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围城》;语言艺术;讽刺特色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它的艺术价值看,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它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其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他崭新的创造在于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活用讽刺来展示各个侧面的丑恶。

一、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灵活多样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智慧的火花,《围城》中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

一是善于运用文言文语句进行讽刺。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围城》中,钱钟书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如下描述:“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作者就利用文言文的作用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讽刺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二是借用英文进行讽刺。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在这里,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走狗身份。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钱先生常常利用谐音在人名、词语的翻译上做文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例如李梅亭在自己的名片上将“李梅亭教授”译成英文“professor may din lea”(五月,吵闹,草地),钱先生还假借赵辛楣之口将“梅亭”与“mating”(交配)联系在一起,饱含讽刺之意,使假道学李梅亭的好色本性再一次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是巧妙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使得语言有别样的异味,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例:“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中立”作者在这里分拆开来变成“中不中”“立也不立”“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这几种思想,滑稽地嘲讽了英美两国的无能。其中“并肩作战”也属于词语的超常用法中的变异方式。

此外,《围城》中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重复、比较、推理等手法处处见锋芒,达到近乎完美的讽刺效果。

二、讽刺对象在《围城》中无所不包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讽刺的对象相当广泛,无所不包,他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用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

可以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

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秦晋,确是“珠联璧合”。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

在《围城》中,作者不但对“知识分子”行车走卒之辈进行尽情调侃嘲弄,就连那些没有生命的事物也要戏谑一番。如“桌子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半斤猪油”,写的是乡村小旅馆里肮脏的桌子:“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写的是西贡酒家里坚韧异常的“佳肴”;“这不是煮过鸡的汤,只像是在里面洗过一次澡”,写的堂堂的三闾大学系主任宴请宾客的清淡如水的鸡汤;“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这一串不相宜的事物写是方鲍二人一整天“什么都别扭”的倒霉相,作家撷取人生中富有讽刺喜剧色彩的片断,调色画像,渲染加工而进行的轻松的幽默。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钱仲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生活。那么下面各例则是作家刻意用他那支战斗的笔,对当时社会上的政治群丑、无聊文人的丑态所制作的活画像:“可是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人造战略上的撤退’”。借方鸿渐的表现批判了国民党投降卖国的政策。又如把方鸿渐一行人在泥泞路上鞋底上沾满的泥巴比作“抵得贪官刮的地皮”,把店里长久销售不掉的半生不熟的肥肉的颜色比作“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锋利而贴切,逗人发噱。这些脱口而出的比喻,看似漫不经心,实质包含着作家对那些食人者无情的鞭笞和批判。对书中刻画的那些道貌岸然、整日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标榜自己,招摇过市,实则不学无术的无聊文人,作家同样地用他那支辛辣的笔触,借用讽刺性的比喻,将他们的面纱揭去,还之以本来面目。

三、讽刺艺术在《围城》中显赫地位

一部优秀的小说应描绘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金曾说过,读者关心的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主人公的命运,传统的小说一般比较注重小说的思想内容,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而《围城》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倒不是作品的主题、故事情节,而是钟书先生那种所特有的对社会、人生独特的、辛辣的嘲讽。小说虽也有一个较为明显地主题,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主题、情节不被读者所重视,不是因为作品的主题,情节没有什么社会价值,而是因为钱钟书先生那种对生活独特的、辛辣的讽刺艺术特别突出抢眼,引导读者眼光由社会朝心理病态及丑恶灵魂的挖掘转移,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取胜,而以精妙有趣的讽刺艺术感染读者。

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地位是非常明显的。不似传统小说借助典型的环境加以渲染,而主要是通过各种讽刺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作品虽然也注重描绘时代背景,并使其成为作品的重要内容,但在处理它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上是无法比拟的。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比如契柯夫的作品辛辣讽刺,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茨威格擅长描写女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仲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这种讽刺绝不同于新文学史上其他类似的讽刺小说家。

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切精神活动的目的都在于使人的主观意图与伦理世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结合,即它的自由,并且成为有意识的。由此可见,艺术的使命在于现实的调和。如果不能调和,则遁入其身。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对现代人来说,出路只有一条,即到主体的内心自由中寻找避难所。作为艺术,应该有各种表达其意义的手段,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亦不同。《围城》则采用高明的讽刺艺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通过讽刺的多样性的使用,让人们感受到讽刺背后对方方鸿渐等人的一些同情。钱钟书先生冷眼旁观,忽冷嘲,忽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表现出知识分子对悲惨命运的那份无奈,让人于幽默中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意味以及对生命的无奈。

总之,《围城》的讽刺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厚独特的新天地,在小说里对社会不容情面的蹊落、挖苦的背后,又蕴涵着作者那样多的对人生的热望,通过方鸿渐的命运,剖析当时灰暗社会的丑陋,更重要的是想唤醒在“围城中徘徊、挣扎的人们,冲破围城,去走自己的新路”。因此,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讽刺艺术,不仅在《围城》中独占鳌头,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章晓俊.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特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s1).

[2] 裘新江.投向人性丑恶的理性之光——吴敬梓与斯威夫特之讽刺比较[J].滁州师专学

报,1999(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lana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Wei Cheng in the perpspectvie of its satiric characteristics, hoping to show wise and learned ability and insigt of Mr. Qian Zhongshu and his incisive spicy, humor meaningful and exquisite language style.

Key words: Wei Cheng; language style; satiric characteristics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广东省电白县环城中学 黄兆科作者 2005-1-15 11:12:47 【内容提要】本文拟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不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本论就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作以下四方面的研 究: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 三、运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四、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论文内容】在致老友郑朝宗教授的信中,钱钟书先生恳切地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面对“钱学”高涨的局面,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保持一个真正学者的谦虚谨慎的态度的。钱钟书 先生的为人、为文都如此可贵。 《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作品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钱先生在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由于钱先生这位语言的魔术大师在小说中运用了妥贴而出人意表的比喻,辛辣冷峭的

讽刺,机智的幽默以及洞悉入微的心理分析,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更一版再版,引发了一股《围城》热潮,甚至被译成英、俄、法、德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矛盾的《子夜》媲美。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 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围城》中高明的讽刺艺术。《围城》的讽刺不像同时期“左联”作家那样的长枪大戟,勇猛直前地同恶势力作战。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是冷眼旁观,忽而冷嘲,忽而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读《围城》,必然是一次轻松舒适的经历,小说对人物稍纵即逝的细微心理变化的把握,对人情世态的精确入微的描写,均堪称独到。他的讲述,处处流露出俏皮、诡异、聪明的评论者本色,而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意味。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也就是说钱钟书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这种忽略阶层和时代的描写手法,也许是《围城》在刚面世时不如《家》、《春》、《秋》那样受欢迎的原因,但也使《围城》的魅力长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窥见自己的影子。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他在比喻的创辟运用及建设独具风姿的批评语体上开了一代之风气。《围城》用喻之繁富令人叹为观止,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益人神智。在《围城》的讽刺语言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喻。据有人粗略统计,书中的比喻多达七百余条。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显得更加机智、诙谐、幽默。他的比喻之所以取得特别强烈的讽刺效果,关键在于他所用的喻体。书中的 喻体既丰富又新奇,实在令人叹服。 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又如:说“鲍小姐那类女人” 是不“伤春”的,“一切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提要:讽刺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在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有独到之处。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怪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钱钟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生活。作品也涉及了江南小县和由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又表现了旅途的艰难,抗战中的混乱,各种感人心的暴露,小说又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意识落后,界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校园,写出了"为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肮行径与灵魂,"学校的图书馆倒像个惜字的老式慈善机关","馆里通共不上一千本书,老的、糟的、破旧的中文教科书居其大半,都是因战事而停办的学校的遗产"。所有这些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的。钱钟书更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 二、讽刺意味通过情节发展和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 《围城》通过人物可笑嘴脸惟妙惟肖的勾画形象地暴露出人物卑下的灵魂,使作品收到良好的喜剧效果。如书中对主人公方鸿渐流洋归来后的一段描写就十分精彩: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颇为惊动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讽刺艺术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它讽刺范围的广泛性、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故事情节及精雕的细节描写自然流露;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典故、比较、推理等随处可见;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永垂不朽”——夏志清 钱钟书以他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让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形成了既有尖酸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艺术。 “喜剧的艺术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的确,《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辉煌的人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其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一、讽刺范围的广泛性 《围城》以方鸿渐的活动为线索,来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者冲进去,来展示他留学归来所遭遇的人和事。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不通事务,懦弱无能的方鸿渐;虽混迹于学界,却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斗胜为己任的大家闺秀苏文纨;唯利是图,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满腹男盗女娼的李梅亭;还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手段来博取男人感情的女生指导等等,诸如此类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真的是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作者在对人物的展示过程中,对官场的腐败、政府的无能、学术的虚伪、社会的落后等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嘲弄讽刺,他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的生活,也涉及到江南的小县,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还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作者更是站在哲理的高度,来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从而表现他对中国西式知识分子无情的嘲讽和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审视,《围城》所讽刺的实已远远超出了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年代。二、讽刺意味的自然流露 《围城》的讽刺,丝毫看不出有人为的痕迹,它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精雕的细节描写,自然而然地达到讽刺目的的(1)、通过情节的发展,达到讽刺目的。 《围城》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勾画出人物那可笑的嘴脸,形象地暴露出人物的卑下的灵魂,让作品收到很好的喜剧效果。如对方鸿渐留洋归来后的一段描写得就十分精彩: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后应母校邀请作关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学术报告”,是这样说的:“海通几百年,只有两件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在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从鸦片里得灵感。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废,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通过这一情节的描写,那种不学无术、满口荒唐的令人滑稽可笑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从整篇小说来看,作者并未对方鸿渐等作过多的评价,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地把矛头指向了方鸿渐这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指向了当时那种文化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 (2)、通过精雕的细节,收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 自称一生最恨女人的褚慎明,眼睛近视而不配眼镜是因为怕看见女人的脸,并且声称自己的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内容提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有独到之处。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

浅谈_围城_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大 众 文 艺 63 各种艺术都有其表达意义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亦不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的作品,总会在某些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显示独特的个性。《围城》即为一篇具有鲜明特色、独特个性的优秀讽刺小说。 《围城》所表现出来的学者式的幽默与讽刺,与契珂夫带着“含泪的微笑”式的辛辣幽默不同,他的幽默处处充满着智慧,比如文章中说:“一个人的缺点正象是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作者用他那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调、灵活多样的幽默与讽刺的手法来批判现实,调侃“芸芸众生”,使人啼笑皆非,回味无穷。 正如钱钟书在该书的序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就常用诙谐幽默、尖锐泼辣的笔法指向这些 “无毛两足动物”,这种笔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犀利精妙的心理讽刺 一切琐庸的、可怜的、鄙陋的东西,似乎都不可能逃过一位讽刺幽默作家的眼睛。钱钟书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他善于用犀利精妙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形成强烈的幽默讽刺效果。 1、《围城》善于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地观察、分析和描写。 如张家大小姐矫揉造作、故作矜持的小女儿心态就被刻画得十分传神。张家仗着颇为殷实的家底,自视高贵文雅,处处摆出洋人作派。张父有中文名字却不爱用,偏喜欢别人唤他的洋名。说话还喜欢中国话里夹些无谓的英文字,让儿女觉得高深莫测。在这洋风熏陶下,小姑娘也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一切洋本领、洋习气、洋时髦、洋姿势,养就了一身娇气。她的书架上摆放着《莎士比亚全集》、《居里夫人传》等用以充门面的不朽大著,同时也有《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等实用主义的作品。方鸿渐觉得好笑,不由露出笑容,却不料被她看个正着、记在心里,后来方鸿渐无论用什么办法来讨好她,都不能消除她内心的不悦。方鸿渐走后,她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 还有对范懿这位“女生指导”装腔作势的老处女心态的刻画也十分传神。她听说汪太太要给自己做媒,虽求之不得,却又故作矜持,经过一番自我克制,却仍掩盖不了内心的猴急。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见过辛楣以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相亲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好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当方鸿渐为辛楣解围后,“范小姐对鸿渐的道谢冷淡得不应该,直到女宿舍,也再没有多话”。文中对人物心理作了细腻观察、分析和描写,幽默中含者极浓的讽刺色彩。 作者很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讽刺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灵魂的丑陋。 浅谈《围城》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新邵教师进修学校 湖南 邵阳 422000) 廖又琳 【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辛辣而幽默的讽刺小说,它的幽默与讽刺艺术别具一格,讽刺手法灵活多样,讽刺语言诙谐幽默,写人谈事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充满着智慧,能使读者掩卷深思,回味无穷,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了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围城》; 幽默;讽刺 如李梅亭的吝啬心理就写得很有讽刺意味。他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途中,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感激、讨得别人的好感;途中遇雨,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遮阳伞,结果被淋湿,还弄脏了衣服,弄得狼狈不堪。他带了一箱药品,准备到内地学校卖个好价钱。当孙柔嘉身体需服仁丹时,他却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卖不了好价钱而不惜用价钱贵但已开封过的鱼肝油代替,因为已开封的药“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这样做既行了好心,显示了自己的大方,更重要的是又不至于使自己蒙受损失。至于能不能对症下药,就不在他的考虑的范围之内了。李梅亭这个吝啬鬼的怪诞心理在一次次的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使人厌恶,那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被一层一层地撕下来。这种讽刺,与疾言厉色的抨击不同,它是通过客观地描绘,逐渐地揭示真相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平淡中见谐趣,讽刺味更强。 2、钱钟书还善于制造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 如《围城》第三章写赵辛楣发起一次青年知识分子聚会,作者借此——刻画了赵辛楣的嫉妒以及胜利后又失望的心理、董斜川的自傲心、褚慎明的自卑敏感及看客心理。又如《围城》第六章中,写方鸿渐上门拜访三闾大学高松年那一节,因为高松年没有按当时承诺聘他为教授而“兴师问罪”,便是一场微妙而激烈的心理战。一见面,高松年尽管心里对方鸿渐的“兴师问罪”有些畏惧,认为非要费一番唇舌不可,但他表面上还是摆出一副和颜悦色、胸怀坦荡的样子。老于世故的高松年,一面撒谎、一面还能用眼大胆地平视对方,使方鸿渐给“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得有些不安,觉得这封信不收到是自己的过失,这次来得太冒昧了”。而高松年也为对方未收到信故作惊讶,其“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高明地用一封子虚乌有的信表明了自己的大度与识才,使方鸿渐不得不满怀感激,从而轻易地将其打发走,解决了这个开始还以为有些棘手的难题。方鸿渐离开时“灵魂像给蒸汽碌碌滚过,一些气概也无。只觉得自己是高松年大发慈悲收下的一个弃物,满肚子又羞又恨,却没有个发泄的对象”。把讽刺对象的心理活动,由隐到显,由暗到明,猛然外化,这种手法体现了作者幽默与讽刺手法的高超。 二、漫画式的描述笔法 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人物形象,以其精妙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副副惟妙惟肖的漫画形象。往往人物一出台亮相,行藏未见,便已可知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女诗人”苏文纨虽号称“才貌双全”,其“得意之作”却只是一首抄袭来的德国民歌。那位自称“诗人”的曹元朗的“杰作”《拼盘姘伴》,更是令人作呕。这一男一女最后却“珠联璧合”成了“天生一对”,真是绝妙的讽刺。 又如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来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还可证明了自己文凭的货真价实。为了打击唯一的知情者,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一个用心险恶的厚颜无耻之徒形象真是呼之欲出。 尤其是《围城》第七章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更是绝妙,使他一出场就给人滑稽迂腐的感觉:“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 文艺评论

《围城》的讽刺艺术表达

《围城》的讽刺艺术表达 内容摘要:《围城》讽刺艺术表达中,钱钟书运用讽刺作为自己的武器,积极的进行深刻揭露,通过人物形象,讽刺语言,讽刺手法和细节的捕捉,积极的进行社会时弊抨击,道出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在舒畅无比中,让人心服口服。《围城》对今天的讽刺文学欣赏和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讽刺形象性语言性方法细节 《围城》是钱钟书的扛鼎之作,作为讽刺小说的代表之一,《围城》与老舍,张天翼和沙丁的讽刺作品一脉相承,却又展现出了日臻完善,成熟的讽刺艺术。在中国讽刺小说历史上鲁迅辛辣冷隽、老舍深切温厚、而钱钟书《围城》中的讽刺却是机智隽永。《围城》被称为奇书,也是一部具有历史地位的长篇小说。在嬉笑中展现出了妙趣无尽,隐喻无穷。在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悲剧性的底蕴。《围城》是一部十分吸引人的小说,尤其是其中对虚假学历的讽刺,就是在今天依然具有惊醒的意义。 一.揭世间丑态,树讽刺形象 《围城》中并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索,其中始终贯

穿的是方??渐的活动。《围城》展示了方鸿渐不断的从围困城堡中冲出来,向自己向往的城堡冲进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展现了其从留学到回国经历的人和事。从购买假文凭,到屈服于包办婚姻等,方鸿渐的怯懦和无能,没有传统文化的节义,也没有西方的竞争精神,展示了怯懦和萎缩的劣根性。《围城》塑造了一批“新儒林”的众生相,苏文纨貌似“才貌双全”,实际上却是唯利是图,矫柔造作。“哲学家”褚慎明道貌岸然,空虚无聊。李梅亭心狠手辣,自私厚颜。高松年好色贪杯,心术不正。 二.创辛辣幽默,语言精准恰当 《围城》的怨言独具一格,不仅仅机智,而且展示着成熟的讽刺韵味。《围城》不管是在叙述,还是在评论中,都是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务实的指责,在讽刺人和事上给人感悟的空间。方鸿渐从爱尔兰人那里购买了文凭却劝说人家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的买了酒准备好和中国人打架。在方鸿渐与赵辛楣进行斗口中认为是因为“保持实力,做战略上的撤退”,其实是在讽刺国民党在对日寇的进攻中狼狈逃窜的现状。《围城》心态的描摹,尤其是对唐晓芙初恋心态把握非常深入,同时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在一定的意义上充分刻画了老处女范懿和汪处厚的内心活动。阴暗心理的

《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学习资料

《围城》中的讽刺艺 术

摘要:本文拟从《围城》这部小说讽刺特色的角度分析它的语言艺术,以此来表现钱钟书先生博学睿智的才识,以及他精辟辛辣、幽默隽永、细腻婉转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围城》;语言艺术;讽刺特色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它的艺术价值看,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它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其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他崭新的创造在于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活用讽刺来展示各个侧面的丑恶。 一、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灵活多样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智慧的火花,《围城》中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 一是善于运用文言文语句进行讽刺。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围城》中,钱钟书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如下描述:“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作者就利用文言文的作用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讽刺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二是借用英文进行讽刺。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在这里,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走狗身份。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钱先生常常利用谐音在人名、词语的翻译上做文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例如李梅亭在自己的名片上将“李梅亭教授”译成英文“professor may din lea”(五月,吵闹,草地),钱先生还假借赵辛楣之口将“梅亭”与“mating”(交配)联系在一起,饱含讽刺之意,使假道学李梅亭的好色本性再一次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是巧妙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使得语言有别样的异味,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例:“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中立”作者在这里分拆开来

浅谈《围城》讽刺艺术的特色

浅谈《围城》讽刺艺术的特色 2013级函授汉语言文学一班张莉泾川县移动公司 内容摘要:《围城》是一部以时代为背景,关注时代、关注人生的杰作。《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并以精雕的细节把它流露,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手法多样,反映了当时在中西文化交汇背影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由于这部小说的主题的复杂性和艺术的独特性,本文无意于小说的内容和主题的分析研究,仅拟对其讽刺艺术的独特性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风趣幽默比喻漫画手法名称寓义涉笔成讽 《围城》是钱钟书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奇书,它首先让你笑,然后让你哭。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人低徊轻叹的悲剧底蕴。钱钟书的《围城》创作基调是讽刺,撕破了那些学历辉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而钱钟书受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不单只是讽刺,而是将讽刺与幽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小说令人吃惊的讽刺效果通过如落英缤纷的比喻和一针见血的漫画笔法,还有名称寓义和涉笔成讽的手法表达出来,形成了小说一个十分突出的艺术特色,使其与《儒林外史》或其他讽刺作品截然地分开,显示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讽刺力量,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 一、《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在《围城》中,讽刺与幽默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有如一卵双生,总是同时出现。正因为这一点,小说中散发出来的幽默的清香就像“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慝性存,无痕有味。”①形成这种讽刺与幽默的完美结合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该小说中讽刺形象的独特性,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文章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在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钱钟书的讽刺有独到之处。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通过方鸿渐不断地想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经历的人和事。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下属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惨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政治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二、讽刺意味通过情节发展和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 《围城》通过人物可笑嘴脸惟妙惟肖的勾画出人物卑下的灵魂,使作品收到良好的喜剧效果。如书中对主人公方鸿渐流洋归来后的一段描写就十分精彩: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颇为惊动了家乡那个小小的县城,先是报上登出新闻,继则应邀回母校作关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学术报告”。方鸿渐是这样说的:“海通几百年,只有两件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向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都从鸦片里得灵感。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对方博士这一宏论,作家未作任何品

围城的讽刺艺术解读

《围城》的讽刺艺术解读 蒋文玉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你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就是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及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的伪文化人。《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围城》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其主题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其讽刺艺术。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是冷眼旁观,忽而冷嘲,忽而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具体来说,其讽刺艺术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进行讽刺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他在比喻的创辟运用及建设独具风姿的批评语体上开了一代之风气。《围城》用喻之繁富令人叹为观止,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益人神智。据有人粗略统计,书中的比喻多达七百余条。《围城》中的比喻,来源广泛,标新立异,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了深刻的道理。如“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彻底的嘲弄与讽刺。这种新颖独特的比喻随处可见,让人耳目一新,又带给人深深地思考。《围城》有如此众多的妙喻,这与作者对比喻有深入研究有关。 二、运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在《围城》中,英文真是大放异彩。英文属外来词,即被借用到汉语中的外国的或其他民族、地区的词汇。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比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ea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 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这段描写作者大量运用了英文,生动形象描画出张先 生那种“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丑态,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洋奴才身份,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他的可憎形象极具讽刺性。正如方鸿渐认为的,他说的英文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大大地调动了读者的主观情绪。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钱先生常常利用谐音在人名、词语的翻译上做文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三、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富功底,在《围城》中,钱先生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现代汉语中有意恰当使用文言词语能更好的突现人物性格,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下面一段话:“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取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就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周经理本来是想在方鸿渐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希望方鸿渐感恩图报。这段话本来使用白话文是显浅易懂的,但是现在文绉绉的,这样使读者阅读时也产生麻烦,同时产生厌恶感。作者就利用这样的方法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同来嘲讽他,也通过这段话讽刺了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四、运用比较手法进行讽刺 在《围城》中作者还能把彼此没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面看风马牛不相及,可又合巧的很,能找出别人难以发现的共同点,这样由此及彼达到了很高的讽刺效果。例如写国统区物价上涨,“物价象断了线的风筝,又象得道成仙,平地直升”。方鸿渐一行在泥泞中艰难的行走,把众人刮的鞋泥比作”贪官的地皮”。“物价”和“风筝”,“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钱钟书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 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表 达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 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 实主义的杰作。小说着力于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即主要由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 学教授组成的知识社会、知识阶层人物, 从剖析他们个性、道德上的弱点入手, 揭示其精神上所处的重重困境, 由此而反 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和没落。从而表述了作者——一个爱国的、信仰科学和的知识分子对于旧时代生活的深刻讽刺和感伤。小说广泛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 它的确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上,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作者既能有声 有色地绘出人为的可笑可卑的行为, 以透视其五脏六腑, 又 能以自己的博识, 设计精巧、超拔的比喻, 对人物作愚弄嘲讽, 笔酣墨饱, 无不淋漓尽致。 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手法和方法加以论述。 一、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 小说的结构非常的精致, 它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 通过 他的生活经历以点带面地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 所特有的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们空疏、虚伪、卑琐的灵魂。

首先, 表现在社会对主人公方鸿渐生活遭际与个性弱点的描述。方鸿渐留学英、法、德国, 归国途中与一些留学生"谈起外患乱的祖国, 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可是, 他一旦回归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圈中, 便只能为个人的谋职与恋爱婚姻浑浑噩噩地忙碌。又由于他为人比较善良、软弱, 故在名利场与情场上屡屡败北, 最终不能不陷入精神上麻木困顿的绝境, 小说由解剖他的个性弱点与精神困境入手, 巧妙地讽刺、揭露了畸形的世态人情。 方鸿渐最突出的个性弱点是怯懦, 他学的本是中国文学, 却偏要出洋"深造"。此事未免滑稽, 可在殖民化的旧中国却不失为时髦之举。留学四年, 兴趣虽广, 却学无专长, 最后迫于父亲和岳父的压力, 不得不于回国前买一个假文凭寄回去搪塞。不料岳父立即将他的博士照登报大肆吹嘘。这些文字看来是写方的经历与个性弱点, 落笔处却都巧妙地针砭了崇洋媚外、好尚虚荣的社会风习。在恋爱婚姻方面, 虽然真心爱上了唐晓芙, 却由于遭到文纨的中伤而致失恋。后来他到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又接连受到老奸巨滑的校长的欺骗, 卑劣无聊的同事的暗算, 在这里由于种种原因而与柔嘉结合了, 但并非他真正的意中人, 她多疑善妒, 专横有主见, 常动不动就与方争吵, 最后在一次空前的吵闹中导致决裂。作品往往由这类貌似锁屑的人物个性弱点和家庭纠纷, 来抒发对旧时代生活的讽刺与无可奈何的感伤, 在艺术表现上更为独到。 其次,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 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对于人物个性与道德的批判入手, 揭露和抨击畸形的社会世相。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作者:————————————————————————————————日期: 2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钱钟书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 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 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小说着力于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即主要由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组成的知识社会、知识阶层人物, 从剖析他们个性、道德上的弱点入手, 揭示其精神上所处的重重困境, 由此而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和没落。从而表述了作者——一个爱国的、信仰科学和民主的知识分子对于旧时代生活的深刻讽刺和感伤。小说广泛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 它的确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上,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作者既能有声有色地绘出人为的可笑可卑的行为, 以透视其五脏六腑, 又能以自己的博识, 设计精巧、超拔的比喻, 对人物作愚弄嘲讽, 笔酣墨饱, 无不淋漓尽致。 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手法和方法加以论述。 一、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 小说的结构非常的精致, 它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 通过他的生活经历以点带面地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们空疏、虚伪、卑琐的灵魂。 3

首先, 表现在社会对主人公方鸿渐生活遭际与个性弱点 的描述。方鸿渐留学英、法、德国, 归国途中与一些留学生"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 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可是, 他一旦回归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圈中, 便只能为 个人的谋职与恋爱婚姻浑浑噩噩地忙碌。又由于他为人比较善良、软弱, 故在名利场与情场上屡屡败北, 最终不能不陷入精神上麻木困顿的绝境, 小说由解剖他的个性弱点与精神困境 入手, 巧妙地讽刺、揭露了畸形的世态人情。 方鸿渐最突出的个性弱点是怯懦, 他学的本是中国文学, 却偏要出洋"深造"。此事未免滑稽, 可在殖民化的旧中国却不失为时髦之举。留学四年, 兴趣虽广, 却学无专长, 最后迫于父亲和岳父的压力, 不得不于回国前买一个假文凭寄回去搪塞。不料岳父立即将他的博士照登报大肆吹嘘。这些文字看来是写方的经历与个性弱点, 落笔处却都巧妙地针砭了崇洋媚外、好尚虚荣的社会风习。在恋爱婚姻方面, 虽然真心爱上了唐晓芙, 却由于遭到苏文纨的中伤而致失恋。后来他到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又接连受到老奸巨滑的校长的欺骗, 卑劣无 聊的同事的暗算, 在这里由于种种原因而与孙柔嘉结合了, 但孙并非他真正的意中人, 她多疑善妒, 专横有主见, 常动不动就与方争吵, 最后在一次空前的吵闹中导致决裂。作品往往由这类貌似锁屑的人物个性弱点和家庭纠纷, 来抒发对旧时 代生活的讽刺与无可奈何的感伤, 在艺术表现上更为独到。 其次,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 将讽刺的笔锋 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对于人物个性与道德的批判入手, 揭露和抨击畸形的社会世相。 4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题目: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内容提要:很多学者都认为《围城》是另一部《儒林外史》,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它并没有全面正确地反映那个时代。在人物的刻画方面,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存在妖魔化的倾向。作品所反映的只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并不是主流。并且,在描写他们的时候,以漫画式和比喻相结合的手法,从外貌和精神上刻意贬低他们;褊狭地看待问题,主要表现在:脱离人物生存的环境,病态地看待四周的人物和世界,片面的夸大事实。其实,这和作者的艺术观点是相一致的:过于强调文学自身的审美规律而没有更多地注意到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特定时代条件和现实环境中,文学在读者的政治性接受视野中的教化功能性。知识分子是文化的传承者,千百年来,无数知识分子合力为人类创建一个个可惊可叹、博大壮观的“世界”。但是知识分子也是人,他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他们也会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宽容地对待他们,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这样的民族才有出路。 关键词:妖魔化艺术手法艺术观审美观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都一致地认为钱钟书以其博识和睿智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特别是《围城》这部书,极具哲理意味,语言幽默俏皮,议论精警,有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笑之余,常常陷入沉思可以说,《围城》这部书形成独特的钱钟书风格中的讽刺与幽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讽刺小说的典范。对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同时又说它是另一部《儒林外史》,本人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本着严肃求真的精神,还原艺术的真实性,以求读者能全面正确的理解作品反映的那个时代,我认为其在刻画人物方面,特别是知识分子方面存在的妖魔化倾向。如果只探讨其一面,而不知道其另一面,那是可悲的。 一﹑以漫画式和比喻相结合的手法,从外貌和精神上刻意贬低他们。(对人物本身的讽刺)好人和坏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外貌和内心是这样一致的统一。如汪处厚的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夌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①又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摘要]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师,他的《围城》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它以令人拍案叫绝、忍俊不住的精妙比喻,动漫的笔法,细微的心理刻画,描摹人情世态,调侃芸芸众生,讽刺时弊,采用独特的象征,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笔锋,予人妙趣横生、入木三分之感,散发着让人惊叹不已的文字力量,发人深思。本文将试从语言艺术、讽刺手法、人性的揭示以及文化意蕴四方面浅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围城语言幽默象征手法人性揭示文化意蕴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①钱钟书以他特有文化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以冷静、犀利的笔锋触及社会人性的本质,于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围城》人物性格中种种懦弱、虚伪、贪婪的人类本性,感受到作者寄寓主题之中的千年忧患、百年孤独。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的社会内蕴以及卓越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文学之中独树一帜。《围城》作为现代讽刺文学的精品,其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幽默机智的讽刺语言 钱钟书的《围城》属于讽刺文学。它的价值不在于对历史的歌颂,而在于对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人情世态的揭露。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个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为了加强讽刺艺术效果,作者用独具才情的笔和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批留学外国的知识分子在抗日后方的特殊环境里所做的无异于常人的事情,讽刺了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丑态。 那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便是作者在书中设下的一个个机关。每个机关里,都藏着机智,藏着巧妙,藏着嘲讽。当读者的心灵被这语言的机关触发的时候,便会自通其意,拍手赞其巧妙。 第一章中,上大学的方鸿渐因为眼红一对对男女同学谈情说爱的“风味”,斗胆给老子写了一封信,要求退掉“在家实习务农”的未婚妻。信上说:“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剧有秋气。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着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痕。”措词凄凉哀婉,想以之打动老子的心肠。然而“揽镜自照”与“怀抱秋气”却反给老子的反驳留下了再好不过的把柄。其父回信说:“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只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浦离膝下,已汝染恶习,可叹可恨。……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春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揽镜自照”本是儿子开口的缘起之词,老子却以之发出一篇道理。“怀抱秋气”亦本是儿子的凭空胡谄,老子却用“怀春”加以反驳,不仅字面酬对巧妙,而且击中要害。两信来往,寥寥数语,却如天造地设,勾画出了一个初涉风月、狡猾而又怯懦的新读书人形象和一个饱经世故、“聪明”而又迂腐的封建遗老形象,讽刺意义自显于其中。 第二章里,方鸿渐想买一套獭绒西装外套,钱不够。在张太太的相亲宴席上,他恰巧打牌赚了近三百块钱,却因小气丢掉了张家的“我你他”小姐。回家的路上:“‘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亮当做张小姐,向她挥手告别。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