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化学特征的聚类法判别矿井突水水源

合集下载

福建马坑铁矿主要含水层水化学特征与突水水源的识别

福建马坑铁矿主要含水层水化学特征与突水水源的识别
问题 。
矿 区范 围内地 层 由新 到 老依 次 为加 福 组 ( ) Pj 泥岩和 泥质砂 岩夹煤线 、 笔 山组 ( 砂 质 泥岩 、 文 PW) 经畲组 一船 山组 一 霞组 ( — Pq 灰 岩 、 地组 栖 Cj 。) 林 ( ) 层 石 英 砂 岩 及 燕 山 期 花 岗 岩 侵 入 岩 体 C1 厚 ( - c)灰 岩 中有少 量侵 入岩 体进 入 。唯船 山 一 3) , ( 栖 霞组为一 套可 溶性 的碳 酸盐 沉 积地 层 , 在矿 区边
a e e tb ih d t d n i ih a uf r t rc me rm.Mo e v r ae r p in q a t y w ih c me r m i ee t r s l e ie t y whc q i e o sf a s o f e wa o r o e ,w tr i u t u n i h c o s f r o t o d f r n f a u fr a e c l ua e .T i t o r vd s a s in i c b ssf rie t y n h o r e o t rir s n mi e . q i s c n b ac ltd e h smeh d p o i e ce t a i o d n i ig t e s u c f i f f wae n u h i n s K y w r s o re o ae r s e o d :s u c fw tri u h;h d o h mia h r c eit s r y r lt n d g e n y r c e c lc a a trs c ;g e eai e e i o r
Re o nt n o d o h mia h r ceit sa d W ae o r e c g i o fHy r e e c lC a a tr i n trS u c i se

矿井突水水源水化学判别方法

矿井突水水源水化学判别方法

矿井突水水源水化学判别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井水化学基础数据库的建立㊁标准水样水化学资料分析㊁突水水质检测及矿井突水水源水化学判别方法的技术要求㊂本文件适用于矿井突水水源水化学判别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㊂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MT/T672煤矿水害防治水化学分析方法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㊂4水化学基础数据库的建立4.1矿井宜建立主要含水层(含水体)水化学基础数据库,代替防治水基础资料中的 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以便在发生突水后及时调用数据库中标准水样资料信息分析突水水源㊂4.2水化学基础数据库应包含以下信息:a)水样基本信息:采样编号㊁采样地点㊁采样时间㊁含水层㊁水源类型㊁是否标准水样等㊂b)水样测试信息:各种离子(指标)含量㊂c)水样分析整理信息:水质类型㊁矿化度㊁总硬度㊁碳酸盐硬度㊁非碳酸盐硬度㊁负硬度等㊂4.3水化学基础数据库应具备以下功能:a)数据管理:导入㊁导出㊁备份㊂b)数据编辑:录入㊁删除㊁修改㊂c)查询:数据的筛选与查询㊂d)输出:报表的浏览与打印输出㊂4.4水化学资料的录入和整理:a)录入数据库中的水化学资料需经过阴阳离子平衡法㊁离子质量平衡㊁p H值法校核合格,未计算矿化度㊁各类硬度以及水质类型的原始数据,需经计算后录入;b)矿井勘探㊁建井㊁生产不同时期,主要含水层(含水体)水化学资料都应录入数据库中;c)含水层(含水体)㊁突(涌)水点的水化学动态检测资料应及时录入;d)整理数据库中水化学资料,建立矿井各含水层水质样本,当厚层含水层或同一含水层不同区域水质差异较大时可建立分层或分区样本;e)数据库的水化学资料信息在追加录入㊁编辑㊁修改后,应及时保存和备份㊂15标准水样水化学资料分析5.1根据数据库中水样的采样层位和水化学指标含量确定标准水样,各含水层标准水样样本数量一般不宜少于3个㊂5.2对标准水样的水化学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分布和变化,分析研究矿井主要含水层水的水化学特征以及赋存条件㊁分布特征㊁运移规律等㊂反映水化学规律的水化学图件是水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㊂这些图件包括:水化学类型分区图㊁各种离子等值线图㊁相关离子比例等值线图㊁特定离子对同位素值关系图㊁离子和同位素对时间关系图等㊂5.3对不同来源的老空水,应根据空间位置㊁补给量大小㊁封闭状况和形成时间等分析其水质演化趋势㊂5.4总结不同含水层(含水体)的水化学差异特征,对老空水和含水层水存在明显水质分区时,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和分区总结,作为突水水源判别的主要依据,包括:a)水质类型㊁矿化度特征;b)不同含水层(含水体)水在P i p e r三线图中的分区特征;c)p H值㊁总硬度㊁主要(特征)离子含量㊁离子比值特征等;d)微量元素特征;e)其他指标特征㊂5.5增加标准水样时,应对判别指标进一步校正和完善㊂6突水水质检测6.1采样要求6.1.1采样应在突水点位置或靠近突水点位置㊂6.1.2动态检测突水水质时应在同一取样点位置进行采样,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加密采样频次㊂6.1.3突水水样的采集㊁处理和保存应符合MT/T672的规定㊂6.2检测要求6.2.1按MT/T672规定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检测,必要时增加其他指标㊂6.2.2对突水水质应进行水化学动态检测,实时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㊂7突水水源的判别7.1水化学判别方法7.1.1根据突水水质动态检测数据,采用常规水化学判别方法,实时与5.4中a)㊁b)㊁c)判别依据进行对比分析,判别突水水源㊂采用特征离子(指标)或离子比值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见附录A.1和附录A.2㊂7.1.2若常规指标无法识别突水水源时,可采用微量元素㊁同位素方法进行判别㊂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判别突水水源见附录A.3㊁附录A.4㊂7.1.3若上述方法仍然无法识别突水水源时,可采用有机水化学分析方法判别,通过分析地下水T O C㊁U V254㊁3D E E M图谱等有机质特征综合判别㊂对于受有机污染的水源(如地表水㊁第四系水和老空水)的判别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㊂7.1.4判别突水水源为混合水源时,需根据稳定同位素δD㊁δ18O或常量离子C l-含量进行混合比例计算㊂27.1.5有条件的矿井可以在水化学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聚类分析㊁灰色关联分析㊁基于B a y e s准则的多组逐步判别分析等判别模型,进行突水水源判别㊂7.2对于矿井各含水层水化学分析标准水样欠缺或采用以上方法无法识别时,可采用示踪试验方法进行水源判别分析㊂7.3突水水源水化学判别应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从突水位置㊁突水方式㊁突水量㊁水位变化㊁水温及其他物理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判别㊂3附录A(规范性)突水水源水化学分析方法A.1特征离子(指标)分析在掌握含水层独特的离子(指标)含量前提下,可以依据该种特征离子(指标)快速判别分析突水水源:a)S O2-4:可作为判别老窑水和含石膏地层地下水的特征离子㊂p H小于6的酸性老窑水S O2-4含量一般达阴离子基本单元物质的量浓度之和80%以上;含石膏地层的地下水S O2-4含量一般达阴离子基本单元物质的量浓度之和20%以上㊂b)C l-:深部滞流区地下水水质类型多为C l-N a㊁C l-M g型,C l-可作为判别其地下水特征离子之一;C l-也可作为地下水与高C l-含量地表水有联系的判别指标之一㊂c)N a+:可作为判别含钠(钾)长石的砂岩裂隙地下水的特征离子㊂N a+含量一般占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和25%以上,p H值多数大于8.3,总硬度小于100m g/L㊂d)N O-3:可作为地下水与高N O-3含量地表水有联系的判别指标,一般含量大于10m g/L㊂N O-3也可作为判别第四系含水层水的特征指标之一㊂e)氧化还原电位:循环条件差异较大的含水层,可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判别指标,一般地下水交替缓慢的含水层氧化还原电位低(封闭老窑水小于0m V),交替积极的含水层氧化还原电位高(处于交替积极的径流区奥灰水一般大于200m V)㊂f)温度:地热异常的矿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有较明显的水温差异,其温度场的异常可作为突水水源的判别参考指标㊂A.2离子比值分析通过几种主要离子的基本单元物质的量浓度比值反映含水层水质特征,依此可判别突水水源: a)对于矿化度较低的溶滤水,当c(N a)/c(C l)大于1,则多属于砂岩裂隙水或第四系冲积层水;c(N a)/c(C l)ʈ1多属于灰岩水㊂当第四系水与奥灰水质类型一致而难以分辨时,应用该比值判别以上二种水源是一种有效的指标㊂b)[c(N a)-c(C l)]/c(1/2S O4)大于1,c(N a)/c(C l)大于1为砂岩水的特征;c(N a)/[c(C l)+c(1/2M g)]小于1则可能有灰岩水混入㊂A.3微量元素分析a)M n2+㊁F e2+㊁S2-:可作为还原环境地下水特征离子㊂突水中富含M n2+㊁F e2+㊁S2-时,水源多属于煤系地层水或老窑水㊂b)F-:可作为判别含氟化物地层地下水特征离子,如花岗岩地层突水㊂c)B r-㊁I-:可作为判别深层地下水㊁构造凹陷带储存水及与含油地层地下水的参考指标㊂A.4以同位素及放射性元素的特征分析地下水水源A.4.1氘(D)和18O应用a)在δDɢ~δ18Oɢ坐标图中,标出不同含水层水样和分析水样在图中位置,并与全球降雨线(δD=8δ18O+10)和当地大气降雨线比较,分析同位素值分布规律;4b)根据煤矿区具体条件,应用δ18O㊁δD值计算地下水补给高程及不同水源的混合比例等㊂A.4.2氚(3H)应用3H可作为大气降水进入地层后贮运时间判别主要指标,资料分析中需考虑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当地大气降水3H的含量,一般规律如下:a)在地下水补给㊁径流㊁排泄过程中3H含量逐渐递减;b)在循环交替积极的含水层或与地表水㊁大气降水关系密切的含水层水中,3H含量接近(略低于)地表水的含量㊂A.4.3氡(R n)应用对于非放射性矿床并排除火成岩入侵影响的煤矿地下水,R n含量背景值小于37B q/L,其含量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射气系数即松散程度,突水水源分析时,参考如下:a)水质类型相同的奥灰水和冲积层水,冲积层水R n含量一般高于奥灰水;b)突水中富含R n,并且N a+含量明显增加,突水水源可能有冲积层水的补给㊂5。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一、概述矿井突水作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其准确识别对于预防突水事故、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和单一的水质指标分析,这些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识别准确率难以保证。

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成为当前矿山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成分分析(PCA)和Fisher判别分析法是两种常用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方法,它们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CA通过降维的方式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来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且相互独立,避免了信息的重叠。

而Fisher判别分析法则是一种线性分类器,通过求解最优的权向量和阈值,将样本投影到一条直线上,然后选择一个阈值将两类分开。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实现对矿井突水水源的高效、准确识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

通过PCA对矿井突水水源的多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主要的综合指标。

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对这些综合指标进行分类判别,从而实现对矿井突水水源的准确识别。

通过实例验证和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矿井突水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矿井突水问题一直是采矿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突水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地下水涌入矿山坑道,使得施工条件变得极为复杂,采矿成本大幅上升。

更为严重的是,突水不仅影响正常的采矿生产,甚至可能导致淹井事故的发生,给矿山工程和人员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突水事故发生时,大量水流的涌入使得井巷和矿山设备遭受淹没,进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突水事件还会对采矿生产造成直接影响,导致产量减少,甚至使部分矿区因无法继续开采而报废,给矿山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带来巨大损失。

水质特征模型在下组煤首采面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水质特征模型在下组煤首采面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水质特征模型在下组煤首采面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宋淑光1,孟辉1,张牧1,奚修军1,朱术云2(1.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庄煤矿,山东济宁272175;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通过对淄博矿业集团公司岱庄煤矿影响下组煤开采的3个主要含水层以前所做的大量水质化学成分化验结果的资料整理,建立了该矿下组煤主要充水水源的水质特征模型。

根据最近突水点水质特征指标与已建立的水质特征模型进行综合对比,准确及时地确定了突水水源。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特征模型;水源判别;对比分析;煤矿中图分类号:TD74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496X(2012)06-0122-03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Feature Model for Water-bursting Source Judgment at the First MiningFace of Under-group Coal SeamsSONG Shu-guang1,MENG Hui1,ZHANG Mu1,XI Xiu-jun1,ZHU Shu-yun2(1.Daizhuang Coal Mine,Zibo Mining Group Co.,Ltd,Jining272175,China;2.School of Resource and Earth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221116,China)Abstract:Through processing the large number of water qua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test results of three main aquifers,which affect the under-group coal mining at Daizhuang coal mine of Zibo mining group,the water feature model of mainly water filling resource in the under-group coal seam is established.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water feature indexes of a recent water bursting point and the established water feature model,the source of bursting water is determined timely and accurately.Key words:groundwater;water feature model;water source judgment;comparative analysis;coal mine在下组煤采掘生产实践中,常会遇到某工作面或掘进头突水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突水水源问题,判别井下突水水源的方法很多[1-3],其中根据突水水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判别仍是目前矿井突水中重要的方法[4-5]。

水化学分析法判别煤矿突水水源

水化学分析法判别煤矿突水水源

水化学分析法判别煤矿突水水源作者:刘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5年第4期刘帅(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摘要院邢东煤矿底板钻孔发生突水,及时准确判别出水水源,成为了治理矿井突水的关键。

本文对矿井主要含水层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后,绘制出水样的PiPer 三线图,并通过出水点与背景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出水水源为奥灰岩溶水,为封堵井下突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院水化学分析突水水源PiPer 三线图通过对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地下水的赋存、补给,以及径流和排泄条件等进行分析,这些分析对于查明煤矿井下突水水源,以及对井下突水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邢东矿在-980 集中运料巷进行正常底板超前钻孔时突水,通过与矿井多个含水层进行水化学分析,将该处出水点与背景值进行比对分析后,判断出出水水源为奥灰岩溶水,为治理井下突水奠定了基础。

1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邢东矿井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与华北平原西侧,地势西高东低。

本井田处于半封闭状态,奥灰岩溶水是井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在各自含水层内自西向东缓慢运动,矿井汇集各含水层地下水,成为良好的排泄场所。

2 -980 钻孔出水点概况-980 集中运料巷属于向新区开拓,该巷道迎头前方为F23 前下断层,落差30m,施工的15 号底板钻孔穿过该断层。

该钻孔施工至206m 时,发现钻孔出水,初始水量为20m3/h,稳定水量为90m3/h。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和巷道迎头实际揭露情况,15 号钻孔突水得出2 种可能:①野青灰岩水通过钻孔而突水;②奥灰水通过断层导水而突水。

其依据是:①根据钻孔剖面图,出水钻孔距野青灰岩很近,不能排除野青灰岩水的可能;②-980 集中运料巷迎头前方为F23、SF86 断层,导通含水层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突水原因,尤其是突水水源等,难以通过分析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认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出水水源进行判断,进一步组织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

水化学特征分析法在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水化学特征分析法在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进 过 程 中 , 板 出 现 一 出水 点 。初 始 涌 水 量 约 8m / 顶 0 h 严 重 影 响巷 道 的正 常 掘 进 , 道 不 得 不 细的水文地球 化学 特征 分析 , 这处 出水点 与 将 背 景 值 进 行 认 真对 比分 析 后 , 步 判 断 出 出水 点 水 源 。 初
1 矿 井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期水量逐步稳定在 3 m / 0 h左右 , 涌水量约 占矿井涌水 量 的 5 % 。 由于 此 出 水 点 位 于 巷 道 顶 部 , 初 认 为 出 0 起
水 水 源 可 能 为 煤 系 地层 顶 板砂 岩 水 。但 结 合 矿 井 水 文
山西大远煤业有 限公 司矿井设计生产 能力核 准为 6 O万 ta / 。井 田位 于宁武 向斜 的东翼 , 为一单 斜构 造 ,
21年第1 0 0 期
童 晨 救 斜l
1 8 9
水 化 学 特 征 分 析 法 在 突水 水 源 判 别 中的应 用
朱衍利 石 磊 李 万业 郭英 明 , , ,
(. 1 山西 大 远 煤 业 有 限 公 司 , 州 忻 04 0 ; .煤 炭 科 学研 究 总 院西 安研 究 院 , 32 0 2 西安 7 05 ) 10 4
Z u Ya l S iL i L a y ‘ Gu n mi g h ni h e , iW n e , o Yig n ,
( .dya ieLd nS ax poic ,izo i 3 20;. C d,ia rnh x’ i 104 1 aunm n t.i hni rv e x h uct0 4 0 2 C P x’lbac ,ia ct 70 5 ) n n y l n y
山西 大远 煤业公 司在 2煤 +10 20水平 巷道 开拓 掘进 时 , 翼 顶部 出现一 处 出水 点 , 北 稳定 涌水 量约 为

基于水化学特征的聚类法判别矿井突水水源

基于水化学特征的聚类法判别矿井突水水源
井 突水水 源 的判定 是 煤矿 水 害 防 治工 作 的首要 任
1 4 k m的新 阳镇 , 区内地层 自下 而上 为 : 寒武系 、 奥
陶系 、 石炭系、 二叠 系 、 第三系、 第 四系 。井 田主 要 含水 层 自上 而下可 分 为 : 松散 岩 类 孑 L 隙含 水 岩组 ,
中图分 类号 : T D 7 4 5 文献 标识 码 : A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mi n e wa t e r i n r u s h s o u r c e s b a s e d o n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o f
Kபைடு நூலகம் y wo r d s : Xi n Ya n g C o a l mi n e ;w a t e r c h e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 c l u s t e i r n g me t h o d
我 国煤 田地 质 条 件 十 分 复 杂 , 煤 矿 水 害 已成 为影 响 我 国煤矿 安全 生产 的关 键 问题 之 一 。矿
Abs t r a c t :T a k i n g Xi n Ya n g c o a l mi n e f o r a n e x a mp l e,wa t e r s a mp l e s wa s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a q u i — f e r ,t h e c o mp o n e n t o f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o n o f e a c h a q ui f e r we r e s t u d i e d b y u s i n g c l u s t e r i n g a n a l y s i s me t ho d.Th e u nd e r g r o u nd g u s h i n g b u r s t i n g wa t e r l a y e r a n d wa t e r s u p p l y we r e a n a l y z e d b y u s i n g S PS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o f t wa r e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e s o u r c e o f wa t e r i n u n c e r t a i n a q u i f e r wa s Ka r s t f i s s u r e wa t e r i n t he Or d o v i e i a n. Th i s me t h o d i s s i mp l e a n d e a s y t o l e a r n,a n d t he i n v e s t me n t i s l i t t l e,t h e e f f e c t i s g o o d.

对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

对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

对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作者:汪鸿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0期摘要: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反映地下水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对矿井突水水源的正确、快速判别是矿井水害有效防治的前提条件,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对查明井下突水水源和水害防治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化学地球特征;特征离子;突水水源一、矿井突水特征矿井突水是指掘进或采矿过程中当巷道揭穿导水断裂、富水溶洞、积水老窿,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矿山井巷的现象。

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

在富水的岩溶水充水的矿区及顶底板有较厚高压含水层分布的矿山区,在构造破碎的地段,常易发生矿井突水。

当巷道底板下有间接充水层时,便会在地下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破坏底板隔水层,形成人工裂隙通道,导致下部高压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突水。

但只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措施,矿井突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

二、矿井突水水源判别2.1一般的预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如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可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当温度降低,出雾或硫化氢气味;有时可以听到水的嘶嘶声等识别矿井突水征兆。

2.2岩体力学等突水机理通过对突水机理角度来判别突水水源,主要从岩体力学,地下水渗流场理论等角度分析水害来源。

主要表现为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工作层产生裂纹并逐渐增加;沿裂缝或煤层渗水会逐渐增加,而水将增加。

2.3数据分析通过对地下水中所包含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突水水质中所含有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来辨别突水水源。

从研究现状来看,以常规水化学识别法判断矿井突水水源较为普遍。

通过分析水样的水质类型、物化特征等,结合水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布、迁移、转化规律来分析突水的来源。

2.3.1 特征离子和特征离子比值判别方式为了快速判别矿井突水水源含水层,经常采用特征离子判别方式,即在掌握某些含水层独特的离子含量前提下,直接测定该种特征离子,以快速给出突水含水层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水化学特征的聚类法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王炳强白喜庆吴振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邯郸056004)摘要:以新阳煤矿为例,通过对不同含水层水样进行取样化验,研究各含水层特征离子组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判断井下涌(突)水层位及补给水源。

该方法简单易学,并且投资少,效果好,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思路,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新阳矿水化学特征聚类法Prediction of Mine Water Inrush Sources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ofHydrogeo chemical FeaturesWang Bingqiang Bai Xiqing Wu Zhenling(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CNACC,Handan,Hebei 056004) Abstract: In Xinyang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o different aquifer water sampling tes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quifer in ion of various composi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underground Chung bursting water layer and water supply. This method is easy to learn and has little investment, good effect, and it can provide a feasible technology for mine 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Key words:Xinyang Coal mine;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Clustering method1引言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1]。

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定是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准确的查明突水水源是解决和进一步预防突水水害的前提。

以前,采有水化学方法,对矿井不同含水层水化学特征进行舒卡列夫分类判定突水水源[2],此种方法宏观性差,且费时费力。

本方以研究各含水层特征离子组成为基础,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模块进行统计计算,判断井下涌(突)水层位及补给水源。

该方法简单易学,并且投资少,效果好,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思路,值得推广与应用。

2主要充水水源及其对采煤的影响山西新阳煤矿位于吕梁地区孝义市城西14km的新阳镇,区内地层自下而上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第四系。

井田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二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石炭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作者简介:王炳强(1979—),男,河北永年县人,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主要从事煤田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组;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目前上组煤2#煤已基本开采完毕,主采下组煤(9#+10+#11#),开采下组煤主要受上覆石炭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与下伏间接奥陶系峰峰组岩溶裂隙水、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水的影响[3]。

2.1第四系、新近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对采煤的影响第四系、新近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由3-4层卵砾石层组成,厚度 5.65~10.45m。

单位涌水量0.0003~0.0592L/s.m,富水性弱,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区富水性中等~强。

即河谷冲积层区对开采上组煤有一定影响,其它地方影响不大。

2.2石炭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对采煤的影响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中—粗粒砂岩及其所夹K4—K2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其中所夹灰岩厚度10.10~16.84m,一般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弱—中等,单位涌水量0.0136~0.0835L/s.m,富水性弱,局部断裂构造部位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

由于此含水层总体补、蓄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易于疏干,对采煤煤影响较小。

2.3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对采煤的影响井田西南部奥陶系峰峰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9569 L/s.m,富水性中等,对开采下组煤存在较大的突水威胁。

在断裂带上,其威胁更大;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1.8566~2.1322 L/s.m,富水性极强,但是井田内大部分区域为不带压开采区,少部分区域存在突水危险。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不是化学纯的H2O,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4]。

各类地下水由于赋存介质的化学成分及孔隙与裂隙的连通性、水交替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分别表现出独特的水化学特征。

3.1第四系、新近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化学背景及成因第四系水赋存于以石英砂为主的孔隙介质中,渗透性较好。

因其处于地球表面,容易接受富含CO2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补给,故水中HCO3-相对含量高于其它地下水。

此外,其顶底板含钙质结核的粘土层吸附了水中部分K ++Na+,同时置换出Ca+,故水化学类型常以HCO3—Ca型水为主。

3.2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化学背景及成因煤系层间灰岩水及砂岩水主要赋存于以钠长石、钾长石为主的砂岩裂隙中,裂隙连通性较差,水交替缓慢,易积累溶解度较高的K ++Na+。

而Ca2+、Mg2+因溶积度低,在水中含量相对较低,故水化学学类型常以HCO3-Na型水为主。

3.3奥陶系岩溶裂隙地下水化学背景及成因奥陶系峰峰组岩溶裂隙水赋存于石灰岩、石膏等海相地层的岩溶裂隙中,受富含介质成分的影响,水中富积Ca2+、SO42-。

但因其埋藏深,与大气间的隔离层厚,环境封闭,故HCO3-含量相对较低,水化学类型常以 SO4-Na·Ca 型为主;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水赋存于石灰岩、白云岩等海相地层的岩溶裂隙中,上马家沟组含水层与峰峰组含水层水化学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SO42-离子含量较峰峰组岩溶裂隙水明显下降,而Cl-、Ca2+含量相对较高,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

4地下水化学分析模型4.1水化学分析方法各类地下水携带的特征离子,是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地质信息。

根据由已知推未知的原理,应用常规水化学分析方法及多因子聚类分析模型判断矿井地下水的突水层位及补给来源。

4.2聚类分析原理及计算软件采用数学地质中的聚类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各类(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组分的聚类距离R,来间接判断突水点地下水所属层位及补给来源。

常规手工计算费时费力,利用聚类分析程序分析计算快速而准确,本次判断分析水源种类采用的是SPS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模块进行统计计算。

4.3聚类分析因子收集已知含水层的水化学资料,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选择K++Na+、Ca2+、Mg2+、Cl-、SO42-、HCO3-毫克当量百分数作为水化学特征组分。

表中所列各类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组分在地下水运移与演化的过程中具有示踪剂的作用,是判断井下突(涌)水点地下水来源的物质基础。

4.4聚类分析模型4.4.1建立模型运行聚类分析模型,计算未知层位涌(突)水点分析因子与各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组分的聚类距离R。

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模块进行统计计算。

详细步骤如下:打开SPSS软件,新建工作表“新阳矿水化学分析模型”,输入(或粘贴)数据,如图1,单击【分析】/【聚类分析】,选择并点击【分层聚类】,将VAR00001-VAR00002从右框一一加入右“变量”框,如图2,点击【分层聚类】中【绘图】按钮【系统树图】前打“√”,点击【继续】,如图3,并点击【分层聚类】中的【确定】按钮,可以得到聚类分析谱系图,如图4。

聚类分析谱系图,清晰直观的反映出各项相对位置与关系。

图3图2 图1图44.4.2分析结果如图4所知,若取R 值的可信度范围≤5,可将所有水化学特征组分样品分为6组,从上而下分别对应6种水源:第一组:以矿方提供新二采区北胶带化验资料(计算编号6-12)为主,各水化学特征组分数据关系极为密切,聚合为一组。

第二组:未知层位出水点1、2两个水样与XF3、XF4号孔峰峰组含水层水化学牲征组分聚合为一组。

第三组:XS2号孔、XF7号孔峰峰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聚合为一组。

第四组:XF6号孔、XF7号孔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与X3号孔第四系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聚合为一组。

第五组:贤者村、西曹村新近系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与X1号孔新近系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聚合为一组。

第六组:韩家滩、胡家窑、矿用水源井为上马家沟组含水层,此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与XS2号孔上马家沟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聚合为一组。

基本可以分析出:未知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被划分入第二组,第二组已知XF3、XF4号孔为峰峰组含水层水源水化学特征组分资料,并且与未知层位出水点水化学特征组分1、2关系密切。

并且第二组与第一组(第一组为峰峰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关系密切,更加说明未知层位出水点1、2为奥陶系峰峰组岩溶裂隙水涌(突)水。

4.4.3、模型应用及建议在下组煤开采情况下,分两种情况判别突水来源,第一种情况:掘进工作面发生突水,欲知其补给来源,待突水点涌水量初稳后取水样作全分析,将已知层位的水化学特征值与突水点的水化学特征值数据输入聚类分析模型,根据R 值可信度范围,若突水点与模型中A 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属一组,则可结合地质情况推断地下水来源于A 含水层。

第二种情况是:已知突水点发生在A 含水层,但涌水点水化学特征值与相邻B 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组分间的R 值亲近,则可结合地质情况及水位动态推断A 、B 含水层是否发生了水力联系,相互间的R 值越小,水力联系程度越密切。

建议在矿方在开采下组煤过程中,加强监测,如发现涌水量出现逐渐增大趋势,及时采集水样,监测有无奥陶系灰岩裂隙含水层混入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表1 含水层毫克当量百分数5、结论5.1、地下水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含水层沉积期、地层岩性、建造和地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储存在不同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主要化学成分有所不同[5]。

通过研究新阳矿内主要充水水源及其对采煤的影响,对新阳矿不同含水层水样进行取样化验,研究各含水层特征离子组成,分析地下水中特征离子组分的赋存与变化规律。

采用聚类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模块进行统计计算,得到聚类分析谱系图,清晰直观的反映出各项相对位置与关系,从而分析得知未知层位出水点水化学特征组分与奥陶系峰峰组岩溶裂隙水关系密切,得出结论未知层位出水点水源很可能为奥陶系峰峰组岩溶裂隙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