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望岳赏析选择题
中考古诗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C. 颈联中“割”字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 尾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A解析: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以问句开篇,并非设问统领下文。
2. 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B. 颔联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颈联写诗人因战乱而思念亲人,“连三月”表明战事持续时间长。
D. 尾联以“白头搔更短”刻画了诗人忧愁焦虑的形象。
答案:B解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不是拟人。
3. 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B.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对群童的愤怒和谴责。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D.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答案:B解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的是群童的顽皮和生活的艰难,并非诗人对群童的愤怒和谴责。
4. 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描绘出边塞奇异的雪景。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离愁别绪。
C.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出了饯别宴上的热闹场面。
D. 这首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雪景和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
答案:D解析:这首诗以“雪”为背景,以“送”为线索。
5.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自己长期被贬谪的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望岳》《春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望岳》《春望》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望岳》中诗人仰望的泰山巍峨雄奇,《春望》中诗人所望长安因战乱残破不堪。
B.《望岳》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泰山神奇秀丽,《春望》借花表达了感时伤世之情。
C.两首诗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并且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D.《望岳》一诗景象壮阔,风格雄放刚健,《春望》景象破败凄凉,风格沉郁顿挫。
47.《望岳》和《春望》,内容都围绕“望”字展开,请简要说明在两首诗中诗人分别望见了怎样的景观,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答案】46.C 47.《望岳》景观: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
情感: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或“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景观:长安城凄惨破败(或沦陷后的国都长安的断壁残垣、荒芜破败)。
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或感时伤怀)、念家悲己的感情。
【解析】46.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C.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而《春望》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春望》没有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本项说法不当;故选C。
47.本题考查比较六十。
《望岳》的“望”字:望到了泰山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泰山的遮天蔽日的形象。
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春望、关睢知识点及中考题汇总

《春望》一、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二、背景: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
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三、主题: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四、译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五、句子理解:1、首联一个“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凉,令人满目凄然。
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颔联感伤国事,花也会流泪,怀恨离别,鸟也会惊心。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另一种说法是:诗人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
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3、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
4、尾联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
“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
《望岳》《春望》对比阅读

《望岳》《春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 —7题。
(7分)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_____________ 的景象。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 “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6.(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B望岳原文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 ”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望岳》的望:;《春望》的望:。 (2)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诗句。(任选一句) (A)阴阳割昏晓。(B)城春草木深。 选()赏析:。 参考答案: (1)《望岳》的望: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春 望》的望:伤时、忧国、念家、悲己。(1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菩萨蛮 (其四)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注】韦庄,字端己,唐末诗人,唐朝花间派词人,有《浣花词》流传。 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后入蜀。本词作于晚年侍蜀期间,此时韦庄为蜀掌书 记,甚受蜀主王建器重,而中原正值晚唐与后梁政权交替之际,韦庄处于有 家归不得的困境。 1.这首词上阕以主人口吻,下阕以客人口吻来写,都用了须和莫,这样叠 用表达的感情是什幺?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2.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 中胜境,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请简要阐述。(5 分) 参考答案 1.上阕的须和莫是主人的劝客之语,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前不 要说明天的事情。(2 分)下阕的须和莫是客人的自劝之词,是说我忧愁的是 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不再推辞说你将我的酒尊斟得太满。(2 分)面对不可期望的明天,只有及时行乐珍惜今天,看似重复的叠用体现了 作者无可诉说的悲哀和痛苦。(2 分) (在情感上答亡国的悲痛也可以酌情给分) 2.这首词表面看是写珍重主人心,宽慰自己应在人生如梦的境遇中好好把 握眼前。(1 分)但深层看作者正要表达的是强作欢笑的辛酸。(1 分)亡国之 悲,词人隐而不宣,却故作达语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空洞的笑声,无奈之 余,词人只有故作旷达,暂时以酒麻醉自己。(2 分)作者巧妙地借主人劝 酒,抒写了心中难言的隐痛。(1 分)
(完整版)古诗鉴赏《望岳》练习题及答案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
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
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古诗鉴赏《望岳》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望岳
》诗,完成22-25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2.B 23.D 练习题及答案
]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诗词五首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诗词五首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诗中的名句。
2. 《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3. 《游子吟》是孟郊的诗作,其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描绘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4. 《望岳》是王之涣的诗,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凌云。
5. 《江雪》是柳宗元的诗,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雪后江面的寂静景象。
二、选择题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郊D. 王之涣答案:A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王之涣C. 杜甫D. 孟郊答案:B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游子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孟郊D. 王之涣答案:C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望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王之涣C. 杜甫D. 孟郊答案:B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江雪》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柳宗元C. 杜甫D. 孟郊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主题思想。
答:《静夜思》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地上的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景象的悲痛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3. 《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诗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牵挂,以及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
4. 请简述《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要攀登至高峰,俯瞰众山的壮志,寓意着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望岳》一、默写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9、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诗句是:,。
10、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是:,。
二、练习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望岳赏析选择题
1、《》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大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峻奇险的形象。
4、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加以品。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5、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