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 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初期著名理学家,‚关学‛ 学 派创始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中进士,曾任丹州云岩县令.宋英 宗末年,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 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宋 神宗初年,任崇文院校书,不久辞 职,回乡讲学。后又任同知太常礼 院,不到一年即告退回乡,在途中 病逝于临潼。著述今存《正蒙》、 《横渠易说》、《经学理窟》、《 语录》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张载集》收录最全。
李觏(1009—1059),字泰伯 ,建昌军南城人。出身于小地 主家庭,少时家境衰落。进士 不第,以教书为生。晚年由范 仲淹推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 讲。晚年创办旴江书院,人称 旴江先生。北宋庆历初,宋仁 宗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地主 阶级革新派实行改革,史称‚ 庆历新政‛。李觏的政治思想 受此影响,力主改革, 富国强 兵。其著述被后人编为《直讲 李先生文集》,1981年中华书 局汇集出版的《李觏集》最为 完备。
三、文化状况
宋朝时期,文化繁荣灿烂,风格独特鲜明,理学、文学 、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达到了中华 文化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这一时期,儒、佛、道三教合一,为理学思潮的形成 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促使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进 行深入思考,成为理学思潮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政治状况
鉴于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北宋统治者采 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政治体制,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中央集权。 在中央,限制宰相权力。 在军事上,限制高级将领的兵权。
两宋王朝与西夏、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 对峙,战乱不断,边患问题十分严重。 同时,由于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社会阶级矛盾 不断加深。 宋初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虽然取得一时 之效,却最终导致政治弊端严重,国家积贫积弱。

主题四 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编辑PPT)

主题四 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编辑PPT)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加油小站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后世有哪些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 负面的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 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 祸根。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知识点二 宋代经济的发展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上午9时35分24秒09:35:242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9时35分21.8.3009:35August 30, 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9时35分24秒09:35:2430 August 2021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⑦ 江浙 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⑧ 海南岛 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⑨ 汝窑 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还有官窑、哥窑、钧窑等) 北宋兴起的江西⑩ 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 瓷业中心
图解历史
突破泰安考点 栏目索引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解说:由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描绘市民生 活的风俗画出现。这是两宋绘画的一大特色,其中北宋大画家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和繁华景象,画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 致,再现了北宋商贸的发展,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二宋朝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979年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陈桥兵变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民间传说:第二天,当赵匡胤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忽被一阵“万岁”声惊醒,大将高怀德捧着黄袍,不由分说就批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三军高呼万岁,响彻云霄。

赵匡胤推辞再三,众人以死相胁,最后赵匡胤依刘邦故事约法三章,大军向东京进军。

城内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早已恭候多时,此二人都是赵匡胤的心腹。

接下来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说的,赵匡胤逼使周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废除宰相坐议礼建隆元年(960)二月,宋废除了宰相坐议之礼。

以往各朝,每逢国家大事,皇帝必召宰相等重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议。

议毕,皇帝赐茶,臣子方可退下。

唐及五代时期,仍沿此制。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仍留用范质、王薄等后周重臣。

他们曾受周皇重用,这就容易受到猜忌;加上宋太祖猜忌心较重,稍有不慎,便会祸从天降。

他们奏请改变旧制,不再由君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代之以奏札。

宰相有事,可奏呈皇帝,皇帝批阅后,再给宰相下旨。

赵匡胤对此表示同意。

从此,宰相“坐而谈事”的待遇就被取消了。

公元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禁军宿将,以温和的方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应邀参加这次宴会的,有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尚书省
归入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隋 唐 三 省 六 部
吏 部
2015/10/8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13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 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 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宋神宗起 用王安石 时 间
目的
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主要措施
农田 水利法
方田 均税法
内容
作用和成效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 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 除赋税,得到实惠。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争议最大)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 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 交流,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 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御史 大夫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1)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凡军国大事,必 由中书省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门下省审议复奏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户 礼 兵 刑 工 2吏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 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 制约

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提纲

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提纲

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提纲一、政治:1.宋灭金:金灭北宋靖康耻后,全国北方地区归金朝统治,南方地区变为南宋。

2.政治体制:南宋采用官僚制,设有行省、路、州、县等行政区划,各级官吏由文官选拔。

3.群雄割据:宋朝末年,各地军阀割据,形成南宋和南宋时期的十国。

二、经济:1.科举制度:南宋推行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分为县、府、京三级,科举考试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手段之一2.发展长江流域经济:南宋时期,长江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

3.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建、广东两地开始进行对外贸易,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进行商贸往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1.科学技术:南宋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突破,如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磁铁等发明被广泛使用。

2.文学艺术: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品,如辛弃疾、陆游等词人的作品被称为“南宋词派”。

3.书画艺术:南宋时期书画艺术达到了高峰,以米芾、李唐、王献之等为代表的书画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作品。

四、农民起义:1.平江起义:平江起义是宋元时期南方农民起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著名的红巾军起义的起点。

2.紫荆山起义:紫荆山起义是宋元时期南方农民起义的第二次大规模起义,由郭子兴领导,建立了“大宋”政权。

3.红巾军起义:红巾军起义是宋元时期南方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广泛动员了农民群众,成为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

4.明教起义:明教起义是宋元时期农民起义的的一次重要起义,由张世杰领导,其后逐渐演变为移民团体,并发展成宋元时期的红巾军。

五、对外关系:1.金朝入侵:南宋时期,北方金朝多次入侵南方,南宋为了保卫国家,进行了多次抗金战争。

2.辽朝和西夏的关系:南宋时期,与北方的辽朝、西夏等国家保持着一定的外交关系。

3.南宋与契丹、西夏的和平:南宋期间,与辽朝和西夏签订了一系列和平协议,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以上提纲是关于宋元时期的历史知识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和详细阐述,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4.1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4.1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1.古代回避制度: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 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在一千八 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一项很有 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 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 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 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 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 队的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巩固政权, 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 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高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 熟—宋元时期
第6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历史通史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 6 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考纲解读] 1.从宋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宋元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2020版高考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元朝:行省制度(1)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

考点二 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背景
1、积贫积弱的北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农民反抗不断(阶级矛盾) (政治危机)
(2)冗官、冗兵、冗费 (“三冗”) “积贫、积弱” (财政危机 )
(3)辽和西夏的威胁
民族矛盾 (边患危机)
一、改革背景
1、积贫积弱的北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2、元朝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 现了统一。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一、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新发展。
地区
③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
(2)行省 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定期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省官互迁制
2、地方制度——行省制
(1)设置:
(2)受中央节制:
(3)特点
①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
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②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
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 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
二、宋元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
阶 段
经济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特征 民族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各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外交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文化
封建文化高度繁荣,有突出成就,继续处 于领先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翼之战、攻打塔塔儿、阔亦田决战、消灭
王罕、消灭乃蛮部等。至1204年,漠北基
本统一。
A
37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A
忽必烈
成吉思汗的孙子。 1253年他率蒙古 军队进攻云南, 第二年灭掉大理。 1260年,忽必烈 继承汗位。1271 年,他定国号为 元,他就是元世 祖。定都燕京, (大都)
38
外征的结果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建立起四大汗国: 内征的结果是其后继者最终统一中国,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少数人在森林中从事狩猎,称为“林木中的百姓”。
A
35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铁木真(1126— 1227),蒙古族杰出
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1206年,他统一蒙古
各部后,被蒙古贵族 尊为成吉思汗;元朝 建立后,被追尊为元 太祖。
A
36
1189年铁木真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后,开始
了统一漠北的漫漫征程。重要的战役有:十
时间: 1127年
建立者: 赵构
都城: 临安
A
25
传说,岳飞出世
时,有一只大鸟从岳 家屋顶飞过,还叫了 几声。岳飞的父亲感 到几分惊讶,满怀希 望地给刚出生的婴儿 取名为「飞」,字 「鹏举」,寄望他将 来像大鹏鸟一样展翅 高飞,前程万里。
A
26
郾城大捷
A
27
军法规定:凡是践 踏民间禾稼、压价 强买商品者,定斩 不赦.
下一33页
➢ 宋金和议
“绍兴和议”主要内容有:高宗
向金称臣,金皇帝册立宋高宗为皇
帝;宋每年向金交纳“岁币”银
25万两,绢25万匹;宋金东以淮
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
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唐
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
以南归宋。
A
34
四、元朝的统一和元末农民战争
蒙古包与蒙古战士
蒙古人放牧马、牛、羊,住在帐幕里,随水草迁移。
内容
3 2中1
、 、书、
澎 宣省中
湖 政(书
巡 院地省
检 (方(
司 西)中
(藏 央
台) )




目的
为 了 巩 固 元 朝 的 统 治


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 分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 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 政府 之下,便 于民族之间的 友好交流,促进了族融合。
A
39
A
40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怎样看待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抗元宁死不屈,正义可嘉,气节A可敬
41
陆秀夫
南宋兵败, 为避免被俘, 负幼帝广东 崖山投海而 死。
A
42
巩固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幽州(南京)

北宋


澶州

A 东京
15
辽与宋的关系:
辽 澶渊之盟
北宋
北宋每年送给辽白银10 万两,绢20万匹,辽撤 走,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以白沟为界。
(960—1127年)
A
16
4、西夏的建立
时间:1038
民族:党项族(羌族)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A
17
西夏的建立
辽 西夏
北 宋
辽、北宋、西夏A 形势图
A
45
元朝的制度
1、中央官制:
①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②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行使宰相职权,职责与唐代尚 当——为最高行政机关
③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书省相
④设宣政院,统领全国宗教事务和兼管西藏地区,是元朝中央机构设立的一大创 举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A
46
行省制度的目的和影响
岳云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珂《金佗续编》
A
28
这是岳飞手迹:还我河山。
表达了岳飞对金兵南下入
侵的极大愤慨和一定要收
复中原的决心。
A
29
A
30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性前
A
31
1141年,宋高宗指使秦
桧以“莫须有”(或许
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
杀害于风波亭。
A
32
杭州西湖的A 岳飞墓
A
20
三、女真的兴起和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 真
A
21
金的强大
时间:1115 民族:女真族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
A
22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南宋建立
A
23
金灭辽和北宋
公元1127年,金军再度南下, 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 宋钦宗。北宋就这样灭亡了。
宋徽宗
宋钦宗
A
24
南宋的建立
阿拉伯人
汉 回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主要有哪些 蒙古 途径?有哪几个重要阶段?
畏兀儿
A
44
元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西藏、台湾、澎湖、云南等边疆地区首次归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
元朝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①空前辽阔的疆域便利了各民族的活动和交往,是统 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民族融合形式多样,高潮迭起,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的基本内容; ③采取强有力措施空前有效地管辖边疆地区,是元朝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1038年, 元昊(党项 族)称帝, 国号大夏, 建都兴庆, 史称西夏。
18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夏 和议

三角鼎立
西夏
时战北时和

1005年,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A
19
宋夏合议内容:
▪ 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西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白银7万两 ,绢15万匹,茶叶3万斤;重开边境贸易。A47琉球
台湾,在 元朝时被称作 琉球;元政府 设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 球。
A
48
返回
元朝的灭亡
▪ 政治腐败、徭役沉重、民族冲突——农民运动
▪ 1351年,刘福通领导三千余人起义,红巾起义
▪ 1368年 ,朱元璋带领起义军攻占元大都,元 朝灭亡。
A
49
END
A
50
契丹文字
A
9
2、辽的建立
时间:947

建立者:耶律德光
丹 人 饮


都城:上京
改名原因:族名不利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A
10
占领幽云十六州
A
11
3、辽宋的战和
幽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宋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A
返1回2
寇准
寇准
北宋宰相。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时,主 战。
A
1
一、五代和北宋的政治经济(907——960年)
返回
A
2
北宋的建立和加强 中央集权
时间:960年(后周禁军)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建立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A
3
陈桥兵变
陈桥驿遗址
A
4
“杯酒释兵权”
A
5
中央集权: 1、削夺禁军大将的兵权,实行将兵分 离,军权集中于皇帝。 2、分割相权;文臣做地方高官,防止 武将转圈;地方财政归朝庭管辖。
A
13
10世纪—12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与 辽、西夏政权的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 在这段历史中,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英雄人物。 你知道两部小说描写的家喻户晓的英雄是谁吗? 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在真实历史上的事迹是 什么?本课将会告诉你。
A
14
辽 辽宋 宋 夏和的 战和
云州
西
辽 蔚州

太原

维护了统一与安定,但也导致了 “积贫积弱”。
A
6
二、辽、西夏的建立和北宋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辽)
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兴起原因:任用汉人,接受和学习
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A
7
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 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 流域,以游牧为主。
A
8
下一页
北至阴山以北,西北到新疆、中亚地区,西南至西藏、云南,南至南海诸岛,东南至琉 球[今台湾],东到辽东,东北到今库页岛。史A载元朝版图“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43。
民族融合的表现
1、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
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
3、回族的形成。
波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