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中50种常见违规行为
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

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1. 以不正当手段操控投标价格,导致市场竞争的失真和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2. 违反投标文件规定,提供虚假资料或故意隐瞒关键信息,以获得不正当利益;3. 通过行贿、回扣等方式收取商业贿赂,以获取中标资格;4. 恶意串标,以多个公司名义参与同一个项目投标,从而提高中标概率;5. 参与行贿活动,或为他人行贿以获取中标资格;6. 泄露招标文件和其他敏感信息,给潜在投标人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7. 与投标人私下达成协议,妨碍其他潜在竞争者的参与;8. 违反招标文件规定,将合格的投标人排除在投标范围之外;9. 采取其他手段限制竞争者的参与,打压市场竞争;10. 公开评标信息时泄露投标人的商业秘密;11. 干预评标过程,为特定投标人提供利益支持;12. 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投标,破坏市场价格体系;13. 故意虚标或报价过低,然后通过变更合同、增加附加费等手段获取利润;14. 利用内幕信息获得投标优势;15. 串通内外部人员,掌握评标信息,达到欺诈目的;16. 在评标过程中随机变更评标标准,以对特定投标人有利;17. 违反法律法规,将中标与其他利益勾连在一起;18. 恶意侵占他人招标保证金,破坏招标制度;19. 合谋不同单位之间的中标轮流,以维护各自的利益;20. 利用关联公司或代理公司进行投标,以规避限制条件;21. 以抬高潜在竞争者的投标价,从而提高中标概率;22. 滥用行政权力,干预招标过程,违反公正、公平、公开原则;23. 违反法律法规,擅自变更中标人或中标金额;24. 私下签订合同,绕过公开招标程序;25. 故意逃避招标程序,逃避竞争,获取不公平的利益。
以上为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这些违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维护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各方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和规范招投标行为。
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

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1. 不合规定的资质条件违规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合理的资质条件,例如要求参标单位必须具备特定的资格证书或经验。
2. 不公开透明的招标公告违规未按照规定的渠道和方式公开招标公告,导致潜在投标人无法获知招标信息,丧失了公开竞争的机会。
3. 违反招标文件披露规定违规在披露招标文件时不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或者未按照规定向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同样的文件。
4. 不合理招标文件要求违规在招标文件中设置过高的技术要求或财务要求,排除了潜在竞争者的参与,造成市场竞争受限。
5. 不公开的评标过程违规未按照规定公开评标过程,未向投标人公示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导致评标不公正。
6. 评标委员会违规操作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泄露投标人的商业秘密,接受或索取不合法利益,导致评标结果不公正。
7. 潜规则和暗箱操作违规利用特定关系或“内定”的方式决定中标人,而非公开、公正、公平地选择中标人。
8. 不合规的评标结果公示违规未按照规定公示评标结果,或者公示的结果与实际评标结果不符,导致投标人无法了解评标情况。
9. 不合法的澄清文件违规通过澄清文件修改招标文件内容,导致潜在投标人没有及时获得相应信息。
10. 违规限制竞争违规在招标文件中设置过于严苛的限制条件,排除了大部分潜在投标人的参与。
11. 不合规定的选择程序违规采用非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中标人,例如单一来源采购或谈判方式,未经正当理由。
12. 非法限制竞争者的参与违规采取不合理的措施,限制某些特定竞争者的参与,例如限制投标人的地域范围或资质条件。
13. 违反行政和纪律规定违规在招投标过程中接受贿赂、行贿,违反行政和纪律规定,导致违规招投标的情形发生。
14. 贪污腐败行为违规利用招标过程中的权力和职务,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或针对他人造成不公正的竞争环境。
15. 虚构或伪造招标文件违规虚构或伪造招标文件,提供虚假信息,骗取中标资格和招标文件费用。
招投标中100种常见违规行为

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评审专家之间,投标人为了成功中标,不惜违法采用所谓“潜规则”,这里总结100种典型串通行为,供参考!招标人与投标人1.供应商直接或者间接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处获得其他供应商的相关情况并修改其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2.供应商按照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的授意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3.招标人或采购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文件以及招标文件等为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
4.招标人招标前已经内定中标单位,组织投标人串通投标的或者指使招标代理机构为内定的中标单位提供帮助。
5.招标人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开启投标文件。
6.招标人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允许投标人补充、撤换或更改投标文件、报价。
7.招标人向投标利害关系人泄露标底、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名单,泄露资格审查或评标情况等应当保密的事项。
8.招标人开标前与投标人就项目进行实质性沟通,或与投标人商定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
9.招标人组织或协助投标人违规投标。
10.招标人与投标人委托同一造价咨询公司提供服务。
11.多家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与采购预算均相差无几。
12.招标人或代理机构与投标人间约定给予未中标投标人一定的费用补偿。
13.评标时,招标人对评标委员会进行倾向性引导或干扰正常评标秩序。
14.招标人指使、暗示或强迫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
15.招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
16.招标人在开标前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
17.招标人将一个既定标段拆分成多个标段,然后将意向的中标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标段,同时商定由中标人支付其他投标人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用,让各方利益均沾,把招投标变成了各方瓜分利益的工具。
18.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间串通,事先内定中标单位,然后通过场外交易,获取中标。
19.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投标人与招标人采取欺诈的方式,低于成本价中标,然后在施工中采取变更工程量、多算工程量或材料人工费等手段提高决算价格。
招投标中50种常见违规行为

招投标中50种常见违规行为招投标中50种常见违规行为本旨在介绍招投标过程中常见的违规行为,以提醒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方注意,并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以下是50种常见的招投标违规行为,详细进行细化说明。
一、文件虚假1. 提交虚假的资质文件:恶意提供虚假的资质证明文件,如假冒的企业注册证书、假冒的税务登记证等。
2. 提交虚假的业绩文件:故意提供虚假业绩证明文件,如虚构的项目合同、虚假的付款凭证等。
3. 提交虚假的报价文件:故意提供虚假的报价单,如虚构的材料价格、虚假的施工费用等。
4. 提交虚假的文件修改及补充文件:故意提交虚假的文件修改和补充文件,以掩盖原来的违规行为。
二、关系纠缠5. 建立垄断关系:设立垄断联盟,共同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参与。
6. 擅自泄露投标文件:将投标文件泄露给特定竞争对手,违背公平竞争原则。
7. 利益输送:通过行贿、索贿等手段获取特定竞争对手的支持。
8. 项目内部人员参与投标:项目内部人员以个人名义参与投标,获取不公平竞争的优势。
三、价格操纵9. 投标时刻意低报价:通过低价吸引业主,最终以变更合同方式追加费用。
10. 操纵材料价格:与供应商合谋,提高材料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
11. 与竞争对手串通定价:通过协商一致定价,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报价能力。
12. 报价过高导致项目失败:故意报价过高,导致项目流标,排挤其他竞争对手。
四、招标文件违规13. 擅自修改招标文件:私自修改已发布的招标文件,违背原有招标条件。
14. 建议竞争对手修改招标文件:主动提供修改意见给特定的竞争对手,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
15. 不公开发布招标文件:故意不将招标文件公开发布,限制其他潜在投标人的参与。
16. 招标文件不清晰:故意编写招标文件不清晰,以对其他投标人造成困扰。
五、内外勾结17. 内部人员辅助特定竞争对手:项目内部人员以不正当手段协助特定竞争对手获取投标优势。
18. 与特定竞争对手勾结:与特定竞争对手密谋,排除其他潜在投标人。
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

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本旨在提供关于违规招投标的25种情形的详细说明和解释。
以下为每个章节内容的细化:1. 提供虚假材料- 伪造的资格文件- 虚假的企业信息- 伪造的证明文件2. 串通投标- 投标联合企业之间的勾结- 利益共享的不正当投标- 同一家公司使用不同名称进行投标3. 操纵投标价格- 垄断定价- 溢价投标行为- 恶意压低价格4. 私相授受- 行贿受贿- 收受投标人的财物- 提供非法回报给投标人5. 超范围投标- 未获得相应资质的企业参与投标 - 企业超越业务范围进行投标- 超范围变更合同内容6. 定标过程违规- 操纵评标过程- 泄露竞争对手信息- 不按规定进行开标7. 恶意延期工期- 故意拖延工期- 不合理延期索赔- 违规削减工期8. 违反合同约定- 偷工减料- 恶意提高变更费用- 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履约9. 未经采购程序购买设备材料- 超标准采购设备材料- 超额采购设备材料- 未进行采购程序直接购买10. 私自转包- 未经批准转包工程- 转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 - 转包给关联企业11. 变相变更合同- 未正当理由下的合同变更- 利用变更合同谋取私利- 变更工程量超过合同规定限制12. 违规退保证金- 无正当理由迟延退还保证金 - 随意扣除保证金- 超过法定期限未退还保证金13. 构成虚假状况- 提供虚假项目进展情况- 虚构工程实施情况- 制造虚假工作量14. 滥用行政权力- 未经正当程序限制投标人参与- 过度干预投标过程- 合同履约过程中不公正对待投标人15. 损坏或转让招标文件- 故意损坏或篡改招标文件- 未经授权转让招标文件- 泄露招标文件内容16. 私自仿制招标文件- 伪造招标文件- 未经授权自行修改招标文件- 提供虚假招标文件17. 违规筹集资金- 未按规定程序筹集资金- 侵占招标保证金- 私自挪用资金18. 绕开行政审批程序- 擅自进行建设项目- 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审批 - 未经批准投标19. 相互妥协违规行为- 投标人与招标人互相违规妥协 - 双方勾结违规操作- 违规互相纵容20. 恶意投诉他人- 故意恶意诽谤他人- 虚假投诉他人- 恶意损害他人信誉21. 违规使用招标文件- 未经授权使用招标文件- 销售或泄露招标文件给非投标企业 - 私自修改或篡改招标文件22. 违规泄露评标结果- 提前泄露评标结果给有关方面- 影响正常评标程序- 与投标人串通评标结果23. 招标文件规定变更- 私自修改或删除招标文件规定- 违规变更招标文件规定- 含混不清或不合理的招标文件规定24. 滥用修改工程条款- 随意修改工程条款- 不公平地修改工程条款- 恶意提高工程变更费用25. 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违反政府采购法规进行招投标- 不履行政府采购法规的程序要求- 违规操作导致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附件所涉及内容如下:1. 资格文件样本2. 招标文件样本3. 合同文件样本4. 收据和凭证样本5. 报告和备忘录样本6. 相关通知和公告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行贿:指以贿赂等手段向公职人员或其他有权决定或影响公职人员执行职务的人行贿的违法行为。
招标 禁止行为清单内容

招标禁止行为清单是指在招标过程中,参与招标各方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禁止行为清单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政策、招标实施细则等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止行为清单内容:
1. 恶意串标:指通过企图获得更多购买机会的目的,采取多次注册、多次报名、变换投标人等手段参与同一项目的投标,从而扰乱招标秩序和增加竞争压力。
2. 欺诈行为:指投标人以虚假证明、文件、报价或其他不合法手段谋取中标,或是开标后借机变更报价等作弊行为,从而干扰公正公平的招标程序和评选结果。
3. 暗箱操作:指招标代理、招标机构或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参与投标、泄露竞争对手商业机密等违反招标规则和诚信原则的不当行为。
4. 建立垄断:指多个投标人联合行动,通过勾结、固定价格和条件、瓜分市场等手段,达到抬高价格、限制竞争、排斥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目的。
5. 违法行为:指投标人违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行为,如
贿赂、非法竞标、走后门、造假等。
需要注意的是,禁止行为清单是招标过程中的重要准则,招标各方必须遵守,违反者将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和经济后果。
因此,在招标过程中,各方应遵守招标规则,提高诚信意识,维护公正公平的招标秩序和市场竞争环境。
招投标中50种常见违规行为

招投标中50种常见违规行为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评审专家之间,投标人为了成功中标,不惜违法采用所谓“潜规则”,这里总结50种典型串通行为,供同业参考!1.供应商直接或者间接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处获得其他供应商的相关情况并修改其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2.供应商按照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的授意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3.招标人或采购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文件以及招标文件等为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
4.招标人招标前已经内定中标单位,组织投标人串通投标的或者指使招标代理机构为内定的中标单位提供帮助。
5.招标人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开启投标文件。
6.招标人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允许投标人补充、撤换或更改投标文件、报价。
☞☞总裁老婆深夜回家,老公看她走路姿势不对,妻子:加班累的!7.招标人向投标利害关系人泄露标底、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名单,泄露资格审查或评标情况等应当保密的事项。
8.招标人开标前与投标人就项目进行实质性沟通,或与投标人商定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
9.招标人组织或协助投标人违规投标。
10.招标人与投标人委托同一造价咨询公司提供服务。
11.多家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与采购预算均相差无几。
12.招标人或代理机构与投标人间约定给予未中标投标人一定的费用补偿。
13.评标时,招标人对评标委员会进行倾向性引导或干扰正常评标秩序。
14.招标人指使、暗示或强迫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
15.招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
16.招标人在开标前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
17.招标人将一个既定标段拆分成多个标段,然后将意向的中标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标段,同时商定由中标人支付其他投标人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用,让各方利益均沾,把招投标变成了各方瓜分利益的工具。
18.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间串通,事先内定中标单位,然后通过场外交易,获取中标。
围标、串标、陪标的50种情形!

围标、串标、陪标的50种情形!☝今天就和大家扒一些“真”套路以下行为违规违法↓一招标人的套路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1、泄密▪泄露其他投标人的相关情况▪泄露标底、泄露评标情况、泄露关键人物名单,如: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名单2、特殊定制▪为某个投标人,“量身定做”有明显倾向性的条款,以此控标▪招标前,与某一家供应商进行“实质性谈判”▪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让投标人补充、撤换或更改投标文件、更改报价(包括修改电子投标文件相关数据)3、做局▪招标前已经内定中标人,组织投标人串通投标,比如压低或者抬高标价▪将一个既定标段拆分成多个标段,然后将内定的中标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标段,让各方利益均沾▪默许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的约定,比如:给予未中标的投标人费用补偿▪授意自己内定的无资质公司与有资质的公司商议,以有资质公司的名义投标,中标后,由无资质公司履约4、指使、暗示▪指使、暗示或强迫要求评标委员会,进行倾向性引导▪指使招标代理机构为内定的中标人提供帮助,进行区别对待5、装傻▪发现一个投标人代表,在开标记录表上签多个投标人的名字却不制止▪发现不同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等人员有在同一个单位缴纳社会保险情形而不制止,反而同意其继续参加投标▪发现有由同一人或存在利益关系的几个利害关系人,携带两个以上(含两个)投标人的企业资料参与资格审查、领取招标资料,或代表两个以上(含两个)投标人参加招标答疑会等情形视而不见,同意其继续参加投标▪在资格审查或开标时发现不同投标人的投标资料(包括电子资料)相互混装等情形而不制止,反而同意其通过资格审查或继续参加评标▪开标中发现投标人的报价有明显串标迹象视而不见,评标委员会提出来也授意评委继续评审6、无所顾忌▪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进行评审的项目,未中标公司提出质疑后,招标采购单位复议后还依旧维持原来评审结果▪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二投标人的套路1、兄弟相约▪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事前约定好谁中标、谁陪标,谁弃标▪相互约定,价格策略和投标策略▪相互约定,给予未中标的投标人费用补偿▪围标公司一般是:投标人法定代表人之间相互参股公司;或属于同一集团、总公司、协会等组织成员的公司;或利益同盟公司等以上行为非常隐蔽,但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也能显示出端倪!2、价格▪采取欺诈的方式,用大大低于成本价的低价中标,然后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变更服务量等手段,提高最终结算价格3、陪标特征▪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总价异常一致,或者差异化极大,或者呈规律性变化▪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总报价相近,但是各分项报价不合理,又无合理的解释▪故意废标,中标人无正当理由放弃中标,或不按规定与招标人签定合同▪故意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无效标条款,制作无效投标文件▪一年内有三次及以上参加报名并购买招标文件后,不递交投标文件、不参加开标会议▪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多家投标人几乎同时发出撤回投标文件的声明▪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由同一账户资金缴纳▪多个投标人使用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企业出具的投标保函▪售后服务条款雷同▪故意漏掉法人代表签字▪投标文件中法人代表签字出自同一人之手布局完成,但是经常犯一些致命的细节错误!4、“愚蠢”暴露▪招标文件惊人相同,比如格式相同,字体一样,表格颜色相同▪招标文件中,错误的地方惊人一致,连错都错得一样▪电子投标中,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名的IP地址一致,或者IP地址在某一特定区域▪不同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台电脑编制或同一台附属设备打印▪投标文件的装订形式、厚薄、封面等相类似甚至相同▪一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装订了另一家投标人名称的文件材料,比如:出现了另一家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代理人签名,加盖了另一家投标人公章等▪投标人代表不知道公司老总的电话号码▪投标人代表签字时手发抖,签的名字与名片名字不一致▪不同投标人在开标前乘坐同一辆车前往,有说有笑,开标现场却假装不认识三评审专家的套路1、无为▪发现投标文件中存在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不指出▪发现投标报价中存在明显不合理报价,不指出▪发现技术部分中存在明显不合理性或内容缺漏,不指出2、特殊对待▪明知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不主动提出回避▪投标文件的暗标部分,投标人做了特殊记号的(很有可能是故意标给某个专家看的)▪进行评审分值时,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有意给某一投标人高分值而压低其他投标人分值,或不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打分最终但是以上50种围标、串标、陪标的表现形式,违规违法!《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招标投标法》等法律规章以及地方文件,都对这种不良行为认定标准和如何处罚作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投标中50种常见违规行为
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评审专家之间,投标人为了成功中标,不惜违法采用所谓“潜规则”,这里总结50种典型串通行为,供同业参考!
1.供应商直接或者间接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处获得其他供应商的相关情况并修改其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2.供应商按照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的授意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3.招标人或采购代理机构编制的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文件以及招标文件等为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
4.招标人招标前已经内定中标单位,组织投标人串通投标的或者指使招标代理机构为内定的中标单位提供帮助。
5.招标人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开启投标文件。
6.招标人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允许投标人补充、撤换或更改投标文件、报价。
☞☞总裁老婆深夜回家,老公看她走路姿势不对,妻子:加班累的!
7.招标人向投标利害关系人泄露标底、资格审查委员会或评标委员会名单,泄露资格审查或评标情况等应当保密的事项。
8.招标人开标前与投标人就项目进行实质性沟通,或与投标人商定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
9.招标人组织或协助投标人违规投标。
10.招标人与投标人委托同一造价咨询公司提供服务。
11.多家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与采购预算均相差无几。
12.招标人或代理机构与投标人间约定给予未中标投标人一定的费用补偿。
13.评标时,招标人对评标委员会进行倾向性引导或干扰正常评标秩序。
14.招标人指使、暗示或强迫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
15.招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
16.招标人在开标前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
17.招标人将一个既定标段拆分成多个标段,然后将意向的中标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标段,同时商定由中标人支付其他投标人一定数额的补偿费用,让各方利益均沾,把招投标变成了各方瓜分利益的工具。
18.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间串通,事先内定中标单位,然后通过场外交易,获取中标。
19.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投标人与招标人采取欺诈的方式,低于成本价中标,然后在施工中采取变更工程量、多算工程量或材料人工费等手段提高决算价格。
20.招标人授意自己中意的无资质公司与有资质的公司商议,以有资质的公司的名义投标,并给予一定报酬。
中标后,由无资质公司履约。
21.采购人向协议供货商询价,但结算时,同品牌、同型号、同期该产品,其他采购单位的购买价格远远低于采购人所购买的价格。
22.最低评标价法的项目,中标人的报价比第二中标候选人高,所投产品质量也不如排名第二的公司。
23.招标人向投标利害关系人泄露投标人名称、数量等。
24.招标人发现一个投标人代表在开标记录表上签多个投标人的名字却不制止。
25.招标人发现不同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等有在同一单位缴纳社会保险情形而不制止,反而同意其继续参加投标。
26.招标人对由同一人或存在利益关系的几个利害关系人携带两个以上投标人的企业资料参与资格审查、领取招标资料等情形视而不见。
27.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发现投标人缴纳或退还保证金。
28.招标人在资格审查或开标时,发现不同投标人的投标资料混装等情形而不制止。
29.招标人为参与建设工程的投标人提供影响公平竞争的咨询服务或为其制作投标资料。
30.招标人对投标人报价的明显串标行为视而不见。
31.代理机构标前悄悄组织仅几家公司参加的现场勘查。
32.招标人授意审查委员会或者评标委员会对申请人或者投标人进行区别对待。
33.投标人之间协商报价、技术方案等投标文件。
34.属于同一集团、协会等的供应商协同参加采购活动。
35.投标间事先约定由某一特定供应商中标、成交。
36.投标人间商定部分供应商放弃采购活动或放弃成交。
37.同一人或几个利害关系人携带两个以上投标人资料参与资格审查、领取招标资料等。
38.同一项目中,不同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项目负责人等在同一单位工作。
39.投标人一年内有三次及以上报名并购买招标文件后,不递交投标文件、不参加开标。
40.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或企业为其提供投标咨询服务。
41.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给予未中标的投标人以费用补偿。
42.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办理投标事宜。
4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名IP地址一致。
4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有明显雷同或错漏一致。
45.不同投标人投标总价相近,工程量清单中分项报价异常一致,仅少数分项的报价有差异。
46.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
47.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同一人编制。
48.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项目管理人为同一人。
49.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或者资格审查文件相互混装。
50.不同投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台电脑编制。
文章来源:筑龙电子招标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