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合集下载

重大危险源辩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辩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辩识依据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产安全的高度重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成为保障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的物质、能源或设备等。

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辩识。

重大危险源辩识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历史记录:回顾过去发生的事故,了解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可以为辩识重大危险源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通过分析事故的成因和环境条件,可以找出重大危险源的共性和特点,从而提高辩识的准确性。

2. 相关法规和标准: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相关法规和标准,可以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基本分类和辨识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才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3. 专家意见和经验:专家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参考依据。

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危险源的潜在风险。

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和咨询,可以有效提高辩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对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的了解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基础。

通过分析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可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还可以对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减少危险源的存在和影响。

5. 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全面评估,可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影响程度。

同时,还可以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6. 现场调研和观察:现场调研和观察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可以了解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还可以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意见,以提高辩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库区(库)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1/Q1+q2/Q2+……+q n/Q n≥1式中,q1,q2,……q 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Q 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4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规定)*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前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工艺设备和城市建筑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其固有的危险源也相应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和政策。

重大危险源辨识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本文将介绍其依据和方法。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危害较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重大事件的场所或设施。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石油化工工厂工厂中大量使用危险化学品,如果不当使用,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大型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等,其建设中涉及到大量的高空作业、架空运输等,一旦出现意外,则会对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

•劣质建材如果建筑材料不合格,使用寿命短暂,就容易引发建筑安全事故。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了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法律法规体系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中的重大危险源。

例如在中国,国务院曾经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分类、辨识和控制要求等。

安全管理体系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各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需要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

例如,石油化工企业需要根据石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分类规范,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辨识。

以下是常用的方法:标准列表辨识法该方法是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以标准列表的形式列举出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位置或设施,并根据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和划分危险等级。

例如在中国,国家环保部关于危险废物处置、存储和运输等方面发布的《危险废物名录》中,列举了各类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标准,依此对危险废物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及指标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及指标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2)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①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②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危险源名称及其临界量表2 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表3生活、办公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1)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1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 (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2)物质仓储区存在以下情况时,宜列入重大危险源重点评价对象进行辨识:①库房用电、照明不规范;②库房安全距离不足;③消防器材缺失或过期;④避雷设施不完善;⑤装卸危险物质;⑥物质堆高超标;⑦库房的防盗措施不完善;⑧危险物质出入库账务不符。

⑨其他(3)应按物质仓储区的危险物资特性及周围环境计算其发生事故时的后果。

(4)生活、办公区存在可能导致人员重大伤害或死亡的危险因素均应列为重大危险源的重点辨识对象:①可能导致重大灾害的危险因素;②可能产生滑塌并危及生活、办公区安全的自然或地质灾害;③可能危及生活、办公区安全的自然或地质灾害;④群体性食物中毒,大型聚会群体时间,传染病群体时间;⑤具有放射性危害的设施;⑥雷电。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和方法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和方法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和方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依据和方法来进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危险源清单:建立详细的危险源清单,列出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属性、特性以及与其相关的安全隐患。

这可以作为辨识的基础依据。

2. 安全数据表(SDS):参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了解其物理性质、毒性、燃爆性等特性信息,从而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参考历史事故和其他单位的经验总结,分析已发生的事故案例,寻找共性和规律,以便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4. 安全评估方法:使用定量或定性的安全评估方法,如风险评估、危险性评估、危险源辨识矩阵等,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处理、运输等过程进行系统评估,确定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5. 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技术支持,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辨识危险源,尤其是对复杂或特殊的情况进行评估。

6. 法规和标准要求: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确保符合法规的要求。

在进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时,应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以确保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1/ 1。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在确定重大危险源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危险因素的自然性:是否有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的风险。

2.危险因素的技术性:是否有技术设备、工艺流程、生产过
程中的风险。

3.危险因素的社会性:是否有社会因素(如群体性事件、劳
资纠纷、社会治安等)的风险。

4.危险因素的环境性:是否有环境因素(如污染、废物处理、
资源枯竭等)的风险。

5.危险因素的经济性:是否有经济因素(如市场风险、财务
风险、政策风险等)的风险。

6.危险因素的法律性:是否有法律因素(如违法违规、违反
法规、法律责任等)的风险。

7.危险因素的管理性:是否有管理因素(如管理混乱、缺乏
监督、缺乏有效沟通等)的风险。

8.危险因素的人为性:是否有人为因素(如犯罪行为、故意
破坏、恶意妨害等)的风险。

9.危险因素的时间性:是否存在时间上的风险,如季节性、
周期性、临时性等。

10.危险因素的空间性:是否存在空间上的风险,如地理位置、
场所等。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考虑,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识别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辨识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依据

辨识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依据

辨识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依据
辨识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包括化学品的燃点、爆炸极限、挥发性、毒性等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

2. 化学品的毒性和危害性,了解化学品的毒性和危害性,可以
帮助我们评估在接触或暴露于该化学品时可能引发的健康危害,包
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

3. 化学品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对化学品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性
进行评估,包括其燃烧性质、易燃性、爆炸性等,以及与其他物质
混合后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

4. 化学品的反应活性,了解化学品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特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反应、分解产物等,从而评估其在工艺中的安
全风险。

5. 化学品的安全技术参数,包括化学品的安全储存条件、安全
操作程序、紧急处理措施等,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安
全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辨识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对化学品
的物理性质、毒性和危害性、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反应活性以及安
全技术参数的全面评估,从而识别出化学品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本次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1.重大危险源辨识
1.1危险物质情况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的规定,使用及储存过程中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临界量如下:
危险物质临界量一览表
β
5
5
10
10
20
20
20
3)、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下表:
校正系数α取值表
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
α
100人以上
2.0
50人~99人
1.5
30人~49人
1.2
1~29人
1.0
0人
0.5
重大危险源的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大于100人,因此校正系数α取值为2。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类别
毒性气体
爆炸品
易燃气体
其他类危险化学品
β
见表2
2
1.5
1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毒性气体名称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环氧乙烷
氯化氢
溴甲烷

β
2
2
2
2
3
3
4
毒性气体名称
硫化氢
氟化氢
二氧化氮
氰化氢
碳酰氯
磷化氢
异氰酸甲酯
二氧化硫质量:两个钢瓶一用一备,每个钢瓶储量1吨,共2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辩识依据
一、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锅炉;
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具体申报登记范围详见附件1。

附件1
二、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本次申报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 生产场所; 4) 压力管道; 5) 锅炉; 6) 压力容器; 7) 煤矿(井工开采); 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 尾矿库。

具体申报范围如下所述。

1.贮罐区(贮罐)
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 Q q Q q Q n n
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
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
(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2.库区(库)
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库区(库)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 Q q Q q
Q n n
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3.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表
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 Q q Q q Q n n
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4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4.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 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3)工业管道
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②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5.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

6.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 m3的压力容器(群)。

7.煤矿(井工开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
(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1)瓦斯矿井;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9.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 m的尾矿库。

三、《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规定4.1辨识依据
4.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4.1.2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a)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b)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环氧氯丙烷(3氯1,2环氧丙烷)
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4.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2.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2.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辨识指标的计算表
q1/Q1+q2/Q2+…+qn/Qn=0.03<1
四、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经查照《指导意见》的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本公司没有符合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列名的工艺装置及设备。

2.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重大危险源列名物质,以及该项目涉及的重大危险源列名物质的最大存在量、临界量,公司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远远小于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