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作业练习

合集下载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报任安书》语段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胜:尽,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C.思垂空文以自见.见:看见 D.略考.其行事考:考证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之人称焉.. D.唯倜傥非常..之所为作也 C.略考其行事..而名摩灭 B.大底圣贤发愤3.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

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报任安书测试题及

报任安书测试题及

《报任安书》测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传曰(zhuàn)倜傥(tì dǎng)暴肌肤(pù )曩者(nǎng).....B.剖符 (pō).C.缧绁 (léi xiè)..D.强颜( qiǎng).放失.(yì)槛阱( jiàn).前辱之责.(zé)愠色 (yùn).不行胜记 (shēng).剌谬 (là mi ù)..阙然 (quē).卜祝(b ǔ).闺合 (hé).2.以下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组是()A.下至于兹(此刻)不逊(不谦逊)..B.若望仆不相师(恼恨)幸勿为过(过失)..C.垢弥甚尔(更为)如有所亡(失)..D.顾老婆(顾念)曼辞以自饰(美好)...E.稽其成扫兴坏之纪(观察)古者荣华而名摩灭(磨灭)...3.以下加点词语解说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用之所趋异也 (趋求 )推贤进士为务(职责)..B. 卒就死(就要,将要 )受械于陈(戴上刑具)..C. 若望仆不相师 (埋怨 )仆诚以着此书(诚实,真挚)..D. 定计于鲜也 (不以寿终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拖累,波及 )..4. 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及以致是,言不辱者B.及罪至罔加,不可以引决自裁C.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D.素所自建立使然也5.以下加点词古今意义同样的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贱多谤议B.唯倜傥特别之人称焉....C.恨私心有所不尽D.何至自沉迷缧绁之辱哉....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A. ①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②被箠楚受辱..B.①难为俗人言也.C.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D.①灌夫受辱于.居室7.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A.访景色于崇阿C.思垂空文以自见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②然此能够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②不利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B.洎牧以谗诛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8.以下表达不切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奋着述的案例,意在自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报任安书》练习(挖空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报任安书》练习(挖空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重点实词实义《报任安书》节选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二、理解性默写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5.《报任安书》中,.交代了《诗经》成篇的缘由。

6.《报任安书》中,,写古代圣贤因残缺终生不被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的目的。

《报任安书》三个练习

《报任安书》三个练习

《报任安书》练习一一、基础知识1.填空。

(1)《报任安书》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是我国第一篇。

(2)司马迁,字,西汉著名、和。

他的作品开创了的史学体例,对后代的史学产生深远影响,后来的“二十四史”都属于体例。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头枪地()箠楚()圜墙()占卜()囹圄()槛阱()缧绁()愠色()倜傥()()3.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断肢体受辱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仆窃不逊D.灌夫受辱于居室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被箠楚受辱B.见狱吏则头枪地C.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D.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报任安书》练习

《报任安书》练习

《报任安书》练习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卿足下:曩者辱赠书辱:承蒙 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倾:超过 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留下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拜:再一次下拜 B.推贤进士为务务:事务、工作 C.若望仆不相师师:效仿 D.刑不上大夫刑:刑罚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见狱吏则头枪地B.及罪至罔加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则仆偿前辱之责其次诎体受辱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受木索,暴肌肤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固主上所戏弄 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下流多谤议 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5、下列各句中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下流多谤议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若望仆不相师虽万被戮,岂有悔哉A.若 B.虽居则忽忽若有所失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及以至是,言不辱者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C.以 D.于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灌夫受辱于居室7、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A.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二、8、名句默写(1)人固有一死,,。

(2)仆窃不才,近自托无能之辞,,,,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三、课内阅读阅读课内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课后练习 (报任安书)

课后练习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课后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基础训练(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曩者(rǎnɡ)剖符(pōu)系狱(xì)倡优畜之(xū)B.阙然(què)愠色(wèn)卜祝(bǔ)定计于鲜(xiān)C.桎梏(ɡù)倜傥(tǎnɡ)强颜(qiánɡ)怯夫慕义(qiè)D.囹圄(yǔ)沉溺(nì)赭衣(zhě)贪生恶死(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蝼蚁槛井震恐文史星历B.文采诎体发愤王侯将相C.缧泄钳奴绳墨略陈固陋D.鞭箠枝体辞令权倾五伯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迎接亚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广州市下大力气整顿市容,画地为牢,分区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据《扬子晚报》报道,经过历史学家近段时间的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埋葬于江南小城句容境内的龙山。

C.美军和伊拉克部队在伊西部哈赛巴镇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实施重于泰山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每年6亿多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28%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美国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18亿美元之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卫生专家和官员将于10月上旬左右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讨论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以共同对抗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而可能会引发的人类流感疫情。

B. 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C.在花费了2000万美元后,美国富商奥尔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顺利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观光和科考之旅,成为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

D.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并通过了新历史教科书,肆意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赞美为“大东亚战争”,“是为了自存自卫”。

《报任安书》期末练习(答案)

《报任安书》期末练习(答案)

《报任安书》期末复习练习2018.12一、翻译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6.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二、实词1.若望仆不相师()2.幸勿为过()3.倡优所畜()4.卒就死耳()5.用之所趋异也()6.所谓强颜耳()7.审矣,何足怪乎()8.以稍陵迟()9.乃欲引节() 10.殆为此也() 1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12.恨私心有所不尽()13.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4.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5.不可胜记()16.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8.通古今之变()19.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20.以通其狂惑()三、虚词1.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对)(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俗(介词,对)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表判断,是)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四、内容情感1.读第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段说明自己不轻死而选择受极辱的事情。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请写出通假字并解释1、诎体受辱通,译:2、及以至是通,译:3、及罪至罔加通,译: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译: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译:6、放失旧闻通,译:7、见狱吏则头枪地通,译:8、思垂空文以自见通,译: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译:10、关木索通,译:二、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1、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古义:今义:2、意气勤勤恳恳。

勤勤恳恳:古义:今义: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人情:古义:今义:4、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义:今义:三、解释下列字词,有活用现象要指出1、曩者辱赐书曩者:辱:2、若望仆不相师望:相:3、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剖符丹书:4、阙然久不报阙然:5、不与能死节者比死:6、卒就死耳就:6、用之所趋异也用:7、太上不辱先太上:8、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婴:9、定计于鲜明鲜:10、幽于圜墙之中圜墙:11、所谓强颜耳强颜:12、不能引决自裁引:13、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绳墨:14、以稍陵迟陵迟:15、乃欲引节引节:16、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缧绁:17、且夫臧获婢妾臧获:18、恨私心有所不尽私心:19、鄙陋没世没世:20、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2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22、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修列:23、思垂空文以自见空文:24、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25、究天人之际究:26、虽万被戮戮:27、且负下未易居负下:28、重为乡党所笑乡党:29、垢弥甚耳垢:30、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剌谬:四、句子翻译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4、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五、填空1、人固有一死,,。

2、,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乃赋《离骚》;左丘失明,;,;不韦迁蜀,;韩非囚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②草创未就,会遭此祸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稽其成败兴坏之纪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思垂空文以自见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D[①“摩”通“磨”;③“失”通“佚”;④“纪”通“记”;⑤“责”通“债”;⑥“见”通“现”;⑧“底”通“抵”。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辱:使对方蒙受耻辱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阙然:(时间)隔了很久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留下B[望:怨恨。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居则忽忽若.有所亡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仆以.口语遇遭此祸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C[A项,好像;B项,即使;C项,前者可译作“用”,后者可译为“因为”;D项,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C.下流..多谤议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A[B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C项,下流:古义,处于卑贱地位;今义,卑鄙龌龊,不文明。

D项,夫人:古义,发语词,“夫”与“人”是两个词;今义,正式场合用来尊称已婚或年长的女性。

]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请略陈固陋..B.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C.推贤.进士为务D.以舒其愤.B[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

A、C、D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6.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韩非囚秦A.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重为乡党所笑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7.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为两种史学观各写出三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

这次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

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学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抓住“冰冷的历史”、“历史必然性”、“满怀慈悲”、“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等重点词句作答。

[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材料:慷慨昂扬光辉灿烂热烈蓬勃力透纸背璀璨耀眼如火如荼晚霞星斗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此题,考生需要先研究示例,把握住其内容和句式特点。

在句法方面,按照“这……的……,……得……,把……得……”格式。

“晚霞”、“星斗”、“书法”作为三个句子的主语,“力透纸背”、“璀璨耀眼”、“如火如荼”作为第一处补语,“慷慨昂扬”、“光辉灿烂”、“热烈蓬勃”作为第二处补语。

至于其余的空缺部分,考生则要按照语境选用适宜的词语,但不得出现病句。

[答案]①这布满天空的晚霞,红得如火如荼,把激情抒发得慷慨昂扬。

②这遍布苍穹的星斗,闪得璀璨耀眼,把宇宙装点得光辉灿烂。

③这遒劲酣畅的书法,写得力透纸背,把灵魂燃烧得热烈蓬勃。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陵[注]答苏武书(节选)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讬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

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

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有删改) 【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

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

武帝族灭其家。

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B.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C.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D.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A[断句时,由“以一当十”初步断定“一以当千“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D两项;根据文意,“然”为“仍然”意,“创痛”活用为“受伤的人”,据此可知“痛”后应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对同辈、朋友的敬称,一般译为“您”。

B.千乘,古代用六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

形容兵车很多。

C.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

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D.顿首,指磕头。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B[B项,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

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

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A[A项,“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的?(2)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您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皇帝)呢?【参考译文】子卿足下:你努力发扬美德,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建立功名,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我远远地寄身外国,这是古人感到悲哀的事。

我常远望故人,能不叫人依恋!从前蒙你不弃,从远方给我回信,尽力安慰我、教诲我,比对待骨肉亲人还要好,我李陵虽说无才,能不感慨!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

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

客主(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悬殊);步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

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受伤的人,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

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

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器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

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

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

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

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

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困在平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