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生时间_途径看形声字音符_意符的作用
形声字声符表意及其示源功能

形声字声符表意及其示源功能作者:王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0期摘要:自许慎以来,历代文字学家对形声字声符是否具有表意作用做了诸多探究,却仍然争议不断。
部分形声字的声符有表意作用,示源作用是声符具有的一种重要功能。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表意;示源作者简介:王赛(1992.4-),汉族,祖籍河北保定,硕士学历,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我们知道,形声字包含声符和形符两个部分。
形声字的定义最早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可见:“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其后,段玉裁:“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梁东汉先生也持此观点。
学者们所中意的“形符表意,声符表音”具体说来应该是:形符表示字义范畴,也就是字义所属的类别,声符表示字音。
很明显,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如此一来,形声字的成分并无哪部分表示字义。
声旁的表音作用毋庸置疑,那么,除此之外,声符是否还具有表意作用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一、形声字声符是否表意形声字的声符是否具有表意作用,可分为三种看法。
(一)形声字声符皆表意这是传统“右文说”的说法。
“右文说”最早由宋代的王圣美提出,主张声符有义。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
古之字书,皆从左文。
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
如木类其左皆从木。
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钱字的本义是农具,并无小义,足见“右文说”不够严密。
但此说法的提出仍然给形声字的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现当代,唐兰、杨树达、黄侃等先生同意此种说法。
其中唐兰先生所举的拟声词,包括喔、咆、嗷,以及鸭、鹅、鸦、蛙、猫等,其声符主要具有表音作用,和意义并无关系。
所以说,声符皆表意的说法将声符表意绝对化,是片面的。
(二)形声字声符只表音不表意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力先生、梁东汉先生和西南大学的马克冬先生。
论形声字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层次性

论形声字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层次性彭霞【摘要】形声字是汉字系统中能产性最强的一种字形结构,从甲骨丈的27%、两汉时期的82.3%到唐宋以后的94%以上,其比例不断增加。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比例,是由于形声字经历了四个阶段和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旧形声字、假借字和通假字为源头发展来的。
绝大多数形声字并不是同时组合形符和声符而形成的,往往是先有形符后加声符或者先有声符后加形符构成,这说明形声字内部形符和声符的产生过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汉字发展的历史证明,汉字形声化过程从先秦就开始了,并非传统认为的从秦汉开始。
汉字形声化就是制造形声字的过程,用了加形符、加声符、替换形符、替换声符、改变造字法、同时组合形符和声符以及组合原来同一对异体形声字七种方法。
%The Chines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in Chinese characters system, with an increasing rate from 27% in the oracle-bone characters to 82. 3% in the Han Dynasty and to the more than 94%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reason why such a large proportion is due to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and developed from the pietophonetie characters, the self-explanatory characters, the associative eharaeters, the old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the phonetic loan eharacters and the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most pietophonetic characters are not the same combination of the pictogram and the phonetic element, but often the formation of a Chinese eharaeter is done by adding a phonetic element on a pietogram or adding a pietogram on a phonetic elem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ductive progress of the pictogram and phonetic element hasan obvious hierarch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proves that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ietophonetic characters started from the pre-Qin days (before 221 BC), not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hat is a traditional view. There are seven ways of forming the Chines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adding pictogram, adding phonetie element, replacing pietogram, replacing phonetic element, changing word-formation, combining pictogram and phonetic element as well as combining two different pictophonetie eharacters.【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10页(P111-120)【关键词】形声字;来源;层次性;形符;声符【作者】彭霞【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f-j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2一形声字及其产生过程总说关于汉字的结构,在《周礼·地官·保氏篇》中有六书之说,汉朝刘歆在《七略》中解读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和假借(参见班固《汉书·艺文志》),郑众在《周礼解诂》中解读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和谐声,许慎《说文解字》把它解读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现代汉语基础教程(第二章)

一、汉字的产生
(三)仓颉造字说
在我国古代的传说里,汉字是黄帝
的史官仓颉所造。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
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
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
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
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
所代表的意义。仓颉把这种符号叫
作“字”。
1.印刷体
一般来说,各种形体的汉字
都可以预制字模印刷出来,
成为印刷体。
印刷体通常有以下几种变体:
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还
可以选用楷书的许多变体。
印刷体按字体大小的不同,
可分成不同的字号。
2.手写体
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
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
根据运用的工具的不同,手
(4)甲骨文、金文都异体字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字都减少了。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一)楷书和行书
国家正式发布的文件和一般的报刊、书籍,都是用的楷书。
楷书是国家通用的标准字体。
汉字经过整理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体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同相应的繁体字相比,一大批汉字形体更简单易写了;
作用。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如哲学、政治、经济、军
事、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都靠汉字记载下来,
传播四方,流传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汉字不但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也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汉字的作用
颜真卿《奉命帖》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五)楷书、草书和行书
符字的演变过程

符字的演变过程一、符字的定义和作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口头语言的限制,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符号来传递信息。
符字作为一种语言形式的表达方式,具有表意和表音的双重作用。
符字的演变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原始符字的形成2.1 原始符字的定义原始符字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符号来记录信息的阶段。
这些符号大多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具有简单直观、易于识别的特点。
2.2 原始符字的作用原始符字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它使人们能够记录和传递重要的信息,如狩猎地点、天气预测等。
原始符字的出现也是人类语言进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3 原始符字的发展过程1.简单图画符号:人们通过绘制简单的图画来记录信息。
例如,用点表示星星,用线条表示河流等。
2.逐渐代表含义:人们逐渐将特定的符号与特定的含义联系起来。
例如,用一条弯曲的线表示河流,用一颗点表示星星等。
3.语法规则的产生: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号使用的规则,即符号的组合和顺序具有特定的含义。
例如,用三个点表示连续的三颗星星。
4.形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字的形式逐渐变化,更加简洁和高效。
例如,用直线表示河流,用五角星表示星星等。
三、象形文字的产生和演进3.1 象形文字的定义象形文字是指通过模仿事物的形状和特征来表达含义的一种符号。
它的出现标志着符字的进一步演化和发展。
3.2 象形文字的作用象形文字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事物。
它打破了简单图画符号的局限性,使符字能够更加丰富地表达含义,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3.3 象形文字的发展过程1.事物的直接模仿:人们通过直接模仿事物的形状和特征来表示相关的符号。
例如,用三角形表示山,用长条状的符号表示水等。
2.符号的简化和抽象:为了使符号更加简洁和易于书写,人们逐渐对象形文字进行了简化和抽象。
例如,用三条线表示山,用波浪线表示水等。
3.符号的意义拓展:人们逐渐将符号与事物的特点和含义进行联系,使符号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2019-09-27形声字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主体⽂字。
本⽂将从汉字的性质、形声字的分类、形声字形符表意的复杂性、形符表意的局限性等⽅⾯对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加以分析。
⼀、汉字的性质与形符功能1.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表意⽂字。
从读⾳看汉字缺乏体系,⽽从意义⾓度看汉字⾮常有规律,⽽且字形结构⼜反映出字义特点,例如桦、桉、柳、桂、椅均以“⽊”表⽰字义类属,体现出表意特点。
清代语⾔学家戴震在分析汉字六书时提出“四体⼆⽤”的理论。
象形、指⽰、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为⽤字法,这就是“四体⼆⽤”。
汉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形、⾳、义三位⼀体的⾳节⽂字。
2.形声字形符的功能(1)姚孝遂先⽣认为形符没有多⼤的表意作⽤,“声符是表⾳符号,形声结构作为符号整体的功能和性质是表⾳的,只是利⽤形符的标指来暗⽰字义的范围,从⽽区别同声符的形声字” 。
(2)王⼒先⽣认为:“意符表⽰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形声字的声⾳。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都和意符所标⽰的事物或⾏为有关。
”他⽤以“贝”或“⾔”为意符的形声字并不都是等义词为例,说明“意符相同的并不就意味着词义相同”。
⼆、形声字形符的分类汉字之所以不断向形声字结合的⽅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形声造字法造字便捷,识读有规律,理据性强,能增强同⾳字的区分度,便于理解、识记和掌握。
1.根据形符意义和字义的关系划分(1)形符义和字义完全相同。
如“⽗”和“爸”。
(2)形符义和字义有⼀定的联系,但不等同。
如“⽔”与“渔”。
(3)形符义和字义已经没有任何联系。
如“⽿”与“耻”,“⽵”与“笑”,“⾍”与“闽”。
2.根据形符的功能划分(1)为区别假借⽽增加的形符例如“然”的本意是“燃烧”,后假借来记录表⽰“如此,这样”意思的指⽰代词。
为保留本义,便增添形符“⽕”即“燃”来区别假借义。
(2)为区别同源词⽽增添的形符例如“”指缺⼝、断⼝。
“缺”指器⽫有缺⼝;“决”指⽔坝有了缺⼝;这⼀类词族都有“缺⼝”的意思,都以形符各异⽽相互区别。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内容提要】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
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
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
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关键词】形声字/形成过程/同族字/母文/类属标志【正文】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三点。
这三点,也是我们讨论形声字形成过程的基础。
1.关于形声字的概念的问题。
形声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早就给过“以事为名,取譬相成”[1]的定义。
由此出发,人们一般认为,形旁和声旁组合成的字,就是形声字。
这好像很简单,很明白的,再没什么分歧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
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充分地注意到,那就是,同样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还谈到了“形声相益”的问题,这里包含着对形声字的另一要求,即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要“相益”,要相辅相成。
这一点看似废话,其实很重要。
这反映了许慎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也影响到我们现在对形声字的产生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
形声字的这个特点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形声字,其形旁与声旁两部分要“相益”,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有一部分可有可无,那么这一个字还不是真正的形声字。
如甲骨文中的“凤”字,大体上有两类写法:一类是画出凤的专形,作为象形字;一类是在专形的基础上加“凡”字注音。
浅谈形声字意符的作用

,
”
《毛 传 》
陈 陈
堂途 也
。
”
《尔 雅
“
堂途谓 之陈
“
。
,
”
郭璞 注
:
堂下 至 门 径
也
。
可知
、
“
”
就是 台阶
。
益古 代 以 木为 房
,
故 从木
除
”
象山 有坡 度
故 从阜
。
二
从 意 符 的分 祈 研 究古 代 社 会
,
正 确 地 理 解意 符 有 助 于 历 史学 的 研 究 往 往 词 义 是 和 社会现 象相 联 系 的 代 社会 的 物质 生 产等方 面 的 现 象
由此
,
”
他 说得 很 对
,
。
鞋 子的
鞋
亦从 革
,
古 代 是 用 皮 做鞋 的
。
可 以 作为 旁 证
“
我 们知道
“
先 秦 时 代有 皮做 的 袜 子 现在所 见 大 多 是磁 的
: ,
,
而 当今 的 皮鞋 在 古代 就 存在 了
和
、
“
说
“
字 构成 异 体 字 ( 《 一切 经 音 义 》 )
”
,
“
搏
”
、
“
苹 未
。
”
、
“
长 皮
”
,
分 别从
:
革
”
从
皮
”
“
草
”
即是 去掉 了 毛 的兽 皮 因 自结
。
。
盖古 代 以 兽 皮
“
作袜
《韩 非 子 》
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作用

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作用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它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其中,形声字是一种特殊的汉字,它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
形符是指汉字的外形,而声符则是指汉字的音韵。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在汉字的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形声字是汉字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
形符是指汉字的外形,它通常是由一些基本的笔画组成的。
而声符则是指汉字的音韵,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的。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字。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在汉字的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形符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单位,它决定了汉字的外形和结构。
形符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这些汉字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意义却有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人”、“入”、“八”等汉字都是由一些基本的笔画组成的,它们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与人体的形态有关,因此它们的意义也都与人体有关。
声符是汉字的音韵部分,它决定了汉字的发音和读音。
声符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音节,这些音节在发音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意义却有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人”、“任”、“仁”等汉字都含有“人”这个音节,它们的发音不同,但它们的意义都与人有关。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字。
形符和声符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两种。
直接关系是指形符和声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它们的组合方式可以直接反映出汉字的意义。
例如,“人”字的形符是由“亻”和“二”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中“亻”表示人的形态,“二”表示两条腿,这两个部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人”字的形状。
而“人”字的声符是“人”,它表示人的音韵,与形符的意义相符合,因此“人”字的形符和声符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
间接关系是指形符和声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它们的组合方式不能直接反映出汉字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从产生时间、途径看形声字音符、意符的作用马克冬(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摘 要]本文结合形声字的产生时间与产生途径来分析其音符、意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其产生的时间及五种主要途径,后面三个部分分别探讨有关“意符表义”、“音符表音”、“音符表义”的问题。
[关键词]形声字;时间;途径;意符表义;音符表音;音符表义 一、产生时间与途径在汉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形声字所占的比重日渐增长,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时间久远,途径多样。
早在甲骨文中形声字就已经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占20%左右,数量可观,后代形声字的构成方式已基本具备,甚至出现由形声字充当音符的二次甚至三次形声字,也出现省声的形声字。
金文中形声字比甲骨文有较大发展,形声字逐渐定型,数量也上升至40%。
《说文》中,形声字所占比例已达82%以上,现在更高达90%以上。
形声字是如何产生的呢?对此,前贤已经作了详尽的分析,概括如下:1.在原有表形字上加注音符而形成。
2.在原有文字上加注区别词义的意符而形成。
按照所要明确的字义的性质,加注意符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注意符;(3)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注意符,即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
3.把表形字(象形、指事、会意)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4.直接用半音半意法构成形声字。
5.改变形声字的偏旁分化出新的形声字以表示其某种意义。
可分为两种情况:(1)改换意符;(2)改换音符。
[1]除此以外,有些形声字还存在所谓“多形”、“多声”和“省形”、“省声”的情况。
其实,“多形”、“多声”字有些是分析有误,有些可以理解为在原字增加音符或意符时,被增加音符的原有部分是被当作意符看待的,被增加意符的原有部分是被当作音符看待的。
所谓“省形”指的是意符笔画的省略,有两种情况:1.省略重复部分,如“星”从晶省,生声;2.使笔画结构平衡,如“乔”从高省,夭声。
所谓“省声”指音符的笔画或某一部分的省略,有三种情况:1.简化结构繁复的音符。
如“鲜”,从鱼,“”省声,音符“羊”是由“”简化而来的。
2.省去音符结构的一半或一部分。
如“茸”,从“艹”,聪省声,其音符“耳”由“聪”变化而来。
3.为了结构的平衡而省去音符的一部分笔画。
如“嵇”,从“山”,稽省声,音符中的“旨”被省去,用以安插意符“山”。
二、意符表义如果将形声字与表形字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共同点是形声字的意符、音符与表形字一样都是建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的。
不同点是:形声字既有表意的成分(即意符),又有表音的成分(即音符);而表形字则没有表音的成分。
那么,形声字的意符、音符各有什么作用呢?下面三节将作具体分析,先来看意符。
意符可以分为两大类:1.表示意义,如“乔”,从高省,而其义也为“高而曲也”。
2.表示类属,如“裹”,从衣,表示这个字与衣服有关。
任何一个形声字,在其开始出现时,其意符不属于第一类就属于第二类。
其中,第一类所表示的范围较窄,用法也较少。
第二类表示的类属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其作用只限于表示字义范畴,即表达一个笼统的概念。
这类意符是推求字义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有些意符还可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物质生产、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如古代“炮”字从“石”,可知当时的“炮”并非今天的大炮,而是用机械力量弹射石头的装置,即“以机发石,为攻城械。
”(《新唐书·李密传》) 但是,在分析形声字意符时不能过高估计其指示词义的能力,原因如下:1.为明确本义而加的意符不一定表示本义所的意义范畴。
如“悬”是后起的形声字,本义是悬挂;其本字是“县”,本义也是悬挂,不过后来假借为“州县”的“县”,便又造出“悬”来表示本义。
这样,“悬”字从“心”是无义可取的,如果要从“心”旁来理解“悬挂”之义,就会十分茫然。
2.同音假借的存在及意义的引申。
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与假借义无关,与引申义也无必然联系。
字形的稳定程度比字义大得多,字形的变化没有字义变化快。
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后,其字义又进一步假借;而且,由于假借字的通行,致使形义脱节,出现常用义项与该字意符表示的意义或类属不一致的情况,从而使一些形声字意符失去了表示意义范畴的作用,成了一个虚设的符号。
段玉裁说的“有假借之用,则义不必依形”就是这种情况。
假借字只取其音,不取其形、其义,纯粹成了一个音节符号。
如“权”的本义是“黄华木”,但在古代其常用义是“反常”,即“权变”,并由此引申为“权诈”之义。
其另一常用义为“秤锤”,又用如动词,可理解为“称”。
以上都是假借义,与“权”所从的“木”无关;至于后起的“权力”之义与其相去更远。
另外,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有的与假借义的情况类似,离本义距离较远,其与意符的联系就不易看出来了。
如“引”的本义是“开弓”,其引申义“引退”与意符“弓”不相干。
3.在与音符复合过程中,意符逐渐由象形符号变为意象。
意符本是一种以“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为基础的象形符号,图画特色比较突出,所像都是具体之物,义域单一,写实性强。
在发展过程中,这些符号不断与其他字一起构成新字,图像特色逐渐淡化,意象特点逐渐占了优势。
这样,结合能力、组字能力大大提高,但也因此失去了明确表示意义或类属的作用。
如“日”,其象形符号为圆形,像太阳。
在卜辞中,它已经开始意象化,由空间扩展到时间。
“昔”、“朝”、“旦”、“昏”等时间字中都有“日”字。
另外,意符的使用没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如狐、猴、猪不是一类东西,与犬也不同类,但其意符都用“犭”。
可见,表示类属的意符相同并不意味着意义也相同。
如从“马”的字都和马有关,从“木”的字都和木有关,但它们并不一定同义。
这种同意符却意义不同的现象使意符指示词义的能力减弱。
三、音符表音音符一般取自表形字,形声字也有作音符的。
它们进入新字后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字体,只充当表示新字读音的偏旁。
有少数形声字随着语音的变化而改变音符,如现在的“证”字在《说文》里从“登”,后来,当其从舌头音变为舌上音时,“登”不能代表实际读音,为了密切地表示语音便改变音符为“正”。
可见,某些形声字的音符确实可以准确表音,但这样的字为数不多。
与意符表义的情况类似,我们对音符表音的作用也不可过于依赖。
原因如下:1.古今语音的差异。
形声字产生的时间久远,上面的情况较少,有很多字的语音变了,音符却没有改变。
如果就现在的形声字来看,音符的表音作用并不显著,许多同一音符的字不再读同一个音,甚至相去甚远。
2.字体的演变。
有些在小篆中音符明显的字到楷书中已经无法看出来了。
如在小篆中“更”是“丙”声,“布”是“父”声,“定”是“正”声,但在楷书中都看不出其哪一部分是音符。
3.省声字的存在。
如前文所述,省声字的省略标准不统一,只《孟子》假设复句的分句形式陈顺成(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孟子》一书中共有428个假设复句。
其分句(组)的结构形式有主谓结构、非主谓结构和复句等;其分句(组)的组合形式有主谓结构和主谓结构组合,非主谓结构和非主谓结构组合,主谓结构和非主谓结构组合,单句和复句组合,复句和复句组合等。
[关键词]《孟子》;假设复句;分句形式一般认为假设复句是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结果。
正如《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所言:假设复句“其内部结构是:上句表假设或条件,是偏句;下句表示对结果的推断,是正句。
”[4:947]《孟子》一书的假设复句都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为了准确全面探究《孟子》的假设复句,我们以杨伯峻《孟子译注》为据,并参考各种孟子注本,对全书中的假设复句作了详尽的统计。
在统计时我们将所有假设复句全面观照,紧缩复句和作多重复句分句的假设复句也包括在内。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孟子》中共有假设复句428个,包括单层假设复句、紧缩假设复句和充当多重复句分句的假设复句。
下面,我们就对这些假设复句分句的结构和组合形式进行系统考察。
一、结构形式《孟子》假设复句的分句与现代汉语假设复句的分句在构成成分上基本相同,既可以由主谓结构充当,也可以由非主谓结构充当;第一层是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其分句组还可以由复句充当。
1.由主谓结构充当分句(1)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梁惠王上)(2)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公孙丑上)(3)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离娄下)例句(1)的偏句和正句均由主谓结构充当,(2)的偏句“人告之以有过”是主谓结构,正句“则喜”为谓词性非主谓句(实质上承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子路”)。
(3)的前一分句虽然不是主谓结构,但后一分句属于主谓结构。
2.由非主谓结构充当分句此处的“非主谓结构”内涵较为复杂,包含了除主谓结构之外的多种结构,为了分类的明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非主谓结构”。
(1)由动宾结构充当分句(4)无野人,莫养君子。
(滕文公上)(5)君馈之,则受之。
(万章下)(6)欲有谋焉,则就之。
(公孙丑下)例(4)中,“无野人”是动宾结构充当假设分句。
(5)中的动宾结构“则受之”做复句的结果分句。
(6)中,假设和结果两个分句都是动宾短语。
(2)由偏正结构充当分句(7)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滕文公下)(8)不思则不得也。
(告子上)(9)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公孙丑上)(10)作于其心,害于其事;(滕文公下)例(7)状中结构“速已矣”在句中表示假设复句的结果。
(8)中,假设分句“不思”以及结果分句“不得也”分别由两个状中结构来充当。
而(9)中的“塞于天地之间”则是一个动补结构,作复~~~~~~~~~~~~~~~~~~~~~~~~~~~~~~~~~~~~~~~~~~~~~~~~~~~~~~~~~~~~~~~~~~~~~~~~~~~~~~~~~~~~~~~~~~~~~~~~~~~~~~~~~~~~~~~~~~~~~~~是“取一偏旁,不载全书”就指为某字之省,甚至出现同一音符在某字里“省声”,在另一字里不省的情况,更无系统性了。
可见,省声字割裂音符的结构,使得本来是表音的音符丧失了表音的作用。
四、音符表义有少数形声字的音符除了表示读音之外,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即音符与字义有关系。
这就是所谓会意兼形声或形声兼会意的字,字书上称作“从某某,某亦声”。
如“婚”字,《说文》:“从女昏,昏亦声。
”在古代,娶媳妇一般在黄昏之时,所以从“昏”,而“昏”又是音符。
一般而言,形声字的音符只起表音的作用,不具有特定的意义,但是确实存在如上所述的所谓“声义同源”(段玉裁语)的现象。
为什么会如此呢?1.词义的引申发展,这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后起形声字在原字的基础上取原字音、义,增加别义的形符而形成新的形声字。
如“咏”在“永”的基础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