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电影(1922-1930)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篇一、绪论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一、早期电影发展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
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
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老电影集锦

王小帅作品年表
1 青红 2005
2 二弟2003
3 十七岁的单车2001
4 扁担.姑娘 1998
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一个也不能少》导演1999、
《我的父亲母亲》导演1999、
《幸福时光》导演2001、
《英雄》导演2002
陈凯歌作品年表
《黄土地》1984、
《大阅兵》1985、
《孩子王》1987、
《边走边唱》1991、
《霸王别姬》1993、
《风月》1995、
《荆柯刺秦王》1998、
1983 九月
1982 红象 Red Elephant Director
1980 我们的角落 Our Corner
谢 晋作品年表
1 鸦片战争
2 老人与狗
3 最后的贵族
4 高山下的花环
5 芙蓉镇
6 秋瑾
7 牧马人
8 天云山传奇
9 啊!摇篮
10 青春
11 春苗
12 舞台姐妹
13 大李,小李和老李
14 女篮五号
贾樟柯作品年表
1 世界 2 任逍遥 3 公共场所 4 站台 5 小武
冯小宁作品年表
《大气层消失》(1989年)、
《战争子午线》(1990年)、
中国电影的第一

(一)中国电影的第一中国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京剧片段。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是在1911年有朱连奎杂技团(美利公司)拍摄的《武汉战争》。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
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轰动上海滩,1921年7月1日。
中国第一部侦探影片:1922年中国第一部侦探长片电影《红粉骷髅》(12本)。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有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名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在电影《野草闲花》中,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灌制的《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2月,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活动“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都市风光》。
中国第一部抗战影片:故事片《共赴国难》,1932年,史东山、蔡楚生编导。
中国第一部人民政权领导下的电影机构及第一部纪录片:人民政权领导下的最早的电影机构是延安电影团,成立于1938年,袁牧之任团长,第一部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45年新中国成立第一个电影机构----东北电影制片厂(即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袁牧之任第一任厂长,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1926年,万古蟾、石超尘、万涤寰(人称“万氏兄弟”)推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193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电影技术刚刚被引进中国,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最早的电影院于1905年开始营业,但当时的电影还主要依赖进口,中国电影还没有独立的发展能力。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1913年,中国第一部独立拍摄的电影《定军山》上映,开始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逐渐成熟。
1922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血战铜鼓》在上海上映。
这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新篇章,有声电影逐渐取代了无声电影成为主流。
然而,中国电影的发展受到了战争的影响。
抗日战争和内战对电影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产业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中央将电影产业视为国家重要的文化事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电影制作和发行。
1951年,中国第一部大规模影片《武训传》上映,开启了新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作品,包括《沙家浜》、《大李小李和老李》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
然而,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后面临了新的挑战。
由于外国电影的进入和市场经济的引入,中国电影产业面临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电影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引入资本和市场机制,鼓励投资方积极参与电影制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张艺谋的《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多项大奖,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代表作。
到了21世纪,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电影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参与国际影展,获得国际认可。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1930)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1930)1896年据《申报》记载,本年8月2日晚,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了一组“西洋影戏”。
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一次外国电影放映活动。
1905年春夏之交,北京丰泰照相馆在老板任庆泰的主持下开始兼摄电影,从而揭开中国民族制片业的第一页。
首部影片为戏曲纪录片《定军山》(仅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由京剧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主演。
在此后数年中,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均为戏曲短片,拍成后主要在任庆泰自己创办的“大观楼影戏园”上映。
1909年丰泰照相馆遭受火灾,自此停止拍片活动。
1911年杂技幻术家朱连魁为一家名叫“美利公司”的洋行拍摄纪录片《武汉战争》。
这是由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
该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战斗情形,广告称:“凡两军战争可惊可骇、可悲可惨之真相,无不毕具。
兹用电灯影戏演出,睹之与亲临战场无异,大足增发赴义之雄心、报国之热血!”1913年上海两位美国商人依什尔(A.Yiesel)和萨弗(T.H.Suffert),接办同籍电影制片商本杰明·布拉斯基(Benjamain Brasky)创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由张石川和郑正秋等人组织新民公司承包其全部拍片业务。
第一部影片为《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导演,依什尔担任摄影。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首部故事片,长4本。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先由德国进口的胶片来源断绝,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14年停业关张。
1916年张石川、管海峰等人集资创办幻仙影片公司。
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专门性质的制片机构。
但仅出《黑籍冤魂》一片,即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告倒闭。
1917年商务印书馆以不足三千元盘进某美国影商的一批电影器材,开始兼营制片和放映业务。
后其电影业务不断扩大,于1918年专门成立“活动影戏部”,并建成中国第一个玻璃屋顶的专业摄影棚。
1918年罗明佑在北京创办真光电影剧场。
在此后近10年中,罗氏以北京“真光”为基础,经营区域不断扩大,最终以华北电影有限公司作为垄断性组织,控制了北方五省的电影放映和发行业务。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一、默片时代(1896年-1930年)中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中国开始放映来自西方的电影。
随着电影技术的引入,中国电影逐渐发展起来。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以默片为主,没有对白和配乐,主要通过画面和字幕来讲述故事。
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以纪录片和传统故事片为主,影片内容多是生活片段和历史事件的记录。
二、声音电影时代(1930年-1949年)声音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电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930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配音电影《歌女红牡丹》。
声音的加入使电影更加生动,观众可以听到演员的对白和背景音乐。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故事片为主,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爱情、历史、社会题材等。
一些经典电影如《神女》和《血溅画屏》也在这个时期问世。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1949年-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开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宣传工具。
政府开始支持电影工业的发展,建立了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学院。
电影的题材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英雄,如《武训传》和《林则徐》。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充满了革命热情和正能量,是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电影制片厂被迫停工,电影院也关闭了。
电影创作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
然而,一些纪实片和革命戏剧仍然在这个时期制作和放映,如《沙家浜》和《红灯记》。
五、改革开放以后的电影(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
政府开始放宽对电影制作的限制,鼓励电影界的创新。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和巩俐。
中国电影的题材也更加多样化,涉及到社会问题、人物心理等。
一些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如《活着》和《卧虎藏龙》。
六、网络电影时代(2000年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电影开始兴起。
网络电影以低成本、短时长和创新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42页)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42页)一、民国时期电影(19201949年)1. 《定军山》(1926年)2. 《渔光曲》(1934年)3. 《十字街头》(1937年)4.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5. 《小城之春》(1948年)6. 《乌鸦与麻雀》(1949年)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19501960年代)1. 《白毛女》(1950年)2. 《红色娘子军》(1961年)3. 《英雄儿女》(1964年)4. 《地道战》(1965年)5. 《地雷战》(1966年)6. 《冰山上的来客》(1963年)三、文革时期电影(1970年代)1. 《智取威虎山》(1970年)2. 《红灯记》(1971年)3. 《沙家浜》(1971年)4. 《龙江颂》(1972年)5. 《杜鹃山》(1974年)6. 《平原作战》(1974年)四、改革开放初期电影(19801990年代)1. 《小花》(1979年)2. 《庐山恋》(1980年)3. 《喜盈门》(1981年)4. 《红高粱》(1987年)5. 《霸王别姬》(1993年)6. 《活着》(1994年)五、21世纪初期电影(20002010年代)1. 《英雄》(2002年)2. 《无极》(2005年)3. 《集结号》(2007年)4. 《让子弹飞》(2010年)5. 《山楂树之恋》(2010年)6. 《赵氏孤儿》(2011年)继续完善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42页)六、2010年代中期至2020年代电影1. 《金陵十三钗》(2011年)2. 《1942》(2012年)3.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4. 《归来》(2014年)5. 《战狼》(2015年)6. 《湄公河行动》(2016年)七、经典动画电影1. 《大闹天宫》(1961年)2. 《哪吒闹海》(1979年)4. 《黑猫警长》(1987年)5. 《宝莲灯》(1999年)6.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八、纪录片电影1. 《南京!南京!》(2009年)2. 《二十二》(2015年)3.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年)4. 《四个春天》(2017年)5. 《地球的夜晚》(2018年)6. 《棒!少年》(2020年)九、经典戏曲电影1. 《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2. 《天仙配》(1955年)3. 《红楼梦》(1962年)4. 《花为媒》(1963年)5. 《秦香莲》(1964年)6. 《杨门女将》(1960年)十、我们希望这份目录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史,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精彩瞬间。
中国电影年表 中国电影大事记

中国电影年表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1945 日本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后 《孤儿救祖记》采用的“影像传奇叙事” 的策略和方法成为被效仿的模板,明星公 司又沿此路径,与“鸳鸯蝴蝶派”作家合作, 拍摄出《玉梨魂》《空谷兰》等有广泛社 会影响力和票房收益的影片,并直接启动 了“国产电影运动”
第二节 国产电影运动
国产电影运动直接表现为数量的激增,从1923年 的5部,到1924年的16部,到1925年的51部,到 1926年的101部。 另外,早期的制片企业,资本状况的改善,管理 水平、设施、技术的提升,为国产电影运动的开 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阅历、经验丰富,对人情世故洞察透彻;二是尊 重观众的心理;三是对于演员的精确的鉴别,能够量才使用,充分发 挥潜质。 另外他谙熟中国传统小说及戏曲的叙事方式,在编制情节方面,注意 戏剧性张力的铺陈。 洪深的创作
洪深的《申屠氏》第一次以“景”为单位,剧本由镜头构成,将动作与 字幕结合起来,更强调镜头的作用,它与侯曜的《弃妇》共同标志这 中国电影文学剧本的起点。
上海影戏公司:唯美纯情《海誓》,情节简单,追求银幕造型,讲究 光线构图
民新:“纯正优美”《玉洁冰清》;纪录片《孙中山先生北上》
明星群体
由张石川,郑正秋,洪深, 包天笑领军。
郑正秋、张石川 大多以批判 遗产制度 和其他 封建习俗 为 主。 另一个主题是描写封建社会 中妇女的悲惨命运。 《玉梨魂》《最后的良心》 《上海一妇人》
在国产运动中,各个环节人才群落形成,叙事表 现能力增强,题材领域、表现方式、风格特征多 样化。
明星:以家庭人伦苦情见长
大中华百合:“欧化”《战功》 天一:“尚古”民间故事片《女侠李飞飞》思想主题尊奉传统道德,表 现上注重娱乐化
长城:社会问题片《弃妇》.移民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哀怨悲情 潜移默化《难为了妹妹》
国产电影运动(1922——1926) 所拍摄的 170余部作品,显现出逐渐远离初创时期的 “ 文明戏”的影响 态势。电影化程度提升,编导摄演行业细分,演绎出走势清晰的民族 电影初兴之路。 电影文化建设也随之繁荣,电影刊物争先创办《影戏丛报》《影戏杂 志》《影戏春秋》《电影周报》等。 该阶段的长故事片呈现出文艺片的样式形态。它是介于商业电影和艺 术电影之间的,其态度严肃,其主题积极,其叙事大众,另具个人风 格与特色,它与当时电影人才结构的双重性和影响传奇叙事生成的历 史契机,以及好莱坞的影响都有关系。
该影片一改明星公司滑稽搞笑、凶杀刺激 的套路,以严肃的态度将新思想与传奇故 事结合在一起;用从容平实的影像表现聚 合道德性审美和传奇性叙事曲折多变的情 节过程,先抑后扬,把一出充满心酸的家 庭伦理故事最终定格为族媳孙三代人的大 团圆。
影片主人公“余蔚茹”被置于“被诬陷--被赶出 门 --- 含辛教子 --- 抚育成人 --- 终成正果 ” 的情 节过程中,在传统节烈之妇的苦戏框架里, 完整的体现了恭宽信敏惠,孝智礼勇忠的 传统儒道的美德。于哀怨忍韧之间达成了 饱含中国道德审美内涵与哀情情愫的审美 性捏合。
民国早期电影
1922——1930
第一节 早期电影格局
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工业 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整体处于上升态势, 中国电影制片业在 20世界20年代前半期迎来了整 体的兴盛。 该时期形成了“三大四小”的主干企业格局。即 明 星(1922) 大中华百合(1925) 天一(1925) 为首;长城( 1924 ) 神州( 1924 ) 上海影戏 (1920) 民新(1923,1926迁至上海)
守旧文化熏陶的创作阵营,留洋学生 与新文艺工作者,他们的知识分子身 份与商人身份相叠的特殊内构,造成 了艺术理想与商业利润的掣肘,因而 文艺片的样式成为了国产电影运动乃 至中国电影传统的主导性样态。
此外,随着制片业的兴盛,中国电影也逐 步完成了由短故事片向长故事片的转化。 《闫瑞生》《红粉骷髅》《海誓》《孝妇 羹》《张欣生》《荒山得金》《莲花落》 《孤儿救祖记》八部长故事片先后出现。
《孤儿救祖记》 郑正秋编剧 张石川导演 王汉伦主演
富翁杨寿昌晚年丧子。 为占家产,侄子道培与陆守敬狼 狈为奸,诬告儿媳余蔚如不贞,致使蔚如扫地出门。数月 后,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余璞十岁,就读寿昌所建 学校。寿昌亦居住于此。祖孙互不相识,然余璞彬彬有礼, 胆识过人,颇得寿昌喜爱。余璞亦常到其居处玩耍。一日, 道培和守敬到寿昌处要钱,遭斥责后,意欲行凶,恰好余 璞来到。守敬被捕。道培重伤,余璞亦受伤。道培临终悔 悟,说出实情。一家人终得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