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歌谣1、上古歌谣的存在形式是诗、乐、舞、音。
(单选)2、神话的起源有宗教和劳动两种。
3、福州可分为创世、英雄、自然与传奇神话。
创世神话分为自然宇宙神话和人类来源两种。
4、简述神话特征。
5、简述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诗经》311篇,现存完好的305篇。
6、《诗经》收录了从西汉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7、删诗说(解释)是有《诗经》编订的一种说法,最早由司马迁提出。
他认为,《诗》原有3千多篇。
孔子读后删掉其中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311篇,其中保完好的只305篇。
8、《诗经》分为“风”“雅”“颂”三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重要)9、《诗经》中属于“史诗”的五篇作品在《大雅》中,它们是《生民》《》《绵》《皇矣》《大明》。
10、释“楚辞”。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
11、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
12、《九歌》包括13、《九章》包括14、论结合作品论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先秦文学(历史、诸子)诗歌之外作品16、《尚书》是我国最早一部历史文集(尚=上)17、《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总编年体史书。
18、《左传》有哪些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古文》《春秋内传》)19、《左氏春秋》属编年体史书。
20、简述《左传》的文学色彩。
2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又称《春秋外传》。
22、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阶段:A从春秋至战国初[语录体:《老子》《墨子》《论语》。
B战国中期[《孟子》《庄子》]C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23、《战国策》24、《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25、简述《庄子》一书的文学色彩。
26、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一位大家,也是其集大成者。
27、(单选)秦代唯一值得一提的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
汉代诗歌28、乐府(释)2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3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68)汉散文31、汉代最负盛名的作家是贾谊。
汉史传文*32《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
【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记事简括,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思想主张。
★★★★ 3. 《春秋》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
4. 名词解释:《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主要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以
记言为主。其整体风貌是质朴平实。 《左传》的
5. 《左传》的辞令艺术:(1)《左传》的外交辞令理富文美;(2)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 叙事、写人
驳的机会。
《庄子》、 《孟子》等 诸子散文
★★★
(2)善于以典型事例、引喻譬义和寓言说理。 13. 《庄子》的寓言的文学色彩:
(1)故事:异彩纷呈的故事,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西施病心,蛮触之争。 (2)想象:奇幻谲诡的想象,如鲲鹏的变化以及形体的巨大。 (3)文风:空灵飘忽的文风,寓言多奇幻飘逸,而不按常理连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忽
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3)成就:被称为“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
12. 《孟子》的文学特点:
(1)雄辩色彩较强,而且不是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1)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善于设置圈套,使对方心悦诚服;
2)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进入圈套,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
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不折服;(3)能够引经据典,言辞 和辞令艺术
婉转伶俐。 ★★★★
6. 《左传》的写人艺术。(1)人物形象性格鲜明。(2)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3)把人
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4)不仅能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
1 / 12
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写出性格的发展。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新复习资料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元白诗派
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吉体
1510期
孟郊诗歌的创作特点
俗讲
1504期
《左传》的辞令艺术 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
《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九章》 《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玄言诗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吴中四士 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 元合体
考试分析
考试题型举例-单项选择题
1.《左传》的叙事特点是(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考试分析
考试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 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 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四编。
考试分析
二、课程目标
1.系统了解中国文学自先秦至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 2.切实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准确掌握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创作风格及其创作主张; 4.深度理解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 5.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一、《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以记言为主,书内所记
2.《左传》叙事艺术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性的剪裁;采用全知叙事 视角。
第一编 先秦文学
考点4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 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 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00538(全国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版

带你一起背考点
【名词解释】
赋、比、兴 宋代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语言 准确而简明。叙事特点:微言大义。 《吕氏春秋》 1.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 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2.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近 300 则丰富多彩的寓言 故事。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 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建安风骨”是指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形成了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左思风力 西晋左思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建安风骨,被钟嵘《诗品》誉为“左思风力”。左思的诗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 刚健有力。 玄言诗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发端自魏正始时代,盛行于东晋。内容特点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 理的表述。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 宫体诗 宫体诗是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遣性质,注重对写实技巧的追求,构形常常惟妙惟肖。 《水经注》 郦道元《水经注》约成书于北魏,是为《水经》所作的注释,共 40 卷。它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而完整 的学术著作,书中根据水道流程记述了河流两岸的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是一部描绘山 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3
(2)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 (3)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 嵇康诗歌的特色 钟嵘的《诗品》评价其诗风“过为峻切,讦直露才”。 (1)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2)有一种峻切之语。 (3)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的特点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1)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2)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 (3)描写更加细腻。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咏史》八首是左思的代表作,这八首诗主要反映了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最能表现左思气 概的是《咏史》其五。 2.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名为咏史,实是咏怀。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 的特色。《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诗品》又说他“文典以怨”。 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色 (1)庾信诗风体现了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的融合。(2)庾信的诗歌创作可以依 42 岁留魏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①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徘偶均自然工巧。②后期诗歌格调苍劲,技巧精工,集南北诗 歌之大成。 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体现 (1)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2)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1)第二章《诗经》 (1)第三章先秦散文 (2)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3)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4)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4)第七章两汉辞赋 (5)第八章两汉诗歌 (6)第九章建安诗歌 (6)第十章正始诗歌 (7)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7)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7)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8)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8)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9)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9)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 (10)第十八章李白 (10)第十九章杜甫 (10)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11)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11)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1)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12)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2)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13)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简答题)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比传说产生得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古代神话★★★(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1)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集体创作的,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绪论《诗经》风、雅、颂含义★★(简答题)《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依据音乐的不同分类。
2、含义:(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2)“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3)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名词解释)《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1).pdf

单选题1.《诗经》中的《皇矣》属于()。
A.农事诗B.政治诗C.史诗D.爱情诗答案:C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A.《豳风•东山》B.《唐风•鸨羽》C.《卫风•伯兮》D.《小雅•采薇》答案:D3.屈原《九歌》中的《少司命》祭的是()。
A.云神B.主寿命之神C.主子嗣之神D.太阳神答案:C4.“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A.《山海经》B.《诗经》C.《吴越春秋》D.《春秋》答案:C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
A.《从军行》B.《使至塞上》C.《碛中作》D.《古塞下曲》答案:B6.《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的作者是()。
A.杨炯B.王昌龄C.王翰D.岑参答案:B7.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A.杜甫B.韩愈C.白居易D.元稹答案:C8.属于汉初的散文作家是()。
A.王充B.王符C.贾谊D.班固答案:C9.《水经注》的作者是()。
A.郦道元B.孔融C.曹丕D.阮籍答案:A多选题1.《战国策》的文学特征有哪些?()A.记言部分以“谏言”最有特色,能展示多样的讽谏方式,而且见解深刻,语言犀利。
B.人物描写既注意外貌的写态传神,又能深入内心揣摩剖析。
C.善用比喻和大量使用寓言故事。
D.排比和骈偶行文手法,铺陈和夸饰的命意特征。
答案:A,B,C,D2.李白诗歌主题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哪几个方面?()A.反映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
B.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主题。
C.狂放不羁,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主题。
D.正视现实的主题。
答案:A,B,C3.属于韩愈创造的词语有()。
A.语焉不详B.垂头丧气C.同工异曲D.百孔千疮答案:A,B,C,D4.李贺诗的主题有哪些()。
A.追求功名和怀才不遇。
B.祈求长寿、长生。
C.欲望和享乐。
D.鬼怪与死亡,关切社会民生。
答案:A,B,C,D5.《诗经》主要有哪些内容()。
A.宗庙祭祀歌B.宴饮享乐歌、讽喻怨刺歌C.战争徭役歌、农事劳动歌D.爱情婚姻歌答案:A,B,C,D6.《荀子》散文在先秦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1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一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
2. 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蜡辞》)。
3. 上古歌谣:“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周易·贲卦》六四)4.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
5.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名称(“盘古开天地”)6.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神话名称(“女娲补天”)。
7.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神话名称(“大禹治水”)。
8.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山海经》)。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或称(诗三百)。
10. 《诗经》的篇数共有( 305 )篇。
十五《国风》计( 160 )篇。
1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牧野之站”)和(“师尚父”)的活动。
12.《大雅·生民》描写了周人始祖( 后稷 )神异的出生。
13. 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
14.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
15. 《诗经》五篇史诗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6、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春秋》)。
17.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
1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19. 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
20. 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21、“楚辞”是(战国后期)由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22. 名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古代文学史【名1】永明体(新体诗):是与古体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耳闻,故称永明体。
风格特征:追求圆美流转,炼句工稳,语言比较清新明朗,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语言过于艰深的弊病,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是诗歌从古体诗过度到近体诗的桥梁。
代表作家:谢眺,沈约【名2】建安风骨:建安诗人用他们的诗篇真实的反映大动乱,大分裂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现实。
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情调大多慷慨悲凉,激越深沉,语言清晰明白。
风格刚健清新,即后人称誉的建安风骨。
【名3】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时期活跃于诗坛的十位才子。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后《新唐书·卢纶传》有著录。
他们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应酬之作。
歌颂诗生平。
吟咏山水。
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在艺术上他们以谢眺为宗,追求清雅闲淡,注重声律和对仗,体裁上以五言为主。
总体成就不及盛唐王孟等人。
【名4】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是指一种上承,先秦、两汉散文传说,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新型散文。
古文运动是唐贞元元和年间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种古文革新运动,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名5】唐传奇:“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后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是文言小说。
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唐传奇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期为发轫期;2中唐时期为兴盛期;3晚唐是衰落期。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名6】元白诗派: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
以元稹。
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大杰《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文学史的类型
通代文学史 断代文学史 分体文学史 地域文学史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 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 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 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 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 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 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 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骚》人以 来,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 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 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谬。如曰不 然,请待来哲。
显宗之述傅毅,简文之摛彦伯,分言制句,多得颂 体。裴頠内侍,元规凤池,子章以来,章表之选。 孙绰之碑,嗣伯喈之后;谢庄之诔,起安仁之尘。 颜延《杨瓒》,自比《马督》,以多称贵,归庄为 允。王褒《僮约》,束皙《发蒙》,滑稽之流,亦 可奇玮。五言之制,独秀众品。习玩为理,事久则 渎,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建安一体,《典论》短长互出;潘、陆齐名,机、 岳之文永异。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 变;许询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情 新,得名未盛。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 出,咸亦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史书对文学的记述是研究古代文学的第一 手材料 史志目录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旧唐 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
诗文评著作
诗话
词话
诗词纪事
赋话
文话
郑玄《诗谱序》 挚虞《文章流别论》 白居易《与元九书》 李清照《词论》 辛文房《唐才子传》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现代学科的建立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两汉部分
张 珊
中国文学史总绪论
文学史史 文学演进与文学史分期 文学史的学习
二十四史
前四史
《史记》、《汉书》、 《三国志》、《后汉书》。
南北八史
《晋书》、《梁书》、《陈书》、 《北齐书》、《周书》、《隋书》 、 《南史》、《北史》。
文学史史——史书中论述的文学
1、《史记》之《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传》。
字摩西﹐原名振元﹐字慕庵。江 苏常熟人。光绪二十年(1894)秀 才。二十六年﹐与庞树柏等於 苏州组织三千剑气文社。同年 任东吴大学文学教授。1904年开 始撰著其《中国文学史》;并于 1907年作为教材由东吴大学堂内 部出版,凡一百七十万言。
胡毓寰《中国文学源流》,商务印书馆,1924。 胡適《國語文學史》,文化學社,1927。 胡适《白话文学史》,新月书店,1928。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1926-1927。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中华书局,1929。 曾毅《中国文学史》,泰东图书局,1930。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世界书局,1934。 刘经庵《中国纯文学史纲》,北平著者书店,1935 。 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北新书局,1936。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 。 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 柳存仁《上古秦漢文學史》,商務印書館,1948。 蒋祖怡《中国人民文学史》,北新书局,1950年。
8、《梁书》
《范云传》、《沈约传》、《江淹传》、《任昉 传》、《裴子野传》、《刘孝绰传》、《王筠 传》、《萧子显传》。 《文学传》,传到沆、丘迟、庾肩吾、刘昭、何 逊、钟嵘、周兴嗣等。
昔司马迁、班固书,并为《司马相如传》,相如不预汉廷大事,盖取其 文章尤著也。固又为《贾邹枚路传》,亦取其能文传焉。范氏《后汉书》 有《文苑传》,所载之人,其详已甚。然经礼乐而纬国家,通古今而述美 恶,非文莫可也。是以君临天下者,莫不敦悦其义,缙绅之学,咸贵尚其 道,古往今来,未之能易。高祖聪明文思,光宅区宇,旁求儒雅,诏采异 人,文章之盛,焕乎俱集。每所御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善者,赐以金 帛,诣阙庭而献赋颂者,或引见焉。其在位者,则沈约、江淹、任昉,并 以文采妙绝当时。至若彭城到沆、吴兴丘迟、东海王僧孺、吴郡张率等, 或入直文德,通宴寿光,皆后来之选也。约、淹、昉、僧孺,率别以功迹 论。今缀到沆等文兼学者,至太清中人,为《文学传》云。
9、《陈书》之《周弘正传》、《徐陵传》、《江总 传》、《姚察传》。 《文学传》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焕乎其有文 章”也。自楚、汉以 降,辞人世出,洛汭、江左,其流弥 畅。莫不思侔造化,明并日月,大则宪章典谟, 裨赞王道, 小则文理清正,申纾性灵。至于经礼乐,综人伦,通古今, 述美恶,莫 尚乎此。后主嗣业,雅尚文词,傍求学艺,焕乎 俱集。每臣下表疏及献上赋颂者, 躬自省览,其有辞工,则 神笔赏激,加其爵位,是以搢绅之徒,咸知自励矣。若名 位 文学晃著者,别以功迹论。今缀杜之伟等学既兼文,备于此 篇云尔。 史臣曰:夫文学者,盖人伦之所基欤?是以君子异乎众庶。 昔仲尼之论四科, 始乎德行,终于文学,斯则圣人亦所贵 也。至如杜之伟之徒,值于休运,各展才用, 之伟尤著美 焉。
4、《后汉书》之《桓谭冯衍传》、《班彪传》、《王充王 符仲长统传》、《崔骃传》、《张衡传》、《马融传》、 《蔡邕传》。 首立《文苑传》,传杜笃、傅毅、黄香、王逸等22人。 赞曰:情志既动,篇辞为贵。抽心呈貌,非雕非蔚。 殊状共体,同声异气。言观丽则,永监淫费。 5、《晋书》之《傅玄传》、《阮籍传》、《嵇康传》、 《陆机传》、《潘岳传》、《张载传》、《郭璞传》、 《葛洪传》、《王羲之传》等,以及《文苑传》。
(传应贞、左思、赵至等17人)。
6、《宋书•谢灵运传》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 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 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 无或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周室既衰,风流弥 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 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褒、刘 向、扬、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 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文 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 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自汉至魏,四 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 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 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飚流所始,莫不同祖 《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黄人(1866~1913)
郑逸梅:“瑰奇恣肆,为从来所未有。” 钱仲联:“黄摩西,清末奇人也。于书无 所不读,自诗词小说以及名学法律、医药 内典道笈,莫不穷究。撰《中国文学史》 二十九巨册,不为空前,亦恐绝后。为文 千言立就,盖王昙、龚自珍之流。其词最 工,遍和《定庵词》、《茗柯词》及《芬 陀利室词》,才思横溢,荒忽幼渺,穷极 清状,牢笼物态。”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 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 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 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 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 ,易本隐之以 显 ,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 ,小雅讥小 己之得失,其流及上 。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 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 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杨雄以为靡丽之赋, 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 已亏乎?余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 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本非准 的。而疏慢阐缓,膏肓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此体 之源,出灵运而成也。次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 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 偶说。唯睹事例,顿失精采。此则傅咸五经,应璩指事, 虽不全似,可以类从。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 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 鲍照之遗烈也。 三体之外,请试妄谈。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 来,忽先构聚。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 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轮扁斫 轮,言之未尽,文人谈士,罕或兼工。非唯识有不周,道 实相妨。谈家所习,理胜其辞,就此求文,终然翳夺。故 兼之者鲜矣。
早期文学史著作 西学东渐与传统诗文评的结合
林传甲(1877~1922年)
号奎腾,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早年 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 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清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第一。两年 后,出任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主讲中 国文学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 在黑龙江、湖南、湖北、北京、广西、 内蒙古等地兴办教育。民国6年(1917 年),愤于“外人谋我之急”,在中国 地理学会发起编纂《大中华地理志》, 出任总纂。编纂出版有浙江、江苏、安 徽、福建、京师、京兆、湖北、直隶、 山东、湖南、吉林等省地理志,以及 《大中华直隶省易县志》、《察哈尔乡 土志》等。传甲勤于著述,有“学界巨 子”之誉。其著作还有《福海归程 记》、《湖南驿程记》、《满蒙回藏地 名释义》、《黑龙江最新地图》、《辽 金元三史蒙拾》、《筹笔轩读书日记》 等传世。
降及元康,潘、陆特 秀,律异班、贾,体变 曹、王,缛旨星稠,繁文 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 南皮之高韵,遗风余烈, 事极江右。有晋中兴,玄 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 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 辞,义单乎此。自建武暨 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 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 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 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 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 变太元之气。
2、《汉书》之《贾谊传》、《贾邹枚路 传》、 《司马相如传》、 《司马迁传》、 《东方朔传》、《扬雄传》。 3、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卫二பைடு நூலகம் 傅传》,传主有王粲等建安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