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
Na2O2与H2O反应异常现象的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 H 2 0 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产生氧气 实验步骤 : 将 过氧化钠与水 反应 的产物放置一会儿( 无气泡 ) , 加入二氧化锰 , 观察 。后伸入带火星的木 条, 观察木 条是 否复燃 ? 实验现象 : 有大量气泡并且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 反应 中生成中间产物 H O 生成 , H 0 强氧化作用
4 . 是 否 有 可 能 过 氧 化 钠有 剩 余 导 致 红 色 褪 去 ?
5 . 是否有可能生成的氧气使红 色褪去 ? 6 是否有可能由于漂白使红色褪去?比如生成了中间产物 H 0 。 7 . 是否有可能生成的氢氧化钠浓度过高使红色褪去? 设计 实验方案 :
实验 目的 : 验证生成 的氢氧化钠浓度过高能 否使滴加酚酞 的
课 程 篇
N a 2 0 2 与H 2 0反应异 常现 象的实验探 究
苏 春 美
( 安徽 省铜陵市枞 阳第三 中学 )
摘 要: 化 学 是 一 门 以实 验 为 基 础 的 学科 , 化 学 实 验 在 化 学 教 学 中起 到重 大作 用 。 通过过氧化钠- 9水 反 应 后 容 易使 酚 酞 溶液 红色
定 对 学 生 进行 分组 讨 论 并 进 行 试 验 , 探 究 过 氧 化 钠 与 水 反 应 产 物
滴 加 酚 酞 红 色 褪 去 的原 因 。
l 实验 2 j
实验 目的: 验证反应生产的氧气能否使 晤 酞的溶液红色褪去 实验原理 : 酚酞使稀 N a O H溶液变红后通入纯净 的氧气观察
实验步骤 : 向0 . 0 1 mo l / L的 N a O H 溶 液 里滴 加 几 滴 酚 酞 溶 液 ,
么现象发生? ” 实验中现象是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证明生成氧气 , 试 振荡 , 通入制备的纯净 的氧气 。 实验 现象 : 滴加 酚酞溶液 的 N a O H溶液变红 , 通 入氧气红 色 实验结论 : 生 成的氧气对红色褪去无影响 , 排除猜想 5 。
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问题的研究

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问题的研究1 问题的提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课堂重点演示实验,从目前情况看该实验的研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质量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矛盾[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具有漂白性的原因[2~3]、双线桥标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电子的得失[4]等疑难问题更为突出,所以从实验和理论上对上述疑难问题加以认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机理的研究过程以上疑难问题的产生说明人们对Na2O2和H2O反应机理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对一些疑难问题背景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因此从定量实验研究到理论研究是正确认识Na2O2和H2O反应机理的必要保证。
2.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研究[实验1](1)用一个打有2个小孔并内部放有润湿滤纸的塑料盖盖好500 mL的烧杯,一孔中放入量程200℃的温度计,称量并记录质量。
(2)取下塑料盖在500 mL干净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后再盖好塑料盖并称量以确定过氧化钠样品的质量。
(3)另称量放有胶头滴管(吸入了蒸馏水)的 500 mL烧杯的质量。
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蒸馏水同时观察和记录反应的温度,反应完毕后用胶头滴管小心冲洗烧杯的内壁,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蒸馏水使反应后的溶液为250 mL,称量。
(4)用已经校正好的酸度计测量250 mL反应后的溶液的pH。
(5)称量一片滤纸的质量,并用该滤纸吸取酸度计上带有的溶液并再一次称量。
(6)再称取0.5 g MnO2加入测量完pH的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7)当(6)反应完毕冷却到室温后,称量质量。
(8)再用酸度计测量(6)进行完毕后溶液的pH。
(9)实验数据处理。
计算m[(O2) 理论]总时把不同纯度的过氧化钠样品全部按百分之百处理,进行估算;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数据实验进行3.0 g、6.0 g 2个样品的实验,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并整理为表1(1)以通常方式和速率滴入水的条件下,3.0 g或6.0 g过氧化钠样品与水反应的最高温度分别近似为45℃或71℃;(2)没加入MnO2和加入MnO2后所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比接近1∶1;(3)加入MnO2反应后的溶液和没加MnO2反应后溶液的pH比较,加入MnO2反应后的溶液pH增大;(4)与理论估算的O2质量比较,实际产生O2的质量要大。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机理的探究实验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机理的探究实验作者:陈头平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28期摘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出现红色褪色的现象。
为探究该反应的褪色的原因而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进而探究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
关键词:过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反应机理;过氧化氢问题提出:在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人教版)时,P55实验3-5: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溶液先变红振荡后又出现褪色的现象。
酚酞溶液变红后为何会褪色呢?猜想:1.实验中Na2O2过量,Na2O2的强氧化性将红色漂白;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可能氢氧化钠的浓度对酚酞变色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的氧气使酚酞变色;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中间产物有漂白性。
理论探讨:查阅《化学》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Na2O2易潮解,与水或稀酸作用时生成過氧化氢并放热,过氧化氢不稳定,立即分解放出氧气:先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2H2O2===2H2O+O2↑。
查阅高等无机化学教程,也有类似的解释。
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结构:实验一:实验目的: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变色实验对照。
实验药品:5mol/L H2SO4的溶液、0.05 mol/L H2SO4的溶液、0.001 mol/LNaOH的溶液、1 mol/LNaOH的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仪器:pH试纸(或pH计)、比色卡、玻璃棒。
实验步骤:1.分别测出四种溶液的pH。
2.分别取少量四种溶液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5mol/L H2SO4的溶液呈橘红色,0.05 mol/L H2SO4的溶液呈无色,0.001mol/LNaOH的溶液呈紫红色,1 mol/LNaOH的溶液呈无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探索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探索
实验目的与说明:
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又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即要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
在人教版必修1中讲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时候,仅仅做了一个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的生成,用酚酞检验NaOH的生成,然后给出化学方程式。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是合理的,符合一般学生的基础,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发展这个实验的探究功能价值,引出H2O2的性质,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实验原理: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总式: 2Na2O2+2H2O=4NaOH+O2↑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蒸馏水、MnO2粉末、Na2O2粉末。
实验操作:
1.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Na2O2粉末,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让其充分反应,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生成了O2,反应后生成的溶液备用。
2.在另一支试管里加MnO2,取一定量1所得溶液倒入MnO2粉末中,产生大量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H2O2,H2O2在MnO2的催化下分解产生了O2(学生初中具备此知识)。
3.把1所得溶液用酒精灯加热,撤除酒精灯后溶液中长时间产生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现象明显,证明H2O2受热分解产生了O2,说明H2O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H2O2=2H2O+O2↑
4.在1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振荡,先变红,后褪色。
说明H2O2具有漂白性,把酚酞氧化而破坏。
课题: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 教学 内容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 教学

课题: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板书设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探究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物探究。
探究第一步,猜想,探究第二步:实验验证。
结论:2Na2O2+2H2O════ 4NaOH+O2↑探究二:过氧化钠漂白原理探究。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先反应生成NaOH和H2O2,H2O2再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即:A:Na2O2+2H2O=2NaOH +H2O2B:2 H2O2=2H2O+O22A+B得:2Na2O2+2H2O=4NaOH +O2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中间产物H2O2使酚酞溶液褪色。
【课堂作业】已知过氧化钠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
2 Na2O2+2CO2= 2Na2CO3 +O2若CO2中的氧元素用18O标记,那么在产物碳酸钠中有18O。
【课后作业】研究性作业: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探究。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安排,我认为使教师起到了学生学习的向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得新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
首先,探索过程,符合创新精神培养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学基础,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领悟到前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破除了对创新的神秘感。
其次,通过探索过程,学生获得“创新”的成功感,易激发起学生的竞争心理和自信心理,从而使“获得创新成功”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强化了激励性原则在创新精神的形成中的作用;再次,通过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反思,我认为,在新的形式之下,化学课堂教学应该走向探究化,班级教育应走向小班化,才能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的实验探究
◇ 安徽高昌海
【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年(卷),期】2012(000)016
【总页数】 2 过氧化钠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的物质,在演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中会有些异常现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后溶液呈红色,震荡试管,红色很快褪去.正常情况下,应该红色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褪色,为什么会出现异常变化?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1 过氧化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存在剩余的过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有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假设 2 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的浓度过大使酚酞褪色.
实验 1 高浓度碱性条件下酚酞的褪色是否可逆
(1)在滴有酚酞的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的试管中(酚酞褪色)分别滴加
1mol · L1-的稀硫酸.
(2)实验结果在验证加入酸能否使在强碱中褪色的酚酞恢复颜色时,同时取少量浓度为3mol · L1-已加入酚酞并使酚酞褪色的NaOH 溶液,加热,发现加热也会使其恢复红色,但停止加热冷却后红色又褪去,这说明强碱使酚酞褪色是可逆反应. 实验 2 碱性条件下H2O2 能否使酚酞褪色
(1)分别取1、0.5、0.1mol ·1L-的NaOH 5 mL,加入1mL 1mol · L1-
H2O2 ,震荡.。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探究》嘿,咱今天来聊聊过氧化钠和水的这场奇妙反应。
这俩家伙碰到一起,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的化学大戏。
咱先说说过氧化钠是啥玩意儿。
这过氧化钠啊,就像是个有点小脾气的家伙。
它长得白白的,看起来挺普通,可别小瞧它哦。
它在化学的世界里可有自己的本事呢。
再说说水,这咱可太熟悉啦。
每天都要喝水,洗脸、洗澡也离不开水。
水就像是个温柔的小伙伴,总是在我们身边。
那过氧化钠和水碰到一起会咋样呢?嘿嘿,这可就有得玩啦。
咱可以做个实验来看看。
准备一点过氧化钠,再弄点水。
把过氧化钠放到水里,哇哦,马上就有反应啦。
一开始,你会看到水里冒泡泡。
就像水里有一群小鱼在吐泡泡一样,可好玩啦。
这些泡泡是啥呢?其实啊,这是氧气。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会产生氧气呢。
接着,你会发现水变得有点热。
这是因为这个反应会放出热量。
就像冬天里抱了个热水袋,暖暖的。
咱再仔细观察观察,还能看到一些别的现象。
比如说,溶液的颜色可能会有点变化。
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这个实验可有意思啦。
通过这个实验,咱能看到化学的神奇之处。
就像变魔术一样,把两个普通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变出了新的东西。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咱可得小心哦。
过氧化钠可不能随便乱玩,要是不小心弄到身上,那可就麻烦啦。
还有,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让反应太激烈了伤到自己。
而且啊,通过这个实验,咱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
比如说,咱能了解到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还能知道一些物质的性质。
总之啊,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可好玩啦。
它让我们看到了化学的魅力,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嘿嘿。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 - 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1 引言2 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进行本实验时使用的仪器均是洁净的,药品是市售或新制的。
导致溶液红色褪去的因素从产物的角度和反应原理方面来考虑可能有:(1)可能是产物中O2的氧化性使溶液褪色;(2)可能是受生成物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3)反应产生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上升,可能使红色褪去;(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具有漂白性的物质H2O2或O3。
3 异常现象的实验探究根据上述分析的可能原因,作如下实验验证。
3.1 产物中O2的氧化性影响向试管中加入0.01 mol/L NaOH溶液3 mL,滴加2滴酚酞试液,同时制备氧气并通入红色溶液中,结果是溶液的红色长时间不褪色,说明生成的O2并不影响溶液的颜色。
3.2 生成物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3.2.1 定性实验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放置红色长时间不变色;在另一份中加少量NaOH固体,随着NaOH的溶解形成浓碱液,溶液的红色逐渐褪至无色。
将此溶液又分成两份,分别滴加稀盐酸和蒸馏水,可以观察到加稀盐酸的那份溶液红色再现较快,滴加蒸馏水的那份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红色。
3.2.2 定量实验向等体积的浓度分别为 5 mol/L,2 mol/L,1 mol/L和0.01 mol/L的NaOH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的时间如下:溶液的浓度 (mol/L) 5 2 1 0.01变红又褪色的时间 (s) 8 94 450 长时间无明显变化此实验表明:酚酞在稀碱溶液中才能稳定显红色,在浓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去。
3.3 反应产生的热量的影响往试管中加入一小药匙固体Na2O2,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后分成两份,将一份浸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后滴加2滴酚酞试液;将另一份加热至沸,再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
结果溶液变红振荡后均褪色,可见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并不是使颜色改变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
自然条件下的观察总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无法确定其中各个个别因素对于总结果有什么贡献。
科学实验则把各个因素彼此分离开了,人为干预创造了条件,使一个因素在不为其他因素干扰而进行的作用中呈现出来,从而揭示出无人干预时所发生的复合事件的作用机制。
——赖欣巴哈(H. Reichenbach)【引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红色,且在一定时间内红色不会褪去(简称正常现象)。
然而,我们向其溶液中滴加2至3滴酚酞试液,溶液虽呈现红色,但振荡试管后,溶液的红色很快褪去(简称异常现象)。
【探究目的】
1.实验探究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
2.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建议】
1.根据已有知识,形成假说,解释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将可能的假说用简明清晰的语言表述在实验记录本上。
2.从假说中推导出可供实验检验的预测。
将推理过程呈现在实验记录本上,有需要时可以和同学或老师交流。
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如果你认真完成了“建议2”,你会发现实验设计已经很轻松了。
科学探究的关键与其说是动手实验,不如说是动脑思考——在问题的背景下,思考假说和实验的关系。
4.如果实验提供了否定的答案,请重新思考最初的假说或推理过程。
如果实验提供了肯定的答案,请不要放弃检验其他假说的可能性。
5.完成实验报告,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注意事项】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你可以通过将思考呈现在实验记录本上接近这一目标。
2.在探究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产生新的、更进一步的问题。
不要放弃深入探究的机会,在可能的时刻,清晰的表述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取决于探究的问题、假说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
请根据需要向指导教师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