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题

1.胞间连丝

答: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2.真核细胞

答: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

3.裂殖

答:裂殖是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胞藻和原生动物的裂殖实际是一次细胞分裂。

4.外始式和内始式

答:茎的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呈束状排列在同一半径上。而在根部,两者以同心圆的方式相间排列。木质部韧皮部相间排列,外抵中柱鞘。而此两者都来源于中柱鞘。这种由外向内发生方式被称为外始式,相反即为内始式。

5.舌状花

答:舌状花是菊科植物花的一种。为合瓣花,花冠下部连合成管状(或称筒状),上部连合成扁平舌状。常具冠毛。多为两性花,

6.植物化石

答: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7.顶级群落

答:顶级群落是指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处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养分积累大于消耗,生物量大,不断地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而群落发展到顶级群落后,生物量趋于稳定,积累等于消耗,生物种类不再增加,而是保持稳定。

8.Western blot

答:Westernblot中文名称是蛋白质印迹法,又称免疫印迹试验,是指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然后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表达情况的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9.世代交替

答:指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指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

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10.维管植物

答:维管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贯穿于整个植株、与体内物质的运输、支持和巩固植物体有关的维管系统(vascularsystem)的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组织,可以让植物生长到一个较大的体积,顶级群落其主要生成阶段是孢子体。

二、简答题

1.比较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各自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意义。

答: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意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2.简述两侧对称体制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答:(1)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上下的区别,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2)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其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3.简述自然选择的主要模式。

答:自然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依赖于适合度与表型差异之间的关系,可将选择模式划分为3种类型。

(1)稳定性选择

中间类型适合度高,两个极端类型适合度低,选择将淘汰两个极端类型。

这种类型的选择常出现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那里的条件倾向于减少表型的变异性。

(2)定向选择

适合度从一种极端类型到中间类型再到另一种极端类型逐渐升高时,适合度低的极端类型被淘汰,选择使表型差异的频率曲线的平均值移向适合度大的一侧。

这种类型的选择在环境发生趋向性变化时,或者当物种成员迁徙到新的环境中时是相当普遍的。

(3)分裂选择

当环境条件使两个极端类型有较高适合度,中间类型适合度较低,而淘汰中间类型时,选择结果使中间类型频率降低,在两个极端类型区域各出现一个频率的峰值。

4.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

(1)能量流动:自然界对能量利用的效率很低。首先,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所有能量迟早都会通过生物呼吸被耗散掉;其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外部的能量补给,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单方向不可逆的,而物质的流动则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和元素是不灭的,都可借助其完善的循环功能被生物反复利用,因此对于一个封闭的和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来说,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地球生物圈就是这样一个自给自足、自我维持的最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5.简述全球变暖的影响。

答:(1)大气中CO2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地球温度升高首先会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根据联合国专家推算,海平面只要升高50cm就将使5000万至l亿人口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一些岛屿将会被淹没,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等。地球变暖还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也有重要影响,我国气候变化协调组已将这些影响概括为5个方面:

①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②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

③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约20cm,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④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⑤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6.简述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特征。

答:(1)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或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即在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养级。

(2)营养级的结构特征通常用生态金字塔来描述,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通常在生物链的起点生物个体数量最多,在往后的各个环节上生物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到了顶位食肉动物数量就会变得极少,因此数量金字塔一般是呈下宽上窄的正锥体。

7.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什么特点?

答: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如下特点:

(1)膜是流动的,生物膜不是由固定不动的分子组成的静态的结构。膜基本上是由磷脂的疏水的脂肪酸链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而疏水相互作用比共价键要弱得多。大多数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移动,即在膜的平面内移动。

(2)膜是镶嵌的,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的球形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

(3)膜上的糖类为细胞间识别所必需,质膜表面的糖一部分以共价键与膜蛋白相结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