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三要素及选择

合集下载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编程-切削用量三要素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编程-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用量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
切削用量是表示主运动及进给运动大小的参数。
它包括:切削速度Vc (或主轴转速n)、 切削深度ap、进给量f 三要素。
1)切削深度是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 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在工艺系统刚性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条件下, 尽可能选取较大的切削深度,以减少进给次 数。当工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则应考虑留 有精加工余量,一般为0.1~0.5mm。 切削深度ap计算公式:ap= 式中: dw—待加工表面外圆直径,单位 mm dm—已加工表面外圆直径,单位mm.
2)切削速度是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 运动的瞬时速度。
① 车削光轴切削的速度,由工件材料、直径、刀 具的材料及加工性质等因素所确定。 切削速度Vc计算公式: v = πdn / 1000
式中: d—工件或刀尖的回转直径,单位mm 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单位r/min
② 车削螺纹主轴转速n 切削螺纹时,车床的主轴转 速受加工工件的螺距(或导程)大小、驱动电动机升 降特性及螺纹插补运算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 于不同的数控系统,选择车削螺纹主轴转速n存在一 定的差异。 数控车床车螺纹时主轴转速计算公式:n≤–k 式中: p—工件螺纹的螺距或导程, 单位mm。 k—保险系数,一般为80。
• 3)进给速度
进给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刀具沿进给方向移动的 距离,单位为mm/min,也可表示为主轴旋转一周时 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单位为mm/r。
• 我们怎么来确定进给速度的原则呢?
• ①当工件的加工质量能得到保证时,为提高生产率 可选择较高的进给速度。
• ②切断、车削深孔或精车时,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 • ③刀具空行程尽量选用高的进给速度。 • ④进给速度应与主轴转速和切削深度相适应。

机械制造技术:确定切削参数三要素

机械制造技术:确定切削参数三要素

n
=
1000vc
d

318vc d
508
查机床手册,选主轴转速为500r/min
12
THANKS FOR LOOKING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确定切削参数三要素
主要内容:
1 . 切削三要素的定义 2 . 切削用量的选择
2
确定切削参数三要素
任务要求
某轴(锻件)直径尺寸为
50
0 0.016
mm(精度IT6),粗糙
度为Ra0.8μm。若采用加工方法为:粗车--半精车--粗
加工方法为: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试确定车削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
粗车:
10
确定切削参数三要素
粗车
背吃刀量:加工余量4.5mm,可一次车削完成, αp=4.5mm。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选进给量f=0.5mm/r。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选切削速度Vc=60m/min 。
计算主轴转速:
n
=
1000vc ≈ 318vc 381.6
进给量 a)纵向进给量 b)横向进给量
6
确定切削参数三要素
(3)背吃刀量 ap
对于车削和刨削加工来说,背吃刀量ap为工件上 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
对于外圆车削的深度可用下式计算:
ap=(dw-dm)/ 2 mm
dw—— 待加工表面直径(mm) dm——已加工表面直径(mm)
7
确定切削参数三要素
车削加工如何确定切削用量?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已知工件直径,并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
料和加工要求等因素选定切削速度,再由切削速度确定(换算)车床

切削用量三要素讲解

切削用量三要素讲解

切削用量三要素讲解切削用量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所需的加工结果,所需要使用的切削刀具的数量。

切削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切削加工的效果和成本。

在进行切削加工时,要考虑切削用量的三个要素,即切削宽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

切削宽度是指刀具沿工件表面的宽度。

切削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表面质量。

一般来说,切削宽度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切削宽度的大小还决定了每分钟切削量的大小,即工件在单位时间内被切削的体积。

因此,在切削宽度的确定上需要考虑到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限制,以及加工效率的要求。

切削深度是指刀具在一次进给中所切下的工件表面的厚度。

切削深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表面质量。

一般来说,切削深度越大,切削力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切削深度的大小还决定了每分钟切削量的大小。

因此,在切削深度的确定上需要考虑到切削力的限制,以及加工效率的要求。

进给量是指刀具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

进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表面质量。

一般来说,进给量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进给量的大小还决定了每分钟切削量的大小。

因此,在进给量的确定上需要考虑到切削力的限制,以及加工效率的要求。

在确定切削用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切削宽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的影响,并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切削用量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切削加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过大的切削用量会导致切削力过大,加剧刀具磨损和变形,使切削表面质量下降,同时还会增加切削过程中的切削温度,进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而过小的切削用量会使加工效率降低,增加加工时间和成本。

因此,在确定切削用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工件形状、加工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在保证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表面质量在合理范围内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的切削宽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以提高加工效率。

切削用量三要素计算公式(一)

切削用量三要素计算公式(一)

切削用量三要素计算公式(一)切削用量三要素计算公式一、切削深度切削深度是指每次切削过程中刀具所切削下去的物料的厚度。

计算公式:切削深度 = 刀具所切削下去的物料厚度(mm)例如,如果刀具在一次切削过程中切削下去的物料厚度为2mm,那么切削深度就是2mm。

二、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切削加工表面的线速度。

计算公式:切削速度= π × 刀具直径(mm)× 切削主轴转速(rpm)÷ 1000例如,假设刀具直径为10mm,切削主轴转速为5000rpm,那么切削速度就是π × 10 × 5000 ÷ 1000 = /min。

三、进给量进给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刀具在工件上相对于切削方向移动的距离。

计算公式:进给量 = 切削速度(m/min)× 主轴转速(r/min)÷ 刀具直径(mm)例如,假设切削速度为100m/min,主轴转速为5000r/min,刀具直径为20mm,那么进给量就是100 × 5000 ÷ 20 = 25000mm/min。

总结切削用量三要素是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它们对于切削加工的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切削深度决定了切削过程中物料的厚度,切削速度与刀具直径、切削主轴转速相关,进给量则与切削速度、主轴转速和刀具直径有关。

合理地计算和控制这三要素,可以提高切削加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切削用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因此,熟练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的计算公式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切削用量三要素的相关计算公式和解释的内容。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切削三要素的选取原则

切削三要素的选取原则

切削三要素的选取原则
切削三要素,那可是机械加工里超级重要的部分啊!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这三者就像一个默契的团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咱先说切削速度,它就像赛车的速度一样关键。

要是太快了,刀具磨损得厉害,成本不就上去啦;可要是太慢了,那加工效率又低得让人着急。

所以得根据工件的材料、刀具的材质等好多因素来好好琢磨琢磨,找到那个最合适的速度,这多像给赛车找最适合的速度档啊!
再看看进给量,它就如同走路的步伐大小。

步伐大了,可能会走得不稳;步伐小了,又走得太慢。

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既要保证加工的质量,又不能让生产效率太低。

这不就跟我们平时走路一样嘛,要根据路况和目的地来决定怎么走。

还有切削深度,它就像是挖掘的深度。

挖得太深,容易出问题;挖得太浅,又达不到要求。

这可得仔细考量,结合工件的形状、尺寸等各种因素来决定,这和挖宝藏的时候要判断挖多深不是很像吗?
在选取这三要素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啊!得像侦探一样细心观察、分析各种情况。

反问一下,要是随便选,能行吗?那肯定不行啊!这就好比做饭,食材、调料和火候都要搭配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切削三要素的选取也是一样,只有选对了,才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

而且啊,不同的加工场景就像是不同的赛道,有的平坦,有的崎岖。

我们得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灵活调整切削三要素。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我们用心去钻研,就一定能掌握其中的诀窍。

总之,切削三要素的选取原则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要像对待宝贝一样认真对待它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找到最适合的组合,让机械加工变得更加完美!。

切削三要素

切削三要素

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V c=πdn1000 V f=fn a p=d w−d m2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厚度h、切削层公称宽度b、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h=f sin kγ b=a psin kγA=hb=fa p刀具切削部分:(三面两刃一尖)前刀面切削沿其流出的刀具表面主后刀面刀具上与过度表面相对的表面副后刀面刀具上与已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它完成主要的切削工作,也称主刀刃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削工作,并最终形成已加工表面,也称为副刀刃。

刀尖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点,它可以是短的直线段或圆弧。

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基面p r通过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切削平面p s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与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p0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刀具标注角度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前刀面在基面之下时前角为正,反之为负(前角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后主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

后角一般为正。

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

(影响切削流出的方向)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

一般为正负偏角在基面上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

(主\副偏角与车螺纹的形状有关)以上,是在忽略进给运动的影响下并假定刀柄轴线与纵向进给运动方向垂直以及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工件等高的条件下确定的。

刀具工作角度1进给运动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横向进给车削:进给量增大,则η增大;当瞬时直径d减小,η值也增大,车削至接近工件中心时,η值增长很快,工作后角将有正变负,致使工件最后被挤断。

纵向进给车削进给量f越大,工件的加工后d越小,则工作角度值的变化就越大。

2刀具安装位置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刀具安装高低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车刀的刀尖一般与工作轴心是等高的。

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用量三要素
(3)切削速度的确定
根据已选定的背吃刀量ap、进给量f及刀具耐用度T,就可 按公式计算切削速度Vc和机床转速n。
切削用量及选择
① 粗车时,ap 、f均较大,所以Vc较低,精加工时,ap 、f均较小, 所以Vc较高。
② 工件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时,应选较低的Vc;反之,Vc较高。 材料加工性越差,Vc较低。
对于粗加工来说,要尽可能保证较高的金属切除率和必要 的刀具耐用度。
提高切削速度,增大进给量和背吃刀量,都能提高金属切除率。但在
这三个因素中,影响刀具耐用度最大的是切削速度,其次是进给量,影 响最小的是背吃刀量。所以,在选择粗加工切削用量时,应优先考虑采
用大的背吃刀量,其次考虑采用大的进给量,最后才能根据刀具耐用度 的要求,选定合理的切削速度。
由此可见,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选取尽可能大 的背吃刀量;其次要在机床动力和刚度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又满 足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的情况下,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 最后利用《切削用量手册》选取或用公式计算确定最佳切削速度。
切削用量及选择
3.2 切削用量三要素的确定
(1)背吃刀量的选择
背吃刀量根据加工余量确定。
切削用量及选择
半精加工、精加工时首先要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同时应兼顾必要的刀具耐用度和生产效率,此时的背吃刀量 根据粗加工留下的余量确定。为了减小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 减小已加工表面的残留面积,半精加工尤其是精加工,一般 多采用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为抑制积屑瘤和鳞制的产 生,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精加工时一般多采用较高的切削速 度;高速钢刀具则一般多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
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
对于外圆车削的深度可用下式计算:
ap=(dw-dm)/ 2 mm

切削用量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切削用量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切削用量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切削用量是指在切削过程中所使用的切削刀具的切削量。

切削用量的含义是指在切削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以达到高效切削的目的。

切削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切削质量、切削效率和切削工具的寿命。

切削用量的三要素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接触工件表面时的相对速度。

切削速度的选择应考虑到工件材料的硬度、刀具材料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等因素。

切削速度过高会导致刀具磨损加剧,甚至产生热裂纹;切削速度过低则会导致切削效率低下。

进给量是指刀具在单位时间内沿着工件移动的距离。

进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切削效率和切削表面质量。

进给量过大会导致切削力增大、刀具磨损加剧,甚至损坏刀具;进给量过小则会导致切削效率低下。

切削深度是指刀具在每次切削中所切削的工件材料的厚度。

切削深度的选择应考虑到工件材料的硬度和切削刀具的刚性等因素。

切削深度过大会导致切削力增大、刀具磨损加剧,甚至损坏刀具;切削深度过小则会导致切削效率低下。

在实际应用中,切削用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三要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切削用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验和经验总结,以达到最佳的切削效果。

同时,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切削用量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控系统的自动计算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削三要素及选择
1借助机械加工手册合理选择vc、αp及f2对应不同的材料合理选择切削速度重点:
对应不同的材料合理选择切削速度教程:
一、加工中的三个表面及两种运动三个表面:已加工表面、等待加工表面、过度表面
两种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
二、焊接三要素
αp、f、vc
(1)焊接深度αp:已加工表面与等待加工表面间垂直距离(2)进给量f:工件每转动一周,车刀沿切削方向行进的距离(3)切削速度vc:工件相对刀具上某一点移动的速度
vc∝n,vc∝dvc=∏
dn/1000
例一d=20mmn=1500r/min求vc
求解:vc=∏dn/1000=3.14*20*1500/1000=94.2(m/min)
在实际加工中已知切削速度,然后求转速n的大小。

例二、已知vc=180m/mind=30mm 求:n=?
求解:由vc=∏dn/1000n=1000vc/∏d=1000*180/(3.14*30)=1910r/min表明:碳钢
f=0.18时vc=260-290m/min三、练:
铝件由ф30一刀车至ф26选取vc=300m/min求:n=?αp=?
求解:αp=(30-26)/2=2mm
n=1000vc/∏d=1000*300/(3.14*30)=3185r/min四、转速和进给量的设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