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河北平山回舍中学杜霞霞【课程标准】(实验版)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11版)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邓世昌的故事和为邓世昌做颁奖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使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本课授课对象是农村初二学生,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处在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所以宜采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理性思维正在形成中,对历史事件有一定分析能力,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堂上可采用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材料学习法等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外,初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活应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等,以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教法和学法有机统一。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Array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率兵侵入新疆,攻占天山南路,把侵略势力扩展到北疆,并自立为汗,建立汗国的人是()A.华尔 B.左宗棠 C.李鸿章 D.阿古柏2.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采取的战略是()A.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B.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C.先南后北,急进缓战 C.速战束决3.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这是哪个历史人物提出的建议()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曾国藩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歌颂了晚清名将左宗棠,主要是因为()A.领导虎门销烟 B.镇压太平天国 C.举办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领土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颂扬了一位为收复新疆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2.识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本课重点与难点:重点:1.黄海大战 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况和内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早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粗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Array第一板块:黄海大战在学生阅读完成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指导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目录: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首先出兵哪一个国家?为什么这次战争叫甲午中日战争?答案提示: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原因: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杀敌的民族英雄是谁?他是哪只军舰的管带?答案提示:民族英雄:邓世昌军舰名称:致远舰第二板块:中日《马关条约》1.在威海卫战役中,清政府的哪一支海军部队全军覆没?受命同日本议和的清朝大臣是谁?答案提示:海军名称:北洋舰队议和大臣:李鸿章2.《马关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中日双方的代表是谁?中日双方代表: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3.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A.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通商:增辟通商口岸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马关条约》的主要主要危害(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提醒学生注意:关于《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要突出几个中心词:《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心词:开始)《马关条约》签定以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心词:大大)探究与交流一:1.动脑筋: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
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歌曲《毕业歌》回忆学过内容,然后提问:1、有哪些国土的沦丧?(1)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阿古柏占领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1)左宗棠收复新疆。
(2)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学习新课(一)战前篇: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1)地理位置岛国,领土少,资源缺乏。
(2)明治维新国力日强。
(3)用材料了解当时的日本。
材料一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日本明治天皇材料二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__人;40年内建立起完成的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明治维新之“殖产兴业”目标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结合课本):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个词可以得出本次战争的性质。
(侵略)师:甲午战争是一次侵略战争。
3、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简述其过程)(二)战中篇1、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
(看图了解)(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
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能力目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发奋读书。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
【学习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互助法,探究法,比较法等。
【学习过程】:一、复习自测:你是最棒的!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次列强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战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二、导入新课: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三、请你把课文阅读一遍,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靠自觉,相信你能行!㈠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为征服朝鲜、侵略()、称霸()的梦想。
2、时间:()年至()年。
3、战役:①黄海大战:时间:()年9月。
经过:中国()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指挥舰艇沉着应战,最终壮烈牺牲。
②辽东战役:日军侵占了()半岛。
()陷落,日军进行了疯狂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日军夹攻威海卫,()全军覆没。
4、结果: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㈡、中日《马关条约》1、时间:()年4月。
2、代表:中方:();日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XXX《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结果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之后列强对中国加剧了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理解《马关条约》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定:新课程标准就是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创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这节课我采用了“了解——感受——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运用电教媒体,能过“看——说——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能力的研究空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XXX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役清军败北的缘故原由,造就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1)XXX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研究。
(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XXX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3、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讨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
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导入课题解释课题“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接着简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再投影《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观察朝鲜与中国地理位置上唇齿相依的关系,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战败原因。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
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日本的侵略野心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2. 描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陷落、威海卫战役等。
3.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军事装备落后、指挥不利等。
4. 讲解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领土主权丧失等。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加剧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等。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强调保持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提出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建议。
3.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观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8910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北师大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本课主要讲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使得唐朝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
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创意: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如杜甫诗、“唐朝疆域图”、丝织品、唐三彩陶俑图片、曲辕犁等),学习搜集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
课后记: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大体信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了解《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及其阻碍。
了解台湾人民招架日本统治的英雄事迹。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缘故: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妥协和军备废除。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形和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缘故和《马关条约》的影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温习旧课:一、19世纪60-70年代,觊觎新疆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二、1865年,入侵新疆,清政府派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1878年,收复了除外的全数新疆地域。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导入新课
前面咱们了解了两次鸦片战争,这是两次来自西方强国的入侵。
今天咱们要学习一次不同于以往的入侵战争,这次入侵中国的国家,是一个亚洲国家,它曾经是中国的附庸,曾经派人远涉重洋到中国来学习,至今在他们的生活中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某些风尚。
这确实是日本。
今天咱们来学些《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新课学习
一、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中有那几回要紧的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二、试探:在这几回战役中,显现了一支中国军队的名字,是什么?(北洋舰队)
3、过渡:北洋舰队是在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筹建的新式军队,完全仿照西方的军制和练兵方式,各舰管带大部份从那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学校毕业。
(投影:北洋舰队组成)
4、投影: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进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一年从自己的宫庭经费中拨出30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昂贵,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预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材料二:在和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进程中,清政府意识到西方人并无心兼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沾些廉价罢了,于是放松了军备意识。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是建军后,就再没有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因为钱被慈禧拿去修建颐和园。
五、活动:请你依照材料,预测战局,并说明理由。
六、过渡:尽管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已经预示着战争不可逆转的结局,但爱国官兵奋勇作战,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之歌。
7、录像:《甲午风云》片段。
八、活动:学生讲述邓世昌的故事。
九、试探:这些人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咱们学习?
10、提问:辽东半岛战役中,日本犯下哪些罪行?
1一、试探:黄海海战后,为保留自己派系的实力,李鸿章命令舰队不得出海巡敌,那个决策是不是正确?对中国有哪些不利?(不对,使中国丧失了制海权)
引导:如此是不是就保住了这支舰队呢?李鸿章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吗?
1二、活动:请学生讲述威海卫战役。
13、讲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终止。
14、讨论:中国失败的缘故?
结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错误的战略战术。
1五、过渡:以后,签定了《马关条约》
1六、活动:请学生介绍有关《马关条约》的大体信息。
17、对照:《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试探,《马关条约》有哪些新内容?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课堂小结:依照板书总结:
课堂练习:一、年,甲午中日战争暴发;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捐躯;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二、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其内容是:割,赔款白银,许诺;增开。
其阻碍是:。
3、台湾人民在率领下开始抗日反割台斗争
回家作业:一、温习第4课;二、预习第5课3、完成《导学练》第4课
教学跋文:本课已取得的功效:达到识记目标和明白得目标。
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1、黄海海战
(邓世昌)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中国社
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
2、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惨案)
3、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割
赔
开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