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异生 PPT
合集下载
【课件】糖异生作用和糖原的合成

称为乳酸循环,或 Cori循环
糖异生活跃 有6-磷酸葡糖酶
糖异生低下 没有6-磷酸葡糖酶
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二) 乳酸循环(Cori循环) 乳酸循环的意义 1、 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
ATP
己糖激酶
ADP
磷酸果糖 ATP 激酶Ⅰ AD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NADH+ 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GDP ATP
三磷酸甘油酸
GTP
草酰乙酸
线粒体
ADP
丙酮酸羧化酶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4H2O→葡萄糖 +2NAD++4ADP+2GDP+6Pi
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二) 乳酸循环(Cori循环) 肝
糖原的合成
一 、 糖 原 的 合 成 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生理意义 肌肉:肌糖原,180 ~ 300g,供肌肉收缩所需 肝脏:肝糖原, 70 ~ 100g,维持血糖水平
合成部位
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骨骼肌 细胞定位:胞浆 合成阶段:葡萄糖的活化+直链/支链的形成
糖原的合成
ADP
磷酸果糖激酶1 糖酵解途径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糖的异生作用 1,6-二磷酸果糖酶
H3PO4
H2O
ATP
己糖激酶
ADP
磷酸果糖 ATP 激酶Ⅰ AD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第十一章糖异生

葡萄糖异生作用意义 在于维持血液中葡萄糖(血糖)浓度的平衡。
糖 异
糖酵解过程 释放能量。 葡萄糖异生
生过2丙酮酸
+
4ATP
+
2GTP
+2NADH
+
作用需要消
2H+耗量+额。6外H的2O能→
程葡萄糖+ 2NAD + + 4ADP + 2GDP + 6Pi
的
整个过程消
能
耗6个高能磷
量
酸基,并用 去两分子的
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
己糖激酶
1. Glucose+ATPG-6-P+ADP
磷酸果糖激酶
2. F-6-P+ATP F-1,6-dip+ADP
丙酮酸激酶
3. PEP+ADP Pyruvate+ATP
葡糖糖-6-磷酸酶
丙酮酸激酶
糖酵解与糖异生
丙酮酸
糖异生 糖酵解
葡萄糖
异生过程似乎是酵解过程的逆转反应,但实际过程 也不完全可逆,因为两者尽管享有七步共同的反应 步骤(可逆反应),但还有三步反应是不可逆的。
一分子葡萄糖生 成2分子3-磷酸甘 油醛(第一阶段)
甘油醛-3磷酸 二羟丙酮磷酸
3-磷酸甘油醛 降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糖酵解产生)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内 膜。在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
方程式如下:
丙酮酸脱氢酶系
乙酰CoA
1)凡可生成丙酮酸的物质,例如肌肉剧烈运动产生 的大量乳酸。 2)TCA的中间产物,但乙酰CoA不能作为糖异生的 前体; 3)大多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分别变为丙酮酸、草 酰乙酸、-酮戊二酸等进入糖异生; 4)反刍动物分解纤维素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 5)奇数脂肪酸分解产生的琥珀酰CoA等。
糖 异
糖酵解过程 释放能量。 葡萄糖异生
生过2丙酮酸
+
4ATP
+
2GTP
+2NADH
+
作用需要消
2H+耗量+额。6外H的2O能→
程葡萄糖+ 2NAD + + 4ADP + 2GDP + 6Pi
的
整个过程消
能
耗6个高能磷
量
酸基,并用 去两分子的
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
己糖激酶
1. Glucose+ATPG-6-P+ADP
磷酸果糖激酶
2. F-6-P+ATP F-1,6-dip+ADP
丙酮酸激酶
3. PEP+ADP Pyruvate+ATP
葡糖糖-6-磷酸酶
丙酮酸激酶
糖酵解与糖异生
丙酮酸
糖异生 糖酵解
葡萄糖
异生过程似乎是酵解过程的逆转反应,但实际过程 也不完全可逆,因为两者尽管享有七步共同的反应 步骤(可逆反应),但还有三步反应是不可逆的。
一分子葡萄糖生 成2分子3-磷酸甘 油醛(第一阶段)
甘油醛-3磷酸 二羟丙酮磷酸
3-磷酸甘油醛 降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糖酵解产生)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内 膜。在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
方程式如下:
丙酮酸脱氢酶系
乙酰CoA
1)凡可生成丙酮酸的物质,例如肌肉剧烈运动产生 的大量乳酸。 2)TCA的中间产物,但乙酰CoA不能作为糖异生的 前体; 3)大多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分别变为丙酮酸、草 酰乙酸、-酮戊二酸等进入糖异生; 4)反刍动物分解纤维素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 5)奇数脂肪酸分解产生的琥珀酰CoA等。
糖异生ppt课件

.
5
糖 酵 解 过 程:
三
ATP ADP
个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ATP 6-磷酸果糖
ADP 1,6-二磷酸果糖
不
2×乳酸
可
逆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过
2×丙酮酸 2×NADH+ 2H+ 2×NAD+
2×Pi
程
2×1,3-二磷酸甘油酸
2×烯醇式丙酮酸 2×ATP
2×ADP
2×ADP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糖异生是肝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 径。
.
23
肌肉中乳酸的利用: 血糖
糖原
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肝脏
肌肉
糖原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H3PO4
H2O
.
13
糖异生作用与膜障:
糖异生作用的酶
存在部位
葡萄糖 - 6 - 磷酸酶 果糖二磷酸酶-1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细胞质 细胞质 线粒体 细胞质、线粒体
线粒体内膜不允许草酰乙酸自由透过,故此草酰乙 酸在线粒体与胞浆之间的交换受阻从而构成“膜障”。
.
14
6-磷酸葡萄糖+H2O
葡萄糖+Pi
.
11
1,6-二磷酸果糖的水解:
ATP
底物循环
磷酸果糖激酶-1
ADP
糖的分解代谢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糖的异生作用
果糖二磷酸酶-1
H3PO4
H2O
.
12
6-磷酸葡萄糖的水解:
底物循环
ATP
己糖激酶
(肝)
ADP
生物化学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共63张PPT)

糖
阶
消耗
段 2 ATP
⑤
Continue for
2nd phase
5
14-2b
丙糖阶段 生成
4 ATP &
2 NADH
发酵还包括
在无氧条件下
由丙酮酸继续
反应并最终生
成乳酸/乙醇
等
6
P28-3
Glc + 2NAD+ + 2ADP + 2Pi → 2 pyruvate + 2NADH + 2H+ + 2ATP + 2H2O
- 通常细胞内的[Glc] 仅为 4 mmol,故只有当[血糖] 很高时才能由Glc激酶在 肝脏活化Glc以合成糖原
(G6P → G1P → UDP-Glc)
8
(诱导契合) 与Glc的结合引发两个结构域相对转动17º而靠近(~8Å),使被结合的Glc 与待结合的Mg2+-ATP更为接近,并相应阻断H2O进入活性位点水解ATP
2-PG
-
的[2,3-BPG]
高达5 mM,可调节
Hb对O2的亲和性
21
p532⑨
- 烯醇化酶 - 2-PG的 导致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
2-PG和 的磷酰基水解∆G’o具有很大差值: 2-PG: -17.6 kJ/mol (→glycerate, as for 3-PG)
足以在下步反应中合
成ATP
有一羰基(利于负碳离子形成)
10
(重排异构 & E-碱性残基的交替广义酸-碱催化)
酶活性位点 碱性残基
吡喃葡糖开环
(cf. Fig. 11-4)
C2的H+移除促进顺
-烯二醇中间物的形
高中生物竞赛糖异生和其他代谢途径课件

31
至少有2种类型单糖运输蛋白参与催化单糖 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Na+ -单糖共运输蛋白系统:四聚体,每个单体 75k,对 D-Glc,α-甲基-D-Glc,D-Gal 专一
需要Na+伴随,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 膜两侧Na+浓度梯度, Na+在Na+ /K+泵催化下 离开细胞.
32
Glc跨膜运输是消耗ATP的主动过程,所需能 量来自细胞膜两侧Na+浓度梯度。
别位激活物.
PFK- 1 ATP+ 柠檬酸-
果糖-2磷酸酶
--抑制
胰高血糖素+ 果糖二磷酸酶2
FBPase 2
结果是PFK-1活性下 降,果糖二磷 酸 酶活性增高,1,6-
+ F – 1,6 - 2P Pi
-果糖-6-磷酸
2P-F转变为6-P-F 增多,有利于糖异
生,而胰岛素的作
用正相反。
20
• 胰岛素的作用: • 刺激糖原合成
消耗的160g葡萄糖中120g由脑消耗.
• 缺氧与缺糖对脑是致命的.
27
2、协助AA代谢 3、减轻或消除代谢性酸中毒 缺氧和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能导致体内酸
性物质堆积(乳酸和酮体),引起代谢性酸 中毒.如肾脏细胞内的糖异生,能增强质 子从体内排除. 4 、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乙酰CoA作为糖 异生的前体,使得它们可以利用乙酸作为 唯一的碳骨架来源.
H2O 二磷酸果糖 磷酸酶
Pi
F-1,6-2P
F-6-P
ADP 果糖磷酸 ATP 激酶-1
5
3、丙酮酸羧化支路:
• 在EMP中,丙酮酸激酶 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 的。
• ①胞液中的丙酮酸进 入线粒体,生成草酰 乙酸。
至少有2种类型单糖运输蛋白参与催化单糖 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Na+ -单糖共运输蛋白系统:四聚体,每个单体 75k,对 D-Glc,α-甲基-D-Glc,D-Gal 专一
需要Na+伴随,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 膜两侧Na+浓度梯度, Na+在Na+ /K+泵催化下 离开细胞.
32
Glc跨膜运输是消耗ATP的主动过程,所需能 量来自细胞膜两侧Na+浓度梯度。
别位激活物.
PFK- 1 ATP+ 柠檬酸-
果糖-2磷酸酶
--抑制
胰高血糖素+ 果糖二磷酸酶2
FBPase 2
结果是PFK-1活性下 降,果糖二磷 酸 酶活性增高,1,6-
+ F – 1,6 - 2P Pi
-果糖-6-磷酸
2P-F转变为6-P-F 增多,有利于糖异
生,而胰岛素的作
用正相反。
20
• 胰岛素的作用: • 刺激糖原合成
消耗的160g葡萄糖中120g由脑消耗.
• 缺氧与缺糖对脑是致命的.
27
2、协助AA代谢 3、减轻或消除代谢性酸中毒 缺氧和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能导致体内酸
性物质堆积(乳酸和酮体),引起代谢性酸 中毒.如肾脏细胞内的糖异生,能增强质 子从体内排除. 4 、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乙酰CoA作为糖 异生的前体,使得它们可以利用乙酸作为 唯一的碳骨架来源.
H2O 二磷酸果糖 磷酸酶
Pi
F-1,6-2P
F-6-P
ADP 果糖磷酸 ATP 激酶-1
5
3、丙酮酸羧化支路:
• 在EMP中,丙酮酸激酶 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 的。
• ①胞液中的丙酮酸进 入线粒体,生成草酰 乙酸。
糖异生

糖代谢过程
丙酮酸羧化支路 1,6-二磷酸果糖水解生成6-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糖异生生理意义 在饥饿时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 参与食物氨基酸的转化与储存 参与乳酸的回收利用 肾脏糖异生促进排氨排酸
糖异调节机制
(1)激素对糖异生的调节 (2)代谢物对糖异生的调节
第八章 糖代谢
第四节 糖异生
糖异生
糖异生概念 糖异生过程 糖异生生理意义 糖异生调节机制 乳酸循环 底物循环
糖异生概念 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非糖类物质:乳酸、丙酮酸、甘油、三羧 酸循环中间产物。 (2)生成部位:肝脏(细胞质、线粒体),肾 皮质。
是一种代谢调节机制,使调节更灵敏。 新生儿及冬眠动物的棕色脂肪组织通过底物循环 产热。
乳酸循环生理意义
(1)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 毒。 (2)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无氧氧化产能速度 与有氧有氧氧化产能速度之比大约是100:1)。 乳酸循环是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成葡萄糖 需消耗6分子ATP。动物组织特有。 (3)乳酸再利用,避免营养流失。
底物循环意义
乳酸循环 循环过程 生理意义
乳酸循环循环过程
1、骨骼肌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分解肌糖原,生成 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通过底 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为骨骼肌运动供能。 3、乳酸释入血液,被肝细胞摄取。 4、乳酸通过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5、葡萄糖释入血液,被肌细胞摄取。 6、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酵解生 成乳酸,形成乳酸循环。 7、运动后,6-磷酸葡萄糖合成肌糖原。
糖异生及糖原合成PPT课件

子的丙酮酸,则产生2分子的ATP。
11
糖异生途径的前体
• 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
萄糖。但是丙酮酸脱氢酶是不可逆的— —乙酰辅酶A不能作为糖异生的前体。
• 大多数氨基酸都是生糖氨基酸。 • 一般认为在哺乳动物体内,脂肪酸不是
糖异生的前体。
12
糖异生和酵解的代谢协调控制
• 糖酵解和糖异生的控制点是6-磷酸果糖与1,6-
糖类的生物合成
1、糖异生:葡萄糖的生成 2、肝糖、淀粉、蔗糖的生物合成 3、植物中对二氧化碳的固定 4、植物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
1
1、糖异生:碳水化合物通过糖 异生途径经由简单的前体合成
1、一些三碳原子的化合物,譬如:乳酸、 甘油酸、甘油、3-磷酸甘油酸,作为糖 类(葡萄糖)合成的前体——糖异生。
• 然而在肝脏、肾脏的光面内质网上存在着一种
特殊的酶——葡萄糖-6-磷酸酶,该酶可以 催化6-磷酸葡萄பைடு நூலகம்水解为葡萄糖。
9
• 随后。生成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 该酶并不存在于肌肉细胞或脑细胞中,
因而这两个组织也不具备糖异生的功能。
• 6-磷酸葡萄糖的另一代谢途径是在肝脏
和肌肉中以糖原的形式存储起来。
所以,丙酮酸被转化为葡萄糖时,将有三 个非糖酵解步骤发生。
4
(1)丙酮酸被转化为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糖异生作用必须在高能状态下进行。 丙酮酸首先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
的催化下转化为草酰乙酸: 丙酮酸+HCO3-+ATP草酰乙酸+ADP 然后,草酰乙酸在线粒体中被转化为苹果
酸: 草酰乙酸+NADH+H+苹果酸+NAD+
2、在不同的生物有机体内糖异生的途径在 本质上是相同的。
11
糖异生途径的前体
• 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都可以变成葡
萄糖。但是丙酮酸脱氢酶是不可逆的— —乙酰辅酶A不能作为糖异生的前体。
• 大多数氨基酸都是生糖氨基酸。 • 一般认为在哺乳动物体内,脂肪酸不是
糖异生的前体。
12
糖异生和酵解的代谢协调控制
• 糖酵解和糖异生的控制点是6-磷酸果糖与1,6-
糖类的生物合成
1、糖异生:葡萄糖的生成 2、肝糖、淀粉、蔗糖的生物合成 3、植物中对二氧化碳的固定 4、植物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
1
1、糖异生:碳水化合物通过糖 异生途径经由简单的前体合成
1、一些三碳原子的化合物,譬如:乳酸、 甘油酸、甘油、3-磷酸甘油酸,作为糖 类(葡萄糖)合成的前体——糖异生。
• 然而在肝脏、肾脏的光面内质网上存在着一种
特殊的酶——葡萄糖-6-磷酸酶,该酶可以 催化6-磷酸葡萄பைடு நூலகம்水解为葡萄糖。
9
• 随后。生成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 该酶并不存在于肌肉细胞或脑细胞中,
因而这两个组织也不具备糖异生的功能。
• 6-磷酸葡萄糖的另一代谢途径是在肝脏
和肌肉中以糖原的形式存储起来。
所以,丙酮酸被转化为葡萄糖时,将有三 个非糖酵解步骤发生。
4
(1)丙酮酸被转化为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糖异生作用必须在高能状态下进行。 丙酮酸首先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
的催化下转化为草酰乙酸: 丙酮酸+HCO3-+ATP草酰乙酸+ADP 然后,草酰乙酸在线粒体中被转化为苹果
酸: 草酰乙酸+NADH+H+苹果酸+NAD+
2、在不同的生物有机体内糖异生的途径在 本质上是相同的。
糖异生及糖原合成PPT课件

丙酮酸 ①
草酰乙酸
②
苹果酸/ 天冬氨酸
PEP
7
糖酵解和葡萄糖异 生的关系
葡萄糖 G-6-P
F-6-P F-1.6-P
3-P-甘油醛
A A G-6-P磷酸酯酶
B F-1.6-P磷酸酯酶
C1 丙酮酸羧化酶
B
C2 PEP羧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天冬氨酸
C2 PEP
草酰乙酸
丙酮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苹果酸 丙氨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丙酮酸 激酶
PEP羧激酶 2草酰乙酸
2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3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一
P
+ H2O
葡萄糖-6-磷 酸酶
6-磷酸葡萄糖
H
+Pi
葡萄糖
4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二
H2CO P O H2CO P
H HO
+ H2O
H
OH
OH H 1,6-二磷酸果糖
果糖二磷酸 酶-1
H2CO P
O H2COH
phosphorylase)催化对-1,4-糖苷键磷酸
解,生成G-1-P。
*
糖原磷酸化酶
(G)n + Pi
(G)n-1 + G-1-P
30
⑵ 转寡糖链:当糖原被水解到离分支点四 个葡萄糖残基时,由葡聚糖转移酶催化, 将分支链上的三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直 链的非还原端,使分支点暴露。
⑶ 脱枝:由-1,6-葡萄糖苷酶催化。将-
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2分子ATP); 4.关键酶是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为
一共价修饰酶; 5. 需UTP参与(以UDP为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
肌肉
糖原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血乳酸
⑵ 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
⑶ 生理意义 ① 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② 避免乳酸的浪费(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 ③ 促进肝糖原的不断更新
糖 酵 解 过 程:P124-126
己糖激酶
ATP ADP
磷酸果糖激酶
ATP ADP
三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个 不
2×乳酸
可 逆 过
2×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 2×NADH+ 2H+ 2×NAD+
3-磷酸甘油醛 2×Pi
程 2×1,3-二磷酸甘油酸
2×烯醇式丙酮酸 2×ATP 丙酮酸
2×ADP 激酶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 2-磷酸甘油酸
2×ADP
2×ATP 2× 3-磷酸甘油酸
2×H2O
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不能直接穿 过线粒体膜
ATP
丙酮酸 (胞液中) CO2
ADP+Pi
GTP GDP
草酰乙酸
PEP
①
② CO2
① 丙酮酸羧化酶,辅酶为生物素(此酶只在 线粒体中,所以反应在线粒体)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运出线粒 体膜的方式
草酰乙酸
苹果酸
NAD+ 粒
ADP + Pi
ATP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体
丙酮酸
胞液
丙酮酸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TCA循环
H2C COOH HO C COOH
H 苹果酸
NAD+
NADH+H+ H2C COOH
苹果酸脱氢酶 O C COOH
草酰乙酸
苹果酸 + NAD+
草酰乙酸 + NADH+H+
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
糖异生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 酸甘油醛时,需要NADH+H+。
① 由乳酸为原料异生糖时, NADH+H+由下述 反应提供。
乳酸
LDH
丙酮酸
NAD+ NADH+H+
② 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 NADH+H+则由 线粒体内NADH+H+提供,它们来自于脂酸的β氧化或三羧酸循环,NADH+H+转运则通过草酰 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
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
⑴ 循环过程
葡萄糖
糖 异 生 途 径 丙酮酸
NADH
NAD+ 乳酸
肝
葡萄糖
乳酸
血液
葡萄糖
酵 解 途 径
丙酮酸
NADH NAD+ 乳酸
肌肉
【 】【 】 糖异生活跃 有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糖异生低下 没有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肌肉中乳酸的利用:
血糖
糖原
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第三节 糖异生作用
(单糖的生物合成)
* 概念 糖异生作用是指以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
成为葡萄糖的作用。
* 部位 主要在肝脏、肾脏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 原料 主要有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Glu
ATP
ADP
G-6-P
一、糖异生的反应过程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糖异生途径是从丙酮酸生成葡萄 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 过程 ➢ 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
是共有的、可逆的;
➢ 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 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 的反应和酶代替。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此酶在线粒体、胞 液中都有,所以反应在胞液或线粒体都可以)
※ 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
方式一: 草酰乙酸
出线粒体
苹果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方式二: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出线粒体 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胞液
GDP + CO2 GTP
天冬氨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
草酰乙酸
苹果酸
6-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
⑴ 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生糖氨基酸
-NH2
α-酮酸
甘油 乳酸
α-磷酸甘油
2H
磷酸二羟丙酮 丙酮酸
⑵ 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 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葡糖异生可维持动物和人体内血糖浓 度的相对恒定。这对需糖较多的脑组织、红 细胞和视网膜等非常重要
草酰 乙酸
苹果酸
NADH+H+ NAD+
线粒体
苹果酸 NAD+
草酰 乙酸
NADH+H+
胞浆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
10
2、 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
Pi
6-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Pi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二)葡糖异生与乳酸的利用有密切关系, 对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肝糖原、 防止乳酸中毒的发生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三)协助氨基酸代谢。
(四)促进肾小管泌氨的作用。
三、乳酸循环—(Cori 氏循环)
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乳 酸,可经血循环转运至肝,再经糖的异生作用生 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织加以利用,这一
肌肉
糖原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血乳酸
⑵ 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
⑶ 生理意义 ① 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② 避免乳酸的浪费(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 ③ 促进肝糖原的不断更新
糖 酵 解 过 程:P124-126
己糖激酶
ATP ADP
磷酸果糖激酶
ATP ADP
三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个 不
2×乳酸
可 逆 过
2×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 2×NADH+ 2H+ 2×NAD+
3-磷酸甘油醛 2×Pi
程 2×1,3-二磷酸甘油酸
2×烯醇式丙酮酸 2×ATP 丙酮酸
2×ADP 激酶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 2-磷酸甘油酸
2×ADP
2×ATP 2× 3-磷酸甘油酸
2×H2O
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不能直接穿 过线粒体膜
ATP
丙酮酸 (胞液中) CO2
ADP+Pi
GTP GDP
草酰乙酸
PEP
①
② CO2
① 丙酮酸羧化酶,辅酶为生物素(此酶只在 线粒体中,所以反应在线粒体)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运出线粒 体膜的方式
草酰乙酸
苹果酸
NAD+ 粒
ADP + Pi
ATP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体
丙酮酸
胞液
丙酮酸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TCA循环
H2C COOH HO C COOH
H 苹果酸
NAD+
NADH+H+ H2C COOH
苹果酸脱氢酶 O C COOH
草酰乙酸
苹果酸 + NAD+
草酰乙酸 + NADH+H+
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
糖异生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 酸甘油醛时,需要NADH+H+。
① 由乳酸为原料异生糖时, NADH+H+由下述 反应提供。
乳酸
LDH
丙酮酸
NAD+ NADH+H+
② 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 NADH+H+则由 线粒体内NADH+H+提供,它们来自于脂酸的β氧化或三羧酸循环,NADH+H+转运则通过草酰 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
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
⑴ 循环过程
葡萄糖
糖 异 生 途 径 丙酮酸
NADH
NAD+ 乳酸
肝
葡萄糖
乳酸
血液
葡萄糖
酵 解 途 径
丙酮酸
NADH NAD+ 乳酸
肌肉
【 】【 】 糖异生活跃 有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糖异生低下 没有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肌肉中乳酸的利用:
血糖
糖原
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第三节 糖异生作用
(单糖的生物合成)
* 概念 糖异生作用是指以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
成为葡萄糖的作用。
* 部位 主要在肝脏、肾脏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 原料 主要有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Glu
ATP
ADP
G-6-P
一、糖异生的反应过程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糖异生途径是从丙酮酸生成葡萄 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 过程 ➢ 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
是共有的、可逆的;
➢ 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 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 的反应和酶代替。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此酶在线粒体、胞 液中都有,所以反应在胞液或线粒体都可以)
※ 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
方式一: 草酰乙酸
出线粒体
苹果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方式二: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出线粒体 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胞液
GDP + CO2 GTP
天冬氨酸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
草酰乙酸
苹果酸
6-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
⑴ 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生糖氨基酸
-NH2
α-酮酸
甘油 乳酸
α-磷酸甘油
2H
磷酸二羟丙酮 丙酮酸
⑵ 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 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葡糖异生可维持动物和人体内血糖浓 度的相对恒定。这对需糖较多的脑组织、红 细胞和视网膜等非常重要
草酰 乙酸
苹果酸
NADH+H+ NAD+
线粒体
苹果酸 NAD+
草酰 乙酸
NADH+H+
胞浆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
10
2、 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
Pi
6-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Pi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二)葡糖异生与乳酸的利用有密切关系, 对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肝糖原、 防止乳酸中毒的发生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三)协助氨基酸代谢。
(四)促进肾小管泌氨的作用。
三、乳酸循环—(Cori 氏循环)
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乳 酸,可经血循环转运至肝,再经糖的异生作用生 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织加以利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