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目录引言.......................................................................................... (1)一、多元化的幽默讽刺……………………………………………………… … 1(一)对人物出场的形象进行刻意的讽刺。

…………………………………… 1(二)从人物语言描写上进行幽默讽刺………………………………………… 2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3(一) 借鉴描写技巧,深入分析心理。

………………………………………… 3(二) 透视人物言行,探索内心世界………………………………………… 4(三) 描写人物虚荣心,揭示人性特征……………………………………………… 5三、新颖独特的比喻手法……………………………………………………… 5(一)比喻新颖独特……………………………………………………………… 5(二)比喻的趣味性…………………………………………………………… 6(三)比喻形式多样化…………………………………………………………… 6(四)讽刺性比喻的运用…………………………………………………… 6(五)比喻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6四、意寓深远的象征……………………………………………………………… 7(一)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 ………………………………………… 7(二)文化象征意义的“围城” ………………………………………………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9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摘要: 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在当今文坛上享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论《围城》的艺术特色-文档

论《围城》的艺术特色-文档

论《围城》的艺术特色《围城》的最大艺术特色是讽刺,而在作品中去看不到让人大开大合的喜剧形象,也看不到光怪陆离的讽刺情节,其讽刺效果的产生,全靠多重讽刺手法的集中运用。

其中典型的讽刺手法有如下几种:一、神奇的比喻《围城》这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大量趣味无穷、丰富多彩的比喻的灵活、集中运用。

据统计,在这部20多万字的作品中所用的比喻的数量,有五百多条,而且堪称绝佳比喻的也不下百条。

作品中的比喻,贴切现实、幽默风趣、新奇古怪、广博深邃,在令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深刻剖析剖析和辛辣讽刺。

如“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在这里,本体和喻体之间距离如此之大,有点摸不着北的感觉。

但从“已登陆了好几天”和“会长时间伏在水里”又确实写出了鱼肉的不新鲜,于是读者不得不佩服,如此比喻真叫绝了,其讽刺程度可见一斑了。

再如在提到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时,作者讥讽道:“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 当赵辛楣和方鸿渐辩争,说高松年因为地位高了,“会变糊涂”时,作者写道:“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 这个比喻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松年身居高位,露出丑态,而自己却洋洋得意,自我倾倒的情态。

二、艺术的夸张夸张手法运用,是讽刺作家最喜欢用,也是讽刺必不可少的技巧,有夸张才会有幽默,有幽默才会使讽刺品位更高超,夸张的本质就是言过其实,引起读者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强烈的反思与认识。

如作品中两次对少女的脸的描写:这两处描写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少女脸上的粉,分别比做面具和刷墙用的涂料来凸显出少女化妆之浓,对当时的资产阶级的糜烂之风及其对青少年精神上的戕害作了辛辣的嘲讽。

《围城》艺术特色

《围城》艺术特色

• 钱鍾书在他的《宋诗选注》中,曾对苏轼 诗歌善用“宋代讲究散文的人的所谓‘博 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 喻”表示赞赏。他本人也在《围城》中作 了成功的尝试。试举一例:“鸿渐没法推 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 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 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 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 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 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一口气连用 了三个比喻。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 它们构成了《围城》博喻的一大特色。
三、比喻与讽刺幽默的结合
• 讽刺是以蔑视与嘲弄的态度表现生活,揭 破人性的丑态和恶行的,是最尖锐的社会 批评,笑中带刺,是鞭挞与指责的升华。 幽默是轻松、诙谐、戏谑对待人生和世界 的态度,是深厚文化的沉淀和天性的延续, 是博大精深哲理的折射,是对生活的一种 理解和注释。事实上,小说令人吃惊的讽 刺与幽默的效果正是通过如落英缤纷般的 妙喻才表达出来的。那些极富魅力的比喻 形成了小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艺术特色。
• 手段并非目的。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围 城》里它的目的便是为整部作品的幽默讽刺艺术 服务。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极 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如把方鸿渐与爱尔 兰人尔虞我诈的交易当成一次“外交”,黑色讽 喻了外交的欺骗性,同时鸿渐的“唯一胜利”揭 露了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喻示只有通过欺 骗的手段才可能取得外交上的胜利。用黑色的幽 默使外交上以及人与之间交往的阴险狡滑毒辣跃 然纸上。
《圍城》藝術特色
其语言风格独具特色,特别是其寓庄于 谐的比喻新颖独到,令人过目不忘。归纳起 来,《围城》比喻的艺术特色有: 一是《围城》中的比喻与全书的风格特 征和谐一致,具有幽默诙谐、寓庄于谐的特 点,是比喻与讽刺幽默的结合 ; 二是《围城》中的比喻不落窠臼,形象 巧妙,联想丰富巧妙,设喻新颖奇特; 三是《围城》中的比喻形式多姿多彩, 内容富于变化,达到了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谈《围城》的艺术特色

谈《围城》的艺术特色

谈《围城》的艺术特⾊2019-08-30[摘要]钱钟书先⽣的长篇⼩说《围城》以留学⽣⽅鸿渐为线索,⽤幽默、⾟辣的笔法展现了抗战初期内忧外患的交相冲击下,中国知识分⼦的精神风貌。

其令⼈赞叹的精辟⽐喻、独特的艺术个性,丰富的精神内涵令该⼩说穿越了时空的阻隔,风靡中外⽂坛,影响⾄今。

[关键词]讽刺幽默⽐喻⼈物形象⼀、讽刺与幽默⼿法的巧妙搭配《围城》浓郁的喜剧⾊彩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悲剧意味。

钱钟书⽤他敏锐的观察⼒,将社会、⼈⽣、⼼理的病态揭露出来。

讽刺与幽默搭配得当,贯穿全⽂,使读者《围城》有⼀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在《围城》中,讽刺与幽默犹如⼀卵双⽣,总是同时出现。

正因为这⼀点,⼩说中散发出来的幽默的清⾹就像“理之在诗,如⽔中盐,蜜中花,体慝性存,⽆痕有味。

”钱中书先⽣对⼈⽣有着各种新颖、独特的见解,并且博采东西⽅⽂化。

把作品幽默与讽刺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且把深刻的思想赋予笑谈之中。

《围城》中对每个出场的⼈物进⾏形象的描写,⼩说刻画有幽默感的⼈物,⼿法含蓄。

⽤其⼝宣泄⾃⼰不尽的幽默。

精⼼营造的戏剧性场⾯令⼈⽬不暇接,牵着读者的⼼。

作者精⼼塑造的⼀个知识分⼦形象――⽅鸿渐,这是⼀个思想性格⾮常复杂的⼈物,他正直热情,既蔑视权贵,⼜⼲过买⽂凭的丑事,既具有浪漫⽓质,⼜在冷酷的现实⾯前表现出退却和懦弱,作者以浓烈幽默⼿法展现了⽅鸿渐双重性格的⽭盾性。

围绕着⽅鸿渐这⼀悲剧⼈物在婚姻、事业上的成败,作者描绘了⼀系列喜剧场⾯,这些场⾯不是⽤荒诞、变形、夸张的⼿法,⽽是⽤真实的细节描写。

鲍⼩姐对⽅鸿渐的引诱仅仅是她轻轻说了句⽅鸿渐像她未婚夫,便使读者也急切的想见她的未婚夫,船到⾹港时,“鲍⼩姐扑向⼀个半秃顶,戴⼤眼镜的⿊胖⼦怀⾥”时我们也产⽣了同⽅鸿渐⼀样的上当后懊恼的苦笑。

⽅鸿渐在事业上和爱情婚姻⽣活中都堪称悲剧⼈物,他的幽默与他的遭遇形成了悲喜剧的交融。

⽅鸿渐⽤机智幽默的话语应付了许多尴尬的局⾯,然⽽残酷的现实⼀次次浇灭了他的幽默。

《围城》的主要思想及艺术特色分析

《围城》的主要思想及艺术特色分析

《围城》的主要思想及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通过对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揭示了处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无奈人生。

《围城》所围困的,不单单是方鸿渐,而是代表一部分知识分子,在面对爱情时屡遭挫折,在构筑家庭时节节失利,在面对事业时四处碰壁。

这类“被围困”的知识分子,其内心充满焦虑、压抑,但又无力抗争。

关键词:《围城》;知识分子;人生困境在钱钟书的《围城》里,讲述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一类知识分子的人生困境。

“从《围城》中可以看到,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并未放弃对身陷围城时的奋力抗争,只是在他的人生围城中,经受了太多痛苦心境的折磨与挤压。

“麦加认为:“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所画的圈。

因为他不知道,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一艺术形象,体现了“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冲出来”这一复杂的人性心理。

一、“被围困”知识分子的形象分析在《围城》中,似乎每个人都身陷“围城”,方鸿渐、赵辛楣、唐晓芙、孙柔嘉⋯毫无疑问,方鸿渐是着墨最多的主人公,其作力“被围困”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压抑与抗争中发出更多的无奈之声。

(一)性格上的懦弱与虚荣钱钟书在《围城》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既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

以方鸿渐而言,相比旧时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虽然思想上较为进步,但言行上却不肯越雷池一步,新的脑壳,却装着旧有的观念,难逃欺世盗名的“镀金”之嫌。

出身乡绅世家,拥有留洋经历,却持着近乎扭曲的人生观。

从方鸿渐的日常琐屑中,看似可笑、可悲、可叹、可讽,实则是合情合理。

这种平淡叙事下,营造尖锐而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正是推动人物命运发展的导线,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的困顿与迷惘。

“站在人生的立场上,钱钟书用一支有温度的笔,向我们揭示了被围困知识分子的爱情与人生。

语言里有讽刺,也有温厚的引领,真实而自然地呈现被围困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围城》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围城》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围城》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围城》的含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出,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

2、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这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3、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

艺术特色:
1、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十分熟谙地在说天道地中掺入讽喻的喜趣。

2、作者在小说中妙语连珠,新意迭出,明明在写某件事物,却往往旁逸斜出,多方引喻,使事物的特征愈见鲜明。

3、中外典故、理论学识、生活印象,都一齐奔汇笔下。

浅谈《围城》的语言特点

浅谈《围城》的语言特点

浅谈《围城》的语言特点作者:钟康朱金波刘天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5期[摘要]《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她又充满浓郁的喜剧成分。

小说的语言相当幽默与俏皮,有很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深思。

其在运用语言时,广泛使用的比喻手法,并且其比喻往往出其不意、令人惊叹,乃比喻之灵魂。

《围城》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蕴涵作者创作的最大特色:讽刺与幽默。

在机智俏皮、嬉笑怒骂中,成就旷世美文。

《围城》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关键词]比喻象征描写议论幽默文言词语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24-01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

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围城》的思想意蕴是多层次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其一,社会批判层面。

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足迹,展示了战时上层知识分子中的形形涩涩。

其二,文化批判层面。

《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

其三,哲学反思层面。

钱锺书夫人杨绛在电视剧《围城》的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致如此”。

《围城》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围城》中的讽刺不是用夸张人物行为的方法;而是精细地透视他们的五脏六腑,乃至每一根颤抖的神经,从中挖掘那与光彩体面的外观相矛盾的因素,揭示人物内心的阴暗、丑恶和言不由衷。

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知识性的有机融合。

作者熔古今中外的知识于一炉,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渊博的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描述之中,使画面变得新鲜、生动、厚实,也将讽刺艺术的知识化、生活化、趣味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丰富的表现手法。

《围城》广泛地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尤其精妙地将它们与高超的讽刺艺术结合起来,既妥帖传神,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精湛的语言艺术。

《围城》的语言清新、传神、精辟、畅达,虽移用了大量西洋典故而无欧化气息,尽管夹杂着不少洋文读来仍流畅自如,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型作家的艺术才力与功力。

《围城》作品中这样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这部《围城》作品,因为剖析了“围城”内的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想挣脱这种束缚和“围城”外的人对于婚姻的渴望,想找到一种爱的归宿而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围城》语言风格《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摘要]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师,他的《围城》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它以令人拍案叫绝、忍俊不住的精妙比喻,动漫的笔法,细微的心理刻画,描摹人情世态,调侃芸芸众生,讽刺时弊,采用独特的象征,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笔锋,予人妙趣横生、入木三分之感,散发着让人惊叹不已的文字力量,发人深思。

本文将试从语言艺术、讽刺手法、人性的揭示以及文化意蕴四方面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围城语言幽默象征手法人性揭示文化意蕴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①钱钟书以他特有文化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以冷静、犀利的笔锋触及社会人性的本质,于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围城》人物性格中种种懦弱、虚伪、贪婪的人类本性,感受到作者寄寓主题之中的千年忧患、百年孤独。

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的社会内蕴以及卓越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文学之中独树一帜。

《围城》作为现代讽刺文学的精品,其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幽默机智的讽刺语言钱钟书的《围城》属于讽刺文学。

它的价值不在于对历史的歌颂,而在于对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人情世态的揭露。

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个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为了加强讽刺艺术效果,作者用独具才情的笔和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批留学外国的知识分子在抗日后方的特殊环境里所做的无异于常人的事情,讽刺了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丑态。

那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便是作者在书中设下的一个个机关。

每个机关里,都藏着机智,藏着巧妙,藏着嘲讽。

当读者的心灵被这语言的机关触发的时候,便会自通其意,拍手赞其巧妙。

第一章中,上大学的方鸿渐因为眼红一对对男女同学谈情说爱的“风味”,斗胆给老子写了一封信,要求退掉“在家实习务农”的未婚妻。

信上说:“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剧有秋气。

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着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

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痕。

”措词凄凉哀婉,想以之打动老子的心肠。

然而“揽镜自照”与“怀抱秋气”却反给老子的反驳留下了再好不过的把柄。

其父回信说:“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只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

吾不图汝浦离膝下,已汝染恶习,可叹可恨。

……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春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揽镜自照”本是儿子开口的缘起之词,老子却以之发出一篇道理。

“怀抱秋气”亦本是儿子的凭空胡谄,老子却用“怀春”加以反驳,不仅字面酬对巧妙,而且击中要害。

两信来往,寥寥数语,却如天造地设,勾画出了一个初涉风月、狡猾而又怯懦的新读书人形象和一个饱经世故、“聪明”而又迂腐的封建遗老形象,讽刺意义自显于其中。

第二章里,方鸿渐想买一套獭绒西装外套,钱不够。

在张太太的相亲宴席上,他恰巧打牌赚了近三百块钱,却因小气丢掉了张家的“我你他”小姐。

回家的路上:“‘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亮当做张小姐,向她挥手告别。

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洋车上“顿足大笑”,对月亮“挥手告别”,生动地描述出方鸿渐丢妻得钱时的陶醉神志。

“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幽默地嘲讽了方“博士”轻浮浪荡的人品。

如此妙语,俯拾皆是,构成了《围城》语言的一大特色。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

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②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

在讽刺之外,我们更可看到作者的深心和忧虑。

对于分析那些自以为有名的人用笔名时说"只怕一个名太大,负担不起了,化了好几个笔名来分","化了好几个避免",只是不负责任或是做坏事的表示,作者对三十年代笔名泛滥的恶劣现象,在尖锐刻薄的语言中进行嘲弄。

又如方鸿渐同赵辛楣斗口,书中写道:"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

'""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这句话本来是国民党报纸为自己在日寇进攻面前狼狈逃窜所挂的遮羞布,这里通过人物的口点出,就为读者撩开了这块遮羞布,暴露出里面的肮脏东西,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

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可以说《围城》的语言处处是幽默,时时有讽刺。

二、讽刺手法灵活多样《围城》中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手法中处处见锋芒,达到近乎完美的讽刺效果。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在《围城》中作者大量采用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

从中国先秦的《诗经》兵法到清代的同光体诗,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阿拉伯《天方夜谈》到美国的轶事,法国的名句。

典故的内容除文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宗教、兵法、医学、生物等知识。

如第八章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西洋人赶驴子,在驴子眼前,唇吻之上挂一串胡萝卜,引诱驴子向前拼命,这是来自法国《列那孤》中的生花妙笔。

方鸿渐买假文凭时引柏拉图《理想国》、孔子孟子之事为自己辩护,认为买文凭哄骗父母,"也是孝子贤婿应有承欢养志"这里连用几个中西典故细腻逼真地写出了方鸿渐自我解嘲自欺欺人的心理。

增加了讽刺的力量和批判的力度。

《围城》中的比喻,来源广泛,标新立异,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了深刻的道理。

如"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③,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彻底的嘲弄与讽刺。

再如方鸿渐一行坐车从宁波到金华,一路颠簸难受,作者把那辆破车写得妙趣横生:"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

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驶了解。

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前面路还走不走呢?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摇摆地缓行着。

"④这里作者把老旧的汽车比成摆架子的官僚,闹别扭的女郎,想象奇妙,新鲜别致,既把汽车的残破不堪形容得淋漓尽致,又把官僚、女郎丑态揶揄得入木三分,嬉笑怒骂之中别有一番愤世嫉俗之情。

又如写妓女王美玉:"忽然发现顾先生的注意,便对它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象侠客的胸襟","牙根肉"怎么能象"胸襟"呢?但细一想,侠客不是爱打抱不平吗?原来这是比喻牙根肉不平,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又如"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女人的地方笑多","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的通信"等等。

这种新颖独特的比喻随处可见,让人耳目一新,又带给人深深地思考。

《围城》还擅长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的技巧,生动风趣,使人忍俊不禁,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文章评到:"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这一精辟的评点,新颖深刻,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围城》中还采用了重复手法,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性。

德国有一位哲学家柏格森,在一篇谈《笑》的文章中说:"喜剧就是模仿人的机械动作。

"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往往熟视无睹,但经过作者反复地描写它的状态,就使它犹如笨重的机械一样,屡屡重复着一个动作,造成一种滑稽感。

《围城》中的重复手法别有特色,含有几分机智的俏皮劲。

留学归来的鲍小姐,袒胸露背,扭捏造作。

小说就反复把她比作熟肉店里的熟肉和熏火腿:"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紧接着小说中又借用"真理是赤裸裸的"格言,把鲍小姐轻薄、肉感、放荡不羁的习惯,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在《围城》中作者还能把彼此没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面看风马牛不相及,可又合巧的很,能找出别人难以发现的共同点,这样由此及彼达到了很高的讽刺效果。

例如写国统区物价上涨,"物价象断了线的风筝,又象得道成仙,平地直升"。

方鸿渐一行在泥泞中艰难的行走,把众人刮的鞋泥比作"贪官的地皮"。

"物价"和"风筝","鞋泥"和"地皮",这些不相关的比较对当时那样一个恶浊的社会以曲折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憎恶和鄙视,虽并未直接抨击时局,但其讽意以溢于言表。

写餐馆的老板娘:"她满腔都是肥腻的营养,那样肥硕,表明这店里饭菜也营养丰富,她靠掌柜坐着,算是不落言诠的好广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