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二十四孝图》经典故事

中国《二十四孝图》经典故事

中国《二十四孝图》经典故事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虽然是古代封建帝王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维护礼教,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其中虽不乏过时的、落后的、乃至不合情理(愚孝)的东西,但作为孝亲的精神还是可借鉴的。

1、孝感动天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2、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曰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二十四孝》,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鹿乳奉亲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概括

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概括

⼆⼗四孝图的主要内容概括 《⼆⼗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鲁迅回忆性散⽂集《朝花⼣拾》。

中学时期的你是否学过这⽂章呢?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四孝图主要内容,供⼤家阅读! ⼆⼗四孝图主要内容 《⼆⼗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鲁迅回忆性散⽂集《朝花⼣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的故事,编成《⼆⼗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化之精髓。

新《⼆⼗四孝图》,乃陈少梅先⽣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雅,设⾊清丽,⾮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四孝图主要⽬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时阅读《⼆⼗四孝图》的感受⼊⼿,重点描写了在他本⼈在阅读“⽼莱娱亲”和“郭巨埋⼉”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鲁迅⼆⼗四孝图原⽂ 我总要上下四⽅寻求,得到⼀种最⿊,最⿊,最⿊的咒⽂,先来诅咒⼀切反对⽩话,妨害⽩话者。

即使⼈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应该堕⼊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切反对⽩话,妨害⽩话者。

⾃从所谓“⽂学⾰命”以来,供给孩⼦的书籍,和欧、美、⽇本的⼀⽐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可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

可是⼀般别有⼼肠的⼈们,便竭⼒来阻遏它,要使孩⼦的世界中,没有⼀丝乐趣。

北京⼈常⽤“马虎⼦”这⼀句话来恐吓孩⼦们。

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的⿇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胡⼦”。

那么,这⿇叔谋乃是胡⼈了。

但⽆论他是什么⼈,他的吃⼩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

妨害⽩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猛兽,⾮常⼴⼤,也⾮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个⿇胡,凡有孩⼦都死在他肚⼦⾥。

只要对于⽩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们⾃然难免要掩住⽿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完肤,——还不肯罢休。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两十四孝图次要内容(一)《两十四孝图》是古代出名做野鲁迅所写,没自鲁迅回顾性集文散《晨花夕丢》。

"孝"是儒野伦理思维的焦点,是千百年去外国社会维系野庭闭系的品德守则,是外华平易近族的传统美德。

元朝郭居敬编录今代24个逆子的故事,编成《两十四孝》。

厥后的印原皆配上丹青,通称《两十四孝图》,成为鼓吹孝叙的艰深读物。

“孝叙”是尔外华平易近族传统文明之精华。

新《两十四孝图》,乃鲜长梅师长教师41岁时衰年之杰做,其习题材未几睹,翰墨工俗,设色浑丽,非异觅常,故可谓国之重宝。

还有,鲁迅以为两十四孝图次要目标是鼓吹启修的孝叙。

他从本人小时浏览《两十四孝图》的感想动手,重点刻画了正在他自己正在浏览“嫩莱娱亲”战“郭巨埋儿”二个故事时所惹起的弱烈恶感。

两十四孝图次要内容(两)《两十四孝图说》是外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文籍之一。

正在外国今代社会糊口外的做用是宏大的,是今代以“奸孝”为焦点的伦理品德战社会标准的散外表现。

今话说“三岁定平生”,能让小伴侣正在他们忘忆的黄金时代浏览那些典范,跟着春秋的删少,典范之精华便会渐渐天正在他们身上领酵。

为何要“孝”?“孝”便是对怙恃养育之仇的一种归报,鸣作“乌鸟私情”:怙恃给您熟命,以是您要擅待怙恃之熟命。

让小伴侣怀着异情之口来理解前人,并不是要件件照办,而是念经由过程那些故事,让他们知叙人人间另有“孝”字!孔圣儒教是国粹的基本,是外华传统文明的源头死水。

今朝长年儿童的国粹发蒙学育流动邪蓬勃崛起,而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野姓》、《孝经》等,那些可谓“受教之冠”的读物,持久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传统文明外人文精力的精华,将会正在长年儿童的口灵深处根植高去,成为他们安康生长的“营养”。

为圆就孩子们自立浏览,原书模板出格添注粗准的汉语拼音,并将传统受教外没有合乎古代不雅想的局部作没出格提示,使孩子们承受邪确的学育。

别的另有超值赠予的描红原战诵读原,使教习愈加深刻。

二十四孝图古诗文

二十四孝图古诗文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著有《九宫赋》、 《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 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 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 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 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 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03 啮指痛心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 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 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 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 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04 百里负米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 遥。身荣亲已殁,犹念 旧劬(qú)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 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 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 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 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 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 江边了。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免使入亲帏。
20 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 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 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 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 得免于害。深山逢白虎,努 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离馋口中。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概括
《二十四孝图》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面勾勒了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

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鲁迅先生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元代郭居敬辑录的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图》,但是二十四孝图里面有一些例子称得上是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合的孝,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无情为伦,诽谤古人,教化后世”。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

但是在不断的点缀后,只会让人感到寒心,鲁迅先生认为:孝是应该的,盲从是可悲的。

像现在的时代还需要鲁迅先生这样敢于说真话的人存在.
鲁迅希望借此来告诉我们:孝顺是应当的,而迂腐是愚昧,盲目是可怜,卫道是令人憎恶的。

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去倡导孝道,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这些精心“修饰”的完美形象,让人们去顶礼膜拜,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能打动我们的,只有那些普通的英雄,他们懦弱,自私,犹豫,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说老了。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一、引言二十四孝图是以中国传统美德“孝道”为主题的一幅绘画作品。

孝道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强调对父母的尊敬、爱护和孝顺。

二十四孝图通过描绘孝道的具体场景,向人们传达了孝道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以及图中所呈现的不同场景和故事。

二、二十四孝图的背景二十四孝图最早出现在明代,起初是以书法形式呈现,后来逐渐发展成绘画作品。

二十四孝图以故事的方式展示了二十四种孝顺的行为,每种行为都有一个具体的场景和故事情节。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们通过孝敬父母的行为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三、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以下是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概述:1. 孟母三迁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先后搬家三次,以确保他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条件。

2. 卧薪尝胆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人民幸福安乐,但赵武灵王却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他决定以卧薪尝胆的方式来鞭策自己,显示他的决心和勇气。

3. 曾子蚤让梨曾子在路上遇到了乞讨者,他心地善良,主动把自己的梨子让给了乞讨者。

这个故事表达了曾子尊重他人,懂得分享的品质。

4. 苏秦三拜岳阳楼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苏秦是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为了学习名家的学问,不惜远离家乡,三次拜访岳阳楼的主人。

5. 屠岸贾孝感风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屠岸贾为报答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并帮助农民解决了灾害。

这个故事强调了孝道的实践。

6. 唐僧拜谢恩故事发生在唐朝,唐玄奘出征西天取经归来后,主动拜访他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和尊敬之情。

7. 许仙扶水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许仙救起了溺水的绿蛇,并与之相爱,最终成为夫妻。

这个故事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相爱的重要性。

8. 范蠡乘船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范蠡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为了和西施在一起,主动放弃了权力和地位,选择出航远行。

9. 陶渊明行湖赋诗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陶渊明是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他在湖滨看到孤独的老农时,感叹生活的艰辛,为他作了一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总结精选(1):
《二十四孝图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古话说三岁定一生,能让小朋友在他们记忆的黄金时期阅读这些经典,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们身上发酵。

为什么要孝?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

让小朋友怀着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并非要件件照办,而是想透过这些故事,让他们明白人世间还有孝字!
孔圣儒学是国学的根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目前少年儿童的国学启蒙教育活动正蓬勃兴起,而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孝经》等,这些堪称蒙学之冠的读物,长期的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将会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根植下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分。

为方便孩子们自主阅读,本书个性加注精准的汉语拼音,并将传统蒙学中不贴合现代观念的部分做出个性提示,使孩子们理解正确的教育。

另外还有超值赠送的描红本和诵读本,使学习更加深入。

关注教育的家长们,快快让您的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向真、向善,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总结精选(2):
《二十四孝图》的主要资料是什么?
答: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传统的宣扬儒家孝道的儿童读物,那里鲁迅先生借儿时自我阅读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但是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

总结精选(3):
《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之后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
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我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述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总结精选(4):
二十四孝图主要资料概述: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亲观念,溯源于远古氏族公社时期。

春秋末年,孔子、曾子对孝作了系统论述,遂成为儒家伦理的重要资料。

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

情节生动,文字简炼,资料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这些故事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选编的,有的在这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

但作为青少年,了解一下先贤行孝的故事,对于提高自我的职责感和道德水平,个性是以德治国的这天,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还是很有帮忙的。

鲁迅说过:孝如此之难。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们按照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至少就应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上构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正是:
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

赤身敢教冻冰消。

取乳儿堪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

闻雷泣墓草萧萧。

寄调《浣溪沙》
总结精选(5):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环境、不一样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由于之后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修改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

南宋时期的画家赵子固有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

元代学者谢应芳在《龟巢集二十四孝赞》序中说的:常州王达善所赞《二十四孝》,以《孝经》一章冠于编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