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围城_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钱钟书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荒谬和愚昧。
小说以直白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荒谬和自私,对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讽刺。
本文将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情节的讽刺展现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文弱书生,他与表妹婉秋之间的暧昧关系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
他一直被婉秋迷住,而婉秋亦被方鸿渐的学识所吸引。
两人均由于自私的心理和软弱的性格而无法达成真正的彼此理解和爱情。
在小说中,钱钟书采用了轻松幽默的笔调,表现了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荒诞情感,以此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缺乏真诚和信任的荒谬。
这种荒谬不仅体现在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情感上,还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缺失和人性扭曲,正是通过这种对情感的讽刺,小说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和愚昧。
《围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讽刺呈现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形象。
方鸿渐是一个软弱而自私的文弱书生,他一直在对婉秋的感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上犹豫不决,表现出了自私和软弱的一面。
而婉秋则是一个看似温柔却实际上极端自私的女子,她一直对方鸿渐抱有幻想,同时又感到自己的空虚和无助,她的自私和软弱也正是导致了她与方鸿渐之间无法真正在一起的原因。
小说中还有方鸿渐的妻子溥仪,她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女性,却在婚姻中始终无法摆脱丈夫的阴影,她对方鸿渐的爱情一直都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小说着重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软弱,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荒谬行为,通过人物的讽刺,小说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悲哀和愚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围城》通过对社会背景的讽刺揭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的背景是中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论《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摘要:在现代小说丛林中,可以称为讽刺小说的数量并不多,其中具有现代主义风格,进行较为有力的人性批判和幽默感的作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的社会内蕴以及卓越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文学之中独树一帜。
《围城》也成为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幽默讽刺艺术精品。
本文着力对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讽刺艺术分别从主题思想、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等诸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小说丛林中,可以称为讽刺小说的数量并不多,其中具有现代主义风格,进行较为有力的人性批判和幽默感的作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的社会内蕴以及卓越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文学之中独树一帜。
《围城》也成为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幽默讽刺艺术精品。
钱钟书先生用他魔杖般的笔,在《围城》之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具有“人的形体,兽的个性,鬼的念头”的众生相。
以冷静、犀利的笔锋触及社会人性的本质,于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围城》人物性格中种种懦弱、虚伪、贪婪的人类本性,感受到作者寄寓主题之中的千年忧患、百年孤独。
然而这一切都与作者深厚的传统学养和中西兼融的文化底蕴融合在一起,一同化为深刻、机智的讽刺与幽默,使得钱先生的讽刺艺术焕发出独有的才情和智性,使人“或欣然独笑,或冷笑或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1)小说在主题思想、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几个方面都体现了钱钟书先生深刻、冷静、幽默的讽刺艺术,这也是《围城》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围城》主题的讽刺意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杨绛先生对《围城》的注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作为最了解钱钟书,也最有资格给《围城》作注释的杨先生来说,她的话恰巧精辟地阐述出了小说《围城》的主题,即人生万事,莫若“围城”,爱情也好,婚姻也好,生活也好,事业也好,无非是进了出,出了进,没有了局。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围城》自面世以来,至今已有英、法、德、日、俄、捷等多种文字的译本,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
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作者以幽默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
常以平易的笔触,在貌似嬉笔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嘲讽和描写。
以下就是对《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试作分析。
一、幽默的讽刺语言凡是读过《围城》的人,无不被它那妙趣横生的语言逗得忍俊不禁。
说通俗点,就是“幽默”。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显明的个性,众多的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用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想象感染读者。
在描写苏文纨所请的朋友沈太太时的描写可为一绝,“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
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感情的热泪,嘴角涂的浓姻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说话常有‘Tiens!‘o la,la’那些法文慨叹!把自己身躯扭摆出媚态柔姿。
”[1]在这里运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读后,不禁让读者浮想联翩,把沈太太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围城》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想象描写时,都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行神毕露。
例如,出场一二次的哲学家褚慎明,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其实每位读者可以轻易看出这些。
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但我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个心术不正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大学的化身,自称诗人的曹员朗,其实也是一位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文痞,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头学”文凭,骗取于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外语系任英语教授,为了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事例,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验到并享受阅读的快乐。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官僚主义被描绘为一种严密而荒谬的体系,虚伪、懒惰和势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方鸿渐的父亲方鸿勋,一个整日只知道谋求升迁、拉拢权贵的局长。他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对自己的家庭、子女毫不关心,完全将家人当成了他取得成功的“垫脚石”,这种以权谋利、利用他人的行为恰恰是对官僚主义最直接的揭露。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围城》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丑恶,对人性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这种对人性的揭示和讽刺,使得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2.5 浅析《围城》中的讽刺手法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为主要手法的小说,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揭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在小说中,讽刺手法多样,包括夸张、对比、讽刺隐喻等,下面就浅析《围城》中的讽刺手法。
通过对社会道德的讽刺,《围城》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伦理问题,也引发了读者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警醒。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当警惕道德沦丧的现象,努力维护正义和公平,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2.4 浅析《围城》中对人性的讽刺
在《围城》中,对人性的讽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行为描写,王小波针对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自私、虚荣、背叛等负面特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小说中的夸张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讽刺手法。方鸿渐的“天涯孤独”形象,被作者夸大放大,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又如,方鸿渐在工作中的种种荒谬和无奈也被作者夸大描写,暗讽官僚主义和社会现实。
《围城》中的讽刺手法多样,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这种讽刺手法不仅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示,也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围城》的讽刺艺术是小说的灵魂和力量所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
《围城》中的幽默与社会讽刺

围城中的幽默与社会讽刺简介《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47年。
这部小说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方鸿渐在婚姻、事业和社交等方面遭遇的各种困境,展现了一系列幽默而反讽的情节和形象。
幽默揭示人物性格《围城》中的幽默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读者,更重要的是揭示人物之间独特又多样化的性格特点。
例如,方鸿渐作为小说主角之一,以他机智灵活、沉稳睿智的言行举止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而荷西则以他迷离而可笑的行为成为读者纷纷猜测和探讨的对象。
小说中通过这些具有独特性格特点的人物,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生活深入思考后得出有趣见解。
社会讽刺映射现实《围城》巧妙地利用幽默手法进行社会讽刺,并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与人物塑造,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的悲喜交加、犹豫不决的描写,揭示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在抉择与变革面前产生的困惑和迷茫。
小说中还借助荷西这个可笑却又代表着某种特定社会群体的形象,讽刺了虚伪和个人利益至上等不良社会现象。
幽默与讽刺相得益彰幽默和讽刺在《围城》中相互补充,形成了小说独特风格。
作者通过幽默手法带给读者欢乐,在读者兴致勃勃之际又用深刻的讽刺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这种反差既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又使得小说更具思考性和艺术气息。
结论通过《围城》中幽默与社会讽刺的娓娓道来,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对于社会与人性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并用自己独特而机智的方式表达出来。
《围城》不仅是一部幽默风趣的小说,更是一幅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画卷。
通过幽默与讽刺的结合,作者成功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以上就是关于《围城》中的幽默与社会讽刺的内容编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探究围城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探究围城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以犀利的幽默和讽刺手法,生动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与虚伪。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究《围城》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一、言辞讽刺《围城》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伪善。
作者巧妙地运用夸张、反讽等手法,通过对角色言辞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个悖理的形象。
比如,小孙络绎不绝地念着“不想当官”的大学同学的名字,将整个上海高级衙门这个大烟囱形容得淋漓尽致。
这种言辞讽刺不仅使读者发笑,更带给人们深思。
二、角色形象讽刺《围城》中的人物形象极具喜剧效果,他们形形色色,各具特色,是作者用来进行幽默和讽刺的重要载体。
比如,主人公方鸿渐被描绘成一个错失人生机会的懒散文人,他“冷眼旁观”社会,惯于逃避责任,不思进取,成为无数年轻人的迷茫写照。
而女主角马小姐则以虚荣、自私的形象展现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弱点。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令读者不禁怀疑封建社会的人性与价值观。
三、情节讽刺作品中隐喻丰富,情节丰富多样,通过一系列荒谬、揭示封建社会虚伪的情节,钱钟书将讽刺深入到作品的方方面面。
例如,方鸿渐在小马家住下后,整天游手好闲、漫无目的地浪费时间,不但不努力工作,甚至还利用马家太太的勤劳来充实自己的娱乐生活。
这一情节讽刺了封建社会中的贵族阶级,让人们反思一些社会问题。
四、对话幽默《围城》中的对话幽默是整个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通过对话,作者刻画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比如,方鸿渐和马小姐之间的争吵和辩论颇具戏剧性,两个人各自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而进行着心理上的战斗。
这种对话幽默引人入胜,使读者在欢笑之余,也深感人性的困境。
五、时空交错手法作者巧妙地利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将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相互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围城中一些人物形象的残酷和虚伪。
例如,小马家的母亲时常醉酒,换来现代社会的恶劣口音和夸张动作。
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使小说更为生动有趣,更深入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种种违心之举。
论《围城》中幽默与讽刺的语言艺术

论《围城》中幽默与讽刺的语言艺术摘要: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围城》的语言之所以具有幽默讽刺的鲜明特色,这主要得益于叙述语言自身的幽默俏皮。
本文试从《围城》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心理描写以及无锡方言等四个方面对钱钟书语言艺术进行探讨,通过作者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语言表达,展示出作者对人性、人生和人类的体察与思考。
钱钟书在他的《围城》中,以幽默的、独树一帜的语言使作品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它是不可多得的汉语言艺术珍品,成为令后世敬仰的语言艺术典范。
关键词:《围城》;小说;幽默;讽刺;语言The theory of Fortress Besieged in humor and ironyart of languageAbstract:Qian zhongshu's Fortress Besieged is a unique style of satirical novels i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Fortress Besieged "of humorous satir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this is mainly thanks to humor humorous narrative language itself.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fortress besieged, rhetorical devices, psychologically, and Wuxi dialect four aspects discusses Qian zhongshu’s l anguage art, by means of sarcasm, ridicule, language expression of human nature, life, and the author observe and thinking of human beings. Qian zhongshu in his novel, with humor, unique language makes work sends out a endless artistic charm. It is rare to find a Chinese language and art treasures, and become a model for later generations to admire the language art.Key words: Fortress Besieged; novel; humor; irony; language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Ⅰ)引言 (1)一、语言自身的幽默讽刺特色 (3)(一)谐音造成语义落差 (3)(二)同形异义造成语义落差 (4)(三)旧词新用造成语义落差 (4)二、修辞手法增强幽默讽刺意味 (5)(一)丰富的比喻 (5)(二)新奇的夸张 (6)(三)鲜明的对比 (6)三、心理描写凸显幽默讽刺风格 (8)四、无锡方言加深幽默讽刺氛围 (9)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后记 (13)引言在我国的近代文学史中,仅仅凭借着一部《围城》以及四部短篇小说就奠定了其地位的作家,我想,除了钱钟书先生,很难再想到其他人了。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用讽刺幽默的艺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和人的意义作哲理性探索,从而使他的讽刺具有深刻的力度。
他在用X光线透照“一切琐屑的、可怜的、卑微的、鄙陋的”世事人性,对某些现象作深刻的概括和鞭辟入理的剖析,达到惊世骇俗的效果。
讽刺艺术细腻锐利机智1947年,《围城》一书问世,随之在褒贬不一的评论中销声匿迹。
30年后,《围城》从海外归来,已经蜚声国际,举世传诵,并被译为英、法、德、日、俄、捷、西等多种译本。
《围城》在越来越多的注意中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围城》深刻的主题意蕴,更因为其独具魄力的艺术特色:讽刺幽默。
一、讽刺艺术讽刺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它用讽刺和嘲讽的手段描写敌对、落后和反动的事物,有时甚至用夸张的笔法加以揭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艺术目的。
中国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历来过于凝重,如冷峭夸张的张天翼、沉郁深厚的沙汀、京片子式的老舍。
而钱钟书《围城》的讽刺却是铺张、细腻、机智、幽默,既见清代吴敬梓之功力,又有西方近代讽刺大家的风范。
钱钟书的艺术成就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精通经史,学贯中西,通晓古今,因而目光深遂、透彻,能俯看人世间的纷扰,自然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而他睿智的才思所焕发出的创作才华更使他的小说语言既有讽刺的机锋,又有幽默的机智。
《围城》中的讽刺,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及其弱点的哲理性思考,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的细微精确的把握。
从而增大了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使讽刺意蕴更加丰富。
讽刺的犀利性与蕴含性融于一炉,形成其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讽刺的细腻嘲笑含辛涩,揶揄有沉思,快感夹感叹,用钱钟书自己的话来说即为“银笑”。
也就是把讽刺的线条变得粗中有细,更富表现力。
这一艺术风格在《围城》中随处可见。
那么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运用多种语言手段使作品产生讽刺效果的呢?聊举几例。
在方鸿渐即将到达三闾大学的一幕场景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撇下一切希望罢,你们这些进来的人!”方鸡渐几乎是用《圣经》中上帝的口吻,来教谕尘世的凡人去解脱他们的苦难,而他自己却是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基督,永远受苦受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63各种艺术都有其表达意义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亦不同。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的作品,总会在某些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显示独特的个性。
《围城》即为一篇具有鲜明特色、独特个性的优秀讽刺小说。
《围城》所表现出来的学者式的幽默与讽刺,与契珂夫带着“含泪的微笑”式的辛辣幽默不同,他的幽默处处充满着智慧,比如文章中说:“一个人的缺点正象是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作者用他那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调、灵活多样的幽默与讽刺的手法来批判现实,调侃“芸芸众生”,使人啼笑皆非,回味无穷。
正如钱钟书在该书的序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病态的知识分子。
《围城》中就常用诙谐幽默、尖锐泼辣的笔法指向这些 “无毛两足动物”,这种笔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犀利精妙的心理讽刺一切琐庸的、可怜的、鄙陋的东西,似乎都不可能逃过一位讽刺幽默作家的眼睛。
钱钟书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他善于用犀利精妙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形成强烈的幽默讽刺效果。
1、《围城》善于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地观察、分析和描写。
如张家大小姐矫揉造作、故作矜持的小女儿心态就被刻画得十分传神。
张家仗着颇为殷实的家底,自视高贵文雅,处处摆出洋人作派。
张父有中文名字却不爱用,偏喜欢别人唤他的洋名。
说话还喜欢中国话里夹些无谓的英文字,让儿女觉得高深莫测。
在这洋风熏陶下,小姑娘也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一切洋本领、洋习气、洋时髦、洋姿势,养就了一身娇气。
她的书架上摆放着《莎士比亚全集》、《居里夫人传》等用以充门面的不朽大著,同时也有《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等实用主义的作品。
方鸿渐觉得好笑,不由露出笑容,却不料被她看个正着、记在心里,后来方鸿渐无论用什么办法来讨好她,都不能消除她内心的不悦。
方鸿渐走后,她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还有对范懿这位“女生指导”装腔作势的老处女心态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她听说汪太太要给自己做媒,虽求之不得,却又故作矜持,经过一番自我克制,却仍掩盖不了内心的猴急。
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
见过辛楣以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
相亲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好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
当方鸿渐为辛楣解围后,“范小姐对鸿渐的道谢冷淡得不应该,直到女宿舍,也再没有多话”。
文中对人物心理作了细腻观察、分析和描写,幽默中含者极浓的讽刺色彩。
作者很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讽刺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灵魂的丑陋。
浅谈《围城》的幽默与讽刺艺术(新邵教师进修学校 湖南 邵阳 422000)廖又琳【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篇辛辣而幽默的讽刺小说,它的幽默与讽刺艺术别具一格,讽刺手法灵活多样,讽刺语言诙谐幽默,写人谈事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充满着智慧,能使读者掩卷深思,回味无穷,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了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围城》; 幽默;讽刺如李梅亭的吝啬心理就写得很有讽刺意味。
他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途中,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感激、讨得别人的好感;途中遇雨,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遮阳伞,结果被淋湿,还弄脏了衣服,弄得狼狈不堪。
他带了一箱药品,准备到内地学校卖个好价钱。
当孙柔嘉身体需服仁丹时,他却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卖不了好价钱而不惜用价钱贵但已开封过的鱼肝油代替,因为已开封的药“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
这样做既行了好心,显示了自己的大方,更重要的是又不至于使自己蒙受损失。
至于能不能对症下药,就不在他的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李梅亭这个吝啬鬼的怪诞心理在一次次的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使人厌恶,那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被一层一层地撕下来。
这种讽刺,与疾言厉色的抨击不同,它是通过客观地描绘,逐渐地揭示真相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平淡中见谐趣,讽刺味更强。
2、钱钟书还善于制造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
如《围城》第三章写赵辛楣发起一次青年知识分子聚会,作者借此——刻画了赵辛楣的嫉妒以及胜利后又失望的心理、董斜川的自傲心、褚慎明的自卑敏感及看客心理。
又如《围城》第六章中,写方鸿渐上门拜访三闾大学高松年那一节,因为高松年没有按当时承诺聘他为教授而“兴师问罪”,便是一场微妙而激烈的心理战。
一见面,高松年尽管心里对方鸿渐的“兴师问罪”有些畏惧,认为非要费一番唇舌不可,但他表面上还是摆出一副和颜悦色、胸怀坦荡的样子。
老于世故的高松年,一面撒谎、一面还能用眼大胆地平视对方,使方鸿渐给“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得有些不安,觉得这封信不收到是自己的过失,这次来得太冒昧了”。
而高松年也为对方未收到信故作惊讶,其“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
他高明地用一封子虚乌有的信表明了自己的大度与识才,使方鸿渐不得不满怀感激,从而轻易地将其打发走,解决了这个开始还以为有些棘手的难题。
方鸿渐离开时“灵魂像给蒸汽碌碌滚过,一些气概也无。
只觉得自己是高松年大发慈悲收下的一个弃物,满肚子又羞又恨,却没有个发泄的对象”。
把讽刺对象的心理活动,由隐到显,由暗到明,猛然外化,这种手法体现了作者幽默与讽刺手法的高超。
二、漫画式的描述笔法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人物形象,以其精妙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副副惟妙惟肖的漫画形象。
往往人物一出台亮相,行藏未见,便已可知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女诗人”苏文纨虽号称“才貌双全”,其“得意之作”却只是一首抄袭来的德国民歌。
那位自称“诗人”的曹元朗的“杰作”《拼盘姘伴》,更是令人作呕。
这一男一女最后却“珠联璧合”成了“天生一对”,真是绝妙的讽刺。
又如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来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还可证明了自己文凭的货真价实。
为了打击唯一的知情者,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一个用心险恶的厚颜无耻之徒形象真是呼之欲出。
尤其是《围城》第七章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更是绝妙,使他一出场就给人滑稽迂腐的感觉:“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文艺评论大 众 文 艺大64一、奥运会吉祥物产生及其意义吉祥物被人们视为幸运之神,它的造型亲切、活泼,蕴藏着喜庆吉祥的文化审美内涵,备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
同时它跨越时空与国界,冲破语言障碍,是传播文化审美、增进友谊、扩大影响、加强贸易的形象大使。
而事实上,奥运吉祥物其本身也是一个产品,而且是一中特殊的产品。
奥运史上,吉祥物第一次的出现是在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第10届冬季奥运会,是一个名为雪士(Schuss)的卡通型滑雪小人,象征有着坚强意志的小精灵。
夏季奥运会吉祥物始于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是一只被称为瓦尔迪 (Waldi)的德国纯种小猎狗,象征灵活、忍耐和坚韧。
此后的吉祥物大都遵循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灵感来源于动物,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可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等。
国际奥委会对吉祥物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有广泛的内涵和意义,特别是在表达奥林匹克精神方面。
另外它必须代表主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文化审美、历史特色,还必须能在不同的材料上用不同的颜色制作。
此外,它必须有利于用英文表达。
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艺术作品是逐步被人领会的,人们越是多看它,它就越是变得容易懂,越能给人带来快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增其美。
”①一届一届奥运会的赛事消精神的传承,美的闪光——解读一种特殊的产品:奥运会吉祥物王陈辉(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浙江 金华 321004)【摘 要】奥运会吉祥物问世以来,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当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以及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审美和人文精神,成为在民众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
本文历数历届奥运会吉祥物,总结了特点,从吉祥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的构成因素上,归纳了其不同的形象类型和文化审美背景类型,并指出了其文化审美的传播意义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奥运会吉祥物;形象;文化审美逝在时间的隧道里,但具有独特文化审美意义的吉祥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综观奥运史上的吉祥物,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数量上,奥运会吉祥物出现了团队化的趋势。
自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以来,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都开始超过1个,形成了吉祥物群体。
奥运会吉祥物的历史并不长,从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止也只有40年。
这期间,11届冬季奥运会产生了19个吉祥物,10届夏季奥运会产生了18个吉祥物。
在长野冬季奥运会的四个小猫头鹰吉祥物之后,北京奥运会的五个福娃创造了新的纪录。
2、奥运会吉祥物多数选择人们较为熟悉的本国特有的动物形象。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米莎”是一只俄罗斯熊,熊在前苏联种类繁多,是前苏联的象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一只名为“山姆” 的鹰,穿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装。
鹰是美国文化审美的象征,“山姆”的造型以美国星条旗为背景,红白蓝颜色更是美国的代表色。
3、奥运会吉祥物多数制作成卡通的人型动物、采用专家设计与民众献计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吉祥物形象与名称。
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菱尖角胡子。
谁知道没有枪杆子的人,胡子也不象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能飘然而袅。
他两道浓厚的眉毛,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个位置:嘴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
……但是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线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读者的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副活灵活现的漫画形象,在描绘可笑容貌的同时还不忘对他的思想、心理也一并加以讽刺,这种含蓄而挖苦地漫画式笔法,令人物形神毕露。
三、调侃式的行文笔触《围城》中的语言俏皮而促狭,充满强烈的讽刺意味。
作者以其高超的幽默与讽刺才华,常常给读者创造出一系列独特而充满魅力的“芸芸众生”相。
如在调侃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在嘲讽他的自我解嘲时,拿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图和孔孟作陪衬:“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
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