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答(免疫学)

合集下载

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认识到,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或自身变性抗原,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分子。

以免疫效应分子的协同作用执行效应功能,从而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目的。

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THc)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由于T细胞和B细胞表面表达的细胞膜受体不同,所以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和协同刺激双信号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

另有少量T细胞和B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作为记忆细胞。

当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

免疫应答效应多为生理性,是机体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的清除效应。

但当机体的内环境平衡被破坏,免疫应答的调节紊乱时可导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病理损伤,出现临床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

因此,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参与免疫应答效应分子的来源、种类、特性及检测方法,可为探讨正常与异常的免疫应答结果对机体的影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 疫 应 答

免 疫 应 答

TCR
内源性抗原肽 MHC I类分子
CD8+T细胞
CD8
APC BACK
反应阶段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为 效应T细胞、浆细胞及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
抗体和效应T细胞与抗原结合, 通过多种机制最后清除抗原。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1、APC对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及表达 2、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产 生效应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二)反应阶段
1、TH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2、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效应阶段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
潜伏期
长(1~2周)
抗体的滴度

抗体的亲和力 低
抗体的维持时间 短
发挥免疫效应 多种细胞因子
外源性抗原 Th1细胞
效应性Th1
效 应 性
Tc

特点:
胞 杀 伤
杀伤作用 具有特异

性,受
细 胞
MHC-I类

分子限制。





效应Th1介导的效应
Th1被激活后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2、MIF、LT、 IFN-γ等,局部组织产生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慢 性炎症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Ⅲ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
一、概念: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即由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
分化成效应T细胞发挥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效应Th1细胞 效应Tc细胞

免疫学第六章-免疫应答

免疫学第六章-免疫应答

提供共刺激信号而促进CD8+T细胞合成IL-2,促使自 身增强并分化为效应CTL,因而无需Th细胞的辅助。 3.2.2 Th细胞依赖性. 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一般 仅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而有赖于APC及CD4+T 细胞协同激活初始CD8+T细胞。如病毒抗原、肿瘤抗 原、同种异体MHC抗原从宿主细胞表面脱落,以可溶 性抗原形式被APC摄取并在细胞内分别与MHCⅠ或 MHCⅡ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再表达于APC表面,同时 提呈给CD4+T细胞和CD8+T细胞。若此T细胞是CD4+的 记忆T-细胞,其对共刺激信号要求阈值较低,它们与 APC作用后易被激活并产生分泌IL-2,从而辅助邻近 的CD8+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若CD4+T细胞是巳活化的 效应T细胞,其所表达的CD40L可与APC表面的CD40结 合而使APC表达B-7和4-IBBL等共刺激分子增加至足以 达到CD8+T细胞激活所需的水平,使之产生IL-2引起 自身增殖分化。
,在Ca2+存在下,穿孔素插入靶细胞膜并发生多聚化, 即在靶细胞上形成管状结构,可致靶细胞外Na+、水分 子内流而改变细胞渗透压而最终引起细胞溶解。同时 这种胞膜通道也有利于颗粒酶、TNF等细胞毒介质进入 靶细胞并导致靶细胞死亡。其二是Fas/FasL途径。 Fas(CD95)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可表达于 活化的T/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 胸腺细胞等表面。FasL(CD178)是前者的配体,属肿 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主要分布于T-细胞表面。激活 的CTL表面迅速表达FasL并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 通过激活细胞内的Caspase( 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 酶)系统而导致靶细胞死亡。 4.2 CD4+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 某些胞内寄生的病原体(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可 在Mφ 吞噬小体内生长并可逃避特异性抗体和CTL的攻

免疫应答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应答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应答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于来自外界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或其他异物的识别和应对的过程。

它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于入侵病原体进行防御和消除的重要机制。

免疫应答包括两种类型: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先天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不依赖于先前的暴露经历,包括机体的机械屏障(如皮肤、黏膜屏障)和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在初次暴露后产生的免疫记忆,依赖于T细胞和B细胞的参与。

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抗原的识别、攻击和清除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识别抗原,抗原通常是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或糖类结构。

抗原的识别是通过免疫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如B细胞上的抗体或T细胞上的T细胞受体)来完成的。

然后,免疫系统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例如巨噬细胞和T细胞,来攻击和清除抗原。

这一过程中,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加入到免疫应答中,形成免疫炎症反应。

最后,免疫系统通过调节和抑制机制来限制免疫反应的持续性和规模,以避免过度的免疫损伤。

免疫应答在维持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病原体,还可以识别和消除异常细胞,如癌细胞。

然而,当免疫应答失调时,可能会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

总之,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于外界病原体的识别和应对过程,它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并通过抗原的识别、攻击和清除等阶段来实现对病原体的防御。

免疫应答在维持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一、抗体产生的动力学
初次应答:指某种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内引起 初次应答: 抗体产生的过程。 抗体产生的过程。 再次应答:机体再次接触与第一次相同抗原时, 再次应答:机体再次接触与第一次相同抗原时, 体内产生抗体的过程为再次应答。 体内产生抗体的过程为再次应答。 回忆应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 回忆应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 在体内逐渐消失, 在体内逐渐消失,此时机体若再次接 触相同的抗原物质, 触相同的抗原物质,可使已消失的抗 体快速回升,称为抗体的回忆应答。 体快速回升,称为抗体的回忆应答。
细胞毒性T 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杀伤靶细胞
1.CTL释放细胞毒蛋白对靶细胞的直接作用( 1.CTL释放细胞毒蛋白对靶细胞的直接作用(即 释放细胞毒蛋白对靶细胞的直接作用 穿孔素 -粒酶系统效应 ) 2.CTL上的膜结合 2.CTL上的膜结合Fas配体与靶细胞表面的Fas受 上的膜结合Fas配体与靶细胞表面的 配体与靶细胞表面的Fas受 体相互作用( FasL/Fas系统 体相互作用(即FasL/Fas系统 )
二、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表现形式
参与免疫应答主要是T 参与免疫应答主要是T、B细胞及巨噬细胞 等辅佐细胞。 等辅佐细胞。 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 1.特异性 1.特异性 免疫应答特点: 2.具有一定免疫期 免疫应答特点: 2.具有一定免疫期 3.具有免疫记忆 3.具有免疫记忆
(二)再次应答的特点: 再次应答的特点:
1. 潜伏期显著缩短。 潜伏期显著缩短。 2.抗体含量高,且维持时间长。 2.抗体含量高,且维持时间长。 抗体含量高 3.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IgG,而IgM很少。 3.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 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IgG, IgM很少 很少。

免疫学-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学-适应性免疫应答

(三)BCR、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1. BCR 多样性的产生主要涉及如下机制: ① 多基因片段 ② 组合多样性 ③ 连接多样性 ④ 体细胞高频突变 2. TCR 多样性的机制与BCR 类似,也涉及组合多样性、 连接多样性,但缺乏体细胞高频突变。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免疫记忆性(memory )指机体对特异性抗原产生 初次应答后 ,接受的活化信息和产生的效应信息可存留 于机体免疫系统 ;一旦该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则存留 的活化和效应信息被迅速调动 ,触发比初次应答更为迅 速 要的 PRR: (1)分泌型 PRR : ①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② C‐反应蛋白 (2) 巨噬细胞内吞型 PRR : ① 甘露糖受体;② 清道夫受体 (3) 信号转导型受体 包括 Toll 样受体 、NOD样受体 、 RIG样受体 等
PRR 与相应 PAMP/DAMP 结合发挥如下功能:介 导吞噬和调理 ;参与活化补体 ;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 促进细胞活化 ,诱生炎性细胞因子 ,表达共刺激分子等 膜分子 ;参与抗感染 ;某些TLR 家族成员(如 TLR2 、 TLR4 和 TLR9)还参与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及肿瘤 发生 。
PRR 包括膜型与可溶型,其特征为 : ① 不同于 TCR 与 BCR 具有极大多样性 ,PRR因由胚系 基因编码 ,其多样性有限 ; ② 非克隆表达 ,即同一类型细胞(如巨噬细胞)所表达 的 PRR具有相同特异性 ; ③ 介导快速生物学反应 ,效应细胞一旦识别 PAMP,即 立刻被激活并发挥效应 。
4. 维持时间短且无免疫记忆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一) 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二) 固有免疫参与维持机体自稳 (三) 固有免疫参与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免疫应答分子机制

医学免疫学:免疫应答分子机制
• 外源性抗原经MHC-Ⅱ类 分子提呈给CD4+T
• 内源性抗原经MHC-Ⅰ类 分子提呈给CD8 +T
2. 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可逆性结合:
LFA-1/ICAM-1;LFA-2/LFA-3
➢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TCR-CD3双识别肽-MHC分子复合物 CD4分子+MHCⅡ类;CD8分子+MHCⅠ类
调理吞噬作用
靶 细 胞
ADCC
(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 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应答。
再次应答(二次应答或回忆反应): 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
应答。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一般规律
B细胞对TI抗原的IR特点: 非抗原特异性; 无MHC限制性; 无回忆反应; 无Ig类别转换
Take a rest!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
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抗原特异性 B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 生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Ag
B

Ab
一、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go 二、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go 三、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go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light zone
high affinity
Somatic hypermutation in centroblasts
dark zone
smablast
Plasma cell
Selection of high affinity

免疫学技术7-免疫应答

免疫学技术7-免疫应答
同时炎症局部的糖酵解作用增强,产生大量的乳酸等有机 酸,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
三、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时相
1、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发生于感染0~4h之内
2、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发生在感染后4~96h之内(4d)
3、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吞噬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2、吞噬的过程
病原体(或异物)进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在趋化因子 (又称炎症因子,如IL-8,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 )作用下,向病原体存在部位移动,接触病原或异 物后:
①对较大颗粒,细胞伸出伪足将其包围吞噬; ②对较小颗粒,细胞内陷将其吞入,形成吞噬体,与溶
酶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水解酶及杀菌物质 将细菌消化和溶解。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 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是生来就有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功能。
特异性免疫应答 (获得性免疫) :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 后,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抗原,进而活化、增殖、分化, 并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4)乙型溶素 乙型溶素是血液凝固时由血小板释放的一种热稳定的
阳离子蛋白; 可破坏除链球菌外的革兰阳性菌。 对革兰阴性菌无作用。
(四)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表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是一种病理 过程。 也是机体对病原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够减 缓或阻止病原体向机体其他部位扩散。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被侵害局部汇集大量的吞噬细 胞和体液杀菌物质,组织细胞释放溶菌酶、白细胞介素等 抗感染物质。
机体还存在着其他重要生理屏障: 血肺屏障 血睾屏障 血胸腺屏障
(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吞噬作用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应答(免疫学)
同学们应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 2.固有性免疫应答 3.获得性免疫应答
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1)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用的全过程。

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是识别自己或非己,清除体内的抗原性物质,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在机体遇到疾病原时,迅速发动的具有重要防御作用的、抗原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

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识别阶段;②活化阶段;③效应阶段。

另外,免疫引答发生的部位是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

2.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通过BCR对胸腺依赖性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结合,由BCR与组成BCR复合物的Igα和Igβ把B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转入细胞内;对胸腺依赖的抗原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必须有Th细胞的参与。

(2)B细胞对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的免疫应答:某些细菌的多糖、多聚蛋白质及脂多糖等在不需要抗原特异性T细胞辅助的情况下可直接激活未致敏B细胞,这类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它包括了TI-1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和TI-2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

(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在人类个体的发育过程中,胎儿在胚胎晚期首先合成IgM类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3个月。

人体开始合成IgG,4~6个月开始合成IgA。

免疫应答可以分为:
初次免疫应答:是机体第一次接触某一抗原物质所发生的免疫应答。

其特点是:产生抗体的潜伏期长,产生的抗体滴度低,维持的时间短且多为亲和力较低的IgM。

再次免疫应答:机体第二次接触同样的抗原而发生的免疫应答。

其特点是:产生抗体的潜伏期短,产生的抗体滴度高,维持的时间长且多为高亲和性IgG等其他类抗体。

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再次免疫应答在速度、强度及持续时间等方面不同于初次免疫应答的现象。

记忆性淋巴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被称为记忆性淋巴细胞。

(4)抗体的效应
①阻断、中和作用;②调理作用;③裂解细胞作用;④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⑤引发Ⅰ、Ⅱ、Ⅲ型变态反应。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它分为由CD4+Th细胞介导和由CD8+Tc细胞介导。

(1)CD4+ 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激活信号。

T细胞的第一个激活信号主要来自TCR与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

第二个信号又称为协同刺激信号,由APC表面和T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所提供。

(2)CD8+CTL介导的免疫应答:体内的CD8+CTL以非活化的前体细胞形式存在,需经抗原激活并在CD4+Th细胞辅助下分化为效应性CD8+ CTL,CD8+CTL活化也需要双信号。

穿孔素也称成孔蛋白,存在于静止CD8+ CTL的胞浆颗粒中。

(3)细胞免疫表现的免疫效应:
①抗胞内寄生菌;②抗病毒;③抗肿瘤;④引起同种移植物的排斥;⑤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例题:诱导CD4细胞分化成CD4Th2细胞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4
C IL-6
D IL-8
E IL-10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