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使酚酞褪色的原因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
21
过氧化钠的用途
1、供氧剂 ——用在呼吸面具里作为氧气 的来源
2、漂白剂
.
22
课后作业: 请依据课堂内容,自主设计完成该实验报告。
.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未稀释 稀释至4倍 稀释至8倍 实验现象
初步结论: 可见还有其它原因使红色褪去。
.
11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呢?
查 资 Na2O2与H2O反应会生成中间产物 找 料 H2O2
Na2O2 + 2H2O = 2NaOH + H2O2
.
12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产物中有H2O2
2mL0.1mol/L NaOH
2mL1mol/L 2mL6mol/L
NaOH
NaOH
实验现象:
c(NaOH) 褪色情况
0.1mol/L
1mol/L 6mol/L
初步结论: 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能稳定显红色, 在浓碱性溶液中先显红色后褪色。
NaOH的浓度高能使红色褪去
.
10
实验操作:
取少量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溶液均分到三支试管中, 其中一支加水稀释至4倍,另一支加水稀释至8倍, 还有一支不稀释。再分别滴加2滴酚酞溶液,观察 现象 现象记录:
初步结论:H2O2可以使红色溶液褪色
.
15
猜想
实验
现象
初步结论
O2作用
改变温度 NaOH溶液 浓度大小
向NaOH酚酞 溶液中通入O2
不褪色
给NaOH酚 酞溶液加热
不褪色
不同浓度碱溶 褪色时 液做对比实验 间不同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PPT讲稿

过氧化钠的用途
1、供氧剂 ——用在呼吸面具里作为氧气 的来源
2、漂白剂
未稀释 稀释至4倍 稀释至8倍 实验现象
初步结论: 可见还有其它原因使红色褪去。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呢?
查 资 Na2O2与H2O反应会生成中间产物 找 料 H2O2
Na2O2 + 2H2O = 2NaOH + H2O2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产物中有H2O2
初步结论:H2O2可以使红色溶液褪色
猜想
实验
现象
初步结论
O2作用
改变温度 NaOH溶液 浓度大小
向NaOH酚酞 溶液中通入O2
不褪色
给NaOH酚 酞溶液加热
不褪色
不同浓度碱溶 褪色时 液做对比实验 间不同
无影响
无影响
浓NaOH溶液使 酚酞显色后褪色
H2O2作用
检验生成 H2O2,用 H2O2做实验
2Na2O2+4HCl=4NaCl+2H2O+O2
Na2O2是不是碱性氧化物?
信 实验验证:干燥的CO2与Na2O2粉 息 末不会反应,而湿润的CO2与
Na2O2粉末可以反应产生O2。 试根据已有知识写出CO2与Na2O2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分析。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随后为什么
会褪成无色呢?
1.可能是产物O2的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一:向滴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中通 入氧气
MnO2 +H2O2
稀NaOH 酚酞溶液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入酚酞的变色问题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入酚酞的变色问题作者:李萍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22期摘要: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课堂教学或抓住课堂上出现的真实情景问题,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成长、去收获。
关键词:探究过氧化钠酚酞变色研究背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几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课本实验3-5: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2Na2O2+2H2O == 4NaOH+O2↑根据这个反应,现象应该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滴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
为了证明反应产物,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了反应有氧气生成;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了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
但是当课堂上给学生继续演示时发现,变红的溶液很快褪色,再滴加酚酞,继续变红但又褪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把探究任务交给了学生。
学生活动:一、原理分析在查阅了书籍与上网搜索后,经过归纳,学生认為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2.0,所以酚酞在较浓或较稀的NaOH溶液中为无色;2.反应产生的氧气使酚酞氧化褪色;3.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4.反应还产生了具有氧化性的其他物质,使酚酞褪色;二、设计实验1.褪色与氢氧化钠的浓度有关酚酞(Phenolphthalein)在酸碱中的结构变化:(In=C20H12O4)不同pH的NaOH对于酚酞的显色情况[实验]测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pH值为 10[结论]溶液褪色与溶液pH值无关2.反应产生的氧气使酚酞氧化褪色[实验]向滴有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中通入O2,实验结果显示,溶液不褪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机理的探究实验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机理的探究实验作者:陈头平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28期摘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出现红色褪色的现象。
为探究该反应的褪色的原因而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进而探究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
关键词:过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反应机理;过氧化氢问题提出:在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人教版)时,P55实验3-5: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溶液先变红振荡后又出现褪色的现象。
酚酞溶液变红后为何会褪色呢?猜想:1.实验中Na2O2过量,Na2O2的强氧化性将红色漂白;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可能氢氧化钠的浓度对酚酞变色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的氧气使酚酞变色;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中间产物有漂白性。
理论探讨:查阅《化学》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Na2O2易潮解,与水或稀酸作用时生成過氧化氢并放热,过氧化氢不稳定,立即分解放出氧气:先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2H2O2===2H2O+O2↑。
查阅高等无机化学教程,也有类似的解释。
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结构:实验一:实验目的: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变色实验对照。
实验药品:5mol/L H2SO4的溶液、0.05 mol/L H2SO4的溶液、0.001 mol/LNaOH的溶液、1 mol/LNaOH的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仪器:pH试纸(或pH计)、比色卡、玻璃棒。
实验步骤:1.分别测出四种溶液的pH。
2.分别取少量四种溶液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5mol/L H2SO4的溶液呈橘红色,0.05 mol/L H2SO4的溶液呈无色,0.001mol/LNaOH的溶液呈紫红色,1 mol/LNaOH的溶液呈无色。
“氯水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因”以及“过氧化钠与水反应b...b

“氯水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因”以及“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时产生异常现象”的探究一、氯水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因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于“氯水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现在我们就以“氯水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因”为案例来探究一下问题的解决方法。
具体教学法如下:第一阶段:情景创设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做实验:将氯水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含3滴酚酞)中,边滴加氯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为止。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刚才大家都看到了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那么褪色的原因是什么?哪位同学可以解释?第三阶段:猜想和假设解释Ⅰ:这是很简单的问题,因为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它们均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而使溶液pH小于8,导致溶液褪色。
解释Ⅱ:氯水中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有机色素氧化而褪色。
第四阶段:设计方案刚才两组同学的猜想和假设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正确,就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怎样用实验来证明这两种说法哪个正确?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只要向已褪色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重新变为红色,则说明是酸碱中和的结果;反之,没有现象,则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所致。
只有在两组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得出结论: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使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所致。
如果没有做实验,学生们很难心悦诚服的认为老师给的结论是正确的。
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时产生异常现象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时产生异常现象”为例,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阶段:情境创设通过演示“滴水生火”的趣味实验,又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过程,在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大试管中加入10mL水,待充分反应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并滴入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生成,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使酚酞红色褪色的原因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使酚酞红色褪一.研究背景:在高一上学期的一节化学课上,老师带领我们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当老师向过氧化钠中加入水后,有大量气泡生成,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时,看到木条复燃,证明反应有氧气生成,然后老师将酚酞加入所得溶液中,看到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的生成。
但是我们看到溶液随后出现褪色现象。
当时我们提出疑问:溶“到底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如果想液为什么会褪色呢?而老师没有给出答案。
而是说:知道答案可以自己进行探究!老师给你们提供药品并进行指导!”于是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极大的探索欲望,我们将这个问题作为了研究性课题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目的:探究酚酞褪的色原因,以及造成褪色现象的物质。
来增强我们实验探究、试验设计、观察的能力。
意义:通过探究,培养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观察、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学习生活。
三.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兼并查找文献资料。
四.研究内容:探究溶液中可使酚酞褪色的物质,及其各个物质褪色的原理,并且得出结论、做出分析。
五.研究过程:1、探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酚酞加入其中,先变红后有褪色,可能是其中什么物质的作用呢?于是我们先查阅了相关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以分成两步:①先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Na2O2+2H2O2NaOH+H2O2②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2H2O22H2O+O2↑酚酞的结构式为:2、猜想: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有过氧化氢生成,所以溶液中能使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可能为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氧气这四种物质。
那么到底是哪种物质的作用呢?3.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O2 是否能是红色酚酞褪色。
所需药品:H2O2、酚酞溶液、MnO2。
所需仪器:试管、试管架、带有导气管的单孔胶塞、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将少量NaOH 固体投入蒸馏水中,制成低浓度的NaOH 溶液,再将酚酞试剂滴入NaOH 溶液中使其变红。
过氧化钠使红色酚酞溶液褪色地实验分析报告

过氧化钠使红色酚酞溶液褪色的实验分析一、问题的提出高中化学教材第四章碱金属的第4个演示实验,给盛有Na2O2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当检验完O2后,再加数滴酚酞试液,其现象并不完全像教学参考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而是红色消失。
对于此种反常现象,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
实际情况怎样?本文通过下述实验,给出一种解释,供参考。
二、实验过程1.反应原理Na2O2溶解于水及酚酞在溶液中的显色机理分别用下式表示Na 2O2+2H2O2NaOH+H2O22H 2O22H2O+O2↑2.酚酞与NaOH作用称取NaOH,配制pH从14~8的不同溶液。
取这些溶液各1mL于试管中,各加2滴酚酞试液,当溶液pH≥14时,经振荡,红色消失。
往该无色溶液中逐滴加稀H2SO4(0.1mol/L),当pH≤13时,红色复现,继续滴加至pH<9,红色又消失。
此时再加2mol/L的NaOH溶液,当pH≥9时,红色复现,pH≥14,红色又消失。
由此可推知,当溶液的碱性过强(pH≥14),加入酚酞,红色的消失是因为酚酞红色的酿式结构转化为无色的羧酸盐式结构。
所以,使酚酞显红色的最佳pH范围应为13~9之间。
3.酚酞与H2O2作用为模拟给Na2O2溶液中加入酚酞以后红色消失的现象,我们找出在碱介质中,酚酞与H2O2的作用条件及变色机理。
取pH=11的NaOH1mL和30%的H2O22滴于一支试管中,然后加酚酞1滴,出现红色,振荡,红色消失。
为避免残存的H2O2对后续反应的影响,可加入重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以加速H2O2的分解。
给上述溶液加入MnO2,除掉过量的H2O2,静置后,上层澄清溶液红色不复现。
再取pH>14的NaOH溶液,做类似实验,我们将上层清液取出,给它回滴稀硫酸,使该溶液的pH限定在14~8之间,红色仍然不复现。
下面是给1mLNaOH溶液中加2滴30%H2 O2后,再加1滴酚酞试液,不同pH溶液红色消失所需要的时间(min)。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分析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分析【问题1】过氧化钠固体中加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后褪色【理性分析】滴加酚酞变红很容易解释,那就是因为溶液为碱性,且pH>8,但实验表明,振荡以后,酚酞颜色褪去。
在过氧化钠固体中加水的反应是很完全的,显然不可能因为振荡以后,溶液的碱性变强或者变弱,这说明,溶液中可能还存在另外一种物质,能使变红的酚酞褪色或者空气中的某些物质使得变红的酚酞褪色。
原因1:是空气中的氧气造成的?显然不对,这个可以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加酚酞,不断振荡或通入氧气的方法来验证。
原因2: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在以上实验中,短时间内,空气中的CO2即便和NaOH溶液反应也只是得到Na2CO3溶液,事实表面,在Na2CO3溶液中加酚酞,溶液是红色的,除非在NaOH溶液中不断通入过量的CO2,得到了NaHCO3溶液,则可能使红色褪去。
显然,在以上实验的情景之下,是不可能的。
原因3: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物质。
分析:查阅资料表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以分成两步:①先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 Na2O2+2H2O==2NaOH +H2O2(阴阳离子相互交换,使用所有水解反应)②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2H2O2 == 2H2O+O2↑显然,可能未完全分解的H2O2可能使得红色酚酞褪色。
(注: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分解速率大,但低浓度的双氧水也无法完全分解)【实验验证】实验1:在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双氧水,发现红色褪色。
实验2:在上述褪色的溶液中,继续滴加一定量的酚酞,溶液重新变红色。
实验3:在上述褪色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MnO2,发现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过氧化钠固体中加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后褪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Na2O2和水反应得到了双氧水,双氧水具体强氧化性、漂白性,能使红色的酚酞褪色。
值得注意的是:碱性很强的NaOH溶液,能使红色酚酞褪色,但在本实验中,溶液的碱性变强的可能性很低,不是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使酚酞褪色的原因
组长:张美玲组员:邓南雨.李茂华.陈广灵.刘伟君.刘海霞.黄丽珠
研究背景:在高一中考后的课上老师带领我们研究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当老师向过氧化钠加入水后有大量气泡生成,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看到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然后老师将酚酞加入所得溶液中,看到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产生,但是我们看到溶液随后褪色,那“溶液”是什么溶液呢?于是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探究酚酞褪色的原因,以及造成褪色现象的物质.
通过探究,培养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观察,总结的能力.
研究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查找文献资料为辅.
研究内容:探究溶液中可使酚酞褪的原理,并且得出结论.
研究过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酚酞加入其中,先变红再褪色,可能是溶液中什么物质作用呢?先调查阅读相关资料,知道过氧化钠也水反应可分成两步先也水发生复合分解生成过氧化氢
设计实验:
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探究氧气是否能使红色酚酞褪色,所需药品:水
2酚酞溶液二氧化锰所需仪器:试管,试管架,带有导气管的单孔胶塞,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1将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投入蒸馏水中,制成底浓度的平氧化钠溶液,再将酚酞试剂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变红.
2向一只试管中假如入过氧化氢,再用试管架固定,之后,向其加入二氧化锰,并将制的氧气通入红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得出过氧化钠也水反应的溶液使酚酞红色褪去的原因.
观察现象: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无褪色现象
结论:氧气不能使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褪色.
实验二:探究氢氧化钠是否能使红色酚酞变红.
所需药品:过氧化氢(浓,稀),酚酞溶液,氢氧化钠固体.
所需器材: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步骤:将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投入蒸馏水中,制成低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使其变红.
2.将红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只试管中.
3.分别向试管中加入浓,稀过氧化钠,并观察现象:无现象.而加入过氧化钠的试管,不只红色褪去.
4.结论:浓度高的过氧化钠使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褪色,而浓度越高,所需时间越短.
实验三:探究过氧化钠是否使红色酚酞褪色
所需药品: 氧化钠粉末,酚酞试剂
所需仪器:酒精灯,胶头滴管,研钵,试管夹,滤纸.
步骤:1.将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投入蒸馏水中,制成低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将酚酞试剂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红色未褪去.
分析:发现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都可以使溶液褪色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猜想:与氢氧化钠的浓度有关.
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褪色与其浓度有关.
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ph小于8.2的溶液,在溶液里为无色,所以是氢氧化钠的浓度使酚酞褪色.
参考文献资料:<<酚酞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