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知识点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比较肥厚,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比较小,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生长。

-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

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

- 根的作用:一是固定植物,二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的根总是向地生长,而且生长速度较快。

3. 植物茎的生长。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和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植物的茎根据质地可以分为木质茎(如杨树、柳树)和草质茎(如狗尾草、三叶草);根据生长方向可以分为直立茎(如向日葵)、缠绕茎(如牵牛花)、攀缘茎(如葡萄)和匍匐茎(如草莓)。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例如,一个桃子就是一个果实,桃核里面的桃仁就是种子。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生命周期。

-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 蚕卵呈扁圆形,紫黑色,像小米粒大小。

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身体黑色,像蚂蚁。

- 蚕幼虫期要经历四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长大一些。

蚕在吐丝前会停止进食,身体变得发黄发亮。

- 蚕蛹呈纺锤形,体表有硬壳,颜色为深褐色。

蛹不吃不动,但内部在发生变化。

- 蚕蛾是蚕的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蚕蛾交尾后会产卵,然后死亡。

2.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 像鸡、鸭、鹅等动物,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它们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卵、雏鸟(幼体)、成鸟三个阶段。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2)1、植物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甚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生命。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有些植物的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放大镜看。

种子里面有胚,它们的子叶、胚根与胚芽组成的。

5、种植凤仙花首先要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6、种子埋入土壤之后,应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具体浇在土壤上,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在观察凤仙花生变化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日期记录下来。

还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也是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8、“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9、为了更好地种植凤仙花,在播种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①挑选一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凤仙花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10、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什么?①选种。

挑选一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凤仙花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坑深约1厘米,每个小坑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

④往花盆中浇入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11、为什么有些凤仙花的种子发芽了,有些却还不出来呢?可能是种子的质量、种子入土的深度、水分的多少、温度不适等原因。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3、4)1、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种子萌发发芽先生根,再发芽;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没有关系。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自然界的循环1. 水循环- 蒸发:水如何从地表变成水蒸气- 凝结:水蒸气如何变成云- 降水:雨、雪的形成过程-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2. 物质循环- 描述物质如何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转换-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循环,如洗涤剂的使用和废水处理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植物的器官- 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 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发育过程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3. 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的过程- 无性繁殖的例子(如分株、扦插)三、动物的分类和习性1. 动物分类基础- 根据形态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2. 动物的生活环境- 描述不同动物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方式- 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通过保护色、伪装等适应环境3. 动物的行为- 描述动物的觅食、繁殖、迁徙等行为- 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特殊行为,如蜜蜂的舞蹈四、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2. 太阳系- 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知识-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3. 天文现象- 月相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解释五、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重量、体积2. 能量的形式- 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能量转换的例子(如风车、水坝)3. 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斜面的基本原理- 简单机械如何帮助我们省力六、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和实验- 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的初步概念2. 数据收集和分析- 如何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 利用图表展示数据的基本方法3. 结论和反思- 基于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的反思和调整以上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个概览。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准备教学材料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也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成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但是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种子萌发时,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无论种子怎么放,根总是向下生长的,而且根生长速度很快。

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等新叶长出后,子叶枯萎。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够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在茎上的分布特点是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光。

绿色植物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在绿叶中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且释放出动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7、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来的,果实中有种子。

8、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0、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

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叫缠绕茎;葡萄的茎叫攀援茎;红薯的茎叫匍匐茎。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1、动物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里开始的。

蚕卵里孕育着生命,当温度、湿度适宜的时候从紫黑色的蚕卵里孵出蚁蚕。

3、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蚁蚕到蚕吐丝前要蜕4次皮,再茧子里面蚕还要蜕2次皮,蚕的一生一共要蜕6次皮。

4、蚕的外形特征:头小、两侧有单眼,下方带咀嚼式口器。

身体呈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7、物品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金属制品:铝钥匙、弹簧、暖气片、铁锅、小刀;木制品:木凳、桌子;纸制品:课本、报纸;棉制品:棉衬衣、棉被、棉袜;橡胶制品:自行车内胎、橡皮筋、橡皮。

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

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镜6、什么是白色污染?答: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弃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7、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答: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回收塑料物品;制作塑料制品时添加一些添加剂,使其容易分解;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

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另一类是(人造材料)2.有些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得,如:木头,棉,麻,丝,纱,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3.有些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人们用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经过加工或合成得到的,如玻璃等,它们统称为(人造材料)4.我们看的书是由(纸)做成的。

5.玻璃,金属,尼龙都是(人造)材料6.塑料独特的优点是(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7.用塑料做成皮球时应用了塑料具有(耐磨)的特性。

8.家用电器的外壳好多都是用( 塑料)制成的,这是因为塑料有( 不导电)的特性。

第2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3.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因为塑料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不如棉布。

4.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颗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5.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是(不生锈,不易变形,节约木料,减少森林破坏),不足之处在于(不易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

6.提出一些关于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3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也停止,说明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用手拨动钢尺时,听到声音,并发现钢尺在(振动)。

5.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6.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第4课物体传声1.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能依靠(无线电)来传递消息。

4.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到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来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冷与热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C)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C)。

5.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作C。

如20C读作二十摄氏度。

6.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1)手持温度计的上端。

(2)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中的液柱面齐平。

7.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如:体温计、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 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造,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9.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0.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1)点燃酒精灯时,火柴放在酒精灯的斜下方,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益酒精灯。

(2)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2.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有:铁轨间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踩扁的乒乓球用热水烫等。

13.热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14.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15.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简答题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答; 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12、呼吸的作用是: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中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设计与发明
1、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诞生一项超级工程---中国天眼
2、詹天佑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3、发明源于人们的需求
4、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造出的纸称为蔡候纸。

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

5、王选团队研制出激光照排机技术,比铅字排版工效至少提高5倍
6、尼古拉特斯拉设计了交流电系统,使电可以远距离传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