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口技》练习题及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呓(yì)语吠(fèi) 叱(chì) 齁(hōu) 中间(jiàn) 几(jī)欲先走力拉崩倒(dǎo)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少(shǎo)二、解释重点词语。

1、善:擅长,善于。

2、会:正赶上、3、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4、少顷:不久,一会儿。

5、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

坐,通“座”。

寂然,安静的模样。

然,······的模样、6、惊觉:惊醒。

7、呓语:说梦话、8、既而:不久,紧接着。

而,这个地方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9、乳:作动词用,喂奶。

10、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11、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12、初:刚,刚开始。

13。

叱:大声呵斥,严厉批评、14、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15。

未几:不多久。

16、意少舒:心情略微放松了些。

意:心情。

少:同“稍”略微。

舒:伸展、松弛、17、俄而:一会儿,不久、18。

中间:其中夹杂着。

中:其中;间:夹杂。

19、曳屋许许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曳:拉。

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20、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

三、解释一词多义。

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顺承)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 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作: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百千齐作(发出)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然而稍稍正坐稍:古义:慢慢今义:略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古义:夹杂今义:事物两端之间几欲先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当是时是:古义:这,那今义:判断动词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尽管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古义:擅长今义:善良不能名其一处名:古义:指明今义:名字,或作量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微小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0、翻译下列句子: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 整理制作 《口技》训练题哈师大呼兰实验学校 刘英彬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会.宾客大宴 意少舒...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呓语.. 两股战战... 不能名.其一处 几欲先走. 妇抚.儿乳.厅事.. 施.八尺屏障.. 抚尺.. 儿含乳.啼 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欠伸.. 呜.之 絮絮..不止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侧目.夫齁.声起 盆器倾侧.. 曳.屋许许..声 奋.袖出臂 二.指出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止:渐拍渐止。

停止 指:手有百指。

手指。

王曰:“善。

”好止增笑耳。

通“只”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坐:满坐寂然。

通“座”绝:以为妙绝。

极又间令吴广。

暗中坐屏障中。

坐在群响毕绝。

消失妙:众妙毕备。

妙处。

发:一时齐发。

发出会: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以为妙绝。

奇妙。

野芳发而幽香。

开放。

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听见乳:妇抚儿乳。

喂奶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隐约约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

儿含乳啼。

乳头。

微斯人没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边拍着孩子,一边哼唱着哄他睡觉。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的听着,微笑着,默默的赞叹,认为妙极了。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种(声音)。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面三刀腿发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的逃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技同步练习1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技同步练习1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技》同步练习1带答案第一部份:一、《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5分)二、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4分)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以后,各类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述了听众的神情动作:(3分)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演出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转变是:⑶在演出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说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7分)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五、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4分)六、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演出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3分)7、以下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肃然口技人坐屏障中八、下面对课文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文描述一场出色的口技演出,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精湛技艺。

B、本文既能够看成场景描述的记叙文来读,也能够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映衬托了口技演出之善,属正面描述。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演出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刻词语:(5分)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接踵发生:表示在特按时刻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刻就发生:10、翻译以下句子:(6分)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退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份:(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同步练习(基础能力)(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同步练习(基础能力)(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20 口技同步练习(基础+能力)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会.宾客大宴()(2)施.八尺屏障()(3)众宾团.坐()(4)其夫呓语..()(5)众妙毕.备()(6)宾客意少舒.()(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奋.袖出臂()答案:(1)适逢,正赶上(2)设置,安放(3)围绕(4)说梦话(5)全、都(6)伸展、松弛(7)夹杂(8)扬起、举起2.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几欲先走.(逃跑)B.侧目..(偏着头看)宾客意少.舒(不多)C.指其一端..(一种)曳.屋许许声(拉)D.几.欲先走(几乎)一抚尺而已..(罢了)【解析】选B。

“少”的意思是“稍微”。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口技》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口技》练习

《口技》1.文学常识。

①《口技》作者是(朝代)的(人名),字,顺治年间进士。

②本文节选自(朝代)的编的笔记小说《》。

2.通假字。

满坐寂然:3.古今异义。

①会.宾客大宴古义:今义: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今义:③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今义:④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今义:⑤宾客意少.舒古义:今义: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今义:⑦虽.人有百手古义:今义:⑧几欲先走.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②会宾客大宴.:。

③妇抚儿乳.:。

④侧目.:。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

6.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7.语句翻译。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④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在文章结构上又起什么作用?(2)联系全文,说说“善”字有何作用?(3)“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4)口技艺人表演了哪几个场景?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5)对于听众反应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6)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7)阅读全文,总结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8)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对联。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9)“遥闻深巷中犬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均以动写静,这种写法常见于古诗文,请写出一两句这样的诗句。

答案1.文学常识。

①《口技》作者是清朝(朝代)的林嗣环(人名),字铁崖,顺治年间进士。

七年级下《口技》试题大全

七年级下《口技》试题大全

《口技》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字,这篇文章选自朝编的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2理解性默写A、默写出文中三处侧面描写(或听众反应)的地方:B、默写文中两处作者直接评价称赞口技表演的句子: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

)C、文中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的句子是:京中有善口技者关键字是:善。

D、交待道具简单的句子是:E.第四段中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3、对于听众反应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答:突出表演的效果之好,从侧面表现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突出其技艺之“善”。

4、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①内容上: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突出其技艺之“善”②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5、阅读全文后总结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

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6.作者用什么手法把口技描摹得淋漓尽致?(3分)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7、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对表演的描绘;道具的简单;听众的反应。

8.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答: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9、读2、3、4段。

思考:这三段分别描写了哪几个场面?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三个场面:(1)一家人深夜里被惊醒的场面;(2)这家人再次入睡的场面;(3)一场特大火灾的惊险纷乱场面;第一场景: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第二场景: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第三场景:声音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语文七年级下册《口技》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版本:新课标2011人教版2014年10月第6次印刷

语文七年级下册《口技》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版本:新课标2011人教版2014年10月第6次印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口技》复习测试卷版本:新课标2011人教版2014年10月第6次印刷出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口技》复习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出卷人:新建五中·张同平班级:姓名:得分:1、《口技》一文节选自。

《虞初新志》是代编选的笔记小说。

作者,字,代顺治年间的进士。

(6分)2、口技是一种运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的传统民间艺术。

又叫“”、“哨声”、“隔壁戏”等,口技具有悠久的历史。

我们学的《口技》这篇文章所写的口技表演距今已有多年。

(4分)3、本文就体裁而言属。

《口技》一文,原是林嗣环为他的作的序言,因而本文体裁亦可为“”,原意是借口技人的“”来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而所谓的“善画声”,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的描写生活。

(5分)4、指出“满坐寂然”中的通假字、本字及释义。

(3分)答: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0分)(1)会.宾客大宴古义:今义:(2)微.闻有鼠古义:今义:(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今义;(4)两股.战战古义:今义:(5)几欲先走.古义:今义: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的现象。

(6分)(1)妇抚儿乳.(2)善.口技者(3)不能名.其一处(4)不能指.其一端(5)宾客意少.舒(6)会宾客大宴.7、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的词的词义(12分)(1)绝以为妙绝(2)乳妇抚儿乳群响毕绝儿含乳啼(3)妙众妙毕备(4)指手有百指以为妙绝不能指其一端(5)名不能名其一处(6)是当是时自为其名不知木兰是女郎8、本文为了说明声音发生的先后,使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性的副词,既准确又变化多端。

说明作者善于根据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需要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达内容。

(本题干,可作为本文运用时间性副词的作用的答案)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8分)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1).表示突然发生:(2).表示同时发生:(3).表示相继发生:(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0分)(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闻:(2)妇拍而呜.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口技》练习题
【课内四基达标】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齁(hōu)曳(zhuài)屋呓(yì)语
B。

絮絮(xù)不止夫叱(chí)犬儿深巷大吠(fěi)
C.几(jǐ)欲先走撤屏(píng)视之大啼(tí)
D.许许(hú)声宾客意少(shǎo)舒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2。

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C。

满坐寂然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本文在词语运用上最大的特点是( )
A。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B。

具体、形象地选取拟声词。

C。

大量、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D。

首尾呼应,结构井然有序。

4.选出下列加黑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众妙毕备( )
A.毕业典礼
B.毕业精力
C.丑态毕露
②宾客意少舒( )
A.心情舒畅B。

动作舒缓C。

舒筋活血
③不能名其一处( )
A.莫可名状B。

至理名言C。

有名无实
二、简答题。

《口技》一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试一一指出并加以说明。

三、语段阅读。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呼呼风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黑词的含义。

①中间②曳屋
③两股④名其一处
2。

按要求写出各类词语.
①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动词:
②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拟声词:
③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偏正短语:
3.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一家人由醒到睡的过程的语句:
②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的语句:
4。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的?请找出具体语句。

②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浓墨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传来的极为复杂的声响?
5.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能力素质提高】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

每读一书,遇所喜则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

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其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

俟再读有所录,补贴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得实也。


1.这是一篇随笔文章,属散文的一种,其主题思想是( )
A.说明学得少而精,而实际上比泛读、略读丰富得多.
B。

说明叶奕绳读书强记之法效果好。

C.提倡读书要少而精,讲求实效.
2.这篇随笔文章的论点是( ),论证方法是()
论点:A。

叶奕绳读书强记之法
B.叶奕绳读书强记之法之妙
C.约取而得实
论证方法:A.事实论证 B.道理论证
C。

事理论证 D.举例对比论证
3。

这篇随笔文章按意思可分为两层,其正确的划分是( );其前后层的关系是()分层:A.句1|2345678 B。

句1234567|8 C.句123456|78
关系:A.总分B。

因事生议 C.因果
4。

这篇文章给予读者应有的启示是
5。

这篇文章的主题句是。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6.摘录文中精彩的可以为我所用的句子
二、把你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堂课写出来,要求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字数不限.
【渗透拓展创新】
三幅应试画
古代有人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两句诗为题命人作画,结果有下面三幅应试之作:
第一幅:一个船夫半卧在船尾,嘴边横着一支竹笛.
第二幅:岸边系着一只空船,系在船舷的桨随江流漂动。

第三幅:岸边停着一只横着的小船,船舷间停留着鹭鸶,船篷上有两只栖息的乌鸦.
这三幅画孰优孰劣?
【中考真题演练】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名②股③走④之
2。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

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4。

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超过30字)
参考答案
【课内四基达标】
一、1。

D 2.AD 3。

B 4.①C②C③A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表演者表演的内容属正面描写,对听众的反应属侧面描写.
三、1。

①夹杂②拖、拉③大腿④说出
2。

①呼、哭、吠②力拉、呼呼、许许③火爆声、求救声、泼水声
3.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②无不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

①以动写静,“微闻有鼠……”②夸张
6。


【能力素质提高】
一、1。

A 2。

C/A、D 3.B/B
4.要正确处理泛读、略读和精读的关系。

5.“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得实也。

"——经常看到一些贪多的人,所学知识略微得到一点印象就过去了,稍微经过一些时候,便肚里空空,不如我虽然学得少而精,而实际上收获丰富得多。

6.“每读一书,遇所喜则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务其精熟,一字不遗”“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二、略
【渗透拓展创新】
第一幅以“半卧”和“竹笛”衬托船夫的悠闲,烘托了“无人渡”的诗意,有色、有声、有情,情景交融;第二幅只画了诗句的字面意思,一览无余,流于浅露;第三幅以“鹭鸶”和“乌鸦”烘托了“无人渡",有诗中景却无诗中情:因此,第一幅优,第二幅劣,第三幅一般。

【中考真题演练】
1.①说出 ②大腿 ③逃跑 ④的
2.于是①|宾客②|无不③|变色离席④
|
3。

C
4.不能。

因为描写宾客的反应在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