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换算大全,超全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换算大全,超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换算大全单位换算专项练习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100厘米=()分米=()米1米=()分米80分米=()米400厘米=()分米=()米60厘米=()分米2分米=()厘米1米- 4分米=()分米9米=()分米10厘米=()分米120米- 28米()米600厘米=()米6米=()分米35分米- 25分米=()分米3分米=()厘米10米=()分米1分米5厘米=()厘米12米=()厘米2400厘米=()米7米-2米=()米=()分米7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13厘米+17厘米=()分米40分米=()厘米3米=()分米6分米+44分米=()米80厘米=()分米2米=()厘米24米-4米=()米100厘米=()米2分米=()厘米2米=()厘米=()毫米4厘米=()毫米8分米=()厘米15分米+85分米=()米5米=()分米40厘米=()分米6米=()分米=()厘米60分米=()米5米=()分米1米-2分米=()分米7分米=()厘米7分米=()厘米46厘米-16厘米=()分米200分米=()米3米=()厘米3米+12米=()分米7分米=()厘米5分米=()毫米17厘米+23厘米=()分米100毫米=()厘米600分米=()米25分米-10分米=()分米90分米=()米30厘米=()毫米71分米+29分米=()米80分米=()米1分米=()厘米20米=()分米=()厘米300厘米=()米25分米=()厘米2300米-300米=()千米60分米=()厘米800厘米=()米28千米+42千米=()千米600毫米=()厘米50分米=()米84厘米+16厘米=()米40米=()分米150毫米=()厘米58分米-8分米=()分米90分米=()米7厘米=()毫米2千米+14千米=()千米10毫米=()厘米40分米=()厘米23分米+47分米=()分米11米=()分米20厘米=()毫米700米+1300米=()千米90厘米=()分米60毫米=()厘米4200米-200米=()千米1千米=()米2000米=()千米1米- 2分米=()分米30分米=()米8分米=()厘米450厘米+50厘米=()厘米6米=()分米300厘米=()米3千米+17千米=()千米80毫米=()厘米9000米=()千米1米-30厘米=()厘米10分米=()米20米=()分米21米-7米=()米4000米=()千米9分米=()毫米1米- 3分米=()分米5千米=()米400分米=()米1米=()分米=()厘米600厘米=()分米13分米=()毫米1吨-4000千克=()千克3米=()厘米6米=()毫米1千米-300米=()米15分米=()毫米7厘米=()毫米1300米+700米=()千米2米=()厘米8吨=()千克1米-9分米=()分米1吨=()千克6000千克=()吨1米+9分米=()分米10分米=()米8000米=()千米1米-2分米=()分米4千克=()克2000克=()千克2厘米+8毫米=()毫米10千克=( )克15分米=( )毫米14厘米+26厘米=( )厘米=( )分米6吨=( )千克4000千克=( )吨1厘米+2毫米=()毫米3千克=( )克5000克=( ) 千克8厘米+12厘米=( )厘米=( )分米6千克=( )克2000千克=( )吨23毫米+17毫米=( )毫米=( )厘米8千克=( )克40厘米=( )分米49厘米-39厘米=( )厘米=( )分米8千米=( )米9000千克=( )吨85毫米-45毫米=( )毫米=( )厘米3米=( )厘米7000米=( )千米17分米+13分米=( )分米=( )米2吨=( )千克3000米=( )千米5000米-2千米=( )米4千克=( )克800分米=( )米3000米+2千米=( )千米5千米=( )米5厘米=( )毫米63毫米-23毫米=()厘米8米=( )分米30厘米=( )分米5400克=( )千克( )克50分米=( )米10厘米=( ) 分米8分米+15分米=( )分米2米=( )厘米10毫米=( )厘米25厘米+35厘米=( )分米100厘米=( )米90毫米=( )厘米1米-70厘米=( )厘米9千米=( )米1000千米=( )米1米+30厘米=( )厘米4米=( )厘米8000米=( )千米35厘米-30厘米=( ) 毫米30分米==( )米500厘米=( )米2000米+1千米=( )米7千米=( )米4000克=( ) 千克5000米+7000米=( )千米3吨=( )千克( )千克=6吨7千米-3000米=( )米3千米=( )米2000千克=( )吨1千米-600米=( )米4米=( )分米( )千克=5000克2千米+1200米=( )米9米=( )分米70分米=( )米1200克-200克=( ) 千克1米=( )分米3千克250克=( )克1300千克+700千克=( )吨1米=( ) 厘米1分米-2厘米=( ) 厘米1千克-500克=( ) 克900厘米=( )米20米-15米=( )米2千米-800米=( )米80分米=( )米9090千克-9吨=( ) 千克2吨500千克=( ) 千克30分米=( )米200克+800克=( )千克8吨70千克=( ) 千克5分米=( )厘米1吨-100千克=( )千克1吨-300千克=( ) 千克7分米=( )厘米3毫米+17毫米=()厘米3500千克-500千克=( )吨2分米=( )厘米6400米-6千米=( )米5吨+40千克=( ) 千克3厘米=( )毫米75吨-50吨=( )吨75厘米=( ) 分米( )厘米6厘米=( )毫米20分米+30分米=( )米3200千克=( )吨( ) 千克8厘米=( )毫米1米5分米=( )米3500千克=( )吨( ) 千克90毫米=( )厘米3千克8克=( ) 克5040千克=( )吨( ) 千克20毫米=( )厘米6吨60千克=( ) 千克300千克+700千克=( )吨40毫米=( )厘米1千米900米=( )米10吨-9000千克=( ) 千克4厘米=( )毫米42吨-5000千克=( ) 吨500克+500克=( ) 千克3000千克=( )吨1800克-800克=( ) 千克46千克-26千克=( ) 千克170毫米=( )厘米300米+700米=( )千米2000米+8000米=( )千米15吨=( ) 千克8千米-5000米=( )米1千米-200米=( )米7000米=( )千米6千米-4000米=( )千米4千米+800米=( )米3厘米=( )分米600毫米=( ) 分米40厘米-35厘米=( ) 厘米15米=( ) 分米34厘米+56厘米=( ) 分米48厘米-15厘米=( ) 厘米8厘米=( ) 分米12分米+8分米=( )米28分米+47分米=( )分米()分()秒=450秒210秒=()分()秒300秒=()分()分()秒=270秒270秒=()分()秒60秒=()分()分()秒=150秒330秒=()分()秒120秒=()分()分()秒=330秒150秒=()分()秒6分=()秒()秒=4分90秒= ()分()秒2分=()秒()分=480秒()秒=1分30秒3分=()秒()分=60秒()秒=4分30秒8分=()秒480秒=()分120秒=()分9分30秒=()秒()秒=7分60秒= ()分540秒=()分1分30秒= ()秒()秒=6分3分30秒=()秒9分=()秒7分30秒=()秒()秒=5分()分=180秒()秒=1分30秒。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一、内容简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构建了全面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

本课程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的初步认识与测量,以及简单的统计概念和数据整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详细解析每个部分的知识点。

1. 介绍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况和重要性。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是一本面向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它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工具。

该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知识框架。

该教材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2. 提醒读者在阅读本文前了解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内容。

在阅读本文之前,为了更好地理解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建议读者先对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知识点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掌握本文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涉及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认知、图形的测量与计算等基本概念。

通过提前了解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二、数与代数认识整数及大小比较:学习掌握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和零,能够正确读写整数。

学习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数的组成与分解:了解数的组成,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的概念,掌握整整百数的读写。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及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1.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用“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是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注:填空题---问是一个数是()位数的时候括号里的答案必须大写,问一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千组成的时候括号里的答案必须小写。

】2.认识一万(1)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

(2)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

(3)从右往左数,第五位是(万位)。

(4)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5)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四位数差(1)。

(6)一个数最高位是百位,是(三位数)。

最高为上是千位,这个数是(四位数)。

最高位是万位,那么这个数是(五位数)。

【注意:问几位数必须要大写。

】(7)100张纸大约(1厘米)厚,1万张同样的纸大约是(100厘米),也就是大约(1米)厚。

(8)最小的四位数至少加上(9)个千才能成为五位数。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看位数,位数不同则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位数越少这个数就越小。

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大的那个数字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依次类推。

4.近似数(1)定义: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者(整千)的数就是准确数的近似数。

【注:与实际完全相符合的数称为准确数,与实际数字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符合的数称之为近似数】(2)“≈”叫做(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个,近似的标准不同,近似的结果也就不同。

(4)近似数可能比准确数大,也可能比准确数小。

5.估算(1)先把算式中的数看成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大估、中估或者小估。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一、内容综述在数与代数方面,学生将复习并学习基础的整数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大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还将接触乘法口诀表,开始学习乘法与除法,并理解基本的代数概念,如用字母表示数等。

这些知识点对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

在空间与几何方面,学生将学习图形的认识,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和三维物体的认识。

他们将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学习图形的性质,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通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

他们将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学习使用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现象。

书中还包含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如观察与推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学习将贯穿整本书的所有章节,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境进行培养和提高。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数学学习框架,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与计算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理解正数与负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读出不同形式的数字。

特别重要的是,要理解数字之间的等量关系,为后续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数的比较:学生应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理解大小等于、大于、小于等概念,并能准确应用。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包括其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学习并理解混合运算,掌握括号的运算优先级。

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数的估算: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估算结果的大小,并能进行合理的判断。

这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字的性质:学习奇偶数、质数、合数等数字性质,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背诵)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0(a≠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背诵并灵活运用)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一、数的认识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的概念。

2. 数的分类:自然数、序数、整数、分数等。

3. 数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大小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加法是指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总和。

2. 减法: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3. 乘法:乘法是指把一个数复制若干次,得到它的倍数。

4. 除法:除法是指把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求每份的大小。

5. 运算法则: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法则。

三、数的应用
1. 解决问题:数学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长度等。

2. 计算面积: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计算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3. 计算周长: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以上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进行数的运算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学习愉快!。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Knowledge Summary of Unit 1: Large Numbers in Daily Life1.Reading and Writing XXX: When reading numbers。

a single zero een digits or two consecutive zeros should be read as one zero。

The zeros at the end of a number should not be read。

When writing numbers。

a place holder should be used when thereis no XXX.2.XXX: XXX there are。

the digit in the hundreds place represents how many hundreds there are。

the digit in the tens place represents how many tens there are。

and the digit in theones place XXX is equal to ten one thousands.paring XXX: To compare two numbers。

first compare their digit places。

If the numbers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digits。

compare the digit in the thousands place。

If the digit in the thousands place is the same。

compare the digit in the hundreds place。

and so on.4.Estimating with n and n: To estimate the sum or differenceof two numbers。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1、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组成(1)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万以内数的读法、1、从最高位开始读、2、末尾有零一个也不读、3、中间有零只读一个零、4、读作用汉字3、万以内数的写法、1、从最高位开始写、2、写作用阿拉伯数字二、认识一万1、一万的读法与写法读作:一万写作:100002、一万的组成1 个一万是一万2 个五千是一万 5 个二千是一万10 个一千是一万20 个五百是一万50 个二百是一万100 个一百是一万200 个五十是一万500 个二十是一万1000 个十是一万2000 个五十一万5000 个二十一万8 个1250 是一万80 个125 是一万4 个2500 是一万40 个250 是一万400 个25 是一万三、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1、比较方法比较大小时首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2、比较大小事注意单位转换举例:(1)1 吨○800 千克比较时转换单位1 吨=1000 千克1000 千克>800 千克,由此得出1 吨>800 千克举例:(2)10 米○100 分米比较时转换单位100 分米=10 米10 米=10 米,由此得出10 米=100 分米四、近似数1、什么是近似数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近似数2、求近似数的方法(1)四舍五入法:满五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舍去。

例:65≈7064≈60(2)进一法:只要大于零就可以向前一位进一。

例:61≈70(常用于购物问题)3、什么是“≈”“≈”叫做约等于号,读作约等于。

4、注意点(1)、估十位看个位,估百位看十位,估千位看百位,以此类推。

(2)、现阶段我们常用的是估百位和千位,因为这样方便计算。

五、估算1、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估算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知识,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点。

2、估算的方法(1)估算要求先估后算也就是先求出2 个数的近似数,然后把两个数的近似数相加、减,得出的的数不用求近似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一、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组成(1)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万以内数的读法(1)从最高位开始读(2)末尾有零一个也不读(3)中间有零只读一个零(4)读作用汉字3、万以内数的写法(1)从最高位开始写(2)写作用阿拉伯数字二、认识一万1、一万的读法与写法读作:一万写作:100002、一万的组成1个一万是一万2个五千是一万5个二千是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20个五百是一万50个二百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200个五十是一万500个二十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2000个五十一万5000个二十一万8个1250是一万4个2500是一万80个125是一万40个250是一万400个25是一万三、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1、比较方法比较大小时首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2、比较大小事注意单位转换举例:(1)1吨○800千克比较时转换单位1吨=1000千克1000千克>800千克,由此得出1吨>800千克举例:(2)10米○100分米比较时转换单位100分米=10米10米=10米,由此得出10米=100分米四、近似数1、什么是近似数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近似数2、求近似数的方法(1)四舍五入法:满五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舍去。

例:65≈70 64≈60 (2)进一法:只要大于零就可以向前一位进一。

例:61≈70(常用于购物问题)3、什么是“≈”“≈”叫做约等于号,读作约等于。

4、注意点(1)、估十位看个位,估百位看十位,估千位看百位,以此类推。

(2)、现阶段我们常用的是估百位和千位,因为这样方便计算。

五、估算1、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估算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知识,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点。

2、估算的方法(1)估算要求先估后算也就是先求出2个数的近似数,然后把两个数的近似数相加、减,得出的的数不用求近似数。

(2)估算时要注意两个数都要估相同数位。

例:3652+4287≈4000+4000=8000,本题两个数估的都是千位。

3652+328≈3700+300=4000,本题因为328最多只能估到百位,所以3652也最多估到百位,所以3652≈3700。

(3)购物问题购物问题是估算时的特殊问题,此类问题估算时多用到“进一法”也就是在百342元的物品时我们应该吧342元估成350元或400元去计算。

六、购物问题购物问题更多的是合理计划与估算的结合,此类问题对于生活实践考察的较多,需要对于收入,剩余和其他消费有一个估算。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乘法定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2、口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然后将乘得的所有积相加。

举例:口算123×3,方法是首先求100×3=300,20×3=60,3×3=9,然后计算300+60+9=369,所以123×3=369。

二、笔算乘法笔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由各位乘起,不满十的直接写下来,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剩下的依旧写下来。

乘下一位时得出的得数加上进上来的数,然后在写数和进数,以此类推直到算到最后一位。

在计算是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各位乘起。

并且注意要加进上来的数。

三、线段图与倍的初步认识线段图中的每一段都代表一倍,并且每一段都表示这相应的数,两个数相乘就能得出整段线段代表的总数。

举例:上图一段代表223千克,牛有3段,所以牛的质量就是223×3=669(千克),由此题我们也可以得出牛的体重是雄狮的三倍。

四、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重点知识:0乘任何数都得0。

中间有零的乘法末尾有零的乘法五、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不求近似数。

举例:251×4≈250×4=1000六、解决问题—钱怎么花钱怎么花的问题要注意审题和搭配,简单来说就是80元去买几种东西,钱要花的合理!第三单元图形运动(一)一、平移1、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注意:(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3)平移是由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4)画图形平移时要注意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

2、常见的平移现象推拉窗的移动、伸缩门的移动、电梯的移动、升国旗、小汽车整体移动、传送带、缆车、抽屉等。

二、旋转1、旋转的定义: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注意:(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图形旋转后位置有可能没有发生改变。

2、常见的旋转现象旋转门、车轮、旋转木马、风车、摩天轮、直升机等。

三、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注意:(1)画对称轴时常用虚线。

(2)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4)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5)只要有一条对称轴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6)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2、常见的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数量: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菱形(2条)、圆(无数条)、等腰三角形(1条)、正三角形(3条)五角星(5条)(2)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现象:蝴蝶、书、本、足球、篮球等。

(3)常见的轴对称汉子:田、日、口、回、吕、天、大、人等汉子。

(4)数字0到9中0、1、3、8这几个数字是轴对称数字。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口算除法1、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乘数现在的叫法)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口算方法方法一:80÷4=20,把80看做8个十,8个十除以4就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

方法二:84÷4=21,用被除数的每一位上的数除以除数然后把他们的商加起来的和就是算式最后的商,80÷4=20,4÷4=1,20+1=21。

二、二位数除以一位数1、没有余数的除法(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将所得的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除以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有余数的除法(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在写横式时,一定要写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商的单位名称则不一定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2)、当被除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时,在语言叙述中要加上“大约”“大概”等词语,或者描述成“几倍多一些”更合乎情理。

注意:(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当个位不够商1时,要用0来占位。

(2)、在计算除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第一位不够除时要退到下一位除,其它位不够除时要用0站位。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哪一位除以除数有余数的,就和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2、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与除数相等,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四、有0的除法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笔算商中间有" 0"的除法,在除的过程当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 0"或小于除数,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 0",要在这一位上写" 0"。

这个" 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正好除尽,且被除数的个位是" 0",就在商的个位上写" 0"。

这个" 0"一定要写," 0"起占位的作用。

4、由于" 0"除以任何不是" 0"的数都得" 0",因此,写竖式时,可以省略用" 0"作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五、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要多角度考虑,灵活运用多种解答方法。

2、解决问题之前要充分考虑题中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

3、每列出一个算式,都要想一想求出的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

拓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57÷6=9·3除数=(被除数-余数)÷商6=(57-3)÷9商=(被除数-余数)÷除数9=(57-3)÷6余数=被除数-商×除数3=57-9×6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一、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

2、不管乘法、除法在算式前,还是后,都要先计算。

算式改写:①480÷6=80 在算式改写中由①和②综合为③②86-80=6 在比计较三个算式中会发现③中没有综合算式:③86-480÷6 80,再比较就会发现80被替换成了①中的算式80=480÷6,由此我们会发现由分步合并为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其中两个算式中同时存在的数会被替换成求出这个数的算式。

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算式改写:①86-80=6 在算式改写中由①和②综合为③②6×60=360 在比计较三个算式中会发现③中没有综合算式:③60×(86-80)6,再比较就会发现6被替换成了①中的算式6=86-80,由此我们会发现由分步合并为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其中两个算式中同时存在的数会被替换成求出这个数的算式。

合并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优先计算86-80,但是乘法优先级高于减法,所有必须给86-80加上小括号。

三、两级三步混合运算两级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时,如果有两个乘(除)法与加(减)法混合,可同时计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