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图文版」古今必读!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图文版」古今必读!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图文版」古今必读!《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一、孝感动天虞舜。

瞽搜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

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

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

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

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

名恒。

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

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

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

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

曾参。

字子舆。

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

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

跪问其母。

母曰。

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

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

闵损。

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母。

生二子。

衣以棉絮。

闵损。

衣以芦花。

一日。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

欲出后母。

损曰。

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

后母闻之。

卒悔改。

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仲由。

字子路。

家贫。

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

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董永家贫。

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

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

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

妇织一月而成。

中国二十四孝成语典故

中国二十四孝成语典故

⼆⼗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绪,有⼀个独⽣⼥⼉,名叫沈云英。

⾃⼩聪明好学,跟⽗亲学得⼀⾝好武艺。

因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七岁,她登上⾼处⼤声呼⽈:“我虽然是⼀个⼩⼥⼦,为完成⽗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亲的⼫体,⼤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们为她建了⼀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位叫狄仁杰的⼈,从⼩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法在⾝边侍候,⼼中⾮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

有⼀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

他登上⼭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就住在⽩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朝⼣思亲伤志神,登⼭望母泪流频;⾝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不愧民。

⼆⼗四孝_上书救⽗ 汉⽂帝时,有⼀位叫淳于意的⼈,拜齐国医师杨庆为师,学得⼀⼿⾼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师去世以后,弃官⾏医。

因为个性刚直,⾏医的时候,得罪了⼀位有权势的⼈,导致后来⾃⼰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名叫缇萦,虽然是⼀位弱⼩⼥⼦,然⽽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刑的害处,并说明了⽗亲做官时清廉爱民,⾏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诬害。

愿意替⽗受刑。

汉⽂帝被缇萦的孝⼼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刑。

有诗颂⽈:随⽗赴京历苦⾟,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废⾁刑惠后⼈。

⼆⼗四孝_彩⾐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家贫如洗,但⼗分孝道,靠讨饭养其⽗母。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元) 郭居敬“五四”以来,《二十四孝》一直被当作封建社会吃人礼教的代表作,其中之糟粕,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多。

但是,在旧时,其影响甚广,人们将其演编成故事,绘成图画,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村夫,也能滔滔不绝地说出其中大部分故事。

历史地看,《二十四孝》所极端强调的“孝”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养成,曾起过较大作用。

《二十四孝》作者郭巨敬,本人就是一个孝子,在父母死后,哀痛不止,集成该书,并序之以诗,以训童蒙。

(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①,性至孝。

父顽,母嚣②,弟象傲③。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④,妻以二女⑤,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_____①瞽瞍:舜父之别名,传说他有目不能辨善恶,故称。

②嚣:音yin,愚蠢。

③象:舜的同父异母兄弟,性狠傲,曾在其父的怂恿下,多次谋杀舜而未遂,后受封于有庳。

·④九男:指尧的九个儿子。

⑤二女:指尧女娥皇和女英。

(2)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①,奉二亲,极其甘脆②。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③。

_____①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

②甘脆:指食物甘甜可口。

③庭闱:双亲所居之处。

(3)鹿乳奉亲周剡子性至孝①,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_____①剡子:春秋末人。

1(4)为亲负米周仲由字子路①,家贫,常食藜藿之食②,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③,累茵而坐④,列鼎而食⑤。

乃叹日:“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⑥。

_____①仲由:春秋末鲁国人,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中国二十四孝都有哪些?

中国二十四孝都有哪些?

中国二十四孝都有哪些?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鹿乳奉亲周郯(tán)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二十四孝文

二十四孝文

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目录概述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概述《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州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狄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高傲不悛,惟姚舜其实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忙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手足无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筹划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导语:《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三、鹿乳奉亲周郯(tán)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一:孝感动天,虞舜唐尧时代,一个叫舜的人是瞽叟的儿子,瞽叟是个瞎眼老人,非常不讲道德,舜的母亲也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他的弟弟叫象,更是骄纵凶狠,对待舜非常不好,三人多次想加害于舜!舜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对父母和弟弟却无丝毫怨恨之心,始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舜尽管最后还是被赶出家门,在历山脚下耕种,由于舜孝感动天,每当他耕耘的时候,有大象来帮忙,有鸟儿来帮忙!他的德行也影响了周边无数百姓,人们都愿意与他结邻而居,舜的孝顺贤能也传到了当时的皇帝尧那里,尧通过侦查发现确有其人其事,就排了九个健壮的男子去帮助他,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做妻子,还将皇位禅让给了他!诗颂:对对耕春象,纷纷耕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没继承汉高祖刘邦的王位之前,被封为代王。

汉文帝刘恒是薄姬所生,尽管刘恒当了皇帝以后,薄太后有很多宫女服侍,但汉文帝依然如往常一样孝顺母亲!有次薄太后患重病有三年之久,汉文帝除了在朝堂处理国家大事后都是每天守在母亲身边,亲自看护,日夜不停,实在困了就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打个盹。

每当宫女煎好药他一定先尝尝是否已经煎到位才亲自细心给母亲喂药!汉文帝刘恒的仁孝也传遍天下。

诗颂: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周朝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叫曾参的弟子,品德高尚,非常孝顺父母。

有次他去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在家里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但是曾参一直还没有回来。

他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了,忽然想起一个办法,因为母子心血相通,就咬破了自己的一个手指。

曾参在山中忽然觉得心痛,担心母亲在家有事,就急忙赶回家中。

客人走后,曾参问母亲家里来了客人为什么他在山中会忽然心痛,他母亲说,我见你很久没有回来,就咬破手指,想你必定会有感觉,早点回来,帮我招待客人。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周朝时候孔子有个弟子叫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一个女子生了两个弟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

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

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

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
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
思而行呀。

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
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

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