丝)对准视距尺上某一整分米数后,读出尺间隔或视 距(视距尺上,一分米格的视距为10m,一厘米格的视距为 1m,不足1m的估读0.1m)、横丝读数,竖直度盘指标管水准 器气泡居中后读取竖直度盘读数。
利用计算器(如CASIOfx-3600P、CASIOfx-4200P、 CASIOfx-4500P和CASIOfx-4800P等)编制简短程序的功能, 将视距测量计算公式(4—10)、(4—11)预先编制成程序, 计算时输入已知数据及观测值,即可得到测站至测点的水平距 离、高差和测点的高程。当然,用带有函数运算功能的普通计 算器,也可进行视距测量的计算。
高程/m
备注
1
0.834 1.34
1.668
0.834
80026,
9034,
81.10 13.75 33.93
2
0.662 1.48
2.184
1.522
88011,
1049, 152.05 4.76
24.94
3 1.864 2.16 2.442 0.578 95027, 50 27 '
57.28 -6.1 14.08
6/8/2019
【例4—6】根据表4—2中的记录,计算测站A到1点的水平
距离和高差,并求出1点的高程。 表4—2经纬仪普通视距测量手簿
仪器型号:7DJ6 测站:A 测站高程:20.28m 仪器高:1.42m
测 点
视距尺读数/m 上丝 横丝 下丝
尺间隔 竖直度盘
/m
读数
竖直角
水平距 离 /m
高差/m
丝读数a、上丝读数b(至毫米数)和横丝读数v(至厘米数)
;转动竖直度盘指标管水准器微动螺旋,使竖直度盘指标管 水准器气泡居中(或打开竖直度盘指标自动归零装置的开关 ),读取竖直度盘读数。将观测数记入表4—2,并计算尺间 隔 l ab
若视距测量比较熟练,也可以直接读出尺间隔或视距 kl
其方法是用望远镜照准视距尺,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使上
模块四 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项目4.2 视距测量
典型工作任务4.2.3
视距测量的方法
2
4.2.3视距测量的方法
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定地面A点到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
高差,其观测步骤如下:
(1)在A点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 i
(至厘米数);在B点竖立视距尺。
(2)用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视距尺,消除视差,读取下
观测者:xxx 记录者:xxx
6/8/2019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解:将观测数据代入公式(4—10)和(4—11)得
D Kl cos2 100 0.834m cos2 9034' 81.10m
h 1 Kl sin 2 i v 1 100 0.834msin(29034') 1.42m 1.3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