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含解析

合集下载

【推荐】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推荐】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题,很多考生谈之色变,避之如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读懂文本是关键,在阅读文本时,我们要具备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

一、泛读,即勾画意识。

圈画观点材料,落实结构层次。

1.圈注论点句。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即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即所谓的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2.圈注论据句。

论据有两类,一类是选用的事例、数据、史实;一类是道理、格言、原理等。

这些往往紧跟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后,起支撑论点的作用。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述文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总分等关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

二、精读,即逆向阅读意识。

紧扣绾结,因题读文,找出对应处。

精读是对文章与题目的“绾结处”进行的精细阅读。

这遍阅读,须仔细比对,从试题到文本,确定考题中的每一项在文中的对应处,并在文本中做出明显的标识,并力求找出题目设置的干扰项,确认排除依据。

三、串联,即迅速串联文本大意,理清论证思路。

文本读完后,再根据思考的问题和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更利于做好论证选择题。

【读文示范】
请利用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分析理解2018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含解析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二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突破点一理轻论证思路[典例]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层递进,先概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特征和现实意义。

B.文章由概括到具体,阐释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机构独立、垂直运作、目标全面等特征。

C.文章以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性为着力点,内容包括机构设置和权力运作的独立。

D.文章在论述监察机构的构成时,代表君对臣的御史对代表臣对君的言谏有管辖权力。

[思维流程] 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泛读。

筛选出对应信息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第2步:精读。

逐一把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文章举《孝经》《四书》为例,论证了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段: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终目标的。

《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答:解析:选项对例证法理解错误,这里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论证的是“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答案:×突破点二辨明论证手法手法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典例1]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节日在乡土社会中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生者与亡者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相关文段: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一 昆曲(含解析)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一 昆曲(含解析)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一昆曲(含解析)不分版本群文通练一昆曲微导语昆曲,又名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起源于江苏苏州,发轫于吴文化,与苏州园林一样,都是苏州最富标志性的名片,它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具有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后来的许多剧种都是在其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下面两篇文章,将有助于你加深对它的认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阅读文签:美学论文+昆曲与园林共生园林与昆曲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中地表达出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

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

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

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

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

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了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

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氛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②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③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④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⑤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富多彩。

名句: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________,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那么谁敢到这些加油站加油。

③近几年来,从事介绍“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行业的人员总是________,各种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造成不良的影响。

A.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解析:“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符合第①句语境。

“鱼龙混杂”虽也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但前者多用在动态语境中,后者多用在静态语境中。

符合第③句语境。

“鱼目混珠”用比喻以假乱真。

符合第②句语境。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专职安全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B.作为中小学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群体,中小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好其中的馆藏资源,令其发挥育人作用,不仅在于中小学生自身,还受限于学校及家长。

C.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规范注册收费行为,保障注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高考语文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二 论证相关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二 论证相关分析)

24
突破一
突破二
突破三
类型
释义
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正反对比型
或先正面后反面,或先反面后正面。
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 破立结合型
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
25
突破一
突破二
突破三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类型
释义
分解中心论点
比较类推来证明论点。
11
突破一
突破二
突破三
【即练即悟】 请根据原文信息,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7.原文 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
否则,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一改革,就无须怕孙女儿总要像点祖母那些事, 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步履维艰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丈母老太太出 过天花,脸上有些缺点的,令夫人却种的是牛痘,所以细皮白肉:这也就大差其远 了。
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
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
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
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
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
18
突破一
突破二
突破三
11.原文 诚在儒家学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庸》继承孔子的思想,系统论 述了诚的问题。《中庸》认为,诚属于形上本体范畴,既是自然界的本质规定,又 是人性本质的规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对于自然界而言,至 诚无息,化生万物,“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意 思是,天地的法则,可以用一个诚字给予概括:作为天地没有两个,而它生成万物 则是不可计算的。对于人生而言,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提出人生的 目的是“三纲领”,即明德、亲民、至善;人生的过程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诚意是关键,济世以修身为本,修 身以诚意为要。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题,很多考生谈之色变,避之如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读懂文本是关键,在阅读文本时,我们要具备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

一、泛读,即勾画意识。

圈画观点材料,落实结构层次。

1.圈注论点句。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即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即所谓的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2.圈注论据句。

论据有两类,一类是选用的事例、数据、史实;一类是道理、格言、原理等。

这些往往紧跟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后,起支撑论点的作用。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述文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总分等关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

二、精读,即逆向阅读意识。

紧扣绾结,因题读文,找出对应处。

精读是对文章与题目的“绾结处”进行的精细阅读。

这遍阅读,须仔细比对,从试题到文本,确定考题中的每一项在文中的对应处,并在文本中做出明显的标识,并力求找出题目设置的干扰项,确认排除依据。

三、串联,即迅速串联文本大意,理清论证思路。

文本读完后,再根据思考的问题和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更利于做好论证选择题。

【读文示范】请利用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分析理解2018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2题型3分析概括推断文本观点讲义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攻略2题型3分析概括推断文本观点讲义

题型三分析概括推断文本观点[题型特点]1.题干表述明确论述类文本的第3题,通常为“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

2.选项设置灵活选项命题方式(2018·全国卷ⅡT3-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 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考查假设关系)复句类型选项通过复句间关系的表述形式来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2017·全国卷ⅢT3-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考查文意推断)结论表述选项通过“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考查对文意的推断。

(2018·全国卷ⅡT3-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考查趋势预测)趋势预测选项通过“启示是”“应该”等考查对文本的预测。

[技法回顾]判断观点类选项要“两看”“一思”一看复句类型,比对原文,分析关系是否成立。

复句类型常用关联词判断假设复句如果……就……条件复句①“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

②“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

③“无论……都……”表示排除一切条件目的复句为了、以便、以、用以、为的是、以免、省得判断这类选项正误要看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意思,假设或条件、目的等关系是否成立。

因果复句因为……所以……递进复句不但……而且……、进而[示例] (2018·全国卷ⅡT3-A)选项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假设关系)原文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第一段)“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含解析)

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含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熟练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题,很多考生谈之色变,避之如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读懂文本是关键,在阅读文本时,我们要具备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

一、泛读,即勾画意识。

圈画观点材料,落实结构层次。

1.圈注论点句。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即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即所谓的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2.圈注论据句。

论据有两类,一类是选用的事例、数据、史实;一类是道理、格言、原理等。

这些往往紧跟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后,起支撑论点的作用。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述文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总分等关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

二、精读,即逆向阅读意识。

紧扣绾结,因题读文,找出对应处。

精读是对文章与题目的“绾结处”进行的精细阅读。

这遍阅读,须仔细比对,从试题到文本,确定考题中的每一项在文中的对应处,并在文本中做出明显的标识,并力求找出题目设置的干扰项,确认排除依据。

三、串联,即迅速串联文本大意,理清论证思路。

文本读完后,再根据思考的问题和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
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更利于做好论证选择题。

【读文示范】
请利用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分析理解2018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