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典型例题: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典型例题: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举例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要求前中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如实记录。
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容易出选择题)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牵牛花清晨张开,傍晚关闭;多多葵花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渐渐长大的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冬眠的蛇恐龙化石树生石花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及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三、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分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合作关系:杂草与水稻争取阳光、水分和养料1合作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寄生关系: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病毒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五、探究尝试的步调: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六、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3、制定计划:(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尝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o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o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o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o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o动物和人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o表现出应激性,如向光性、向水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o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o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分:o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2.按生活环境分:o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3.按用途分:o家禽、家畜、作物、宠物等。
三、生物圈1.定义:o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o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o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o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o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捕食、竞争、合作等。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o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6.生态系统:o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o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o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o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等部分。
2.使用步骤:o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收放。
3.注意事项:o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o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o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中的物质:o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捕食等方式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可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并产生后代。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变异则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课本上的例子4、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等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18、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包括: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细胞与生命1. 细胞的发现1) 细胞发现的历史2) 细胞理论的提出2. 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2) 细胞质3) 细胞核3. 细胞的基本功能1) 新陈代谢2) 分裂繁殖3) 自我修复二、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营养1) 细胞对物质的需求2) 细胞的营养方式3) 细胞的消耗与生成2. 细胞的呼吸1) 呼吸器官及结构2) 呼吸过程与机制3) 呼吸与能量释放3. 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意义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3) 光合作用与环境的关系三、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生物的遗传1) 遗传的基本概念2) 遗传物质DNA3) 遗传规律2. 生物的变异1) 变异的原因2) 变异的类型3) 变异的适应意义3.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方法2) 基因工程的应用3)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四、细菌及其感染1. 细菌的形态结构1) 细菌的形态特征2) 细菌的结构组织3) 细菌的分类2. 细菌的生活与繁殖1) 细菌的生活习性2) 细菌的繁殖方式3) 细菌的感染途径3. 细菌引起的疾病1) 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2) 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3) 抗生素的应用与管理五、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结构1)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3)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2. 植物的组织与器官1) 植物的细胞组织2) 植物的器官结构3) 植物的生长发育3. 植物的营养生长1) 植物的取水与传导2) 植物的营养合成与储存3) 植物的生长调控六、动物的细胞与组织1. 动物细胞的结构1) 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2) 动物细胞的器官3) 动物细胞的特殊功能2. 动物的组织与器官1) 动物的细胞组织结构2) 动物的器官结构与功能3) 动物的生长发育3. 动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1) 动物的取食与消化2) 动物的营养代谢3) 动物的繁殖生殖七、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 生物的裙落与裙落内关系1) 生物裙落的组成2) 生物裙落内的关系3) 生物裙落的稳定性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1) 生态环境的危害与保护需求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3)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上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下各约十千米。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
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
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
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
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
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②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
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④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在生物遗传中
具有重要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清水)、撕、展、盖、滴、吸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滴、吸
15、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让有用的物
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
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
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
色体中有DNA,DNA上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顺序是由
内到外: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
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
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完成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27、区分孢子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如:桃、大豆、
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有种皮和胚
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
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
乳里。
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胚必须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的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的无机盐:
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的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
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
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
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在木质部)从下往上运输,有机物由筛管(在韧皮部)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降温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植物体任何时期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37、光合作用:
①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
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
淀粉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
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
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
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②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氧化碳有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④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
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