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学化学 检测(100分)
2019化学新三维同步人教必修一精练:章末质量检测(一) 从实验学化学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章末质量检测(一)从实验学化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有危险化学品标志。
下面所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与物质不对应的是()选项A B C D物质氢氧化钠金属汞四氯化碳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标志正确;四氯化碳不是易燃品,C错误;烟花爆竹点燃时会爆炸,属于爆炸品,D正确.2.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A.2 L CO和2 L CO2B.9 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
2 L CO2C.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22。
4 L H2OD.0.2 mol H2和4。
48 L HCl气体解析:选B A项,没指明是相同条件,错误;B项,9 g H2O的物质的量是9 g÷18 g·mol-1=0.5 mol,标准状况下11。
2 L CO2的物质的量是11.2 L÷22。
4 L·mol-1=0.5 mol,正确;C项,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不是1 mol,错误;D项,没指明是标准状况,故4。
48 L HCl 不一定是0.2 mol.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解析:选D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端,A不符合题意;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紧贴达到引流的作用,防止液体飞溅,B不符合题意;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紧贴达到引流的作用,防止液体飞溅,C不符合题意;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不接触,防止污染药品,D符合题意。
4.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CaO中的CaCO3杂质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 ℃)和乙酸(沸点为118 ℃)的混合物D.用萃取和分液的方法可以分离碘和水的混合物解析:选A CaO可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使被提纯的物质减少,A错误。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四)气体摩尔体积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四)气体摩尔体积1.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B.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同C.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D.气体的性质不同解析:选C 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相等,而分子本身的大小又远小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故体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O2与1 mol H2的体积相同B.1 mol O2与2 mol CH4的质量相等C.1 mol H2的体积是22.4 LD.相同体积的H2和O2所含有的分子数相同解析:选B 对气体,要比较体积的大小,除知道分子数多少外,还必须强调气体所处的状态,A选项二者分子数肯定相等,但体积只能在相同条件下才一定相等。
C、D选项中也与气体的状态(温度、压强)有关。
3.在标准状况下,0.4 mol HCl气体的体积是( )A.22.4 L B.8.96 LC.4.48 L D.11.2 L解析:选B V=0.4 mol×22.4 L·mol-1=8.96 L。
4.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10 g H2B.2 mol Cl2C.1.5N A CO2D.22.4 L O2(标准状况)解析:选A A项,10 g氢气的物质的量=10 g2 g·mol-1=5 mol;B项,2 mol Cl2;C项,1.5N A CO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D项,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的物质的量=22.4 L 22.4 L·mol-1=1 mol,由N=nN A可知,10 g氢气含有的分子数目最多。
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B.25 ℃,1.01×105 P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5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1.5N AD.常温常压下,44 g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解析:选D A项,氦为单原子分子,N A个氦原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B项,所含的氧原子数为2N A;C项,在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1章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测试

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2020·广州模拟)下列关于仪器“0”刻度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在量筒的上端B.在滴定管的上端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间D.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右边解析:选B。
量筒无“0”刻度;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边。
2.比较1mol N2和1mol CO中的下列物理量:①分子的物质的量;②原子的物质的量;③质量;④电子数;⑤质子数。
其中相同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选C。
因为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均为双原子分子,二者分子内的质子数均为14,又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题述5项均分别相同。
3.(2020·荆州第一次质量检查)下列关于试剂存放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磷保存在水中B.新制氯水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固体氢氧化钠用广口瓶保存,并使用橡胶塞或玻璃塞D.在FeCl2溶液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盐酸,并加入少量铁粉解析:选C。
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因此白磷保存在水中,A项正确;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HClO见光易分解,因此新制的氯水盛装在棕色试剂瓶中,B项正确;固体氢氧化钠盛放在广口瓶中,因为NaOH能与SiO2发生反应,所以应使用橡胶塞,不能使用玻璃塞,C项错误;Fe2+能发生水解,加入少量盐酸的目的是抑制Fe2+的水解,加入少量铁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成Fe3+,D项正确。
4.(2020·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下列图示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C 。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需要用玻璃棒引流,A 项错误;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要紧靠在烧杯壁上,B 项错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C 项正确;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 项错误。
高一寒假作业(三)从实验学化学

高一寒假作业(三)从实验学化学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解析:实验剩余的药品不放回原试剂瓶是为了防止药品污染;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是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装置漏气而致使实验失败;滴管不交叉使用是为了防止试剂被相互污染而引入杂质;可燃性气体验纯是为了防止气体在实验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发生事故。
答案: B2.(2010·大同高一检测)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A.分液漏斗B.漏斗C.蒸馏烧瓶D.容量瓶解析:A项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C项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D项用于配制溶液。
答案: D3.(2011·西安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溶液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解析:玻璃棒的作用:(1)用于搅拌,蒸发时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溶解时促溶,②和③作用相同;(2)转移液体,引流,①和④作用相同。
答案: D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B项错,试管内的液体太多;C项错,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D项错,漏斗下管口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上。
答案: A5.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为让被困的红军战士吃上食盐,潘冬子将浸透食盐水的棉袄裹在身上,带进山中……假如潘冬子欲从食盐水中提取出食盐,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蒸发D.蒸馏解析:食盐溶于水后,蒸发溶剂,可得到食盐固体。
答案: C6.(2011·福州高一检测)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分离汽油和水可以用结晶的方法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用分液的方法C.分离乙酸(沸点118 ℃)与乙酸乙酯(沸点77.1 ℃)用蒸馏的方法D.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用过滤的方法解析: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应用分液法分离,A错;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应用过滤法,B错;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C正确;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应用重结晶法,D错。
化学备考人教全国讲义: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微专题6 含答案

微专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错误!×100 g。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如NH3、HCl、SO2、CO2等气体常温时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溶解度/g 13。
320.931.645。
863.985.511138168202246(2)曲线法4.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选择不同的物质分离方法(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若NaCl溶液中含有KNO3,应采取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或带有结晶水)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若KNO3溶液中含有NaCl,应采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
专题训练题组一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理解1.将80 ℃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10 ℃,有KNO3固体析出.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KNO3的溶解度D.溶液中K+的数目答案A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KNO3晶体不带结晶水,当降低温度晶体析出时,溶液只会减少溶质的质量而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
高三化学总复习各专题检测1

高考总复习·钻石卷·教师用卷高效考案·化学综合质量检测卷(一)从实验学化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 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生理盐水(密度约为1 g/cm3)() A.1 mL B.2 mL C.3 mL D.4 mL解析:0.50.5+V×1×100%=20%,V=2 (mL)。
答案:B2.下列有关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A为碱式滴定管;B中焰心与内焰位置颠倒;D中不能在量筒中稀释。
答案:C3.下列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试剂瓶中取出并切下使用的钠块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过滤时,将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棒上,将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下端口进,上端口出D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出口端不能插入到饱和Na 2CO 3溶液的液面以下 解析:钠属易燃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答案:A4.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以下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物质中,贴错了标签的是( )解析:CCl 4不易燃烧。
答案:B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于0.3 mol/L 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 L 溶液中含有0.6N A 个钾离子B .1 L 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 AC .2 L 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 mol/LD .2 L 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 A 个解析:2 L 溶液与1 L 溶液的钾离子浓度都为0.6 mol/L 。
答案:C6.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 溶液,若蒸发掉100 g 水后,其质量分数为28%,体积为125 mL ,且蒸发过程中无晶体析出,则浓缩后的K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2.2 mol/LB .4 mol/LC .5 mol/LD .6.25 mol/L解析:设原来溶液中溶质为x g ,溶液为y g ,则有⎩⎪⎨⎪⎧x y =14%x y -100=28%解得x =28 g 浓缩后的K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8 g 56 g/mol÷0.125 L =4 mol/L 。
部编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蒸馏和萃取》同步练习与测评

练习与作业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着的是()A.锥形瓶B.分液漏斗C.玻璃棒D.温度计解析:分液操作中,对温度没有要求,不需要温度计,实验中,分液漏斗用于对分层状态的液态混合物的;锥形瓶用来盛放分离出的液体,在向分液漏斗中倾倒待分离的混合液可用玻璃棒来引流。
答案:D2.下列有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中,正确的是()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采用蒸发的方法B.除去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采用萃取的方法C.将碘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沙子除去采用蒸馏的方法D.从碘水中获得碘的晶体采用过滤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采用蒸发法,A正确;酒精与水互溶,应加生石灰后蒸馏出酒精,B错误;可用碘升华的方法除去碘中的沙子,C错误;可先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然后再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有机溶剂,D错误。
答案:A3.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等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解析: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答案:B4.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A.上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放出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若分液时不小心有少量上层液体流下来,补救措施是用滴管将其从烧杯中吸出解析: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不可从下口放出,若不小心有少量上层液体流下来,则需重新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回到漏斗中振荡分液。
振荡时漏斗要拿在手中,分液时则要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磨口塞上的凹槽或小孔要与漏斗上的小孔对准,保持内外压强一致,使漏斗内的液体能顺利流下来。
答案:C5.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 D.①②③解析:①是蒸馏,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②为蒸发,是从溶液得到固体的方法;③为过滤,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检测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选择题1.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列有关蒸发皿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D.将灼热的蒸发皿放置一段时间变凉后,放在冷水中冲洗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 mL的液体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4.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B.C.D.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6.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7.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4 g 金属镁所含电子数目为0.2 N AB .16 g CH 4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 .17 g NH 3 所含中子数目为10 N AD .18 g 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 A8.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B .萃取、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D .蒸馏、萃取、分液9.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 -、-23CO 、OH -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检测(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江西省高安中学检测)现有三组混合液:①CCl4和水;②苯(沸点:80.1 ℃)和甲苯(沸点:110.6 ℃)的混合物(二者是性质非常相似的一对互溶液体);③氯化钾和单质碘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蒸馏、萃取、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萃取、蒸馏、分液
答案 C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不需用的仪器是( )
答案 C
3(2020·福建师大附中月考)现有下列四种因素:①温度②压强③气体微粒数④气体微粒大小,只改变一种因素时对气体摩尔体积(V m)有显著影响的是( )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全部
答案 C
4(2020·遵化市期末)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
B、标准状况下,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四氯化碳分子的体积约为22.4 L
C、1 mol某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该气体必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D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答案:D
6现有三组物质:①煤油和氯化钾溶液、②35%的乙醇溶液、③碘单质和氯化钠固体,分离以上各混合体系最合适的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馏、升华
C.分液、蒸馏、升华D.蒸馏、分液、萃取
答案 C
7某同学用碳酸钠配制0.10 mol·L-1碳酸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有( )
A.①⑤⑥ B.②④⑦
C.①⑥⑦ D.⑤⑥⑦
答案 C
8、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答案 D
9(2020·天津市武清区检测)需要分离下列两种混合物,选用最合适的实验装置是( ) a.汽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
b.水与丙酮的混合物
已知: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约为56 ℃。
A.④③ B.②④ C.②① D.①③
答案 B
10 (2020·甘肃张掖二中月考)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液中总原子数为3N A
B.4 ℃时9 mL水和11.2 L氮气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同温同压下,N A个CO2与N A个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D.1.01×105 Pa时,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答案 A
11某溶液中含有Na+、Cl-、K+、SO2-4四种离子,测得溶液中Na+、K+和SO2-4的浓度分别为2 mol·L -1、2 mol·L-1和1 mol·L-1,则溶液中c(Cl-)为( )
A.2 mol·L-1B.0.5 mol·L-1
C.1.5 mol·L-1D.1 mol·L-1
答案 A
12同温同压下,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
B.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
D.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为1∶1
答案 D
13(2020·湖北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期末)实验室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程序用于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A.该操作流程可用于分离水与四氯化碳
B.操作Ⅰ一定是过滤,目的是将固液分离
C.可以用于从四氯化碳中提取碘单质
D.可以提纯含少量BaSO4的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 D
14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 mol·L-1的溶液22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先称取氢氧化钠固体8.8 g
B.氢氧化钠在烧杯中溶解后,要立即转移至容量瓶
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
D.定容后将溶液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C
15(2020·深圳市高级中学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2-4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50 mL 1 mol·L-1的KCl溶液和100 mL 0.25 mol·L-1 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将10 mL 1 mol·L-1的H2SO4稀释成0.1 mol·L-1的H2SO4,可向其中加入100 mL水
D.20 ℃时,0.023 mol·L-1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100 mL加入5 g生石灰,冷却到2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023 mol·L-1
答案 D
16相对分子质量为M r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
cM r 1 000w
B.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
ρV
M r V+22.4m
C.溶液的质量分数w%可表示为M r V
22.4m
D.相对分子质量M r可表示为22.4m×w% 1-w%V
答案 D
17.(2020·山西高一期末)20 ℃时,饱和氯化钾溶液的密度为1.174 g·mL-1,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5 ℃时,饱和氯化钾溶液的浓度小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74.5
1.174×1 000
×100%
C.20 ℃时,密度小于1.174 g·mL-1的氯化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mL-1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9分)
18(10分)某学生计划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 mol·L-1的稀盐酸450 mL,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不必使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