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doc
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朝鲜
中国
(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历史材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增长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增开商埠:沙重苏杭
便利日本等国家掠夺中国 长江流域的财富
允许日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一、选择题。 (1)、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号管带是: A、左宝贵 B、刘步蟾 C、邓世昌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巩固
练习
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
威胁京津地区安全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巩固
一、选择题。
(1)、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号管带是:A、左宝贵Fra bibliotekB、刘步蟾
C、邓世昌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3、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了, 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汉口 九江
上海 宁波
淡水 福州 厦门 琼州 广州 汕头 台湾
欧洲的干预
三国干涉还辽
①原因:《马关条 约》的签订,损害 了俄、德、法三国 在华利益。 ②实质:帝国主义 在华利益之争。
辽东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 (2)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是不是在帮助中国?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慈禧太后: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 ”
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
李 鸿 章: 保全自身实力和北
洋地盘,幻想通过“以夷制夷 ”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 “大陆政策”的出台
后党和李鸿章“避战 中国:
求和”的政策
——必然性 ——可乘之机
欧美: 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 爆发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日本征韩侵华是日本既定国策 ,早有预谋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思考: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 括?
日本: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欧美: 朝鲜: 中国: 明治维新对日本
的影响有哪些?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 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典型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致远舰管带、爱国将领:邓世昌-------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
6、失败原因: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等等
7、影响: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8、危害: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企图瓜分中国
四、三国(俄、法、德)干涉还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五、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刘永福黑旗军山根)。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决 不 愿 拱 手 而 让 台
愿 人 人 战 死 而 失 台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 而无憾!
——徐骧
—— 《台 民 布 告 》
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四百万人同一哭, 今日割台湾。 去年今日割台湾。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 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 1894
半 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二亿两白银
殖 民 地 化
《 马 关 条 约 》 大 大 加 深 了 中 国 的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 南 京 条 约 》 使 中 国 开 始 沦 为 半
赔款
2100万银元 万银元
开商埠
上海、广州、 增辟通商口(沙市 上海、广州、 增辟通商口( 福州、厦门、 重庆、苏州、杭州) 福州、厦门、 重庆、苏州、杭州) 宁波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国 开设工厂
战 争 经 过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马关 年 月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割辽东半岛、 割辽东半岛 台湾及附属岛屿、 割三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 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观课报告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观课报告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观课报告将从历史背景、战争过程、瓜分狂潮、反思与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开始觊觎中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割占中国领土。
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对中国领土产生了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二、战争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黄海海战,日本海军击败了中国海军,取得了黄海制海权;第二阶段是辽东半岛战役,日本陆军登陆并攻占了辽东半岛;第三阶段是威海卫战役,日本海军围攻并最终占领了威海卫军港。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宣告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他们纷纷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些列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国家。
瓜分狂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四、反思与启示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落后、软弱就会被其他国家侵略、剥削。
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必须坚持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干涉。
同时,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努力奋斗。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这段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建设一个强大、繁荣、和谐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68年前的日本
1868年后的日本
明治维新使日本国力强 盛起来,利用强盛的国力, 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紧接着日本上 到天皇,下到百姓,节衣缩 食,全国捐款建设海军。
明治天皇
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 基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 现在我什么都不过问了, 修修花园养老就可以了。”
朝 平壤战役 鲜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结果:
• 历时5小时(12时50分海战开始),日本舰队首 先撤离,北洋舰队亦返回旅顺.北洋舰队致远、 经远、超勇被击沉,2艘自毁,另有6艘受 创,死伤1000余人;日本5艘(包括旗舰) 受重创,死伤600多人。经此一战,日本取 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黄海大战后,前线总指挥上来奏折给李鸿章:黄 海一战我军志远号和经远号都被击沉,但主力 尚存。我请求下令北洋其余舰只一起迎敌。
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
作业:
基训:P5—6页 1—14题 预习: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一: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 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 入只有8千万日元,„„用于军事、教育„„”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 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 ——梁启超
大陆政策
满蒙 朝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一、日本野心(目的) 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大陆政策---开拓市场) 黄海海战 二、烽烟四起(过程)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三、城下之盟(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经过1894-1895
黄海大海战
李鸿章
“不可。我军应好好 休整。我命令你将北 洋舰队开入威海卫, 不许出海迎敌。如违 令出战,虽胜亦罪!” 这样北洋舰队失去了 战机。
八年级(上)历史 第4课 甲午中日战

八年级(上)历史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基础知识:1、 时间:1894—1895年2、 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3、 性质:是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4、主要战役: 黄海大战: 时间: 年9月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在 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 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 全军覆没。
(1895年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北洋海军两路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威海卫之战不仅意味着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而且也代表了一支中国近代海军的夭折,洋务运动也画上了句号。
5、结果: 年4月,清军战败,以李鸿章为议和大臣,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 》。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危害:加剧人民负担,方便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危害: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发展。
④增辟通商口岸。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危害:外国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或者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补充:1、《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我国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不同?答:前者,清政府封建落后,腐败无能,主权丧失,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对中国的侵略;而今天,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允许外国投资,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
前后有本质的区别。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消极避战、军备松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蓄谋已久。
3、邓世昌的精神:邓世昌的事迹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与斗争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报告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
权益类别 割地 内 赔款 开放口岸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元
广、厦、福、 宁、上
《马关条约》
辽、台、澎 两亿两白银 沙、重、苏、杭 允许日本在华设 厂 日在华生产的产品免 收内地税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
容
协定关税 中同英商定 影 响 中国开始丧失
威海卫的刘公岛
㈡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1894.7~1894.9
爆发标志: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陆) 黄海战役:(海)邓世昌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是清政府本身的腐败没落、 统治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 弛落后; 二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 分,又受到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 的支持。
鲜军六一 仁八月八 川千,九 登人日四 陆在海年 朝陆年
面对挑战清政府作出的反应:
开始关注海防力量的建设;但希 望于各国的“调停”,而没有认真备 战。 在朝鲜半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遭袭 击后,被迫对日宣战。
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没 有认真备战
日本
增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针
兵
பைடு நூலகம்
(1894 -1895)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简表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 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能说出战争的大致经过。
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能通过比较前面所学的几个不平等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
能说出在海战中的英雄人物
【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在割让土地、赔偿数额、开放口岸、开设工厂方面对中国的危害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6页至第18页思考完成下面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
(2)经过: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
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与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
②赔款——
③通商——
④设厂——
(4)影响:
二、观察图片,感知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这是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景。
请说出这个以签约地点命名的条约名称。
(2)这个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3)请列举出这个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归纳小结】
话说一八九四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中国日本两舰队,激战黄海大东沟。
北洋舰队致远号,中弹起火仍向前。
管带名叫邓世昌,以身殉国人称赞。
日军又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完。
九五《马关条约》签,民族危机更空前。
割地辽东台澎岛,赔偿白银二亿两,通商口岸再增辟,允许日本设工厂。
【当堂检测】
2、[2011·扬州]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邓世昌抗击日军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3、[2011·鸡西]“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B.邓世昌C.岳飞 D.关天培
4、[2011·福州]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11·黄石]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11·成都]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11、[2011·青岛]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利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课后反思】
1、学后收获:
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