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观后感
失孤观后感600字

失孤观后感600字【篇一:《失孤》观后感】下午原本安排的事情因有变故,于是有时间准备看看《失孤》,《失孤》这部今天上映的电影。
走进影院没几个人,也许是工作日、或许是文艺片本来就不受观众青睐。
《失孤》是华谊兄弟、聚焦“打拐”题材的电影,影片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也是目前我们社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社会问题。
影片由著名影视剧编剧、制作人彭三源导演自编自导,由刘德华、井柏然、梁家辉、吴君如主演。
《失孤》的确是一部品质较高的文艺影片,此片电影票价不贵就30元每场,也充分说明华宜公司似乎在做公益事业,影片没有商业片中华丽夸张的铺排,影片以一细腻独到的视角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反映着电影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艺术表现,主题突出、选题极具有社会意义。
《失孤》讲述了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情谊的故事!影片情节没有太大的打动人心,但看的我很揪心,整场影片108分钟,我叹了15声的气!电影整体呈现出非常暖心的风格。
电影最令我感动的画面是雷泽宽在高速走错方向,被交警拦下后,警察耐心引导还偷偷放了两百元给他的整个过程,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赞赏这个警察同志的爱,他是目前我们社会需要传递的爱,尤其是执法人员对弱者的爱!如今每年走丢、被拐的小孩,高达二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多少个家庭无尽的悲剧,这是需要整个社会去正视,这不是仅靠国家和家长的责任,还需要社会的力量,这不是一个家庭伤痛,还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值得每一个当父母的深深思考……。
【篇二:失孤观后感】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电影《失孤》观后感500字

电影《失孤》观后感500字电影《失孤》观后感500字(精选9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失孤》观后感500字(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失孤》观后感500字篇1一边是因为孩子被拐而日夜寻找的父母,一边是被拐卖的孩子因为无法提供出生证明等原因而成了黑户,连一张证明自己是谁的身份证都没能得到。
一个家庭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毁了,可悲的是这不是因为生老病死,而是人贩子的贪欲,还有其背后的另一个家庭的无知与迂腐。
对家庭的重视在中国是那样地坚韧,这也就是为什么丢了孩子的家庭会那么坚持一定要找回自己的孩子,甚至为此倾家荡产颠沛流离也在所不惜,而买了拐来儿童的家庭也把孩子当成亲生孩子对待,愿意给孩子最好的只是希望孩子能陪在他们身边,养儿以防老。
所以当孩子的亲生父母试图接近找回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们百般阻挠就是不愿意把孩子送回去。
而对于孩子来说呢,他们被强行脱离父母的怀抱,被卖到几千几百公里远的地方,叫着完全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以为他们就是家人。
试想一个最美满的结局,孩子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在相聚的那一刻,或者也是极为痛苦和矛盾的,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养育之恩的陪伴。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身上,最无辜的是他们,伤害得最深的也是他们。
影片最后,刘德华问师父,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
无论是谁的孩子,对那个家庭都是莫大的伤害。
凭什么孩子以及父母要为人贩子和养父母的欲望买单。
没有人有权利这么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没有人有义务为了这份欲望买单。
相反,欲望者应该要为这份欲望付出代价,而且,必须是惨痛的。
电影《失孤》观后感500字篇2前两天休息了,今天又休息。
算是急休?因为徒弟回家的原因,领导调了假期。
今天休假,本来有计划,随之而来的是变化。
早上接了个电话,计划就变化了。
躺在床上玩2K游戏,时间来到了下午三点多,干啥呢?起来出去吃饭,然后上个网。
六年级失孤观后感(通用11篇)

六年级失孤观后感(通用11篇)六年级失孤观后感(通用11篇)在《失孤》中,刘德华饰演一位寻子十五载的农民父亲雷泽宽,井柏然则饰演的是外表阳光但内心忧伤的修车小伙曾帅,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失孤观后感,供参考阅读!六年级失孤观后感篇1今天忙中偷闲,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失孤》,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失孤》由华谊兄弟制作,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等主演,讲述的是农民工雷泽宽(刘德华饰)在寻子路上与自小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相遇、二人最终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
雷泽宽的儿子雷达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卖的儿子,十五年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半个中国,同时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寻找孩子;在寻子途中,不断有好心人对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给他塞钱的交警,有来来往往的路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网友;半途摩托车发生故障,年青小伙儿曾帅免费为他修理,二人结下了情谊;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卖的男孩是否是他丢失的儿子时,雷泽宽被孩子的养父母及其他渔民一顿痛打,摩托车也因此损坏;曾帅以自己的摩托车对雷泽宽免费相助,并且与他一同踏上了寻子、寻父之路;寻找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情之深形同父子;历经千辛万苦,雷泽宽终于帮助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此后,雷泽宽继续踏上自己未竟的寻子之路。
这部电影出现的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演员的演技表现不错。
“华仔”之敬业精神令人敬佩,破旧的农民工衣服穿在身上,竟然和他融为了一体;井柏然的帅气特别吸引人,他渴望回归亲生父母身边的迫切心情表达非常到位,他的摩托车车技同样令人拍手叫绝;二人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小亭子下相偎而睡、形同父子的场面更是特别感人。
另外,最赚取人们眼泪的,恐怕还是剧中曾帅的父母听到儿子找到时的激动话语和一家三口相见时的痛哭失声场面,既让人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无形之间也使观众对人贩子给他人带来家破人亡罪行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精选1今天忙中偷闲,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失孤》,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失孤》_年由华谊兄弟制作,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等主演,讲述的是农民工雷泽宽(刘德华饰)在寻子路上与自小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相遇.二人最终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雷泽宽的儿子雷达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卖的儿子,十五年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半个中国,同时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寻找孩子;在寻子途中,不断有好心人对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给他塞钱的交警,有来来往往的路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网友;半途摩托车发生故障,年青小伙儿曾帅免费为他修理,二人结下了情谊;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卖的男孩是否是他丢失的儿子时,雷泽宽被孩子的养父母及其他渔民一顿痛打,摩托车也因此损坏;曾帅以自己的摩托车对雷泽宽免费相助,并且与他一同踏上了寻子.寻父之路;寻找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情之深形同父子;历经千辛万苦,雷泽宽终于帮助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此后,雷泽宽继续踏上自己未竟的寻子之路.这部电影出现的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演员的演技表现不错.〝华仔〞之敬业精神令人敬佩,破旧的农民工衣服穿在身上,竟然和他融为了一体;井柏然的帅气特别吸引人,他渴望回归亲生父母身边的迫切心情表达非常到位,他的摩托车车技同样令人拍手叫绝;二人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小亭子下相偎而睡.形同父子的场面更是特别感人.另外,最赚取人们眼泪的,恐怕还是剧中曾帅的父母听到儿子找到时的激动话语和一家三口相见时的痛哭失声场面,既让人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无形之间也使观众对人贩子给他人带来家破人亡罪行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另外,剧情中出现的一些对白,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寻子途中晚上出家人对雷泽宽开导.宽慰的极具哲理的话语:〝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使人对父子之间绵延不绝的亲情再次有了痛彻心菲的感悟.再如,雷泽宽所说:〝_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使人对他的朴实无华充满了敬意.本次看电影,我首次从片头开始看到了全剧完全结束.看完之后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的离奇,但是在不经意之间,使人感受到了一种父爱如山.不离不弃的高大形象,同时向全社会传递出了〝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正能量.同时,我们在为剧中一家三口重新团圆喜极而泣的时候,也能够忽然想到对于自己父母应有的感恩之心与子女行孝之无限可贵.总体而言,即使不能说是上等的佳作,应该说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能够在使我们偷偷洒泪对片中人物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在我看来,在百忙之中于电影院用心品味一部影片,不仅是一种经典的小资情调,同时也是最好的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之一.最后,希望在日后能够观赏到更多类似的影片佳作,既为国人升华精神和放松神经提供可能,同时也以之为媒介多多向外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在全世界不断锻造我们的文化较实力.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精选2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_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精选3我很难想象,一直骑着摩托车坚持_年在路上寻子的雷泽宽(刘德华饰)到最后是否还能真的像当年那样热情满满.毕竟一个两岁跟一个十五年比起来,后者更具备令人绝望的条件.雷泽宽生命近三分之一都在路上寻找,直到《失孤》里所表现出来时,其实他的内心多少已经趋于平静.再到他遇到曾帅(井柏然饰),似乎某种错位的亲情弥补了他十五年的丧子之痛,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而这一路颠簸,他经历的就是悲喜交织的人生.看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感觉虽然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但是导演有意隐忍着影片的情绪,并未刻意煽情赚取廉价眼泪.而看完刘德华的《失孤》之后,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隐忍情绪.看预告片,听华仔唱歌,我一直以为自己看《失孤》时会哭晕在座椅上,可是事实证明我没有.因为悲伤不是《失孤》的主情绪,可是从绝望的缝隙中硬挤出的强颜欢笑却更令人绝望.彭三源导演首部大银幕作品就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对准近些年频频被推上热门的儿童打拐题材,也是她赋予了《失孤》最初的主色调.《失孤》并未单纯剖析寻子父亲内心的苦楚,而是让一个寻子的父亲跟一个寻家的被拐少年邂逅,然后结伴同行,以他们的情绪冲突推进故事的发展.一位女性导演拍千里寻子的故事居然能做到如此隐忍实在是出乎意料,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影片的基本信息,甚至你一度以为刘德华跟井柏然主演的是公路喜剧电影.他们一起遭遇饭店肥胖老板娘的〝性骚扰〞,他们一同洗车时的嬉戏打闹……他们竭力把自己演绎成看似亲密无间的忘年交,可是越是这样越能让人感受到彼此最深处的孤独.一点渺茫的希望对于一个寻子十五年的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雷泽宽被人殴打.辱骂,可他放下所有的尊严,只想给活受罪的母亲一点慰藉.可是也正是因为他知道这点希望如果变成绝望是多么让人心痛,所以他阻止曾帅相认那个根本不是母亲的.女人,他太理解希望湮灭的痛苦.雷泽宽跟曾帅的视角并不对立,但是他们之间却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如果不是父母的失职,孩子又怎么可能被拐,可是被拐孩子对亲生父母的不理解,往往也成为他们心底最不可触碰的痛处所在.悲剧总是伴随着喜悦接踵而至,倪景阳在片中饰演一个被拐儿童的妈妈,她失魂落魄,精神恍惚……当自己的孩子幸运被找到时,她却经受不住煎熬投河自尽……自尽的倪景阳跟依旧在路上的刘德华再次形成强烈反差.死并不难,难的是煎熬的活着,经历一次又一次从希望到绝望的落差.雷泽宽帮助曾帅找到了铁索桥,找到了竹林,也找到了妈妈……但是,找到的,与他记忆中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些折断的竹林,断了的铁索,跌落的辫子,寓意着虽井柏然找到了父母,但是这十余年的分离造成的伤害依然难以弥补,或许,我们都以为〝找到〞就是最好的结局,其实,这只是是另一程苦旅的开始.可是对于雷泽宽,却不得不再次踏上寻子的征程,尽管前路渺茫,可是他还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失望时当悲伤,希望是当喜悦,没有尽头的路,却也是悲喜交织的人生.也许,对他而言,比曾帅还要幸福,一个知道了答案,直白面对答案的人,人生已经没了奔头,而雷泽宽,还要带着找寻的希望继续奔走,有这一个念头,足够他拼尽全力继续前行,最丰富的人生,总是在途中.所以,究竟是因为希望才坚持,还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这是一个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精选4当打拐从近年来逐步成为社会热词时,很多人才开始关注这一社会问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的就是当下人们的性格命运.如果是说艺术来自于生活,那么生活就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的鲜活.失孤:失了,才孤独.孤独有两方,一方是被拐卖的孩子,一方则是丢失了孩子的父母.我觉得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即是〝骨肉分离〞,这是一个很不幸的事,电影运用光影,向人们传达了这一社会问题,无非是想唤起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且不论这部电影如何,就以他当初的出发点,也是善意的一种人世间反射.这是一部左岸的悲伤,这是一部人性的反思,这是一部父爱的无悔,这是一部亲情的演译!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父亲十五年寻子的艰辛历程,一张地图,一个背包,一辆摩托车,一件大衣,走遍了十几个城市,途中的沧桑,旅途中的故事,旅途中的坚持,是那么的触动心灵.这位十五年寻子的农民父亲,痛苦而冷静.倔强又善良.他有一个随身携带寸步不离的斜背袋,他的背包里全是儿子及其他小孩的寻人启事.身份证明文件及少许零钱,已是他拥有的全部,雷泽宽他是一位执着的父亲.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父子是一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会高于众生.高于世界,甚至高于自己,变成一种超脱自然的爱,可以具象出一个〝孝〞字,拆分开来便是老与子.这部影片概论来说就是八个字: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开头影片那张可爱的婴儿照片拉开了失孤的序幕,接着雷泽宽凄苦寻孤的十五年风雨路,途中帮助四岁被拐的曾帅寻找到父母,纵使寻孤的路上仍然充满着未知性,充满着不可预见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说: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所以为了缘起,雷泽宽依旧踏上了寻孤的路程,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还有承诺,这是爱的伟大!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伤,揭露了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社会又有谁能为被拐儿童买单.被拐儿童被称为〝黑人〞,因为他们是见不得光的,他们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是不合法的存在,这又是谁的过错,谁又该为此买单呢?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自计划生育以来,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若孩子丢了,对家庭和孩子双重来说,就是失去和孤独;我国刑法规定,凡收买被拐卖儿童的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打拐〞的重点是人贩子,处罚也比较严厉,但对收买者则处罚较轻,大多不追究刑事责任,甚至不予处罚,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不法交易现象的长期存在.因此,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根本在于切断买方市场,只有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启动追究买方的刑事责任,才可以有效遏制被拐卖儿童的买方市场,从而在根本上消除这一犯罪市场.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失孤》这种能够在电影中赋予一些电影之外的东西的电影,比如去探讨为何在近二十年中国会这么密集地发生〝拐卖人口〞的现象,深层原因在何处,官方立法机构是否有对此作出应有的反应,又或者在前两层都没办完成的情况下,当下浮躁的中国需要做点什么?也许这才是这类电影应该承载的目的和意义.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精选5彭三源的《失孤》,是继去年陈可辛《亲爱的》之后又一现实主义寻子作品.有人把这类故事归结为〝打拐〞题材,我没意见,如果电影可以〝打拐〞,那再好不过,可我知道,给电影扣上〝打拐〞的命题,已然超越了它所能承受的范畴.与黄渤饰演的田文军一样,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不过是个寻子的父亲,寻子是每一个丢失孩子的父亲必须承担的责任,而〝打拐〞则是国家机器的义不容辞的使命.有人还说《亲爱的》刚上映,《失孤》接踵而至,这是题材撞车,短时间内没必要.电影市场没必要的撞车很多,比如《鸿门宴》和《王的盛宴》,但公益题材的撞车可多多益善,每年一部才好呢,直到拐卖儿童现象消失.相比《鸿门宴》和《王的盛宴》的一鸡两吃,《亲爱的》和《失孤》仅只是寻子题材相似,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叙事风格和导演诉求也迥异.《亲爱的》中黄渤.赵薇.佟大为.郝蕾.张译等众星云集,扫的是面,《失孤》里刘德华独自上路,苦寻十五载才在路上邂逅了井柏然化身的曾帅,走的是线.从主体立意上看,《亲爱的》在拐卖题材中是个异端.李红琴丈夫抱走鹏鹏的动机是因为不能生育,拐而不卖,从后程赵薇演绎的李红琴身上也可知,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当了一个被拐儿童的妈妈.《亲爱的》故事落位是情感的撕裂,走着走着就出离了评判的立场,转而寻求某种更加复杂的〝和解〞.相比之下,《失孤》要纯粹得多,故事结构也非常清晰.影片上来就以一个小女孩的拐买做引子,还有吴君如演绎的人贩子的交易失败等细节呈现;故事上游有雷泽宽万里走单骑,寻子十五载不懈;下游还有自知被拐的青葱少年曾帅,因雷泽宽的触动踏上寻亲路.《失孤》中三个案例三种视角,将拐卖主题做实.《亲爱的》用镜像直诉苦难,一路下来都在讲故事,并试图在鹏鹏的个案中展开伦理探讨,也正因为如此,它被一部分人追捧,同时又被一小撮严苛分子诟病.个人认为《失孤》的探索要更远些,除了有节制地呈现离散的苦难,更多的镜头都用来塑造雷泽宽这么一个悲情人物.正如雷泽宽所说,他只有走在寻子的路上才觉得对得起孩子.因此他衣衫褴褛,一脸污垢,孤独地奔徙在无尽的寻找中,寻找成为支撑他人生的唯一信仰,或说哲学.十五年的追寻,痛苦早已沉淀为他的皱纹,在这一人物身上,刘德华倾注的是某种宿命般的悲沧,而非简单而直接的痛楚.要说表演实力,刘德华和井柏然固然不是黄渤和郝蕾的对手,充其量与赵薇和张译相当.然而《失孤》自有它一道切割阴霾的透亮,这种透亮与二位主演的颜值有一定关系,与剧情设定的亮度同样不无关联.雷泽宽的出现,让原本犹豫的曾帅终于走出了寻亲的一步.影片最后,虽然雷泽宽继续茫然而孤独地上路,他却让曾帅回到了生父母的身旁,这为故事增添不少亮度,也为寻找路上的人提了口气.此外,二人一路形同父子,个别细节处还不乏〝基情〞演绎,也为影片的灰霾增添几缕亮色.整体来说,影片绝望中不乏温情涌动.《失孤》也是刘德华继《桃姐》之后,再次涉足公益文艺.有人说他这次牺牲了形象,这点我也不认同,演员天职就是为角色服务的,何况造型所能解决的形象根本不是问题.可贵的是刘德华用心良苦,一次次身体力行地推行公益题材,为了塑造失孤父亲,五十好几的人了,还这么风吹日晒一路打拼,值得称道.观看《失孤》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精选。
失孤观后感(精选28篇)

失孤观后感失孤观后感(精选28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失孤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失孤观后感篇1我相信这个电影感动了很多人,当然也感动了我。
这部电影和《亲爱的》差不多,都是讲寻子,寻家的故事。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黝黑的面颊上,深深刻着饱经沧桑后所特有的苦涩与坚韧,农民雷泽宽(刘德华饰)驾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奔走在祖国广阔而荒凉的土地上……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儿子,他寻了十五年,走遍千山万水,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十五年的漫长旅程,早已不敢猜测何时是个尽头。
片中的父亲为寻子,历经十五年……尽管依旧没有一点儿线索,可他却从未要放弃,一路上他帮助很多寻子或寻家的人……他可能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记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苦的寻子之路……我边看边想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书读,有父母疼爱,所以我更要珍惜我现在的生活。
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把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人,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失孤观后感篇2今天忙中偷闲,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失孤》,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失孤》2015年由华谊兄弟制作,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等主演,讲述的是农民工雷泽宽(刘德华饰)在寻子路上与自小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相遇、二人最终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
雷泽宽的儿子雷达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卖的儿子,十五年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半个中国,同时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寻找孩子;在寻子途中,不断有好心人对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给他塞钱的交警,有来来往往的路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网友;半途摩托车发生故障,年青小伙儿曾帅免费为他修理,二人结下了情谊;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卖的男孩是否是他丢失的儿子时,雷泽宽被孩子的养父母及其他渔民一顿痛打,摩托车也因此损坏;曾帅以自己的摩托车对雷泽宽免费相助,并且与他一同踏上了寻子、寻父之路;寻找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情之深形同父子;历经千辛万苦,雷泽宽终于帮助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此后,雷泽宽继续踏上自己未竟的寻子之路。
观《失孤》有感

观《失孤》有感观《失孤》有感(通用5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失孤》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失孤》有感篇1俗话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失孤》这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雷泽宽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
途中的认识了毛雪松这个孤儿,他们相依为命,结果经过一番苦心寻找,毛雪松的亲人终于找到,而雷泽宽的儿子却依然不见踪影。
看着电影,我心中伤感不已,也愤懑难当。
那些拐卖孩子的人,他们还有没有良心啊!假如那个人贩子自己也失去了孩子,他还能那么高兴吗?他们没有感受过失去孩子的悲痛到底是有。
有些父母就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精神崩溃,踏上一条不归路。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一个孩子在她奶奶上厕所的三分钟之内,竟然在自家的农村院子里失踪了。
奶奶痛苦过度,当场昏了过去。
醒来后,她又承受不住丢失孩子的事实,又喝下大量农药,含着泪水倒在了冰冷的水泥地上,带着悲痛离开了这个人世。
看了这条消息,我也为这则新闻里的人物感到悲伤。
我想,孩子的父母应该也像《失孤》里的雷泽宽一样苦苦寻找自己的孩子吧!家,对于那些失了亲人的孤儿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
他们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感受不到温暖,这是人生的大不幸!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能领悟失了孩子的悲痛,那世界也许会多一份关爱。
我想,天下的所有父母应该都像雷泽宽一样爱孩子的。
我相信,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人贩子也有孩子,也有父母,希望人贩子不要继续,愿他们能改过自新,对孩子多一份关爱,少一分拐卖。
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多一份温情,少一分伤害。
观《失孤》有感篇2看完电影《失孤》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情绪万千,不知从何而言。
电影充满正能量,感人至深。
音乐、图画,拍摄都非常唯美。
失孤电影观后感作文1000字【优质六篇】

失孤电影观后感作文1000字【优质六篇】失孤观后感1000字1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
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
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20xx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
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
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
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
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
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
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20xx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
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
失孤观后感(精选25篇)

失孤观后感(精选25篇)失孤观后感篇1“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孩子。
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一个父亲。
”这是影片《失孤》让我最动容的一句话。
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对孩子雷达十多年的千万里追寻,实现了一个父亲的人生价值。
影片一开始并不是从雷泽宽开始叙事的,而是切换到一个在寻找名叫“周天意”的母亲在街头疯狂地寻找的画面。
这一段剧情看似与雷泽宽这一主要人物没有关联,甚至脱节,导演却在其后用这一片段构建出一个善良的父亲的形象。
正是这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凸显出了雷泽宽对于与他一样有相同经历的人的感同身受,并给予他力所能及的所有帮助——带着另一个孩子的照片全中国转。
拥挤的轮船板上,骑着摩托的雷泽宽出现的那一刻,这一人物形象就给人一种沧桑感,那是岁月的风霜带来的印迹。
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倔强与执拗,父亲的形象顿时在刘德华的演绎下,沧桑感生动而立体。
由于当代人对情感的缺失,在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中,不少作品都将“情感”无限放大与渲染,在这个爱饥渴的时代,一发强大的“催泪弹”似乎更能带给观者情绪上的肆意宣泄。
然而,这部《失孤》相比较其他作品,其情感上的处理另辟蹊径,以一种近乎隐忍克制的方式来表达,每到情绪的爆发点,巧妙地避开,大体上用曝光过度到留白、由近景到远景的景别转化、轻快音乐配以喜剧式的情节将泪点降到最低,以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而不是单纯的落泪。
这样的处理,却出人意料地给人在观感印象上更为深刻与具体。
片中,用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图谱,烘托起雷泽宽这一父亲形象的特征。
无论是表达出消极态度与人发生口角的老大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人,还是与其匆匆一别却给予他200元支助的交通巡警、提供线索的年轻志愿者们,这些形象的出现推进了剧情。
导演彭三源不局限于表现雷泽宽这一人物形象的单一面,更多的照顾到情感的双向诉求。
对于大众给予的帮助,或者有少量对于寻子的消极论调,雷泽宽也付出了自我的情感表达:他会在笔记本上逐字记下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对别人的孩子走失报以同情并进行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电影《失孤》有感
户塬镇中心小学五(2)方雪玲
直到昨天晚上我才看了刘德华和井柏然演的电影《失孤》,当初看电影海报的时候就猜到这是部和《亲爱的》相似主题的电影,加上刘德华的深情演绎,我想一定特别催泪。
上个周末回家一边吃饭一边安静的看这部影片。
开始没多久,华仔就露脸了,在一辆老式的脏兮兮的摩托车上趴着,只看得见半张侧脸,暗黄偏黑,布满胡茬,眼神里满满都是疲惫。
光是这一幕,华仔浑身上下透露出的那种外来民工的沧桑,坚韧,就足以将我打动,我一边吃着鸭脖一边眼眶发红,到最后鸭脖含到嘴里,一动不动,梗咽使得我有些喘不过气。
心里想,到底是多年的老戏骨,不用一言一语就足以表达内心的变化。
小孩子被人贩子拐去,然后父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寻子之路,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不论是现实世界里还是电影里。
但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毕竟还是少见,也许是发生了但我们接触不到。
看到电影里年轻的母亲,披头散发不厌其烦的向走过的路人发寻人启事,询问他们有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很痛,为她感到心痛。
对于母亲而言,一生中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孩子,因为有了孩子,才被附上“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号。
然而孩子丢了,母亲也就落魄了,不像母亲了。
听到有路人说,小孩子长得都差不多,很难找的时候,心里更是为那位母亲感到伤痛。
刚出生的孩子的确长得都差不多,而且由于小,走过的人也不会去注意,加上不会言语,也没有记忆,一旦拐走,便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错误。
整部影片以华仔为主线,贯穿了三个故事。
一是华仔饰演的雷泽宽长达十五年坚持不懈的寻找儿子;二是雷泽宽在途中偶遇年轻小伙帮助年轻母亲寻找可爱孩子的寻人启事,于是默不作声的又去印刷了一面寻子启事的旗帜帮助寻找,最后还是一开始帮助贴寻子启事的年轻小伙找到了那个大眼睛的被拐走的孩子;三是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很早就知道自己是被拐来的孩子,却不敢向人诉说心里的想念和苦楚。
直到雷泽宽的出现,他的鼓励促使了他踏上了寻家之途,最后在志愿者,派出所警察,雷泽宽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而雷泽宽就像雷锋一般,帮助别人寻亲,陪伴曾帅寻亲,他的外表虽然苍老又槽糕,但整个人却是带着光的,带着希望的光。
他从影片的开始到最后影片的结束都没放弃他的寻子之路。
他在寻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人之真情,温情,同时自己的善良也在旗子的不断增多中得到应证。
从这里开始,就注定了雷泽宽与曾帅一路同行的关系,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总是更容易靠在一起,更何况他们的年龄差距正好是父亲与儿子的年龄差距。
他们在一起互相打趣,互相诉说心事,彼此依靠。
有很多时候,雷泽宽甚至想把他就当作自己丢失了十几年的儿子。
曾帅有两句话我印象深刻,在曾帅接到自己的亲身父亲打来电话后,曾帅一下子不能接受,就好像没找到希望是一直在的,找到了心里就觉得害怕。
那一刻我的心情和他一样杂夹着很多情绪,父母虽然找到了,但他们却没能做出努力,保持着曾经的东西等他回来,这是令人失望和难过的。
当唯一一点你熟悉的东西也没被保存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说明自己在对方的心里不够重要。
曾经不知在哪看到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为了等另一个人回来,打扮还保持着原来的方式,房子也还是老样子,家里的家具也还是从前的样子,为的是他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能既快又准确的找到回家的路。
还有一句话是他在泳池跟华仔说,“原来我担心,我来不及长大,没找到他们我就死掉了,现在我长大了,我又担心,我来不及找到他们,他们就死掉了。
”
曾帅的担忧就像是20岁的我们总是担忧自己进步的太慢,怕父母等不及我们成功就已然老去了。
还好,曾帅的担忧统统没有实现,他最终找回了父母,找到了自己的家,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那一刻他知道了他是谁。
整部影片的核心思想便是大师所说的那一段话,“你去找了,缘起;你不去找了,缘灭。
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
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
每一个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
”
影片的最后是雷泽宽开着曾帅的摩托车在一条空旷的公路上行驶,氛围有些像《后会无期》电影里的东极岛上的小道。
看了不免有一
种“即便孤独,勇往直前”的感觉。
就像我们追求梦想一样,心里永远有个信念,不管经历多少次失望,遭遇多少挫折,但只要有一点希望,就
会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呢!
影片中还造就了很多悬念,雷泽宽的儿子最后找到了吗?
年轻母亲跳河后死了吗?有没有和找回的孩子团聚呢?
这一切统统没有结果。
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全看你怎么想。
指导教师: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