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知识点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②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如:阳台上的文竹枝叶大多向窗外生长(阳光);新疆的西瓜比四川的甜(温度);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水)。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例题:“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阴暗的角落里(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3)你作出的假设是: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物能进行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生物能对 ;生物能,生物都有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研究生物的方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第一节生物圈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
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第四节生态系统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
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
(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
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
(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1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1.2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
-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2 绿色植物的生殖-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3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铁生锈B.牛吃草C.鸡生蛋D.蝌蚪长成青蛙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铁皮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不是生物,故铁生锈不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
B.牛吃草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正确。
C.鸡生蛋属于生物的繁殖,C正确。
D.蝌蚪长成青蛙,属于生物能生长,D正确。
故选A。
2、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并记录了学校花园里所看到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以下调查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阳光→蝗虫→食虫鸟构成一条食物链B.水不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C.花园中的生物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D.各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组成了生物圈答案:D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阳光→蝗虫→食虫鸟中,阳光属于非生物,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
B.水属于非生物,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B错误。
C.花园中的生物只有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不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
D.各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3、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和会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正确的是()A.能自主运动B.不需要营养C.按指令做事D.会发出声音答案: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上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一、选择题1.荔枝在莆田地区果大肉甜,而在三明地区却不易结果。
影响荔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分D.土壤【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详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荔枝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莆田地区气温适宜,三明地区气温低,所以荔枝在莆田地区果大肉甜,而在三明地区却不易结果。
影响荔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A。
【点睛】主要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且号称“地球之肾”的是()A.草原B.农田C.荒漠D.湿地【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
【详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非常丰富。
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错误。
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B错误。
C.荒漠生态系统是指分布于干旱地区,极端耐旱植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由于水分缺乏,植被极其稀疏,甚至有大片的裸露土地,植物种类单调,生物生产量很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缓慢,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注意熟记。
3.假设在一个有草、鹿和狼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B.保持稳定C.缓慢上升D.先上升,而后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重点知识: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1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 据的可靠性
_得__出__结__论___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
非生物
生活和分布 生物
四、生态系统
1.组成
成分
内容
举例
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
生产者
生
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植物 等
物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
_消__费__者__ 部
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Leabharlann 动物 等分 分解者
非生物 部分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 供植物重新利用 —
细菌 、真菌等 阳光、空气和水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
期末复习冲刺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生命现象 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鲸时常浮出水面换气 植物落叶;大汗淋漓 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 种子发芽;蘑菇生长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
生物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__营__养___
生物能进行__呼__吸___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废__物___ 生物能对外界 刺激 作出反应
生物能_生__长__和__繁__殖_____ 生物都有 遗传和变异 的特性 除 病毒 外,生物体都是由
___细__胞____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 (1)观察的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 肉眼 ,也可
以借助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 相机、 摄像机 、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 测量 。 (2)科学观察的要求:要有明确的 目的 ;观察要全 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 记录 下来;对于需 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 计划 和耐心;观察时要
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 是 生产者 。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 条 食物链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网 。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 过 食物链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调节 能力。
3.科学探究
过程
基本要求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
_提__出__问__题___ 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_作__出__假__设___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过程
基本要求
_制__订__计__划___ _实__施__计__划___
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 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 目的 和调查 对象 ,并制 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 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样本 。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 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 统计 。
五、生物圈 1.范围:大气圈的 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 的表面。 2.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
系统、 森林 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 生 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