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试重点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

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

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

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 “呕家圣药”:生姜?? “疮家圣药”:连翘

??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

??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 “夏月麻黄”:香薷

??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 “将军”:大黄

??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 “祛瘀生新”:桃仁

??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 “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

桑寄生

??病证选药

??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苓(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

石膏

??阴署证:??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辛夷苍耳子细辛

??引产: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灯心草

??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

??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

??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

??亡阳证:??附子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蒲黄

??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

??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

??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

??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

竹叶

??虚火咽痛:玄参

??阴虚外感:玉竹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苓: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苓、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 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 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 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 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 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 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 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 肺肾

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

??安蛔止痛:乌梅 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2019年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知识点

诊断学基础 1、血清病-**反应 2、弛张热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结核化脓 3、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不超过1度肺炎链球菌伤寒 4、呕血与黑边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 5、心梗发热为吸收热急性胆囊炎多发热并寒战 6、癫痫抽搐前有先兆 7、实质性器官被寒气组织覆盖-浊音 8、甲低-粘液水肿貌 9、皮肤色素沉着——阿迪森病 10、支气管呼吸音——胸骨上窝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 11、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12、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13、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两个半月瓣关闭的震动 14、二尖瓣狭窄-心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舒张期震颤左侧卧位明显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流加速 15梨形心——左房增大肺动脉段膨出 1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减轻 17、腹水大于1000ml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肝脏触诊——冲击触诊法 18、上腔静脉受阻向下下腔静脉向上(曲张) 门静脉高压脐上向上脐下向下 19、周围性面瘫——同侧面肌麻痹中枢性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20、肌力:0瘫痪1内缩无动2水平3无抵抗4抵抗差5正常 21、肝昏迷——扑翼样震颤 22、共济失调——美尼尔 23、匙状甲——贫血风湿热甲癣 24、锥体外系——铅管样强直 25、吗啡中毒——呼吸过缓瞳孔缩小肺炎——呼吸过快 26、大量胸腔积液-呼吸音消失 27、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膜散在出血点

28、维生素A缺乏-角膜软化 39、上颌窦——颧部压痛 40、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 41、凯尔尼格征-病变累及脑膜 42、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寄生虫-嗜酸僧高 43、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或用铁剂治疗一周血小板升高 44、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降低 45、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 47、2500ml多尿100ml无尿 48、心衰尿中可出现管型肾衰——蜡样管型 49、内生肌酐清除率反应肾小管的滤过功能 50二氧化碳结合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51、AFP——肝癌支气管哮喘IgM明显升高急性炎症血清补体升高 52、棕褐色痰——阿米巴脓肿尿比重尿量升高——糖尿病 53、狂犬病——中性粒细胞升高 54、正常心电轴0-90度QRS心室肌除极 55、前间壁心梗V1V2 56、X线自然对比对明显的是胸部胸膜粘连最常见部位——肋膈角 57、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会出现典型X线表现 58、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及结核性淋巴管炎组成的哑铃状影 59、血播性肺结核——2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 60、回盲部检查-全消化道造影 61、头颅外伤首选——CT纵膈肿物首选CT 62、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诊断 传染病 1、传染病原体免疫流行 2、潜伏性感染:病原——免疫低——发病相对状态无症状不排病原 3、熟悉潜伏期是为了确定检疫期 4、主动免疫:菌苗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5、构成感染的三大因素:人体病原体外环境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学重点考点

藏象: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 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运行变化。 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御作用的气、因其有护卫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之为卫气。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的活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 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头者精明之府又称元神之府。 阴胜格阳:真寒假热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顺接而致。 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气是生命之源。津血同源:血于津液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两者来源相似、皆属于阴、又相互渗透转化所以将血于津液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仅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之性燔灼、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面赤、脉洪等症。火性炎上,故临床所见火热病症,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咽喉疼痛、牙龈红肿疼痛等2火热易扰心神心在五行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相应,故火热之邪伤人易扰心神,可出现心烦失眠或者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病症(3)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4)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5)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侵犯人体血分,可壅迫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临床可见局部红肿热痛溃破化脓等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主统血。脾在志为思。脾主运化,是指脾对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能够把饮食物(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又称运化水湿。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行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3、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于脉外的功能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概括为气是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一)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二)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是指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三)气能摄血摄血,是指气对血液具有统摄和固摄作用,使血循行与脉中而不致外逸。以上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这三方面气对血的作用,概括称为"气为血帅"。(四)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是指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并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藏象: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 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 运行变化。 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御作用的气、因 其有护卫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 之为卫气。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 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 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的活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 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的属性的概括。 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 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头者精明之府又 称元神之府。 阴胜格阳:真寒假热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 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 不相顺接而致。 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气是生命之源。 津血同源:血于津液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 谷精微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两者来源相 似、皆属于阴、又相互渗透转化所以将血 于津液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 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 阳于外仅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之性 燔灼、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 伤人,多见高热、恶热、面赤、脉洪等症。 火性炎上,故临床所见火热病症,亦多表 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咽喉疼痛、牙龈红肿 疼痛等2火热易扰心神心在五行属火, 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相应,故火热之邪 伤人易扰心神,可出现心烦失眠或者狂躁 不安,神昏谵语等病症(3)火易耗气伤津: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 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 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4)火易生风动 血: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 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 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火热之邪可以加 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致 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 崩漏等(5)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侵犯人体 血分,可壅迫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 痈肿疮疡。临床可见局部红肿热痛溃破化 脓等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 主统血。脾在志为思。脾主运化,是指脾 对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 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 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 面。运化水谷是指脾能够把饮食物(水谷)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运 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布散 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的环 节,又称运化水湿。2脾气主升,是指脾 气的运行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 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主升清是指脾气上 升,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 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升举 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 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3、主统 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 脉中运行,防止溢于脉外的功能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在功能 上存在着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有相互依 存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气是 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 础和载体概括为气是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 生成的动力(二)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是 指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三)气能摄血 摄血,是指气对血液具有统摄和固摄作 用,使血循行与脉中而不致外逸。以上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这三方面 气对血的作用,概括称为"气为血帅"。(四)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是指血是气的 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 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能养气是指气 的。充盛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 的濡养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 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 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 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 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 的联系,并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 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藏象: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 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 运行变化。 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御作用的气、因 其有护卫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 之为卫气。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 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 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的活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 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的属性的概括。 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 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头者精明之府又 称元神之府。 阴胜格阳:真寒假热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 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 不相顺接而致。 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气是生命之源。 津血同源:血于津液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 谷精微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两者来源相 似、皆属于阴、又相互渗透转化所以将血 于津液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 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 阳于外仅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之性 燔灼、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 伤人,多见高热、恶热、面赤、脉洪等症。 火性炎上,故临床所见火热病症,亦多表 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咽喉疼痛、牙龈红肿 疼痛等2火热易扰心神心在五行属火, 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相应,故火热之邪 伤人易扰心神,可出现心烦失眠或者狂躁 不安,神昏谵语等病症(3)火易耗气伤津: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 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 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4)火易生风动 血: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 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 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火热之邪可以加 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致 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 崩漏等(5)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侵犯人体 血分,可壅迫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 痈肿疮疡。临床可见局部红肿热痛溃破化 脓等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 主统血。脾在志为思。脾主运化,是指脾 对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 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 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 面。运化水谷是指脾能够把饮食物(水谷)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运 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布散 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的环 节,又称运化水湿。2脾气主升,是指脾 气的运行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 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主升清是指脾气上 升,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 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升举 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 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3、主统 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 脉中运行,防止溢于脉外的功能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在功能 上存在着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有相互依 存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气是 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 础和载体概括为气是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 生成的动力(二)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是 指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三)气能摄血 摄血,是指气对血液具有统摄和固摄作 用,使血循行与脉中而不致外逸。以上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这三方面 气对血的作用,概括称为"气为血帅"。(四)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是指血是气的 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 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能养气是指气 的。充盛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 的濡养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 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 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 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 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 的联系,并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 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藏象: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 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 运行变化。 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御作用的气、因 其有护卫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 之为卫气。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 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 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的活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 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的属性的概括。 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 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头者精明之府又 称元神之府。 阴胜格阳:真寒假热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 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 不相顺接而致。 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气是生命之源。 津血同源:血于津液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 谷精微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两者来源相 似、皆属于阴、又相互渗透转化所以将血 于津液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 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 阳于外仅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之性 燔灼、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 伤人,多见高热、恶热、面赤、脉洪等症。 火性炎上,故临床所见火热病症,亦多表 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咽喉疼痛、牙龈红肿 疼痛等2火热易扰心神心在五行属火, 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相应,故火热之邪 伤人易扰心神,可出现心烦失眠或者狂躁 不安,神昏谵语等病症(3)火易耗气伤津: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 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 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4)火易生风动 血: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 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 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火热之邪可以加 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致 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 崩漏等(5)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侵犯人体 血分,可壅迫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 痈肿疮疡。临床可见局部红肿热痛溃破化 脓等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 主统血。脾在志为思。脾主运化,是指脾 对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 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 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 面。运化水谷是指脾能够把饮食物(水谷)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运 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布散 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的环 节,又称运化水湿。2脾气主升,是指脾 气的运行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 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主升清是指脾气上 升,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 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升举 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 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3、主统 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 脉中运行,防止溢于脉外的功能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在功能 上存在着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有相互依 存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气是 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 础和载体概括为气是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 生成的动力(二)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是 指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三)气能摄血 摄血,是指气对血液具有统摄和固摄作 用,使血循行与脉中而不致外逸。以上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这三方面 气对血的作用,概括称为"气为血帅"。(四)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是指血是气的 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 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能养气是指气 的。充盛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 的濡养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 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 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 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 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 的联系,并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 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 中医内科速记 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香薷,阴虚葳蕤气参苏。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蛤泻肺阴沙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肺脾六,肺肾两虚生金水。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7、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喘脱参附送锡丹。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6、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8、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苇痈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肺痨阴方月华丸,虚火百合秦艽汤,气阴保真苓术数,阴阳俱损大造丸。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肺胀痰浊苏三养,蒙窍涤痰热婢桑;阳虚水泛真武苓,肺肾平喘补肺汤。 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八、心悸:悸怯安神心血归,阴火天砂凌苓桂,瘀桃阳附加龙牡。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九、胸痹: 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六交心脾归,心胆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2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称为“血府”的是() A.心 B.肝 C.冲脉 D.脉 2.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是() A.清热解表 B.利水通淋 C.消积导滞 D.健脾益气 3.气逆最常见于() A.肺胃肝 B.肺心肾 C.肺胃大肠 D.肺肝胆 4.痰饮的形成与下列哪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A.脾胃肝肾 B.脾肾肝三焦 C.肺脾肾三焦 D.脾胃肺三焦 5.十二经中唯—一条左右交叉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足太明脾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足阳明胃经 6.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是() A.阴阳跷脉 B.阴阳维脉 C.带脉 D.任脉 7.津与液的区别,正确的是()

A.液清稀、津稠厚 B.津流动性大,液流动性小 C.液起滋润作用,律起儒养作用 D.阴津,阳液 8.汗孔又称为() A.气门 B.责门 C.幽门 D.股理 9.与脑髓充盈与否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脾 C.肺 D.肾 10.脾开窍于() A.舌 B.鼻 C.唇 D.口 11.女子胞与下列哪组脏腑关系最密切( ) A.心肝肾 B.心肝脾 C.心脾肾 D.肺脾肾 12.“阴阳之征兆”是指() A.天与地 B.上与下 C.血与气 D.水与火 13.下列属五行相悔的是()

A.木侮土 B.土侮水 C.水侮火 D.金海火 14.中医学中成功地应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难经》 D.《内经》 15.小便失禁二年余,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谈苔白,最宜诊断为() A.肾阳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肾气不固证 D.脾肾阳虚证 16.院胀纳呆口腻,自重便据,波短赤,苔黄腻,脉儒数,属() A.寒湿困脾 B.脾胃湿热 C.肝脾不调 D.肝胆湿热 17.目胞浮肿多属()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气血不足 18.小儿囱门迟闭,多属() 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 B.吐泻伤脾,气血不足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19.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最突出地表现于()

中医内科学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肺和肾 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伤寒,金匮,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胃痛寒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西医诊断学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得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得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得绝对浊音界就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得机理主要就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得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得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得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得心律失常就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得心律失常就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第一单元、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胃寒呕吐 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煎服1-3g,反藜芦 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宜先煎 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胃痛 1.1心下痞(胃痞):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但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 1.2心嘈: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1.3泛酸:泛吐酸水,分为吞酸、吐酸。吞酸:酸水上涌于口而复入于胃中。吐酸:吐出酸水。 1.4胃脘痛: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 2.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失畅,肝胃不和;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2.2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在理气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肝体阴用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投药慎用香燥,可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1胃痛与腹痛 胃痛者,位于心窝以下之胃脘部。腹痛者,位于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4.1试述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致气机痞阻,发为胃痛。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络,同居中焦,皆为后天之本。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水谷得以受纳腐熟,精微得以转输运化。两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脾。 4.2在胃痛的治疗中如何理解“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由于胃痛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所以通则不痛即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法则。只是运用中要针对引起不通的机制(寒、热、食、气、虚)来辨证论治。寒者散寒以通,热者泄热以通,食停者消食以通,气滞者理气以通,血瘀者化瘀以通,阴虚者益胃养阴以通,阳弱者温运脾阳以通。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把握“胃以通为补”的真谛。 5.0分型与主方 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二)呕吐 1.1呕吐:胃里的食物、痰涎、水液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1.2干呕:呕吐的一种,有声无物。 1.3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4泄肝安胃:对于肝气犯胃,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使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 2.1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圣济总录》:“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说明引起呕吐的直接原因是胃气上逆。其中,实证者,若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致呕吐;若食滞内停,胃气壅阻,则浊气上逆致呕吐。虚证者,若脾胃虚寒,脾不升而胃不降,则致呕吐;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则致呕吐。可见呕吐者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2.2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 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呕吐黄水苦水者,多属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属脾胃虚寒;呕吐少量黏沫者,多属胃阴不足。 3.1呕吐与反胃 呕吐者,吐无定时,吐出物多为食物或痰涎清水,量或多或少。反胃者,朝食暮吐而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不化之宿谷,量较多。 3.2呕吐与噎膈 呕吐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病情轻,病程短。噎膈者,进食哽咽不顺,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吐多出现于进食时,病情重,病程长。 4.1呕吐、胃痛、泄泻均与肝气有关,其病理变化及治疗有何异同?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医专业2003级基础知识竞赛试卷 (2004年2月-中基)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题1分) 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辩》 答案:C 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叶天士 D.吴鞠通 E.薛生白 答案:A 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形体 答案:A 4.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答案:B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交感

答案:B 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E.恒定的 答案:B 7.“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 答案:C 8.属于阳证范围的是 A.寒证 B.表证 C.里证 D.虚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答案:B 10.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答案:E 11.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药学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药学 第一单元药性理论 细目一:四气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四气的作用 细目二:五味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归经 要点: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毒性 要点: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和意义 要点:

1.中药配伍的概念 2.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 1.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配伍禁忌 要点: 1.“十八反”的内容 2.“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二:证候禁忌 要点: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 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 要点: 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剂量

要点: 1.中药剂量的含义 2.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3.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 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2.服药时间 第五单元解表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 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 3.下列药物的用法: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 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