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宪法常识部分

合集下载

公考常识法律知识点汇总

公考常识法律知识点汇总

公考常识法律知识点汇总在进行公务员考试时,法律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掌握了一定的常识法律知识点,不仅可以为考试备考提供帮助,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概述。

1. 宪法知识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制定和执行其他法律的根本依据。

宪法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国家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

在公务员考试中,宪法是一个必考的科目,对宪法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2. 行政法律知识行政法是管理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为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知识点主要包括行政组织与职能、行政法律责任、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行政法的了解是必须的,因为公务员的工作和职责与行政法密切相关。

3. 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管理行为。

劳动法知识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在职场中,了解劳动法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刑事法律知识刑法是规定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刑事制裁的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知识点主要包括犯罪构成与要件、犯罪种类和刑罚、刑事责任和刑事诉讼等。

虽然我们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但是了解刑法基本知识,可以使我们对犯罪行为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5. 民事法律知识民事法律是以调整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之间的非刑事法律关系为目标的法律体系。

民事法律知识点主要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民事法律问题,了解民事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以上是一些公考常识法律知识点的简要汇总。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法律案例以及相关题库进行学习和复习。

同时,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也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尽管我们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掌握一些常见法律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遵守法律法规,成为一个有法律意识和素养的公民。

公务员常识判断法律与时政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法律与时政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法律与时政总结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的法律与时政知识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不仅要求考生对法律条文有一定的了解,还需对时事政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法律常识(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考生需要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等。

同时,对于国家机构的组成、职权和工作程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二)行政法行政法规范着行政机关的行为和权力。

重点包括行政行为的种类,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以及国家赔偿的相关规定。

(三)民法民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要掌握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物权、债权、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四)刑法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刑罚。

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以及常见的犯罪类型,如贪污贿赂罪、渎职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罪等。

(五)经济法经济法涉及到市场经济中的一些法律规范,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

二、时政常识(一)国内时政1、重要会议关注每年的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目标、民生保障措施、政策改革方向等。

2、政策法规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环保政策、扶贫政策、教育改革政策等,要清楚其背景、目标和主要措施。

3、重大事件如重大科技突破、自然灾害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了解政府的应对策略和取得的成果。

(二)国际时政1、国际关系掌握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动态,包括重要的外交访问、合作协议的签署等。

2、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如地区冲突、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形势等,了解我国的立场和态度。

三、法律与时政的结合在实际考试中,法律与时政常常相互结合进行考查。

例如,某项新出台的政策可能涉及到法律的调整和执行;或者某个国际事件可能引发对国际法和国内相关法律的思考。

公务员考试常识必背部分

公务员考试常识必背部分

公务员考试常识必背部分公务员考试对于备考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

除了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常识。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常识必背部分,帮助考生提升备考效果。

一、国家机关及其职能1.国家机关是指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

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各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

2.国家机关的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其中立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行政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负责,司法由人民法院及其各级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各级检察院负责。

3.国家机关的工作原则是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和廉洁高效。

二、宪法和法律知识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法律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基本制度和权利保障,通过修宪要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

3.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4.法律的实施和解释有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三、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1.党的基本理论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如党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政策。

3.当前我国的基本路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是党的基本路线和理论体系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民族团结等。

五、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历史知识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忠实代表。

2.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党的领导和历史事件等。

公务员考试常识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常识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常识试题及答案试题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什么?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封建主义制度D. 共产主义制度答案:A. 社会主义制度试题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哪些?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试题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C. 保守国家秘密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试题四: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受教育的权利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试题五: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A. 民主集中制B. 个人主义C. 集体主义D. 等级制度答案:A. 民主集中制试题六: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A. 社会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应受刑罚处罚性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试题七:我国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 合法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及时性原则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试题八: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哪个机关提起诉讼?A. 人民法院B. 人民检察院C. 行政机关D. 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 人民法院试题九: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录用必须遵循哪些原则?A. 公开原则B. 平等原则C. 竞争原则D. 择优原则E. 所有以上答案:E. 所有以上试题十: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遵守哪些行为规范?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C. 公正执行职务D. 廉洁自律E. 所有以上答案:E. 所有以上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考生可以加深对我国宪法、刑法、行政法、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公务员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150题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150题

法律常识练习题(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231A.国家副主席B.中央军委副主席C.国务院副总理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答案】A2.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有多少人出席会议时,召开会议才是合法有效的?( )A.二分之一以上多数B.过半数C.三分之二多数D.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答案】B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D.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会【答案】B (不属于没看到)4.公务员的任用,坚持的原则.A.勤能并重B 管理与监督并重C.为才是用D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答案】D5.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 ()是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A.资历B 德才C 具体的工作实绩D 工作效率【答案】C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具有违法性C、尚不够刑事处罚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答案】A7.某甲和某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

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

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2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

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

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不构成犯罪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1 【答案】D8.两刑警在追击某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租了一辆出租车。

出租车不幸被犯罪嫌疑人炸毁,司机被炸伤,犯罪嫌疑人被刑警击毙。

该司机正确的救济途径是下列哪一项?A.请求两刑警给予民事赔偿B.请求两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赔偿C.请求两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补偿D.要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给予民事赔偿【答案】C9.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

公务员招警考试 宪法专项知识点测试题

公务员招警考试 宪法专项知识点测试题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宪法历史新中国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修正案。

宪法结构序言和正文,正文分四章: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真题演练】1.(2019广东-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以上的多数通过。

A.(1)三分之一(2)二分之一B.(1)三分之一(2)三分之二C.(1)五分之一(2)二分之一D.(1)五分之一(2)三分之二2.(2019北京-单选)我国现行宪法正文的内容包括()。

A.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B.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修正案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修正案一、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国体(一)概念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

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2.爱国统一战线: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公考常识法律知识点总结

公考常识法律知识点总结

公考常识法律知识点总结一、宪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地位。

2.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3.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和各级国家机关的职责和权力。

二、民法1. 民法是规定公民个人和财产关系以及非公司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

2. 民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合同权等。

3. 民法规定了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则。

4. 民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规则。

5. 民法对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提供了法律保护。

三、行政法1. 行政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其行为的法律体系。

2.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行政行为等基本规则。

3. 行政法规定了公民对行政机关的申诉、上诉等救济程序。

4.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拆迁、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则。

四、刑法1. 刑法是规定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的法律体系。

2.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处罚幅度和证明责任等法律规则。

3. 刑法规定了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和刑罚种类。

4. 刑法规定了对未成年犯罪分子和精神病犯罪分子的处理办法。

五、民事诉讼法1. 民事诉讼法是规定民事诉讼程序、原告、被告、证据、判决等官司程序的法律体系。

2.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基本程序要求和法律程序。

3.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4.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判决、裁定的法律效力和执行程序。

六、行政诉讼法1. 行政诉讼法是规定公民对行政机关不服其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程序和法律程序的法律体系。

2.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公民对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对行政机关的诉讼程序和法律程序。

七、国际法1. 国际法是规定各国之间国际关系、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国际民事关系、国际刑法关系等的法律体系。

2. 国际法规定了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和国际关系规则。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知识(大全)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6.规章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或某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上述各种法的渊源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们的效力等级又是有差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练习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B: 下级服从上级C: 民主协商D: 言论负责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B: 集体行使职权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 平等原则3: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 各民主党派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由()。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C: 国家主席主持D: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A: 权利B: 义务C: 权利和义务D: 职责6: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 最高审判机关B: 专门审判机关C: 最高司法机关D: 特别审判机关7: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B: 监督C: 组织D: 管理8: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9: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

A: 全国人大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中共中央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 华侨代表B: 妇女代表C: 军队代表D: 少数民族代表CCCACAB CDD1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B: 双重从属制C: 主席负责制D: 合议制12:宪法规定,公民在()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 有病B: 年老C: 丧失劳动能力D: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1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A: 国家民族关系B: 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C: 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D: 国家阶级之间的关系14:新中国成立后,从()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 1954年B: 1975年C: 1978年D: 1982年1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主集中制16: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A: 人民代表大会B: 人民代表大会制C: 民主集中制D: 政治协商制度1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民族区域自治B: 单一制C: 联邦制D: 邦联制18: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神圣不可侵犯。

A: 全民所有制经济B: 公共财产C: 集体所有制经济D: 计划经济19: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行使。

A: 国家主席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 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D: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共同2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 国防部B: 国家主席C: 国务院D: 中央军事委员会CDCAC BBBCD21:如遇非常情况,不能进行下届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委员的()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下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延长本届任期。

A: 2/3 B: l/2 C: 3/4 D: 4/522: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部宪法。

A: 二B: 三C: 四D: 五2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民主集中制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工人阶级C: 人民D: 农民阶级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 群众团体B: 国家政权机关C: 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D: 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26: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 国务院27:依照现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或者代表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联名人数应为()。

A: 3人B: 7人C: 10人D: 15人28: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

A: 国家的法律制度B: 国家的经济制度C: 国家的重要任务D: 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29: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确认民主制度,反映着()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A: 民族B: 阶级C: 政党D: 宗教30: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 无产阶级专政B: 民主共和政体C: 多党派联合执政D: 人民民主专政ACDCD ADDBD3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A: 不同于其他法律B: 和其他法律相同C: 比其他法律宽松D: 比其他法律容易32: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是()。

A: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C: 维护世界和平D: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类生存条件33: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一般是()。

A: 单一制B: 联邦制C: 邦联D: 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34:下列哪项属于宪法对特定人的权利保护()。

A: 保护开发区人民的权利B: 保护老少边地区人民的权利C: 保护妇女的权利D: 保护特区公民的权利3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 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会36: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以()。

A: 代表的2/3的多数通过B: 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C: 全体代表的2/3的多数通过D: 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37: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员组成。

A: 由选举产生的B: 由本民族C: 主要由本民族D: 由本民族和其他民族38: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之一是()。

A: 民主制B: 首长负责制C: 协商制D: 民主集中制39: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B: 监察部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 人民检察院40:特别行政区是一个()。

A: 经济特区B: 独立的政治实体C: 普通的地方行政区域D: 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AADCA DCDDD41: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任期与本级人大每届任期相同,为()年。

A: 两B: 三C: 四D: 五4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 各级审判机关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3:人民检察院是()。

A: 国家行政机关B: 国家权力机关C: 纪律检查机关D: 法律监督机关44:人民法院是()。

A: 国家权力机关B: 国家行政机关C: 国家审判机关D: 公安机关45: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的代表所组成,具有极广泛的民主性,便于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便于联系群众和接受群众监督。

A: 直接选举B: 间接选举C: 直接或间接选举D: 选举或指定4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A: 3年B: 5年C: 2年D: 4年4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A: 一半B: 三分之一C: 三分之二D: 五分之一4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之一是()。

A: 修改宪法B: 决定国家重大问题C: 解释宪法D: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49: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是()。

A: 隶属关系B: 代理关系C: 平行关系D: 委托关系50: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根据宪法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周岁的我国公民可以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

A: 40 B: 45 C: 50 D: 55DCDCC BDCAB51:国籍是指一个人作为某一个国家的成员的()上的身份或资格。

A: 法律B: 实际C: 血缘D: 政治5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另一方面表现为()。

A: 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B: 公民平等地承担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C: 国家机关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一律平等D: 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也平等地承担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53: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是()。

A: 依法受教育B: 参加生产劳动C: 保护环境D: 依法纳税54: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

A: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 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D: 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55: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称为()。

A: 民主统一战线B: 统一战线C: 爱国统一战线D: 社会主义统一战线56: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是()。

A: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 各级人大常委会C: 各级人民政府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7: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C: 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政治联盟D: 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58:“人民”这一概念的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

A: 有不同的内容B: 有相同的内容C: 内容是不确定的D: 内容是从来不变的59:“公民”这一概念是()。

A: 政治概念B: 经济概念C: 法律概念D: 文书术语60:()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A: 出版B: 通信自由C: 劳动D: 纳税ADDDC DDACC6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 权力机关的非法干涉B: 上级司法机关的非法干涉C: 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D: 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62: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最高人民法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 各级人民法院63:()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A: 宪法B: 国务院及其所属机构的规范性文件C: 法律D: 地方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64:下列内容规定在我国宪法上的是()。

A: 国旗B: 国歌C: 国徽D: 首都65: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的干涉。

A: 国家主席B: 行政机关C: 社会团体和个人D: 中央委员会66:人民民主专政()。

A: 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B: 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C: 具有中国特色D: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6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