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第 页 课程题目 模块二电机定子冲裁模 课题 ... 精品

合集下载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搭边
2.搭边(续)
(1)影响搭边值的因素
①材料的力学性能 硬材料的搭边值可小一些;软材料、脆材料的搭边值要大一些。 ②材料厚度 材料越厚,搭边值也越大。 ③冲裁件的形状与尺寸 零件外形越复杂,圆角半径越小,搭边值取大些。 ④送料及挡料方式 用手工送料,有侧压装置的搭边值可以小一些;用侧刃定距比用挡料销定距的搭边小一些。 ⑤卸料方式 弹性卸料比刚性卸料的搭边小一些。
二 冲裁变形过程
冲裁变形时板料变形区力态分析
1-凸模 2-板材 3-凹模
2.冲裁变形过程 (1)弹性变形阶段 (2)塑性变形阶段 (3)断裂分离阶段 二 冲裁变形过程
冲裁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指断面状况、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
垂直、光洁、毛刺小
图纸规定的公差范围内
外形满足图纸要求;表面平直,即拱弯小
3.条料宽度的确定(续)
(3)有定距侧刃时条料的宽度
条料宽度:B=(B2+nb)=(D+2a+nb)-δ
b—侧刃余料,金属材料取1~2.5 mm,非金属材料取1.5~4 mm(薄材料取小值, 厚料取大值); n—侧刃个数。
有定距侧刃时条料的宽度
导料板之间的距离为 B01= B+c B02 = B2+y=D+2a+y
02
本模块内容
模块二 电机定子冲裁模
本模块重点
本模块难点
课题一 冲裁模基础 一 落料与冲孔 冲裁: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包括落料、冲孔、切断、修边、切舌、剖切等。 分类:普通冲裁、精密冲裁。
落料:若使材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分离,封闭曲线以内的部分作为冲裁件时,称为落料;落料工序中使用的模具叫落料模。工件的尺寸由冲裁凹模尺寸决定。 冲孔:若使材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分离,封闭曲线以外的部分作为冲裁件时,则称为冲孔。 冲孔工序中使用的模具叫冲孔模。工件的尺寸由冲孔凸模尺寸决定。

《电机维修技术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维修技术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维修技术实训》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招收高中毕业生三年制工科电类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机维修技术实训是工科电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它的任务是: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原则。

整个实训内容突出工艺要领与操作技能,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从事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分析方法、明确电机大修和小修工艺流程。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修理的过程、学会修理技能。

4.能读识各种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学会定子绕组展开图、接线图的绘制。

5.学会使用电机修理所用的专用工具6.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的技能、绕组嵌线的技能、接线规律。

7.能合理选择绝缘材料,能确定绝缘纸尺寸。

8.能熟练散嵌各类绕组,能排除定子绕组嵌反故障。

9.能按工艺要求对定子绕组接头进行焊接。

10.能按工艺要求对定子绕组浸漆,能干燥电动机。

11.能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能完成电动机绝缘强度的测试,能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动机故障并排除故障。

12.能完成电动机空载测试运行,并判断电动机的性能。

三、实训项目学时分配表四、实训内容及要求实训项目一异步电机的基础知识1.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各部件的特点、作用。

2.交流电动机工作原理了解交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理解旋转磁场产生的原则。

3.电动机铭牌及参数会认知异步电动机铭牌上的型号及参数含义。

4.异步电动机的维修工艺了解异步电动机维修的主要内容,检修项目,检修周期。

实训项目二异步电机的拆装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一般拆卸步骤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一般拆卸步骤。

2.电动机主要部件的拆装方法掌握皮带轮或联轴器的、轴承盖和端盖、风罩和风叶、转子拆卸步骤和装配方法。

精品课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机械工程

精品课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机械工程


主、俯、仰视图长对正

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的投影关系。

除后视图 外,各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侧均表示机件的后面;各视图远离主视图
程 的一侧均表示机件的前面。
返回
高 职 高 专 机 电 类 专 业
右视图在主 视图正左方
仰视图在主 视图正上方
左视图在主 视图正右方
后视图在左 视图正右方
返回

职 斜视图的配置与标注:




类 专
A
A

B B
两个斜视图 只画其中之一
A
B
用波浪线断开 A



3.斜视图一般只表达倾斜部分的局部形状,其余部分可用波浪线断开而不画出。在同一

张图纸上,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斜视图和按向视图且旋转放正配置的斜视图,画图时只能画出其 中之一。
返回


高 专
思考题---1
机 构形状复杂时,常采用全剖视图表达机件的内部的结构形状。
电 (1)单一剖切平面 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单一剖切。







当采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机件画全剖视图时,视图之 间投影关系明确,没有任何图形隔开,可以省略标注。
返回

职 高
(2)单一斜剖切平面 用一个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切机件的方法,称为斜剖。
B
斜视图一般按投
B
影关系配置在箭头所
指方向的一侧, 并应
进行标注。
A



1.斜视图一般配置在箭头所指方向的一侧,且按投影关系配置。斜视图必须用带字母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通用教材_模块二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通用教材_模块二

模块二
课题三
简单直流电路
电阻与电阻定律
教学目标
1.掌握电阻的定义。 2.掌握电阻定律。 3.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熟悉电阻在实际中的应用。
模块二
简单直流电路
一、电阻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字母R或者r表示。 单位:欧姆,用Ω表示。 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千欧(kΩ)=1000欧(Ω) 1兆欧(MΩ)=1000千欧(kΩ)
4.Un=IRn 5.Pn=I2Rn
6.P=P1+P2+…+Pn
模块二
简单直流电路
两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
R1 U1 U R1 R2 R2 U2 U R1 R2
U1 R1 U R1 R2 R3
三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
R2 U2 U R1 R2 R3 U3 R3 U R1 R2 R3
电阻大小的场合,通过调节电阻的大小达到调节电位的目的,故
又称 调节阻值范围很小的可变电阻。
微调电阻
模块二
2.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简单直流电路
(1)限流作用:电压一定,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2)分压作用:电流I通过电阻R时,一定会产生一个电压降U。
电阻的限流和分压作用
UA
E1 20 R2 8 8 (V) R1 R2 12 8 E2 16 (V) UB R4 4 8 R3 R4 44
模块二
简单直流电路
二、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 1.由电位求电压,即UAB=UA-UB 2.分段法
把两点间的电压分成若干段进行计算,各段电压
模块二
课题 一
简单直流电路

机电中职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中职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机原理与应用授课班级:机电中职二年级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了解电机的主要类型和应用领域;(3)学会电机的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机原理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结构2. 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机的主要类型及特点4. 电机应用领域5. 电机的基本维护与故障排除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电机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电机的基本维护与故障排除。

2. 教学难点:(1)电机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2)不同类型电机的区分与应用;(3)电机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电机原理与应用知识;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电机原理的理解;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电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内容:(1)电机的基本结构;(2)电机的工作原理;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机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电机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电机基本结构的掌握情况。

2. 讲解内容:(1)电机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电机应用领域;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电机故障排除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二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二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程介绍]
[新课]
第一章设备安装基础知识
1.1设备基础地安装检查
1.1.1设备基础地检查及要求
设备基础分为素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设备基础地要求:有足够地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1.1.2设备安装基础放线
一般设备安装时,采用几何法放线法.一般是确定中心点,然后划出平面位置地纵、横向基准线,基准线地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要求.
4.布置方式
垫铁地布置方式一般有标准垫铁法、十字标注法、井字标注法、筋底标注法、辅助标注法和混合标注法.
垫铁放置方法还有座浆法.机组各组垫铁位置确定后,用扁铲对其进行加工,应避免产生孔洞.
[小结]
[作业]
习题与思考题1—1、1—2
课题序号
2
授课班级
高2018届机电设备维修班
授课课时
6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章设备安装基础地知识
1.2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
使用教具
课件
教案目地
1、掌握地脚螺栓地作用和分类;
<3)基准线被就位地设备覆盖,但就位后必须复查地应事先引处基准线,并做好标志.
根据基准线或基准点放
课堂教学安排
教案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根据建筑物或划定地安装基准线测定标高,用水准仪转移到设备基础地适当位置上,并划定标高基准线或埋设标高基准点.根据基准线或基准点检查设备基础地标高以及预留孔或预埋件地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2>标板顶端应外露4-6mm,切勿凹入.
(3>埋设要用高强度水泥砂浆,最好把标板焊接在基础地钢筋上.
(4>待基础养护期满后,在标板上定出中心线,打上冲眼,并在冲眼周围划一圈红漆作为明显地标志.

职业技能大赛正反转说课稿定稿精选全文

职业技能大赛正反转说课稿定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说课稿《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共六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技能课,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控类通用教材。

本节课出自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二,主要训练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低压电器及点控线路,正转控制线路基础上的提升,而且为课程后面车床线路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本课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同时在工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乃至本专业的重点。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学习了本节课后达到三个目标:在知识层面上,会分析电气原理图和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掌握接线方法。

在能力层面上,会检测各元器件的好坏,熟练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检测、调试。

在情感态度上,实现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安全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反转控制电路在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我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线路安装时要注意的安全设为重点,难点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积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所执教的一个班属于中职一年级,共有36人,男生30人女生6人均为初中毕业生。

学生基础层次不整齐,对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不牢固。

这些都是中职生一般的薄弱点,但男生动手能力强,同时性格急躁;女生理论较好,应急能力较差。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学生只需了解相关计算过程
为什么V带的线速度在5m/s≤v≤25m/s,不能带大也不能太小
复习提问]
1.什么是V带传动?V带结构怎样?
2.V带有哪些型号?
3.V带传动的有关参数的概念。
[导入新课]
[传授新课]
(4)带的基准长度Ld
1)定义: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位于测量带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
高度h:梯形轮廓的高度。
相对高度h/bp:带的高度与带的节宽之比。
普通V带的h/bp=0.7
(2)V带轮的轮槽截面
①基准宽度bd:通常基准宽度和配用V带的节面处于同一位置,即bd=bp
②基准直径dd:轮槽基准宽度处带轮的直径。(ddmin值见表1-2)
③槽角φ:轮槽横截面两侧边的夹角。
轮槽的槽角φ比V带的楔角α略小,常取38º、36º、34º
附表八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课程名称
机械基础
授课教师
苗洪敏
学校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课题序号
01
授课班级
数控11
机电11
授课课时
6(4讲+2练)
授课形式
演示、讲授
授课章节
名称
绪论
使用教具
教材、教参、挂图、多体教学设备
教学目的
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课堂小结:重要知识点回顾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参见教材
表格1-2
§1—2V带传动
[复习提问]
1.带传动的定义、类型和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了解冲裁变形及冲裁间隙学习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冲裁力、压力中心的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冲裁间隙对冲裁工艺的影响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教学特色和效果2、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1、图例讲解 40分钟2、演示课件 30分钟3、课堂答疑 20分钟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实习车间作业与思考:冲裁间隙对冲裁工艺的影响教学后记:基本掌握了冲裁间隙及凸、凹模的计算思路和方法模块二电机定子冲裁模本模块设计任务课题一冲裁模基础一、落料与冲孔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

分为落料和冲孔。

图2-1 光平垫落料:若使材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分离,封闭曲线以内的部分作为冲裁件时,称为落料;(a) 落料(b) 冲孔图2-2落料与冲孔冲孔:若使材料沿封闭曲线相互分离,封闭曲线以外的部分作为冲裁件时,则称为冲孔。

二、冲裁变形过程1.冲裁时板料的变形过程(1)弹性变形阶段(图2-3Ⅰ)(2)塑性变图2-3 冲裁变形过程(3)断裂分离阶段(图2-3Ⅲ、Ⅳ、Ⅴ)材料内裂纹首先在凹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紧接着才在凸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

已形成的上下微裂纹随凸模继续压入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不断向材料内部扩展,当上下裂纹重合时,板料便被剪断分离。

随后,凸模将分离的材料推人凹模洞口。

2.冲裁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1) 冲裁件断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冲裁变形的特点,冲裁件的断面明显地分成四个特征区,即圆角带a、a)冲孔件 b)落料件图2-5 冲裁区应力、变形和冲裁件正常的断面状况光亮带b、断裂带c与毛刺区d,如图2-5所示。

圆角带a:该区域的形成是当凸模刃口压入材料时,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变形,材料被拉入间隙的结果;光亮带b:该区域发生在塑形变形阶段,当刃口切入材料后,材料与凸、凹模切刃的侧表面挤压而形成的光亮垂直的断面。

通常占全断面的1/2-1/3;断裂带c:该区域是在断裂阶段形成。

是由刃口附近的微裂纹在毛刺区d:毛刺的形成是由于在塑性变形阶段后期,在普通冲裁中毛刺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冲裁允许的毛刺高度见表2.1。

在四个特征区中,光亮带越宽,断面质量越好。

但四个特征区域的大小和断面上所占的比例大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材料性能、模具间隙、刃口状态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影响断面质量的因素有:(2)冲裁件尺寸精度及其影响因素a 冲模的制造精度:冲模的制造精度对冲裁件尺寸精度有直接影响。

冲模的精度愈高,冲裁件的精度亦愈高。

当冲裁模具有合理间隙与锋利刃口时,其模具制造精度与冲裁件精度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冲模的精度与冲模结构、加工、装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b间隙对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影响当间隙较小时,由于材料受凸、凹模挤压力大,故冲裁完后,材料的弹性恢复使落料件尺寸增大,冲孔孔径变小。

当凸凹模间隙较大时,材料所受拉伸作用增大,冲裁结束后,因材料的弹性恢复使冲裁件尺寸向实体方向收缩,落料件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孔径大于凸模直径(图2-7)。

尺寸变化量的大小与材料性质、厚度、轧制方向等因素有关。

(3) 冲裁件形状误差及其影响因素用普通冲裁方法所能得到的冲裁件,其尺寸精度与断面质量都不太高。

金属冲裁件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14~IT10,要求高的可达到IT10~IT8•级。

厚料比薄料更差。

若要进一步提高冲裁件的质量要求,则要在冲裁后加整修工序或采用精密冲裁法。

三、冲裁间隙裁间隙Z是指冲裁模中凹模刃口尺寸D A与凸模刃口尺寸d T的差值,即:Z=D A-d T(2-1)如图2-8所示。

Z表示双面间隙,单面间隙用Z/2表示,如无特殊说明,冲裁间隙就是指双面间隙。

Z值可为正,也可为负,但在普通冲裁中,均为正值。

1.冲裁间隙对冲裁工艺的影响(1) 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间隙是影响冲裁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2) 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随着间隙的增大,材料所受的拉应力增大,材料容易断裂分离,因此冲裁力减小。

通常冲裁力的降低并不显著,(3)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间隙是影响模具寿命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冲裁过程中,间隙越小,模具作用的压应力越大,摩擦也越严重。

所以过小的间隙对模具寿命极为不利。

而较大的间隙可使凸模侧面及材料间的摩擦减小,并减缓间隙由于受到制造和装配精度的限制,出现间隙不均匀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模具的寿命。

2.冲裁间隙值的确定(1)理论确定法Z=2(t–h0)tanβ=2t(1-h0/t)tanβ式中:t——材料厚度;h0——产生裂纹时凸模压入材料的深度;h0/t——产生裂纹时凸模压入材料的相对深度;β——裂纹与垂线方向的夹角。

(2)经验确定法查表法经验公式法软材料:t<1mm, Z= Z(6%~8%)tt = 1 ~ 3mm,Z = (10% ~16%)tt = 3 ~ 5mm ,Z=(16% ~20%)t硬材料:t <1mm,Z= ( 8% ~10% )tt = 1 ~ 3mm, Z = (12% ~16% )t = 3 ~ 8mm, Z = ( 16% ~ 26%)四、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1.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1)设计冲裁模应先确定基准模刃口尺寸落料件以凹模为基准模,间隙取在凸模上,即冲裁间隙通过减小凸模刃口尺寸来取得;冲孔件以凸模为基准模,间隙取在凹模上,冲裁间隙通过增大凹模刃口尺寸来取得。

(2)考虑冲模在使用过程中刃口尺寸的磨损规律冲裁过程中,凸、凹在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

模具磨损预留量与工件制造精度有关,用XΔ表示,其中Δ为工件的公差值,X为磨损系数,其值在0.5~1之间,可查表2-1,可根据工件制造精度进行选取:工件精度IT10以上X=1工件精度IT11~IT13 X=0.75工件精度IT14 X=0.5(3) 不管落料还是冲孔,冲裁间隙一般选用最小合理间隙值(Zmin)。

(4) 选择模具刃口制造公差一般冲模精度较工件精度高2~4级。

对于形状简单的圆形、方形刃口,其制造偏差值可按IT6~IT7级来选取;也可查表面2-6选取。

对于形状复杂的刃口制造偏差可按工件相应部位公差值的1/4来选取;对于刃口尺寸磨损后无变化的制造偏差值可取工件相应部位公差值的1/8并冠以(±)。

(5) 工件尺寸公差与冲模刃口尺寸的制造偏差原则上都应按―入体‖原则标注为单向公差。

2.凸模、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可分为两类。

(1)为了保证初始间隙值小于最大合理间Zmax,分开加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δA|+|δT|≤Zmax - Zmin (2-3) 或取: δT=0.4(Zmax-Zmin)(2-4) δA=0.6(Zmax- Zmin) (2-5)即:新制造的模具应该是|δA |+|δT |+ Z min ≤Z max ,否则制造的模具间隙已超过允许变动范围Z min ~Z max 。

下面对单一尺寸落料和冲孔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a 落料()Ax D D A δ+∆-=0max()()0min max 0min TT Z x D Z D D A T δδ---∆-=-=b 冲孔()0_min Tx d d T δ∆+=()()AAZ x d Z d d T A δδ+++∆+=+=0min min 0minc 孔心距孔心距属于磨损后工件尺寸基本不变的尺寸。

在同一工步中,在工件上冲出孔距为∆±L 个孔时,,其凹模型孔中心距 可按下式确定。

∆±=81L L d五、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1.冲裁力的计算F =KtL τb tL F σ= 2. 辅助力的计算 卸料力F Q=KF推料力F Q1=n K1F顶件力 F Q2=K2F 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选取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和下出件的模具时:F z =F +F Q+F Q1 (2-19)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和上出件的模具时:Fz =F +F Q+F Q2 (2-20)(a) 落料 (b)冲孔 图2-7 冲模刃口尺寸及公差与工件尺寸及公差的分布采用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件模具时:Fz=F+FQ1(2-21) 4.降低冲裁力的措施(1) 阶梯凸模冲裁将凸模设计成不同长度,使工作端面呈阶梯式布置,凸模间的高度差H与板料厚度t有关,即t<3mm H=tt>3mm H=0.5t(2) 斜刃冲裁斜刃冲裁时,会使板料产生弯曲。

因而,斜刃配置的原则是:必须保证工件平整,只允许废料发生弯曲变形。

因此,落料时凸模应为平刃,将凹模作成斜刃,冲孔时则凹模应为平刃,凸模为斜刃,(a) 凸模阶梯布置(b) 斜刃落料(c) 斜刃冲孔图2-8 减小冲裁力的设计5.压力中心的确定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位置。

为了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应使冲模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相重合。

否则,会使冲模和压力机滑块产生偏心载荷,使滑块和导轨间产生过大的磨损,模具导向零件加速磨损,降低模具和压力机的使用寿命。

教学目的:了解电机定子冲裁工艺性学习冲裁件排样及材料利用率教学重点与难点:冲裁的工艺性冲裁件的排样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教学特色和效果2、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1、图例讲解 40分钟2、演示课件 30分钟3、课堂答疑 20分钟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实习车间作业与思考:1.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裂纹在哪个阶段产生,首先在什么位置产生?2.冲裁件的断面分成哪四个特征区?教学后记: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对成本节约起重要作用。

课题二 电机定子冲裁工艺 一、 冲裁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 1.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1) 冲裁件的形状 冲裁件的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2) 冲裁件内形及外形的转角 冲裁件内形及外形的转角处要尽量避免尖角,应以圆弧过渡,(3) 冲裁件上凸出的悬臂和凹槽 尽量避免冲裁件上过长的凸出悬臂和凹槽, (4) 冲裁件的孔边距与孔间距 为避免工件变形和保证模具强度,孔边距和孔间距不能过小。

(5) 在弯曲件或拉深件上冲孔时,孔边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冲孔时凸模受水平推力而折断。

(6)冲裁件的孔径因受冲孔凸模强度和刚度的限制,不宜太小,否则容易折断和压弯。

冲孔最小尺寸取决于材料的机械性能、凸模强度和模具结构。

用无导向凸模最小尺寸d :钢:t d )5.1~0.1(≥ 铜、铝:t d )9.0~8.0(≥钢:t d 5.0≥ 铜、铝:t d )35.0~3.0(≥ t —冲裁件厚度2.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1) 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不高于IT11级,一般要求落料件公差等级最好低于IT10级,冲孔件最好低于IT9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