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家训经典大合集[1]

合集下载

中外十大著名家族的家训

中外十大著名家族的家训

一、第一世家:中国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训——献给那些人穷志不穷,希望在子女教育中获得勇气和信心的父母们!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凡是精明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二、教育世家:印度泰戈尔世家教育子女十训——献给那些因为孩子无法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而苦恼的父母们!营造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通过阅读,弥补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的多种才能;将钱包交给孩子,对他进行经济教育;消除对其他宗教的偏见;成为富翁后积极支持文化艺术;通过与子女一同漫游大自然,从而培养子女的想象力;制订周密的计划,使子女从旅行中学到更多的道理;引导子女从小接触音乐与美术。

三、自由世家:英国拉塞尔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献给那些准备将进步而又自由的家风传给下一代的父母们!过分严格和禁欲主义教育不可取;有效管理时间;不强求特种教育;世代相传自由进步精神;享受自由的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吸引自己的目标倾注所有精力并不断进取;认为是真理,那么就不要计较得失;不可孤立自己,要在人群中寻找幸福;尽可能地养成写信的习惯;一流父母培育出一流子女。

四、犹太至尊:罗斯柴尔德家族教育子女十训——献给那些希望子女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成为富翁的父母们!重视兄弟间和睦与家族间团结的传统;不追求金钱,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子女拥有正确的金钱观;信息就等于金钱,从小开始重视信息的重要性;世代相传收集情报信息的传统;警惕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倾向;坚持“不是儿子就不参与经营”的原则;不忘促使五兄弟和解的“五支弓箭”的教训;世代保持捐赠的慈善传统;犹太人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事业。

家训最经典全文合集

家训最经典全文合集

家训经典古诗文1. 《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姬旦)- 原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2. 《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 原文: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3. 《诫子书》(节选)- 作者:诸葛亮-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诫外甥书》(节选)- 作者:诸葛亮- 原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5. 《欧阳修家训》(节选)- 作者:欧阳修-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6. 《王氏家训》(节选)- 作者:琅琊王氏- 原文: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7. 《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 原文: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8. 《司马光家训》(节选)- 作者:司马光- 原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9. 《曾国藩诫子书》(节选)- 作者:曾国藩- 原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10. 《朱子家训》(节选)- 作者:朱熹-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 《颜氏家训·勉学》(节选)- 作者:颜之推- 原文: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12. 《袁氏世范》(节选)- 作者:袁采- 原文:子弟者,父母之股肱,犹手足也,不可不教也……教子弟,当在十五岁以前,此时心地尚明白,习为善则善,习为恶则恶。

名人家训及释义

名人家训及释义

名人家训及释义
1.《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
-原文摘录:“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释义:颜之推指出,看到社会上很多家庭对孩子溺爱无度,放任其欲望,应该劝诫的时候反而赞扬,应当制止的行为反而默许甚至鼓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长大后认为一切皆理所当然。

强调了家庭教育要以礼法治家,而非单纯溺爱。

2.《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
-原文摘录:“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释义:朱柏庐告诫家人每天早晨要早起打扫卫生,保持内外环境的整洁,晚上休息时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体现出勤勉持家和生活严谨的态度。

3.《钱氏家训》
-原文摘录:“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释义:钱氏家族要求子弟在思想行为上必须对得起天地良心,言谈举止都应当符合圣贤之道,强调道德修养与人格完善的必要性。

4.陆游家训
-虽然没有具体原文提及,但陆游一生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和文学才艺培养,他的诗词中有许多寓含教育意义的内容,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达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5.曾国藩家训
-原文摘录:“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释义:曾国藩告诫家人,在家居生活中,只有崇尚节俭才能使家业长存,特别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更要以戒除奢侈浪费为最重要的原则。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2012-03-3117:34:40| 分类:教育教学|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小何《中国历代名门家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ﻫ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ﻫ■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 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ﻫ■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ﻫ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ﻫ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ﻫ(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ﻫ(明)姚舜牧《药言》■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ﻫ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ﻫ■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ﻫ(南朝.齐)萧嶷《戒子》■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ﻫ李世民《帝范》ﻫ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名门家训20条

名门家训20条

名门家训20条在横纵交叉的社会与历史中,为什么有的家族绵延数十代,兴旺千百年,而有的家族却在短暂的辉煌中悄然谢幕?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始出处。

道德传家久。

《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句,能成为古今家训中的高频句子,似乎也说明了这点。

在每个具体的家族和家庭生活场景中,家训是治家的智慧;在家族和家庭保持延续的长河里,家训又是传承的智慧。

【整理摘编:时英平】一、明·王阳明家训01.夫学,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重要的。

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培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浇灌,劳苦却不会成功。

02.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

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

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认错。

二、明·姚舜牧家训03.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教育子弟,关键是培养其朴素、踏实的德性。

04.无哲不愚。

愚是外在的表现,愚是形似简单,实质大彻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的的表现。

三、明·吴麟徵家训0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06.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

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年轻时,机会多的是,来日方长,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多读书,加强自身修为才是首要的。

07.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多读书则能消之。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四、明·吕坤家训08.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淫与暴。

积德、勤俭可以兴家旺家。

败德、妄为必定败家亡家。

五、清·王夫之家训09.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

历代育儿名门家训

历代育儿名门家训

历代育儿名门家训: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2、养不教,父之过。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19、泯躯而济国。

(颜氏家训)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三、俭朴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名人家训家规15条

名人家训家规15条

名人家训家规15条1、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姚舜牧《药言》2、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增广贤文》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吕坤《孝睦房训辞》4、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新约·马可福音》5、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7、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8、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高攀龙《高氏家训》9、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

——孙奇逢《孝友堂家规》10、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11、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鲁迅12、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

——泰勒《布道书》13、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14、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家诫要言15、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那么,家风家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首先,家风家训影响人的一生。

家庭乃至家族的家风家训会影响人的一生,父母长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生都会打上家风家训的烙印。

其次,家风家训培养健全人格。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风家训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家风家训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它通过日常生活塑造人格,影响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

最后,家风家训造就个人素质修养。

优良的家风家训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

个人的素质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家风家训的影响,与家学渊源、家风承继、家训熏陶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门家训经典大合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 (西晋)羊祜:《戒子》■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

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欧阳修《示子》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

我则有点相反的味道,要少说话,同时,要内心专一纯正的做事,读书,这样才真正地自然而然地内藏大智,外表若愚,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看来,若敏于言而讷于行,则小人一个了。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尔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北宋)范纯仁《戒子弟言》■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

小儿叫号,皆有不平。

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

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无特所忧患之事异尔。

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

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

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

有所许诺,丝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

处事近厚,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

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凡人行己,公平正直。

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耳……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

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明)姚舜牧《药言》评:《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何为计深远?就是分清哪些是他生存发展的“至大至久”的东西,触龙说的培养长安君的能力、威信,此处说的“心地”、“德产”都是“至大至久”的东西,它是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所说的“素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所强调的习惯养成教育、乘着小时候记性好把名篇中的大部背上来的设想,算不算“至大至久”的东西?总的说,要为孩子的生存发展“授之以渔”,不能只“授之以鱼”!■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打扫光明一片地,囊贮古今,研究经史。

“岂可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

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

(明)吴麟徵〈家诫要言〉评:少年人做任何事都不如读书合算,在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求之于人不如求之于自己的大脑,二十五岁前应将基础的东西全部学到手,将来发展就不可限量。

我的少年时光,浪费时间太多,一是自己不懂珍惜,二是没有高人指点,我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蝇头小利上,应“勿深以得失为念”,否则,假如我现在是博士,我难道需要整日算账过日子吗?我为经济浪费了太多时光,反过来是始终解决不了经济问题,没有把握解决问题的根本。

这个问题今天对我仍有注意的意义,只有一个前提,保证身体健康,其余都可不顾,我的教书职业已基本走到了尽头,前面剩下的只是重复,而且还有可能倒退,要把精力重新聚集起来对准学习,再过三二年那真的是无回天之力了。

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从点滴做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流,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沉默缓畏,遇物和而有容,语言举止务淹雅凝重,喜怒不形于色,然后可以为佳士。

(北宋)梁焘《家庭谈训》评:对稳重的人人们容易产生信任感,我以前有点嬉笑无度,今后要注意这一点,要想着说话,不要抢着说话,要举止安详大方,要内心纯正专一淡泊。

要怕人说聪明、脑子好,不要怕人说蠢、笨、呆、痴、傻。

■食已无事,经史文典谩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南宋)江端友《戒子》评:此为上乘养身之道!■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

能含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

淡泊二字最好。

淡,恬淡也,泊,安泊也。

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看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做个好人,人谓做好人难,余谓极易。

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童子涉世未深,良心未丧。

常存此心,便是作圣之本。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

当审观此身暂聚不久,既死之后,急急殓藏,盖其败坏不可堪见,方此之时,谁为我者?如此思之,用意劳神、凿空妄作、名利之心可皆灰灭。

以此涉世,遇患鲜矣。

(南宋)江端友《戒子》评:也算是看破红尘。

■余平生不肯说谎,却免却许多照顾前后。

评:一句话道出了不说谎的好处,这也是使自己身心少受累、活的轻松的重要一条。

■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

■无哲不愚。

评:愚是外在的表现,愚是形似简单实质大彻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的的表现。

■阿谀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明)姚舜牧《药言》■做人最忌是阴恶。

处心尚阴刻,做事多阴谋,未有不殃及子孙者。

语云:有阴德者必有阴报……先人有言:“存心常畏天知。

”吾于斯语,夙夜念之。

■以忠信为心,出言行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久而家庭信之,乡国渐信之,甚至蛮貊且敬服之。

由其平生之所积然也,故曰诚能动鬼神。

若怀欺挟诈,言不由中,行无专一,欺一二人将至人人疑之,一二事不实,事事以为不实,凡所接对,莫不猜防怨恶,将何以自立于天地间!每见年少之日,自谓智能,虽在父子兄弟间,说不从实,举动诡秘,见恶亲长,取贱乡邻,虽至老死,后人犹引以为戒,哀哉!■人子事亲多方,只生事尽力死事,尽思二语蔽之。

■人家不论大小,总看此身起。

此身正,贫贱也成个人家,富贵也成个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所以修身为急,教子孙为最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能教子孙者也。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即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语辞气,最为要紧。

(清)张英《聪训斋语》■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鲜也。

(清)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陆游《放翁家训》■养身莫善于寡欲。

孟子■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

司马光《训子孙文》■夫谋利而不遂者,不百一;谋名而不遂者,不千一;今处世不能百年,而乃侥幸于不百一不千一之事,岂不痴甚矣哉!■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与忍。

防家两字,曰盗与奸。

亡家两字,曰淫与暴。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成业,辱父母家声。

是人也,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葬吾茔乎?戒石俱在,朝夕诵念。

(明)吕坤《孝睦房训辞》■凡家不可太贫,太贫则难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则易淫……可以养生送死守家法长子孙而已。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是好人家……(清)张履复《训子语》■人生豪侠周密之名,最不易副。

事事应之,一事不应,遂生嫌怨;人人周之,一人不周,便存形迹。

若平素俭素,见谅于人,省无穷物力,少无穷嫌恶,不亦便乎?(清)张英《聪训斋语》■凡为人弟者,不敢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

司马光《居家杂仪》■女训云:家之和不和,皆系妇人贤否。

何谓贤?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是已。

何谓不贤,淫狎妒忌,恃强凌弱,摇鼓是非,纵意徇私,如此之类是已。

天道甚近,福善祸淫,为妇人者,不可不畏。

■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

■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

(元)郑太和《郑氏规范》■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公(张文节,宋真宗时宰相)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以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事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司马光《训剑示康》■厚葬于存殁无益,古今达人,言之已详……至于棺柩亦当随力……勿为人言所摇,木入土中,好恶何别耶?广召乡邻,又无益于死者,徒为重费,皆不须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