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节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

第二节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

2. 重要种: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 重要种:根癌土壤杆菌( )。 为害多种植物引起根癌病。 为害多种植物引起根癌病。 3. 质粒:Ti质粒,Ri质粒,细菌素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假单胞杆菌属( ◆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 鉴定性状: ,短杆状、直或稍弯, 鉴定性状:G-,短杆状、直或稍弯, 大小0.5~1.0×1.5×1.5~4.0µm;鞭毛 × × 大小 ; 单或多根,端生;菌落灰白色,有 单或多根,端生;菌落灰白色, 些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褐色色素; 些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褐色色素; 好气,呼吸型;最适温度 好气,呼吸型;最适温度28~30℃。 ℃
Pseudomonas细菌引起的细 细菌引起的细 菌性叶斑病, 菌性叶斑病,一般病斑中 央褐色,边缘深色, 央褐色,边缘深色,受叶 多角形, 脉的限制病斑常呈 多角形, 有时外围有一黄色晕圈。 有时外围有一黄色晕圈。 在显微镜下镜检病斑组织 会看到细菌溢 。在单子叶 植物上病斑常呈条斑或条 纹形状 。
(2)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殊结构物 ) 鞭毛: 鞭毛: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 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 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细菌具有 运动性。 运动性。 鞭毛的类型:极鞭和周鞭。 鞭毛的类型:极鞭和周鞭。各种细菌的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是细菌分属 的重要依据。 的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还有菌毛、性毛、 除此之外,还有菌毛、性毛、粘质层 菌毛
天竺葵叶斑病( 天竺葵叶斑病(Pseudomonas cichorii) )
◆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 1. 鉴定性状:G-,短杆状,大 鉴定性状: ,短杆状, 小0.4~0.6×1.0~3.0µm;单极生 × ; 鞭毛;菌落蜜黄色,产生非水 鞭毛;菌落蜜黄色, 溶性的黄色素;严格好气; 溶性的黄色素;严格好气;最 适温度25~27℃。 ℃ 适温度 2. 重要种:野油菜黄单胞菌 重要种: (X. campestris )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演示文稿(精)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演示文稿(精)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等侵染性病原物

的特征、特性及主要类群的特点

●掌握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等侵染性病原物

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螺原体属—螺旋形,可在含甾醇和牛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 形成荷包蛋状的小菌落
螺原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生理特性 活体寄生物,寄生于植物的韧皮部 通过裂殖或芽殖进行繁殖 芽殖——菌体芽生长出分枝,断裂而成子细胞 通过嫁接传染和昆虫传播(主要是叶蝉,其次是飞虱、 木虱等) 侵染植物多引起全株性症状 主要表现为黄化、矮缩、丛枝、萎缩及器官畸形等症状
马 铃 薯 环 腐 病 症 状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3.软壁菌门 • 菌体无细胞壁,四周由称为单位膜的原生质膜包
围,不含肽聚糖。 •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一般称为植物菌原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在10min内保持其侵染能力的最高温度,如烟草花叶病 毒的失毒温度为93℃。 稀释限点:病毒病病株组织的榨出液保持其侵染能力 的最大稀释倍数。如烟草花叶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6。 体外存活期:病毒病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20~22℃室 温条件下能保持其侵染能力的最长时间。一般3~5d, 短的仅数小时,长的达1个月以上。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只有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才能制定合理的 防治措施。
一、症状识别
1、菌原体病害:
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 黄化。因此丛生、矮缩、小叶与黄化 相结合是诊断菌原体病害症状时必须 掌握的关键。
2、细菌病害: 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 萎蔫、腐烂和畸形等类,褪色或变色 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ooze)溢出。
(二)侵染源
1.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 如水稻白叶枯病、 柑桔溃疡病、马铃薯环腐病和甘薯瘟等。
2.土壤:如软腐欧氏菌。 3.病株残余体: 4.杂草和其它作物:如桑萎缩病菌原体就可
以侵染葎草并引起病害。 5.昆虫介体:如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传
播介体,而菱纹叶蝉则是桑萎缩病菌原体的 主要媒介昆虫。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类群
1、目前该菌还不能人工培养,属名尚待核准。 2、细胞由细胞膜包裹,无细胞壁; 3、圆球状至丝状,形态可变; 4、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敏感;对低渗盐溶液敏感,对洋地黄皂苷有抗性。 5、菌体主要存在于植物韧皮部筛管中,由叶蝉 类昆虫传播,可致植物黄化、矮缩、丛枝等症状。
植原体属和病例
该属模式种为成团泛菌(P. agglomerans),引起
水稻内颖褐变病。
斯氏泛菌P. stewartii,可引起玉米斯氏萎蔫病。
(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属于变形菌门。 短杆状,有运动性,极生鞭毛 1 至多根。 严格好气性。
模式种: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可引起葫芦科植物叶枯与果腐病。
(6)劳尔氏菌属(Ralstonia)
变形菌门。 短杆状,极生或周生鞭毛运动,或无鞭毛不运动。 该属中较重要的病原为茄劳尔氏菌(R. solanacearum),

new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new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普罗特斯细菌纲
伯克赫氏菌目(Order Burkholderiales)
未确定地位的属(Genera incertae sedis)


6 嗜木杆菌属(Genus Xylophilus)
葡萄嗜木质菌(Xylop hilusamp elina)
普罗特斯细菌纲(Class proteobacteria)
棒状杆菌亚目(Suborder Corynebacterineae)


诺卡氏菌科(Family Nocardiaceae)
21 诺卡氏菌属(Genus Nocardia)


越桔诺卡氏菌(Nocardia vaccinii)
22 红色球菌属(Genus Rhodococcus)


带化红色球菌(Rhodococcus facians)
欧文证实了梨火疫病是Erwinia amylovora 引起的。
C. Auther(1885)用纯培养细菌接种和再分离, 从而证实细菌是病原物。 Erwin F. Smith (美国)和A. Fisher (德国) (1905):出版了《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Bacteria in relation to plant diseases),奠定 了植物病原细菌学。
微杆菌科(Family Microbacteriaceae) 17 棒形杆菌属(Genus Clavibacter) 密执安棒形杆菌(Clavibacter michig anense) 18 短小杆菌属(Genus Curtobacterium ) 萎蔫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 f laccumf aciens) 19 赖氏菌属(Genus Leifsonia) 木质部赖氏菌(Leifsonia xyli) 20 鸭舌草杆菌属(Genus Rathayibacter) 小麦鸭舌草杆菌(Rathayibacter tritici)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质) 革兰氏(Gram)染色反应 革兰氏 阴性菌 革兰氏 阳性菌
3、鞭毛 (flagella) 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是重要分 类依

4、细胞膜(cell membrane)和间体(mesosome) 5、细胞质(cytoplasm)染色反应 6、无固定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细胞质中央,形成核质区,
肽聚糖含量8~10%,G-,菌体球形,卵圆形,短杆形,丝状或 螺旋状,少数有荚膜,二分裂方式繁殖,少数出芽繁殖,大多有 鞭毛,游动,少数可滑行或不运动,光能或化能营养型。 2、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G+
胞壁厚10~50nm,肽聚糖含量高,50%~80%,G+,菌体球 状,杆状或不规则杆状,丝状或分枝(fēn zhī)丝状,三分裂方式繁 殖,少数可产生芽孢(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都是化能营养型。
植物病原原核(yuán hé) 生物
2021/11/8
第一页,共78页。
概述(ɡài shù) 原核生物 (Procaryotes)
1、定义: 一般是由细胞(xìbāo)膜和细胞(xìbāo)壁或只有细胞(xìbāo)膜包围细
胞(xìbāo) 质所组成的单细胞(xìbāo)生物。
没有真正的细胞(xìbāo)核,遗传物质( DNA ) 分散在细胞(xìbāo) 质中,无核膜包围,核质区,无内质网、线粒体,含 有小分子量(70S)的核蛋白体。
第三页,共78页。
第一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yībān)性状
(一)、形状(xíngzhuàn) 和大小
杆状 0.5 ~ 0.8×1 ~3um,
球状 0.5~1.3um,
螺旋状 1.5um ×13 ~14um,
链丝状 少数,如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性状ppt实用资料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性状ppt实用资料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性状
目录
一 细菌的一般性状 二 菌原体的一般性状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原病原核原生核物生物是的指一具般性有状原核结构的一类微生物。 (在一适) 宜植的物条原病件原,核原很中核短主生时物间要的内有一能两般产性生种状大可量以的新引菌起体植。 物病害。一是结构上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细菌;另一种 还(有一是些 )特植菌殊物体的病无形原态原细,核胞如生壁分物枝的,形一仅、般有螺性旋状细形胞等质。 膜包围的菌原体。
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毛;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在适宜的条件,很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新菌体。 在适宜的条件,很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新菌体。 原核生物是指具有原核结构的一类微生物。 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细菌对营养的要求不很严格,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菌落。 细菌多以裂殖方式繁殖,一分为二。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性状 原核中主要有两种可以引起植物病害。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2、菌原体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植在物适病 宜原的菌原条原核件生,体物很为短—多性时状间型内性能。产生有大圆量形的新、菌椭体圆。 形、哑铃形、梨形和线条形。还有些特殊的形态,如分枝 (原形一核、) 生植物螺物是旋病指形原具原有等核原。生核大物结的构小一的一般一般性类状微为生8物0。~8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好气菌。耐低温,对干燥有抵抗力,对高温较敏感,致病温度一般不 超过50℃,在阳光直射下,容易死亡,但在种子和干组织中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的生活力。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ppt课件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ppt课件
2019/12/27
你认识这2/27
你认识这些细胞吗?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019/12/27
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
更多的细胞
肌细胞
神经细胞
2019/12/27
单细胞生物
你认识这些细胞吗?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2019/12/27
大肠杆菌细胞
2019/12/27
显微镜下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模式图
动动物物细细胞胞模模式式图图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019/12/27
2019/12/27
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
放线菌
2019/12/27
衣原体
支原体
原核细胞——蓝藻细胞
颤藻、蓝球藻、项圈藻、念珠藻(发菜)等属于蓝藻
2019/12/27
细菌细胞模式图
支原体细胞模式图
2019/12/27
真细菌细胞模式图 大肠杆菌细胞模式图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019/12/27
2019/12/27
2019/12/27
非细胞结构: 病毒
生物体
原核细胞:
细胞结构:
真核细胞:
细菌 蓝藻 衣原体 放线菌
所有动物 除蓝藻外的植物 真菌:如蘑菇、
酵母菌
2019/12/27

第五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五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芽胞(endospore)
芽胞形成 于细菌细 胞内,对 热、干 燥、幅射 和毒素等 异常环境 具有抗 性。
细菌的细胞
三、细菌的营养、代谢及代谢产物
(一) 细菌的营养 植物病原细菌属于化能有机异养型、 碳源(糖、蛋白质)、氮源(有机或无机) (二)细菌的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 工业生产和细菌的鉴定
(二)分类等级
1、种以上分类等级:
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 (class)、目(order)、科(family)、 属 (genus)。 种(species):细菌种是由一些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的菌系组成的群体。 菌系(Strains):是由分离获得的纯培养物的单个菌 落繁衍的后代组成。一个细菌种具有一个典型 菌株(type strain)或称代表菌株、模式菌株。
肽聚糖的结构:A、肽聚糖亚单位 B、肽聚糖组分结构
肽聚糖层的厚薄和结构决定了革兰氏染色的差异
G+细胞壁 较厚(30~ 40nm)肽聚 糖层达20层 占细胞壁 60~90%, 对青霉素敏 感
G-细胞壁薄 (15~20nm) 肽聚糖层薄, 仅占细胞壁 10%左右, 对青霉素较 不敏感
3、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ene),或称质膜(plasma membrene:
(三)分类方法
1、传统方法 2、数值分类方法 3、核酸分子生物学方法 4、化学分类方法 5、多项分类方法
(四)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目前国际上大都采用“伯杰氏系统细菌手 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中的分类系统。在这个手册的 第二版中原核生物分成两个域(Domains): 古细菌域(Archaea)和真细菌域 (Bacteria)。古细菌域包括一些极端嗜盐、 嗜热和产甲烷的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劳尔氏菌属 (Ralstonia) 噬酸菌属 (Acidovorax)
– 杆状,1-多根鞭毛,极生
20
假单胞菌-角斑病
• 气孔、伤口侵入 • 薄壁细胞间扩展 • 散生多角形病斑 • 种子或病残带菌 • 风雨、昆虫传播 • 防治
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
– 细胞结构:
无荚膜、无芽孢:致死温度48-530C, 最高<700C 多有鞭毛
5
(二)染色反应
鞭毛染色:用于观察鞭毛数量和着生位置 革兰氏染色 (Gra+) 红色: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G-)
植物病原细菌多为G-,少数为G+
6
(三)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
➢ 黄单孢菌属 (Xanthomonas) ➢ 木质菌属 (Xylella) ➢ 韧皮杆菌属 (Liberobacter)
14
1.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又称野杆菌属,俗称农杆菌
• 短杆状 • 1-6根鞭毛,
周生或侧生 • G-
15
土壤杆菌
寄主范围最广 土壤习居菌 (soil inhabitant) 症状:
2
一、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一)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二)染色反应 (三)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 (四)分类地位与主要类群
3
(一)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1. 一般原核生物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结构:单细胞
4
(一)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 形态:细菌大多为杆状,少数为链丝状,植原 体为球形或不规则形,螺原体为螺旋状
– 根癌土壤杆菌 (A. tumefaciens): 冠瘿病或根癌
– 发根土壤杆菌 (A. rhizogenes) : 发根
植株衰弱、矮化
16
2. 欧文氏菌属 (Erwinia)
短杆状,多根鞭毛周生,G 腐生性强 病害:腐烂、萎蔫
– 十字花科软腐病 – 黄瓜细菌性萎蔫病 – 玉米细菌性萎蔫病 – 苹果、梨火疫病
Ⅱ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二.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特点
1
引言
定义:原核生物是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或仅有细 胞膜,但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 细菌 – 软体微生物(菌原体和螺原体)
种类:约1600种细菌
– 大多数为严格腐生菌 – 少数种为人和动物的病原菌 – 100多种植物病原菌
植物病原细菌中较大的类群 短杆状,单鞭毛极生,G 菌落常为蜜黄色 代表性病害:
– 水稻白叶枯病 – 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 –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 柑橘溃疡病
24
黄单孢杆菌-水稻白叶枯病
21
劳尔氏菌 - 茄科植物青枯病
•地上部急性凋萎 •茎(块茎)维管束变色
•伤口侵入 •维管束扩展
•种薯、苗、病残、土壤带菌
•田园卫生
•无病种苗
•抗病品种
•生物防治
22
噬酸菌-哈密瓜黑斑病
“V”病斑
种子带菌 病残体带菌
防治:
– 检疫 – 种子处理 – 田园卫生 – 轮作
23
4. 黄单孢菌属 (Xanthomonas)
12
二、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一)薄壁菌门 (二)厚壁菌门 (三)无壁菌门
13
(一)薄壁菌门
➢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 欧文氏菌属 (Erwinia) ➢ 假单孢菌属 (Pseudomonas)
➢ 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 噬酸菌属 (Acidovorax) ➢ 劳尔氏菌属(Ralstonia)
2. 繁殖:
– 繁殖方式:细菌裂殖,软体微生物芽殖或 裂殖
– 速度:20 min繁殖一代
8
(三)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
3. 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核区双链DNA和质粒
– 基因突变:DNA内部的变异
人工诱变:辐射或化学诱变
自然突变:突变频率1/1x104~1010 – 基因重组:不同来源的DNA重组
接合 (conjugation) 转导 (transduction) 转化 (transformation)
17
欧文氏菌-大白菜软腐病
伤口侵入 分泌果胶酶,破坏中胶层,导致细
胞离析,组织解体 病株、病残体、堆肥或土壤中越冬 昆虫、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传
播 防治:
– 抗病品种 – 栽培措施 – 储藏条件
18
欧文氏菌-梨火疫病
isopropy
19
3.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 原为最大的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 根据rRNA的同源性,分出新的属:
1. 生长条件:
– 温度:
最适26-30 0C
– 青枯假单孢杆菌生长最适温度37 0C – 马铃薯环腐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0-23 0C
致死温度:48-53 0C, 10 min.可杀死多数病原细菌
– pH值:最适7.2,中性略偏碱
真菌通常喜欢微酸环境
– 营养条件:多为非专性寄生
7
(三)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9th Ed., 1994)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原核生物界分为四个门:
1. 薄壁菌门:细胞壁薄,G2. 厚壁菌门:细胞壁厚,G+ 3. 无壁菌门:无细胞壁 4. 疵壁菌门: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和胞壁酸
9
(四)分类地位与主要类群
细菌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
– 最早的分类系统中:细菌属植物界 – Conard (1939): 细菌属于菌物界 – Murray (1969): 原核生物界
10
(四)分类地位与主要类群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1st Ed., 1923)
植物病原细菌只属于一个族 (Tribe Erwiniae)
7th Edition (1957): 5 + 1
1. Agrobacterium 2. Erwinia 3. Pseudomonas 4. Xanthomonas 5. Corynebacterium 6. Streptomyces
11
(四)分类地位与主要类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