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的参考文献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2)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2)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篇二《计算机发展的探讨》【摘要】科技是创造力,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了。
科学技术是拥有让生产方式发生彻底变革的动力,计算机的诞生,使数字技术扩展到新的应用领域,适应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变成所有学科走向定量化与精确化的纽带。
【关键词】集成电路;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处理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1.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其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3.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阶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4.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
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
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5.Internet阶段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计算机发展简史范文

计算机发展简史范文
在20世纪,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从最初的大型机到当
今小型多媒体处理机,技术一直在发展,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讨论
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是最初的研究阶段、电子计算阶段以及当今的
微处理阶段,以详细阐述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
最先是最初的研究阶段,即计算机科学产生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人
们专注于开发出一种方法,即人类的智慧可以被机器转化成有意义的计算
机程序。
这个时期的主要发现是计算机的数学基础,例如算法、决策理论
以及程序设计语言。
尽管人们试图利用这些发现创造出一种计算机,但是
这些尝试以失败告终。
紧接着是电子计算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
在这一阶段,由于电子
器件的发展,计算机变得可行,终于可以实现了。
这个时期的主要发明是
第一台电子数据处理机,它可以实现自动的日常计算任务,而无需人工干预,从而极大的提高效率。
另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如程序设计语言,大大改善了计算机的编程效率。
这些发明不仅为计算机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使其发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科学家创造了一个更宽泛的研究领域。
最后,最新的发展是微处理阶段。
计算机发展史的参考文献

[1]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史樊莉丽;董先明;,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5), 192 本文阐述了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了总结。
[2]一种对计算机发展史展开研究的策略应国良;马立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07), 15-16 计算机是一种人造物,是历史的产物,其进化与更新换代凝聚了若干人的智慧。
随着一线教学的深入,笔者认识到若不从历史源头上对计算机发展过程予以整体上的把握,将不利于进一步参与和推动它的发展。
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策略和思路:以需求产生与满足为引子,以软硬交替发展为主线,以性能不断提高为成果,以突出学科交叉为亮点。
[3]论计算机发展史及展望杨露斯;黎炼;,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6), 188 自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CPU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
未来光子、量子和分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推动新一轮超级计算技术革命。
[4]充满创新火花的计算机发展史刘瑞挺;, 计算机教育, 2009,(05), 129-130 <正>回顾计算机发明的历史,每一台机器、每一颗芯片、每一种操作系统、每一类编程语言、每一个算法、每一套应用软件、每一款外部设备……无不像闪光的珍珠串在一起,令人赞不绝口。
每个事例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件史料都述说着创新的思想。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这样的史实就像大海岸边的贝壳,俯拾皆是;当然,要找到珍珠就得下专门功夫了。
[5]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二)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15), 91-93 <正>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历来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头疼的地方。
因为通常这一课是在教室中作为理论课来上的,而教材上相关的内容又较为浅显并显得知识容量不足。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科学技术是拥有让生产方式发生彻底变革的动力,计算机的诞生,使数字技术扩展到新的应用领域,适应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篇一《浅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与教育意义》【摘要】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都有很大的进步。
各种应用程序层出不穷,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建设设计行业,并且使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很大的开发。
而本文主要论述的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与发展方向和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的问题的论述,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发展现状;发展问题;教育意义;结束语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进入新世纪,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需尽快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我国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
虽然我国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
本报告分别就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下一代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等六方面介绍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创新。
作为近代科技革命重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渗透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对我国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正视在信息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差距,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重视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一直如影随形。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 •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概述 •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的收集与
整理 •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的研究方
法
目录
•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的应用前 景
•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的传承与 创新
01
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
计算机技术的起源
机械计算机
学术机构捐赠
通过学术机构、研究机构等捐赠获得计算机 技术古典文献。
私人收藏家交流
通过与私人收藏家交流,获取计算机技术古 典文献。
网络资源获取
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 。
整理原则与步骤
分类整理
按照计算机技术领域、文献类型等对古典文 献进行分类整理。
内容摘要
对每篇文献进行内容摘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和观点。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产业的历史和发展轨迹,为现代产业发展提 供借鉴和参考。
产业创新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产业创新点和商业模式,推动现代产业的发展和创 新。
06
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的传承与 创新
传承方式与途径
纸质书籍与手稿
通过收集、整理和出版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纸质书籍和 手稿,传承经典思想和理论。
早在17世纪,欧洲的一些科学家就开始研究计算机的原理和 构造。其中,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了一台机械计算 机,虽然这台计算机并没有完全制造出来,但是它奠定了计 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1946年,美国科学家莫克利和艾克特共同研制出了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ENIAC,从此揭开了计算机发展的新篇章。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

计算机的发展史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演进和革新的梳理,我们深入剖析了计算机从诞生至今所经历的关键里程碑事件。
此外,我们还将回顾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展示计算机科学不断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
引言:计算机作为一项伟大的创造,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的发展不仅加速了人类的科技进步,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变。
然而,背后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之路却鲜为人知,这使得探究计算机的发展史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伟大产物的意义和价值。
文献综述:现有文献中对计算机的发展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然而,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上,较少涉及计算机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
因此,本论文将综合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面而系统地呈现计算机从诞生至今的演变历程,并深入讨论其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1.1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人们利用原始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寻呼机来辅助计算。
然而,真正的计算机革命始于20世纪上半叶。
在1936年,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提出了通用图灵机的概念,这开创了计算机理论的基石。
随后,康奥尔大学的约翰·冯·诺依曼教授在1945年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结构,即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这种结构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内存中,极大地简化了计算机的设计和操作。
1.2 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随着二战期间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管的问世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在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成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其庞大的体积和耗电量令人惊叹。
ENIAC的诞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它开启了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1.3 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革命20世纪60年代,由于半导体技术的突破,集成电路(IC)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加小型化、高效和可靠。
计算机发展史论文

计算机发展史论文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办公室的工作到家庭的娱乐,从科学研究到日常购物,计算机的身影无处不在。
然而,计算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早期的计算工具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例如,算盘作为一种手动计算工具,在许多地区被广泛使用了数千年。
它通过珠子的位置和移动来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但这些工具在计算速度和复杂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限制。
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机械计算设备开始出现。
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尽管这台机器在当时未能完全建成,但它的设计理念包含了存储、处理和控制等现代计算机的基本要素。
进入 20 世纪,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问世。
这台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 170 平方米,重达 30 吨,使用了 18000 个电子管。
ENIAC 的计算速度相较于以往的机械计算设备有了巨大的提升,但它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比如电子管容易损坏、体积庞大、能耗高等等。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晶体管的出现取代了电子管,大大减小了计算机的体积和能耗,提高了可靠性。
集成电路的发明则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
从第一代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到第二代以晶体管为核心的计算机,再到第三代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20 世纪 70 年代,微处理器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
英特尔公司推出的 4004 微处理器是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它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不再是大型机构和科研单位的专属,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和办公场所。
操作系统的发展也是计算机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功能简单,用户界面不友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和易用。
从 DOS 系统到 Windows 系统,从 Unix 到Linux,操作系统的不断演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计算环境。
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摘要】随着信息高速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发展壮大。
本文主要就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与快速发展的原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计算机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一个新的里程碑。
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以信息科技为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并使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将人类生活日益信息化的更新改进中,也实现了其自身逐渐向多元化的转变。
1.计算机科学发展历史与快速发展原因1.1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图灵在1936年发表了题为“论可计算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的论文,从此开启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
1946年至1969年是计算机使用电子管的阶段,国际首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在1946年诞生,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体积较大较重,花费成本大,运行并不快,它主要提供科学计算服务。
1959年到1964年是计算机晶体管阶段,在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出现了中、小型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低成本廉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
从1964年起,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步入了产品系列化阶段,应用范围越来越大。
从1990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日益微型化、智能化,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其超强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换代,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1.2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因素社会需求的驱动。
二战时期对信息的紧迫需求,大大的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后来,计算机因为其强大的运算能力,从研究所和政府部门转向民间,被发展为广泛的民用,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尖端科学领域,随着各行业对计算机高性能和大容量的需求,带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3芯片制作、软件开发计算机芯片和软件的不断开发,使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运用加速了计算机的研发,使得计算机科学创新技术日益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史樊莉丽;董先明;,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5), 192 本文阐述了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了总结。
[2]一种对计算机发展史展开研究的策略应国良;马立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07), 15-16 计算机是一种人造物,是历史的产物,其进化与更新换代凝聚了若干人的智慧。
随着一线教学的深入,笔者认识到若不从历史源头上对计算机发展过程予以整体上的把握,将不利于进一步参与和推动它的发展。
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策略和思路:以需求产生与满足为引子,以软硬交替发展为主线,以性能不断提高为成果,以突出学科交叉为亮点。
[3]论计算机发展史及展望杨露斯;黎炼;,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6), 188 自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CPU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
未来光子、量子和分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推动新一轮超级计算技术革命。
[4]充满创新火花的计算机发展史刘瑞挺;, 计算机教育, 2009,(05), 129-130 <正>回顾计算机发明的历史,每一台机器、每一颗芯片、每一种操作系统、每一类编程语言、每一个算法、每一套应用软件、每一款外部设备……无不像闪光的珍珠串在一起,令人赞不绝口。
每个事例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件史料都述说着创新的思想。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这样的史实就像大海岸边的贝壳,俯拾皆是;当然,要找到珍珠就得下专门功夫了。
[5]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二)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15), 91-93 <正>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历来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头疼的地方。
因为通常这一课是在教室中作为理论课来上的,而教材上相关的内容又较为浅显并显得知识容量不足。
教师不得不精心备课, [6]浅析计算机病毒发展史程兴中;,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248+252 简述了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到现在,计算机病毒随着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而进化的过程。
并对网络病毒的各种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7]从汉字发展史看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周凤英;,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46-47+79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8]浅谈CPU 发展史及计算机发展前景黎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4,(17), 61-63 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计算机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部分的中央处理器简单原理并着重了它的发展史。
然后根据摩尔定律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史和前景、计算机硬件软件化做了一番介绍。
[9]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王亚军, 计算机时代, 2004,(07), 7-8 回顾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型技术近二十年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计算机科学期待着一场新的革命。
[10]难以忘却的——计算机发展史谌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07), 47-48 <正> 计算机是一种机器,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
但是它与人类发明创造的其它工具有着本质的不同。
人类发明的机器大多可以看作是人的手或脚的延伸。
它们能够完成的是人原本需要耗费体力去完成的事情。
而计算机则不同,它可以看作是人头脑的延伸,能帮助人做那些需要耗费人脑力完成的工作。
计算机的发展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当然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11]计算机硬件史话——回顾CPU散热器的发展史小甘;, 少年电世界, 2003,(05), 76-77 <正> 大家都知道电脑的核心部件是CPU,它能否正常工作至关重要,而保护它正常工作的部件之一有散热器的责任。
随着电脑的飞速发展,散热器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它前后经历了从风冷散热到热导管再到最新的液冷散热。
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让我们共同关注一下它们的情况吧。
[12]历届图灵奖得主简介——《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刘建元,康兆华, 中国大学教学, 2000,(06), 27 [13]大脑的延伸──计算机发展史孙小美;, 中国科技月报, 1998,(07), 60-62 [14]步履维艰前途光明——哈尔滨方正公司计算机部发展史张亚欣, 中外企业家, 1997,(11), 6 <正> 记得在93年9月份,来自总部的消息,北大方正集团成为美国Digtal PC中国唯一总代理,心里踌躇。
方正排版方兴未艾,怎么又有时间做PC?何总前瞻未来,迅速做出在方正分公司成立计算机部的决定。
由于本人的爱好,这方面又稍有特[15]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世界第一”中国培训, 1995,(10), 45 <正> 1.最早的第一种计算工具——算筹,是中国发明的,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在公元六世纪算筹转变为算盘。
2.第一把计算尺是1620年英国E·冈特发明的,是一种直线式对数计算尺。
3.第一台能进行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机是法国B·帕斯卡1642年发明的,利用齿轮进行转动。
4.第一个发明二进制的逻辑代数的是英国G·布尔,布尔代数后来成为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基础。
[16]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何力;, 人民教育, 1985,(03), 44 <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陆军阿贝丁炮击场。
它是一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量达30多吨,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它使当时的一切运算工具相形见绌。
人工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弹道轨迹计算,它仅用3秒钟就完成了。
[17]计算机五十年代发展史陈厚云,王行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3,(04), 39-47 <正> 五十年代是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从单机试制转向工业生产,计算机应用从科技计算扩展至数据处理的时期。
这段历史所揭示的计算机行业的许多重要特征和发展规律,对于计算机发展后进的国家,至今仍然不无启迪。
一、从实验室到实用化四十年代后期,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IAS)云集了许多著名学者和工程师。
其中有冯·诺依曼(von Neumann),研制美国第一台电子数字[18]信息时代的黎明——七十年代计算机发展史王行刚;陈厚云;,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2,(04), 51-59 <正> 一、微型机迅猛拓广七十年代计算机发展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微型机的诞生和迅猛拓广。
1969年8月,一个年轻的设计人员,现在Zilog公司的创始人F.Faggin,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设想:(1)将日本设计的台式计算机中11片逻辑电路压缩成3片,即中央处理机、读写存储器和只读存储[19]电脑的成长:六十年代计算机发展史陈厚云;王行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0,(06), 52-63 目前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状况,从总的来看,大体上相当于美国六十年代初期水平。
因此,研究国外、尤其是美国六十年代计算机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探讨分析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计算机事业的今后发展是会有所启发、有所借鉴的。
本文所作的是一个尝试。
[20]火力发电厂采用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史二川原诚逸;胡树松;, 华北电力技术, 1979,(Z2), 82-92+112 日本日立公司应北京电业管理局的要求于1978年6月在陡河电站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讲课,介绍有关控制机的情况,现将其中“控制机发展史”及“汽机、锅炉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整理印出,以供参考。
北京电业管理局控制机讲习班1979年2月1日[1]生活情境法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案例中的应用研究周蕾;,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9), 185-187 针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中抛锚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为依据,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一套联系紧密的实验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帮助下,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实验证明,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2]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职业生活化实践万兰平;, 科技信息, 2010,(29), 275+23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的基础课程,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真正做到将所学运用于将来的职业生活的目的。
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基础课程教师来说,我们应考虑如何让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走进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如何让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贴近职业生活?如何使计算机知识运用于职业生活?教师应该尝试创设具有专业职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入,举例职业生活实例,根据知识特点情况,将所教知识,点滴渗透,从而构建职业生活化实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3]改进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检索信息的探讨权彦清;, 经营管理者, 2010,(23), 367 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在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从细节出发,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利用搜索引擎以及辅助相应的搜索策略,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4]影像视频格式在计算机教学中与生活中的应用谢静波;,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2), 553-554 在我们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音频、视频与我们紧密相连,教学怎样制作多媒体课件;日常生活中有手机、电视、电脑、MP4、MP5等等,怎样用好这些电器;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流式视频格式越来越多,怎样上网看电视,下载视频?这都是摆在现代人前面的问题。
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影像视频格式与应用:一、本地影像视频;二、网络影像视频;三、视频格式大转换;四、在教学与生活中的应用。
[5]计算机应用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何国强, 广西民族研究, 2000,(03), 29-34 从1 98 5年起,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将第三次技术革命推进至信息革命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开始渗透到了几乎一切生产领域,也正一步一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