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个人与社会

第三章个人与社会
社会是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 行某种活动。
2.西方关于“社会”的理论解释
❖唯实论 :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而是一 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塑造了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即 规定了个别人的存在”。代表人物:【德】齐美尔、 【法】迪尔凯姆
❖唯名论: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才是最终 的实体”,故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共同体),仅仅 是代表了许多人的总和。代表人物:【美】吉丁斯, 【法】塔德
社会结构
宏观社会结构 微观社会结构
社会制度 世界体系
个人 角色 群体和组织 社团和社区
1、宏观社会结构
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 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 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具体说来,社会制度以及 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
社会制度
个人关系 群体关系 个人与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
(1)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 会交往中所具有的各种特征 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会 表现出现象。
(2)表情、情绪、声音、 举止、体貌、衣着等
(3)通过自己的经验把握。
(1)指人的质的规定性。 由人的内在规定性决定。
(2)个性心理特征、思 维方式、行为模式。
(3)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在现实的社会 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交往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本质
❖ 一、人的属性
❖ (一)人的自然属性
❖ 人的自然属性:指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所具有 的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生理现象。
❖ 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天成的。 ❖ 任何个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而具

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人是自然人,但人的自然是社会中的自然,是被人能动地改造的自然,是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的自然。

人是社会的人,但人的社会以自然为基础,是自然对人来说的生产过程。

人必须首先作为自然同时又在社会中,人才能现实地生成自身。

人改造着自然,人生产着社会,自然和社会同时也生成着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一、社会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人首先作为自然的肉体存在,这是人之为人的物质前提。

但人的自然不是纯粹的自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人的自然是社会的自然,是社会的产物。

只有在社会中,自然才成为人的自然,人才成为现实的人。

社会是人从自然生成为人的必要前提。

1、人自身自然的社会化人具有与自然完全相同的一面,或者说,在这一层面上人就是自然本身。

但社会生活使人的自然存在、人的物的存在逐渐发生不同于纯粹的物的变化,使人从自然生成为人。

社会不仅使人具有自由有意识的活动,从而与物产生本质不同,社会也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人的自然属性,发生属人的变化。

人的许多生理活动走出自然的周期性,人吃熟食喝开水而不是茹毛饮血等等。

直立行走是人的自然属性,这当然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但对现实的个人来说,直立行走更多、更直接的是社会化的结果,狼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化反映着人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人。

“男人对女人的关系是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

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或者,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他的人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自然。

”1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就在于他在社会中发生何种程度上属人的变化,在于“他作为人的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同时是社会的存在物。

”2自然成为人的自然只有在社会中才是可能的。

“我们知道,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至于在自己的对象中丧失自身。

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来说成为社会的存在物,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来说成为本质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最新版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最新版

第一,人是社会的产物; 第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第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劳动创造人
西藏选举
师生关系
人的社会属性
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 说,并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 于人的社会属性。
辩论:
正方:“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反方:“人性自私论”是正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 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人的自然属性
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通 过劳动由动物进化来的。
《旧约》
《物种起源》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 转化中的作用》
人的自然属性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
向;我们习惯了飞翔,却成了无脚的鸟。年轻时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自己又是怎么样的一个 人。”时光叠加,沧桑有痕,终究懂得,漫漫人生路,得失爱恨别离,不过是生命的常态。原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那颗没被俗世河流污染的初心。大千世界,有很多 的东西可以去热爱,或许一株风中摇曳的小草,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都足够让我们触摸迷失的初心。紫陌红尘,芸芸众生,皆是过客。若时光允许, 我愿意一生柔软,爱了樱桃,爱芭蕉,静守于轮回的渡口,揣一颗云水禅心,将寂寞坐断,将孤独守成一帧最美的山水画卷。一直渴盼着,与心悦的人相守于古朴的小院,守 着老旧的光阴,只闻花香,不谈悲喜,读书喝茶,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从容而优雅地老去。浮生荡荡,阳春白雪,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不过两三枝;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梦的季节,有爱的润泽,走过的日子,都会成为笔尖温润如玉的诗篇。相信越是走到最后,剩下的唯有一颗向真向善向美的 初心。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朝花夕拾,当回望过往,你是此生无憾,还是满心懊悔呢?随着芳华的流逝,我们终究会明白:任何的财富都 比不上精神上的愉悦,任何的快感都不及对初心的执着。愿你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迎,不苟且偷生,不虚掷有限的年华,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活在每一个当下,不忘初心,

什么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

什么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

什么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自然属性是指人类先天就具备的特质和能力。

人类的自然属性是多维度的,包括生理特征、心理特质、社会属性、文化认同等方面。

这些自然属性不仅是人类个体生命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的探讨人类自然属性的影响,下面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生理属性对行为的影响1. 基因特征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基因是影响人类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决定人类基础性格特质,还能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

例如,中性色素的分泌程度就与个体对环境威胁的反应,以及压力应对的能力相关。

2. 生理特征对行为的塑造人类的身体特征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例如,男性荷尔蒙的分泌会影响人类敌意和进攻性,而女性体内的荷尔蒙则与人类的亲和力和合群性有关。

二、心理属性对行为的影响1. 个体的性格与行为个体的性格是决定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

人类个体会在一定的遗传条件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

例如,开朗、外向的人容易与周围人交往,而孤僻、内向的人则更容易退缩、避免社交。

2.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情绪是人类的情感体验,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情绪能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行动、主观体验等。

例如,情绪低落的人会影响其工作、学习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表现。

三、社会和文化属性对行为的影响1. 社会阶层与行为社会阶层会对社会交往和经济状况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在社会阶层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例如,上层社会更讲究礼仪和文化规范,而下层社会则更注重现实利益的追求。

2. 文化差异与行为文化是人类的共同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

不同文化的人群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行事风格和交往方式。

例如,西方文化偏重个人主义和自由观念,而东方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综上所述,人类的自然属性对个体的行为和社会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我们的成长与发展而言,了解自己的自然属性,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属性,将对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有更好的影响。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如何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如何

我们崇敬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 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 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 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 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 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 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请用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观点分 析爱因斯坦这段话。
那么,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科
3.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的辨证关系
区别: 第一,内容不同.自我设计是指自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职业和 奋斗目标等.社会需要或社会设计是根据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 的需要,对社会成员的发展在总体上提出要求和规划. 第二,原因不同.个人之所以要进行自我设计,是因为个人总有自 己的特殊情况,需要从个人的情况出发去确定自己的奋斗目 标,选择自己的职业。这种自我设计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 是个人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个人发展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 有计划的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联系: 第一,国家和社会尊重一切从社会利益出发的自我设计。 第二,自我设计和社会需要相互促进 。自我设计要以社会需要 为前提,要服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离开社会需要的自我 设计是无意义的。社会也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与可能,离开 个人的努力,片面强调社会需要也是会落空的。 社会需要与自我设计的关系也正反映了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和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个人活 动受到 社会发 展的制 约
一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生产力\ 一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生产力\生产关 政治制度\文化制度) 系\政治制度\文化制度)
二是受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的制约 二是受到个人的社会地位\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有两个,一个是社会。

我们知道人类是由无机物变成了有机生物,然后通过自身的进化发展,到了现在变成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所以人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和其他动物一样可以进行繁殖生育等生物活动。

这其实就是自然属性。

而人类社会又不同于其他动物,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财富积累和财富自由甚至权力占有从而来满足自己需求的实现,也就是社会属性。

人类所创造的科技文明等等都属于社会属性,也即人们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财富积累和社会权利的取得。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而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话,那么这个人他就不适合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因为一个不能进行创造活动而只能依靠获取资源来满足自己需求的人他就不适合生存于这个时代。

浅析人类体质的双重属性

浅析人类体质的双重属性

浅析人类体质的双重属性摘要: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体质本是人的自然特征,但是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范畴之下也变为一种极为明显和重要的族群认同因素,这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事实。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从纯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自然体质特征,亦或是将人类的自然体质放置于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背景之中,从民族学的视域审视人类学的双重属性,从自然和文化两个属性来解释人类自身及其发展过程。

关键词:体质人类学文化民族学从体质人类学的学科分类来看,主要有欧洲大陆和前苏联两个体系。

在欧洲大陆体系,体质人类学被称为人类学,是生物学门下的一个学科,包括人体形态、人类起源和人种学三个领域,它与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构成关系密切但又互相平行的学科集群,以前苏联为代表。

在以为典型的北美体系中,体质人类学则是整体的人类学这门学科中的四个分支之一,其他三个分支分为文化人类学(即民族学)、考古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

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回顾历史,以往的博物学家、进化论学者或者其他自然科学家,在他们探讨人类本能属性的时候都曾对人类社会性和文化性进行过思考。

众所周知,在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选择”,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繁殖,如果这种差别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则称其“自然选择”;如果是认为社会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则之为“人工选择”。

达尔文在关于人类的由来以及性选择问题的讨论中多次强调人类受到这两种选择的双重作用。

他指出:“人在数量上的增长率倾向于比他的生活资料的增长率为快,因此,他时常要受到一番严酷的生存竞争的折磨,而自然选择或自然淘汰就会在它威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建成它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我们势不由己地达到这样一个关于人的起源的结论之后,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最大的难题是我们的高标准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性情又是增养来的这一个问题。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有食欲、性欲、求生 欲等自然欲求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①二者统一于人之中。 ②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 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性,就没有人 的社会性。 ③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 性,人的自然属性受人的意识的指导,具有 强烈的社会色彩。
鲁滨逊在航海中遇险,他被海浪 冲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身上只带着一把小刀、一个烟斗 和一些烟草。幸运的是他们的船 并未真地沉没,他从船上运回了 枪支、弹药、锯子、斧子和锤子。 为获得食物和衣服,他猎取野山 羊并将羊皮加工成皮革。他种植 大麦和玉米,在孤岛上生活了28 年.
鲁滨逊离开了社会,生活了28年,他为了生存也从事 了一些生产活动,他的生产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吗?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C ) A.上层建筑 B.精神表现 C.基础 D .本质特征 2、人的本质属性是指 ( C ) A.自然性 B.动物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B ) 3 、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产属性
D.多样的属性
A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B 人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C 人有食欲、 性欲、求生欲等自然属性 D 人的生产和生活具有社会性
8 马克思说:“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 只有为了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 工作,他们自己才能达到完善。” D 材料中所说的“人类的天性”应指
A人具有自然欲求和奉献精神
10. 1912年,豪华 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首次航 行中便撞上了冰山,沉没在冰海中。1503人遇难,704 人获救。“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之前,船员和乘客 都临危不惧,次序井然,根据船长的指示把妇女和儿 童送上救生艇。 这说明①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不仅要依赖物质条件,而 且要依赖人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②人没有精神,就失 去了作为“万物之灵”的特性 ③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 会性,并受社会性的制约 ④人的本性并不是自私的 A ① ④ B ① ② C ①②③ D D ①②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
一、人的自然属性
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这里所说的兽性,就是指人的生理本能,人的生物性。

而本文所说的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指人的生理或生物方面的属性。

人总是先作为一个自然的人而存在的。

作为从大自然走出来的一种高级动物,人必然有与其他动物相同的自然性,有由生理本能而产生的动物所共有的种种欲望,如食欲、情欲、贪欲等等。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论述人的本质。

如尼采认为;“构成人的天性的不是意识、精神或理性,而是无意识的不受拘束的生命、纵横溢流的精力以及过于蒙昧和混乱的本能。

”柏格森认为:“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冲动,它经常创造者层出不穷的新形式,从一个创造向另一个创造前进。

”爱德华∙奥∙威尔逊断言:“生物学是理解人类本性的一把钥匙。

”以上主张,把人的生物性,人的由生理本能产生的欲望归结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进而把人混同于动物,这自然是错误的。

但是,这些学说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一个客观存在,即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作为人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自然属性在人所具有的全部属性中占有何种地位,对此,本文从人的需要构成的层次性分析而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层次高低可划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组中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这五种需要体系中,层次越低,就越具有动物性,就越和人们的生存本身相连;层次越高,就越远离动物性,就越能体现出人的超自然醒和人的社会本质。

尽管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构成理论有很多缺陷,但他从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需要提出了人的本性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体现出人的社会本性。

可见,人的自然属性是构成人的本质的物质前提。

承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客观存在,在理论上,就可以克服一些把人的本性、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单一的社会性、阶级性的片面观点;在时间上,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四人帮”横行时期,他们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甚至连人的吃、喝、住等基本需要都得不到保证。

这种举动的理论根源就在于把人简单地视为纯社会性、阶级性的抽象物。

再如,社会上一些犯罪、越轨行为的出现,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人的理智与贪欲、情欲的冲突,后者压倒前者所造成的。

对此,仅仅用人的社会学、阶级性就不能完全说明这些问题的原因。

应当指出,人的属性,无论是其社会属性还是自然属性,都必然有着与动物像区别的特殊性。

当人从自然界走出时,人的生理属性就带有了其他动物所不可能具有的特点。

认识社会性动物,人的自然属性也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因此,应当明确人的自然属性绝不是一种纯自然性,人的自然属性只是相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自然性。

相对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纯自然而言,人的自然属性又是带有社会意义的自然属性。

因为人的自然属性已经不再像动物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生理需要,它已经时时受到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和束缚。

二、人的社会属性
救人的社会属性而言,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人总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决定人的本质的不在于人的自然特征而在于人的社会本性。

人的社会属性就是人的社会关系及表现这人的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活动的属性。

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区别人与动物时的作用看,人的社会属性更鲜明地体现了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它也是使人的自然属性区别于动物的生物性之根源所在。

正如马克思所言:“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人的机能。

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比如,人们的吃喝已不再以填饱肚子为目的,而讲究色、香、味,讲究营养;人们的婚姻已不再以满足性欲为单一目的,而讲究是否相互理解,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有爱情等等。

至于人们的社会属性,如语言、劳动、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等,更是人所独具。

人的社会属性是诸多社会因素的综合。

首先,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人们之间关系到社会性。

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社会属性中的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我们知道,人们对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如:阶级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工人与农民的关系、亲朋关系等等,但其中最本质的是人的生产关系,其他各种社会关系莫不是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把全部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站在生产关系的高度来说明其他社会关系,才能把握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能理解人的社会属性乃至人的本质。

其次,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人的事件的社会性。

我们知道,社会实践决不能由孤立的的个人来进行,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们活动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无论从人们活动的目的、条件、手段、结果来看,无一不是社会性的。

此外,人的社会属性还包括人的行为的社会性,人们的思想意识的社会性等等。

承认人的社会属性在规定人的本质中的重要作用,就同一些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生理本能的自然性的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好多哲学家从生物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主张:“我所吃所喝的东西是饿哦的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我的本质……,”“完全和动植物一样,人也是一个自然本质”。

爱尔维修认为:“肉体感受性乃是人的唯一动力。

”柏格森讲生命冲动,弗洛伊德讲性本能等等。

他们的共错误在于他们否认人的自然属性中的社会因素,以生物性、自然性代替人的社会属性今儿去小人的社会性存在,这种貌似唯物主义的观点实则是历史唯心主义在人的属性、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反应和表现。

三、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
人既离不开自然属性,又离不开社会属性,两者统一于人的现实存在之中。

具体来说,“认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这一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基础。

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指人的生理本能方面的属性。

就人的生理需要而言,它是维持人的存在所不可缺少的,它是人的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需要,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其次,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已不像动物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它处处渗透着人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一种纯自然性,而是相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自然属性,是一种被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

再次,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人的自然属性是相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离开了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无所谓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相对于人的自然属性而言的,离开了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无所谓人的社会属性。

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条件。

人的自然属性又是渗透着社会因素的。

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就是发展了人的自然属性,而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继承了以往社会历史成果的人的社会性。

总之,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统一于现实的人之中:任何人都是弃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承认并正确认识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它是正确理解人的本质的理论前提。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中内在地包含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因为人们是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中体现着自己的本质的,在实践中发生着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更多地体现着人的自然属性,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满足的是人们的吃、穿、住等生理需要。

人与人发生关系时则更多地体现着人的社会属性,充分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之中。

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的人的本质,
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带有社会意义的关系。

人的本质既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哲学抽象和概括,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哲学抽象和概括。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次,它是同一些在人的本质、人的本性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观点划清界限和尺度。

历史上,对人的本质、人的本性问题的观点纷杂多样,有的偏执于人的自然性,把人等同于野兽;有的偏执于人的社会性进而把人的社会性做了形而上学的抽象;也有人以单一的阶级性代替人的本质。

这一切,都是对人、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的片面性理解。

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明确人的本质中内含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就为我们同以上错误认识划清界限提供了科学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