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对稠油开采几种主要技术分析

284 企业导报 2012 年第 12 期
技术市场
对稠油开采几种主要技术分析
孔卫杰
(河南油田采油一厂,河南 南阳 473000)
一、热采技术 注蒸汽热采的开采机理主要是通过加热降粘改善流变性, 高温改善油相渗透率以及热膨胀作用、蒸汽(热水)动力驱油作 用、溶解气驱作用。当油、水总蒸汽压等于或高于系统压力时, 混合物将沸腾,使原油中轻组分分离,即为蒸馏作用。蒸馏作用 引起混合液沸腾产生的扰动效应能使死孔隙中的原油向连通 孔隙中转移,从而提高驱油效率。高温水蒸气对稠油的重组分 有热裂解作用,即产生分子量较小的烃类。在蒸汽驱过程中,从 稠油中馏出的烃馏分和热裂解产生的轻烃进入热水前沿温度 较低的地带时,又重新冷凝并与油层中原始油混合将其稀释, 降低了原始油的密度和粘度,形成了对原始油的混相驱。注蒸 汽热采的乳化驱作用同样很有意义,蒸汽驱过程中,蒸汽前沿 的蒸馏馏分凝析后与水发生乳化作用,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乳 化液,这种乳化液比水的粘度高得多。在非均质储层中,这种高 粘度的乳状液会降低蒸汽和热水的指进,提高驱油的波及体 积。热采井完井时的主要问题是,360℃高温蒸汽会导致套管发 生断裂和损坏。为此,采用特超稠油 HDCS 技术,将胶质、沥青质 团状结构分解分散,形成以胶质沥青质为分散相、原油轻质组 分为连续相的分散体系。 二、出砂冷采 1986 年,为了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稠油开采经济效益,加拿 大的一些小石油公司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的探索性矿场 试验。到 90 年代中期,稠油出砂冷采已成为热点,不注热量、不 防砂,采用螺杆泵将原油和砂一起采出。文献指出,螺杆泵连续 抽吸避免了稠油网状结构的恢复,稠油形成稳定的流动地带, 在油带前缘,油滴被启动而增溶到油带中,因此,油带具有很好 的流动能力,表现到生产上就是含水下降。而抽油泵的脉动抽 吸,使得地层孔隙中的油流难以形成连续流,水相侵入到油流 通道,微观上表现为降低了油滴前后的压差,油滴更难启动。稠 油出砂冷采技术对地层原油含有溶解气的各类疏松砂岩稠油 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它通过使油层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 和形成稳定泡沫油而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形成地层中“蚯蚓 洞”,可提高油层渗透率;形成泡沫油,则给油层提供了内部驱 动能量。 三、加降粘剂 据研究,乳化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 机游走过程,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毛管数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 效果。向生产井井底注入表面活性物质,降粘剂在井下与原油 相混合后产生乳化或分散作用,原油以小油珠的形式分散在水 溶液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体系。比较常用的有 GL、HRV-2、PS、碱法造纸黑液、BM-5、DJH-1、HG 系列降粘剂。鲁克
稠油冷采技术

1
加围压
700
280
25
24.7
2
刚性岩心夹持器
700
280
9
8.3
生产机理分析
➢ 对于这种稠油,常规PVT 测试与非常规PVT测试结 果有很大的差别,特别 是泡沫油的泡点压力
➢ 通常,非常规PVT分析得 到的拟泡点压力值较小, 主要原因是油相中滞留 有气体
Conventional Non Conventional
中更有代表性,更能反映泡沫油的特性
生产机理分析
溶解气驱(泡沫油)
➢ 由于泡沫油的作用,使得Orinoco重油带的稠油产油速度 高、一次开采采收率高、地层压力下降缓慢
➢ 研究与油田生产表明,由于泡沫油的作用,一次开采原 油采收率能够达到5%~10%左右
生产机理分析
岩石压实作用
➢ 研究表明,Orinoco稠油带油藏岩石的压缩系数比较 大,一般在50~105×10-6 1/psi
5
0
0
500
1000
1500
2000
Average Pressure, psia
生产机理分析
4、实验围压
在加围压和不加围压的两个实验中,两个实验结果差别 较大。主要表现在原油产出量及临界气饱和度。
实 验
实验情况
临界 过饱和压力
(psi)
最大过饱和 压力 (psi)
采收率 (%)
临界气饱 和度
(%)
3-当压力 < 300 Psia,完全成为 自由气的流动。
生产机理分析
Oil Recovery, % OOIP
3、原油性质(包括原油组成及原油粘度)
50
45
MO-1, o=220 cp, q=0.0035 PV/h MO-1, o=220 cp, q=0.035 PV/h
稠油开采的主流选择—出砂冷采

④清 除 钻 井 伤 害 :钻 井泥 浆 和颗 粒 可 能 形成 井 筒和 砂 面 堵 塞 。近 井 出砂 是 清 除伤 害 颇 为 有效 的方 法 。 验 表 明 . 经 蚯 蚓 洞 常 存 在 于 油 层 深 部 . 与 裂 缝 不 同 的 是 . 并 不 总 是 直 的 。 力 瞬 变 与 井 间 示 它 压 踪 剂 分 析 表 明 .蚯 蚓 洞 长 度 超 过 4 0m。 0
般 一 次 采 油 机 理 外 .还 存 在 特 殊 的 采 冷 采可 以产 生 非常 高 的速 度 和 生 产
油 机理 。
常规 方 法开 采 稠 油 的 采 收 率 一般 在
- O 蚯 蚓 洞 可 使 产 量 比 理 论 计 算 结 果 高 5 1 5 1 % 之 间 。 而 一 些 公 司 预 测 冷 采 采 收 ~ O 倍 . 可 能 是 蚯 蚓 洞 孔 隙 度 . 表 皮 效 应 率 在 1 -2 这 负 0% 之 间 是 可 能 的 . 于 非 胶 结 5 由 动 态 . 不 易 用 传 统 的油 藏 理 论 来 解 释 这 地 层 出砂 会 导 致 水 平段 堵 塞 ,且 没 有足 以 及 由泡 沫 油 引 起 的 粘 度 降 低 造 成 的 。 因此 , 了 了解矿 场 观 测 到 的速 度 和采 收 为 够 的压 力梯 度 来 清 除砂 堵 。另 外 也 不清 ( 2)泡 沫 原 油 和 泡 沫 溶 解 气 驱 率 提 高 , 采 的油 藏 机 理是 工业 和 研 究部 冷 人 们 发 现 .加 拿 大西 部 的几 个 油 藏 楚 水 平 段 内是 否 有足 够 的压 降来 诱 发 蚯 门 广 泛 研 究 的 课 题 。 虽 然 对 实 际 过 程 中
不 含 自由水 和 气 区 ;初 始 油藏 压 力越 高 或 者 初始 压 降越 适 宜 .油 井被 清 洗程 度 越 高 ( 更 多 的 砂 将 随 油 产 出 ) 即 。 ()生 产 特征 5
稠油出砂冷采中的完井与引流技术

l 完 井技 术
1 1 沉 砂 口 袋 .
13 射 孔 . 13 1 射 孔 方 式 ..
油层 大量 出 砂形 成 高 渗 透 的 。 蚓 洞” 蚯 网络 是 对直 井 、 井 、 向井来 说 , 射孔 段 之 下 留一 稠 油出砂 冷采的重 要 开采 机理 , 斜 定 在 也是 该技 术 成功 的 段沉 砂 口袋 是 必 要 的 。许 多 公 司在 冷 采 井 中使 用 前提 条件 。与此相适 应 , 油出 砂 冷 采井 必 须采用 稠
关 t 词 : 油 ; 采 ; 孔 ; 杆 泵 ; 筲 降 粘 稠 冷 射 螺 井 中 圈 分 类 号 : E 4 T 35 文献标识 码 : A
稠油冷 采是 一种 非加热 一 次采 油 方式 , 稠 油 在 精 良的螺 杆 泵 系统 采 油 。近年 来 在 加 拿 大 稠 油储
( o ) 大减少 了开井 失败 的次数 。 )l r 大 e
要: 冷采被 用作 一种新 的采油 工 艺可 以成功地 用于 未胶 结砂 岩 中的稠 油。采 用太孔 径 、 穿 深
透 、 密度 射 孔技 术对稠 油出砂 冷 采 是 必须 的 ; 用适 应 高舍 砂 量 和 高原 油粘 度 的 高转速 螺 轩 高 采 泵 . 螺轩 泵下入 油层 底部 等引流 技术措 麓 对出砂冷采 是 十分 有利的 。 且
维普资讯
新 疆 石 油学 院学 报
2O 拒 O2
长距离 蚯蝴洞 。 外形成 稳 定 的 砂 桥 , 利 于 砂 子 产 出和 “ 蚓 洞 ” 的大 直 径 、 不 蚯
. 2 的形成 ; 当孔 径大 于储 层颗 粒粒 径 的 6倍 时 , 难 1 3. 射 孔 炮 弹 则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1 4 期
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策略

的抽油泵来说 , 油杆下 落时间达 1 抽 0~1 , 5S 致
使 泵 速受 到严 重 限制 , 分钟 只有 几 个 冲次 ( 如 , 每 例 加拿 大劳 德 明 斯 特 北 部 地 区 , 见 的 原 油 粘 度 约 常
1 0 P ・ , 次 为 2—3次/ i ) 因此 , 年来 00 0m a S 冲 mn 。 多
终 速度 只 有 0 2~0 6m s 因此 , 于 冲 程 为 2~3 . . / , 对
m
上 , 合 河南 油 田稠油 油 藏特 点 及开 发 过 程 中存 在 结
的问题 , 时提 出将 该 技术 作 为 重要 储 备 技术 开 展 及 攻 关 研究 _ 。 19 2 9 6年 河 南 石 油 勘 探 局 正 式 向原 中 J
程 等 方 面 的技 术人 员 , 开展 了稠 油 出砂 冷 采 技术 机 理 研 究 、 励地 层 出砂 技 术研 究 、 下 管 柱研 究 、 激 井 井 筒 降 粘 工艺 技 术研 究 、 砂液 处 理技 术 研 究 等八 项 混 专 题 攻 关 。经 过 4年 多 的不 断探 索 和 刻苦 攻 关 , 河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4期
20 0 2年 8月
文 章 编 号 :10 —5 5 2 0 ) 4 0 6 .3 0 6 6 3 ( 0 2 0 .0 30
特 种 油 气 藏
S e ilOi a d Ga s r or p ca l n sRe ev i s
口, 采 产 量 占稠油 总 产量 的 6 % 以上 … 。 冷 0 在 对 稠 油 出 砂冷 采 技 术进 行 广 泛 调 研 的 基 础
在抽 油 杆 下落 速 度 的 问 题 。一 般来 说 , 油 杆 ( 抽 不
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技术实践

维普资讯
20 06年 4月
阎静 华等 :稠 油油藏 出砂 冷采技 术 实践
・
73 ・
砂冷采前 2个月 内,产 出液含砂量达到 2 % ~ 0 0 6%
( 体积 比) ,经过 05~l . a时间 后 ,含砂 量 降到 5 以 %
增加到 2 ~ 2 m, 8 3 孔/ 采用携砂 能力 强的进 口螺杆泵 采油 , 展先导 试验 , 到 了 良好 的效果 。但 由于 螺杆 开 见 泵排量小 , 螺杆泵下在油层 中部 , 射孔孔径小及老井生 产一段时间后 , 油层含油饱和度和地层压力降低等原
2 12 原 油在 地层 中形成稳 定 的 泡沫 油 ..
1 国内外 的应用 现状
1 1 国外 应 用情 况 .
随着孔隙压力的降低 ,地层原油中产生大量微气 泡形成泡沫油流动 ,气泡不断膨胀 ,而且长时间保持 稳定 , 从而为原油的流动提供了驱动能量。另外 ,泡 沫油的存在大大降低 了砂子在原油中的分散程度 ,使 高黏度稠油的携砂变得更容易。据套保油田出砂冷采 井产出液分析 , 气泡体积 占3 % 一 0 。 0 5%
吸取教训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国内外稠油开采技术调 研 ,针对套保油田油藏特点 ,论证出砂冷采技术适合 于套保油 田,在套保油 田陆续开展出砂冷采试验 ,结 合油 田地质特点,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套保油田的增产 和稳产采油工艺的关键技术 ,出砂冷采技术在套保油
田获得 了工业化 应用 。
出砂冷采井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提高油层 的渗流能力。随着砂子从油层中采出,油层中产生不 断向外扩展的高渗透带,使流入井筒的混合液的流速 大大增加 ,保持油井高产。
井水 淹 。为 了经 济有 效地 开发 套保 油 田 ,在 总结 经验
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技术研究

井 累计 产 砂 4 O o ~6 0 0 m ) , 形 成蚯 蚓 洞 网络 , 提高 了 油 层 的渗流 能力 。 随着 砂 子从油 层 中采 出 , 油 层 中产 生不 断 向外 扩展 的高 渗 透 带 , 使 流 入 井筒 的 混合 液 的流速 大 大增加 , 从 而保 持油 井高 产 。 1 . 1 . 2 原 油在 地层 中形 成稳 定 的泡沫油 随着 孔 隙压 力 的降 低 , 地层 原 油 中产 生 大量微 气泡 , 形 成 泡沫 油 流动 , 气 泡不 断 发生 膨 胀 , 而且 气 泡长 时 间保 持稳 定 , 从 而为 原油 的流 动提 供 了驱 动 能量 。 另外 , 泡沫 油 的存在 大 大降 低了砂 子在原 油 中 的分散程 度 , 使 高粘 度稠 油 的携砂 变得更 容易 根 据 套 保油 田出砂 冷采 井 的产 液分 析 , 气 泡体 积 占 3 O
2 0 1 3 年第 3 期
内蒙 古 石 油 化 工
1 1 1
套 保稠油 油藏 出砂冷采技术研究
杨 立 博
( 中油 吉 林 油 田 分公 司 英 台 采 油 厂 , 吉 林 白城 1 3 7 0 0 0 )
摘
要: 套 保 油 田为 普通 稠 油油 藏 , 开发过 程 中表现 为 : 常规 冷采产 能低 、 递 减快 ; 蒸汽吞 吐 开采 , 注
入 压 力过 高, 破 坏 隔层 , 导致底 水 上 窜 ; 注入 压 力过 低 。不能保 证 开采效 果 。通过 开展 出砂 冷采试 验 , 形 成 了较 完善 的配 套 工 艺技 术 , 现 场应 用 后 收到 了较 好 的效 果 , 白9 2块单 井 日产 油 达到 1 O ~3 0 t , 为常规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

稠 油 出砂 冷 采 是 一种 非 加 热 一次 采 油 方 式 , 在 稠 油储 集 层 中它允 许 产砂并 依 靠强 力射 孔技 术和 设 计 精 良的螺杆 泵 系统 采油 。稠 油 出砂冷 采是 近年 来 从加 拿大 兴起 的一 项 稠油 开 采新技 术 。 O年 代 中后 8 期, 随着 国 际油 价 的下跌 和轻 重油 差价 的扩 大 , 稠油 注 蒸汽 开 采等方 法 面 临着经 济上 的严 峻挑 战 。为 了 降低采 油 成本 , 高稠 油开 采经 济效 益 , 提 加拿大 的 一 些 小石 油公 司 率先 开 展 了稠 油 出砂冷 采 的探索 性 矿 场 试验 践表 明 , 实 稠油 冷采 井 的产 量是蒸 汽吞 吐 井 的4 O倍 , 采 成本 比蒸 汽吞 吐 降低 4 %左 右 。 O ~1 开 O 9 年代 中期 , 油 出砂 冷采 技术 已成 为热 点 , 稠 除众多 小 石油 公 司外 , 一些 大 石油 公司 也纷 纷涉 及这 一领 域 。 2 稠油 出砂 冷采 的 机理 稠 油 出砂 冷 采 之 所 以能 够 大 大 地 提 高 单 井 产 量 , 要依 赖 以下 机理 . 主 : ① 大 量 出砂 形 蚯 蚓 洞 网 络 ”储 层 孔 隙 度 从 , 3 提 高 到 5 以上 , 透 率提 高几 十倍 , 相 当于 O f, j6 9 渗 这 有大 量 水 平井 和 分 枝 水平 井 向油 井供 液 , 大 地 提 极 高 了稠油 在 油层 中的 渗流 能力 ; ② 出砂 冷 采井 中的 稠油 通常 都溶解 一 定量 的天 然 气 。当对 油 井进 行 强 采 时 , 然 气将 从 原 油 中析 天 出。 但是 这 些气 体不 会 马上聚 集 形成连 续 的气相 , 在 向井筒 流动 的过 程 中它 们 以气泡 的形 式存 在 。当压 力 不 断下 降时 , 泡不 断变 大 。这 时 , 气 这些 气 泡形成 个“ 内部驱 动力 ” 驱 动 砂浆 由地 层 向井 简 流动 。 , 稳 定 的泡 沫 油还 使 原 油 密 度变 得 很 低 , 而 使粘 度 很 从 大 的稠油 得 以流 动 ; ③ 由于油 层 中产 出大 量砂 粒 , 油 层 本身 的 强 使 度降 低 , 在上 履地 层 的作 用下 , 层将 发生 一定程 度 油 的 压实 作用 , 使孔 隙压力 升高 , 动能 量增 加 ; 驱 ④远 距 离 的边底 水 可 以提供 一 定的驱 动能 量 。 国 内外 实践 经 验 表 明 , 油 冷 采成 功 与 否 的先 稠 决 条 件 是 油层 能 否大 量 出砂 形 成“ 蚯蚓 洞 ” 网络 , 因 此 除 油 藏条 件 外 , 孔 和 采油 工 艺 技 术显 得 尤 为 重 射 要 , 稠油 冷 采取 得成 功 与高效 的两 个关 键技 术 。 是 一 般 情 况 下 , 孔 通 常 采 用大 孔 径 、 穿透 、 密度 射 射 深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稠油冷采是80年代末期加拿大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做法是,不注蒸汽,也不采取防砂措施,而是射孔后直接应用螺杆泵进行采油。
它具有开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一般单井日产油可达8t以上。
采收率可达8%~15%。
目前,我国稠油油藏主要采用注蒸汽方式开采,普遍面临着投资大、成本高、效益差的严峻形势,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稠油资源或由于原油粘度太高,或由于油层薄、地层系数低而无法投人开发,致使已探明的稠油储量难以有效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后备资源难以实现有效的开发接替,严重制约着稠油开发的持续、稳定发展。
1、稠油冷采机理
(1) 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使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油层的渗流能力
(2) 形成稳定的泡沫油,原油密度变得很低,从而使粘度很大的稠油得以流动
(3) 上覆地层压实驱动,由于油井产出大量砂粒,油层本身的强度降低,在上覆地层的作用下,油层将发生一定强度的压实作用,使孔隙压力升高,驱动能量增加
(4) 远距离边底水的作用远距离边底水可以提供一定的驱动能量
该技术最好应用于未开发过的新区,但也有在老区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如加拿大的Husky石油公司、Pan Canada石油公司,或在常规采油的老井中,或在冷采的部位钻加密井继续进行冷采,产量提高幅度达1~6倍(加密井产仍达8m3/d),含水下降10~40个百分点。
河南油田,在注蒸汽热采的老区钻加密井进行冷采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出该技术在老区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稠油冷采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是油层能否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因此除油藏条件外,射孔和采油工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稠油冷采取得成功与高效的两个技术关键。
(1) 射孔必须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
(2) 采油工艺必须采用适合高含砂和高原油粘度的大排量螺杆泵开采
2、地面集输及废物处理
目前稠油冷采地面集输方法主要是,在井口设置大罐,产出液直接进大罐进行脱砂、脱水处理,再将经过多级处理的原油泵送到集油站。
产出砂及粘稠混合物(原油、泥质、粉砂质及水的复杂乳化物)先暂时存放在混凝土池中,最后经处理以砂浆形式注人合适的地层中。
从环保和实用的角度考虑,经济有效地除去产出砂中的污染物或降低其含量,以达到露天排放标准,将是稠油冷采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