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代的城市
宋元时代都城的特点

宋元时代都城的特点1. 弘扬文化的中心宋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都城作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承载了弘扬文化的重要任务。
宋元时代的都城以开封和大都为代表,这两个都城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特点。
1.1 开封: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开封是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开封位于黄河南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1.1.1 建筑风格与规模宏大开封作为北宋时期的都城,其建筑风格以宫殿、庙宇、园林等为主要特点。
皇宫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位于开封皇城内的紫禁城就是北宋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地,其建筑群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1.1.2 文化艺术的繁荣开封是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的中心。
当时,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形成了著名的“文学社交圈”。
这些文人通过创作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开封还建有许多重要的文化机构,如太学、图书馆等,为推动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大都:元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都是元朝(1271年-1368年)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大都位于今天北京市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1.2.1 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大都作为元朝时期的都城,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的特点,形成了独特而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由忽必烈下令修建的元大都城墙就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规模宏大,堪称世界奇迹。
1.2.2 文化交流的中心大都是元朝时期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
元朝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大都,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并存。
元代的戏曲艺术在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元曲”。
2. 经济繁荣的象征宋元时代都城的特点之一是经济繁荣。
这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
2.1 商业贸易的兴盛宋元时代都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商业贸易兴盛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算卦
蹴鞠
唱曲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戏剧表演: 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 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在元朝兴盛起来。
传统节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
元 日元受到人们的重视。
旦宵
中端 秋午
猜一猜:这些诗词分别描述的是什么节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开封
杭州西湖
2.地位: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 园
3.开封最繁华: 大相国寺 每月举办 多次庙会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大相国寺 特点:
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室内 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各种表演。
开封最繁华的地方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最马优秀的杂剧作郑家是
致
光
关汉卿
,白朴代表作是悲剧《关汉窦娥冤》。
远 关汉卿:《祖窦娥冤》
卿
关键词:
血溅白练、六月飞元雪、曲三四年大大家旱
元代杂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王实甫
关汉卿 —— 《窦娥冤》
第三篇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体例: 编年体通史 内容: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
巩固提升
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学作品的世俗化
C 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作品中适应了这种趋势的是( )
A.《离骚》 B.《诗经》 C.《窦娥冤》 D.《天工开物》
6.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
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开封
中建史名词解释

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曲:又窄又弯的小道虚:在一些交通要道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四水灌都:开封的别称三横四直:苏州的别称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的大学,后多为祭祀用,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斗城:为了配合渭水河岸的地形,城址曲折仿北斗星(汉长安城的别称)刺桐城:宋元时代起泉州的别称夹城:在两个距离很近的城市之间,加筑两道城墙吧两个城市连接起来,这一部分称为夹城又称联城草市:宋代紧邻州县城郭发展起来的新的商业市区瓦子:集中各种杂艺,游艺,茶楼,酒楼还有妓院的综合娱乐场所,接近闹市和城门处鬼子市:宋朝一些晓市天不亮就开业,被称为鬼子市。
关厢:在城外形成的商业区。
明清时,城垣内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一般沿城外道路带型发展子城:宋代平江府之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藩坊:南宋时期某些城市中形成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区,成为藩坊满城:又称少城,位于府城内的皇城西南,为八旗官兵驻地,属成都将军管辖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邑:不仅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闾里:一般的居住地段成闾里。
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为里的门弹室:在闾里内设置,专管弹压平民市舶司: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贸易马面:凸出墙体外侧的一段,防守从侧面攻击的敌人瓮城: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备之一。
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
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起的附属建筑,多成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租界:指两个国家议定租地或租借章程后,在中国指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商埠: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镇或指商业发达的城市水城:登州大城北部一城,又名备委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为泊船之所九边重镇: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长城沿线内测划分防区修建士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形成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鲸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防御千户所:明代均卫所制中,为防备敌人入侵骚扰而建的一个卫所。
宋元时期的城市

子城旳西北角集中多种商市,是 城市旳商业中心;县署以北是整齐 密集旳前街后河旳居住街坊。
河流和道路系统——道路系 统城方格网形,主要道路呈 井字或丁字相交,大街之间 多是东西方向旳小巷。
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和四条南 北向旳大河道,即三横四直。 道路常与小河平行,形成前 街后河旳格局。
功能分区:
东部区——衙署、贵族住宅、商市 北部区——商业区 西城区——羊市、牛市、马市等 南城区——金中都老城区,繁华区
元大都旳城市规划
城市构造:
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 外城:城墙、城门 皇城:兴圣寺、隆福寺、宫城、 环水而居 宫城:工字形朝寝两大殿
元大都旳城市规划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中轴线、钟鼓楼、棋盘式街道、天然河流与人工水渠构成 完整水系 院落式住宅、东西向胡同、开放式街巷
6、大运河一直对北方旳物质供给发挥着主要作用,宋金后 来,因为黄河屡次决口改道,破坏了淮河水系,淤塞了汴河, 使中原地域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洛阳、开封等某些主要城市 也逐渐衰落。
7、除元大都等少数城市外,许多城市都扩建商业、手工业 中心等,所以城市布局多不规则。
(二)宋元城市发展旳特点
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降低。 2、兴起许多大旳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旳市镇。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城市多且
发展迅速。 4、以省会为中心旳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这一特点主要是
针对元朝而言。元朝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施以省制为中心 旳行政区划体系,开创了以“省”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单 位旳先例,并一直延续到今日。
5、都城地理位置上旳转移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再由南向北旳过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 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舞蹈、 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起,成为一种综合性 的艺术。
著名戏剧家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 剧《窦娥冤》
关汉卿
《窦娥冤》
《• 《窦窦娥娥冤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
代表作:《如梦令》、《声声 慢·寻寻觅觅》
著名词人
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 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 “苏辛”。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 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 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 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
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 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 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 一起。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著名词人
李清照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 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被誉为 “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 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 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 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 忧患情怀
演出
瓦子 勾栏
研读教材:瓦子是一个什么场所?
开封城内有许 多娱乐兼营商 业的场所,叫 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 多专供演出的 圈子,称为 “勾栏”。
《清明上河图》瓦子
瓦子兴起的原因。
随着城市的繁 荣,宋代的市 民阶层不断壮 大,市民文化 生活也丰富起 来。
《清明上河图》瓦子
(2)勾栏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血染白绫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四)《资治通鉴》
1、 北宋 史学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一部 编年体 史学巨著。
2、记载了上起 战国 下至 五代 1300多年的历史。
3、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 丰富 的资 料。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 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生活丰富多彩。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C)
①开封 ②兴庆 ③临安 ④大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
课堂小结
一个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两种文学形式: 宋词、元曲 三位杰出词人: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三个著名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多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当堂检测
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
城市变化之一:
商业区分布更为自由
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商业区 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都长安
北宋开封
城市变化之二:
商业活动时间延长,全天营业。
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在宋朝,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 夜市昼夜相接。
宋元临安城市与文化建设研究

宋元临安城市与文化建设研究临安,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临安区,是中国南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城,临安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是全国重要文化中心之一。
在临安的城市与文化建设方面,宋元两代都有较为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通过对宋元临安城市与文化建设的研究,探讨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的意义,以及对于今天的启示。
一、宋元临安的城市规划宋元时期,临安经历了城市规划上的巨变,先是宋代的规划,又经过元代的改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风貌。
宋代的临安城以武林门为中心,东西长南北短,紧贴钱塘江,城墙上设有门楼,城内设有大街小巷,布局严谨,具有很强的组织性。
而元代临安,则在宋代城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城墙范围,增加了多所宫殿、庙宇等建筑,同时修改街道路线,使城市规模更加壮观。
临安城的城墙高达七十米,周长达九十多公里,城内有宫殿、庙宇、河道、坊街、酒楼、茶馆,一应俱全。
二、宋元临安的文化建设除了城市规划的建设,宋元时期的临安还以文化建设著称,那时临安有着众多文化名人,如大文学家吴潜、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欧阳修等,他们在临安留下不少名篇佳句,并将临安推向宋元两代的文化前沿。
宋元时期临安还有许多书院,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如东岳书院、涵碧书院、天童书院等,其中以天童书院最为著名,曾培养了不少科举状元,并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此外,宋元时期的临安还有一些重要宗教文化建筑,如灵隐寺、雪窦寺、六和塔、天竺寺等,它们为临安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宋元临安城市与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宋元临安城市与文化建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临安的城市规划在其时代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的范本,对于下一代的城市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宋元时期的临安,文化建设的繁荣使得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涌现出来,为当时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临安的文化建设的影响不仅止步于当地,而是超越了时空,对今天的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也有深刻的启示。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

1.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达,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 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 时的大都。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 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 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 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 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大相国寺有大小院 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 姓交易”。
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杂剧:形成于宋代, 元朝兴盛。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 所进行演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杂 剧 陶 俑
吹口哨和舞蹈
杂 剧 陶 俑
吹笛和击节板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一些节日的 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端午节的吃粽子、 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宋朝市民精神生活: 传统节日习俗多 娱乐购物去 瓦子
阅读材料,认识瓦子:
想一想:宋朝的瓦子是怎样的场所?两宋时期,瓦子 迅速繁荣说明了什么?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 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 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瓦子” 。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 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 这里卖艺谋生,瓦子里有许多摊位十分热 闹。
说书
木偶戏
斗蟋蟀
卜卦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 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商品经济的发达,在城市建设上表现出来:
1)都城建设方面,主体保持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寝的格局,坊市有了重大变革。 2)城市出现了娱乐观演场所---“瓦子",消防报警系统---望火楼. 3)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不太规则,自发生长,改变了隋唐时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
下的局面.
元:1)崩溃的坊市制度进一步完备 2)封建传统礼制观念和风格的复归
还有国子学,小学,武学,律学,算学,医学等学校. 3)寺庙建筑:相国寺,开宝寺,道观有万寿宫等.
5.居民区与人口
居住区: 院落式的街巷制,按街巷分段组织居住。 人口:在130---170万之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6.城市园林,绿化与公共设施
九处园林:万岁山, 城西的金明池、玉林苑
四、南宋临安 1.腰鼓城 城市形状一改过去方形或长方形,建成
七、金中都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定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灭 辽和南宋后,疆域扩大,迁都到辽的南京,改称中都,这是北京在历 史上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开始。
在中都改建前,专门派画工去汴梁,测绘北宋都城及建筑的图样, 参照它的形制进行规划建设。
主要原因: 1) 商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商品数量种类很多,尤其是茶丝及瓷器,是当时的主要
出口商品. 2)造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于航海. 4)宋元两代把对外贸易做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而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4.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 秦朝:郡——县; • 东汉:州——郡——县 • 唐代:道---府、州---县; • 宋代:路---府、州--县 • 元代:省——路、府——州、县(最普遍)
5.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的频繁 位置经历由西到东,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的转移过程:
长安---东都洛阳---东京开封 ——杭州——北京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解体,开放 型空间结构形成.
“中世纪中国的城市革命” 坊里制度被打破,变成由街道划分的街巷制,标志着我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之 前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五、宋代苏州城
苏州当时名为平江府。
《平江图》我国最早的一副城市 规划地图,把当时苏州城市的范 围、城池、道路、河道、桥梁以 及重要建筑物都相当准确而形象 的刻绘在一石碑上,对我们研究 宋代苏州城的建设乃至整个中国 古代城市建设都提供了宝贵、可 靠的资料。
布局特点:
1)平面长方形,开五门,城 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门外 有水门,可通船。 2)子城位于城市中央略偏东 南,周围有城墙,主要建筑物 都布置在一条明显的轴线上。 3)道路呈方格形,正对城门 的几条较重要,城市河道密集 与街道一样都是东西、南北并 行直线,常是前街后河。 4)有许多坊,无坊墙和坊门。
3)外城: 又称“罗城”北宋多次重修、扩修,周围40多 余里,城高4丈,每百步,设马面、战棚。
总结:
开封城三道城墙, 三道护城河, 坚固的城墙及作战 设施,反映出对京城防御的重视,也是对开封地处平原 防御缺陷重要的弥补措施.
3.道路及河道系统
1)道路 以宫城为中心,干道正对各城门,形成井字型格网状,其他的道路及巷道 也呈方格形,也有丁字形相交,还有几条斜街,因为开封城是逐渐扩建而 成的,所以道路系统不像唐长安,洛阳那样规则,主要大,在主要道路旁或尽端,形 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6)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 行,在交通便利的地点设有固 定的集市场所。
7)私家园林较多。
思考:南方地区性城市的特点
1949年的苏州
六、辽朝的城市
由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后汉化,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封建 化道路,城市大部分位于今河北、山西北部及辽宁省境内,内蒙古东 南部及松花江流域分布也较多,其中 “五京”最重要,分别是首都上 京、陪都中京,东京、西京和南京,是五个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城市。
关于宋代:
• 《中国大历史》:历史进入宋代,好像从古代进入到现代 • 东方的文艺复兴 • 中国中世纪的城市革命 • 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迈进 • 国际地位,文明程度
二、城市发展、建设的特点
1.城市发展和分布的“南升北降”态势延续
南方的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比北方发展快.
2. 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东京,苏州、杭州、江宁、广州等大都会;景德镇。 3.对外贸易空前发展,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南北长、东西较短、不规则的宽带 形。 2.城内仅有宫城和大城, 没有皇城和内城。 3.宫城位置偏南, 外形也不规整。 地理条件,历史情况,时局混乱和南宋 政府的偷安都是主要的原因.
4、居住区 全城共8个厢,城外有两厢,共有68个坊。 5、市场与娱乐场所 6 、河道 7 、私家园林多,风景优美 8、寺院、道观多
2)河道 开封城的内河道较多的有四水贯都之称,四条河分别为:汴河,蔡河,五丈 河,金水河.
4.市肆街道面貌
商业分布在全城,与居民区相混杂,沿街、沿河开有很多的铺,形成了商业街. 1)商业:出现了一种娱乐场所瓦子,集中了各种演唱和游艺表演,同时汇
集了茶楼和酒楼等。 2)文化:很发达,皇室有国史馆,掌管编修国史,最高学府是太学,此外
唐末以后,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个短期分裂局面。 经历了“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分裂后,北宋(开 封)统一了中国,但一开始就受到北方辽(契丹 族)、金(女真族)的威胁。后来金灭了辽和北 宋,宋高宗退守江南(南宋、临安),形成南北对 峙局面。之后蒙古族兴起,灭金、南宋,并征服了 中亚、西南亚和欧洲东部,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 元朝大帝国。
三、北宋开封
1.地理位置
地处中原,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汇点;同时面临黄河决堤的危险。
2.城市总体布局
1)皇城: 位于里城的中部,又称宫城,大内,周围五里, 城外有护城河,宫城居中,四面开门,南正门 为宣德门,是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城市 中轴线的起点,宫城内正殿是大庆殿。
2)里城: 里城又称内城,其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四 面有10个门,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