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问题(一)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诞生以来,与自然环境发展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通过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和谐共生的方式。

一、生态系统的和谐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1.1 相互依赖关系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自然界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空气、水源、土壤、光照等基本要素,而人类则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这些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

如水资源对人类而言是生命之源,而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水资源产生影响。

只有保护好水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1.2 循环利用资源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体现在资源利用上。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是保护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关键。

例如,能源的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

2.1 保护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

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其栖息地和生存条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合理开展野生动植物观赏活动,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也是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2.2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式,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保护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保护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保护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保护,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第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和谐包括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利用资源。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

其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的生态系统,维护物种多样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和污染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大家还可以通过参与环保组织和志愿者活动来支持生态保护工作。

最后,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我们应该尊重动植物的权益,避免滥捕滥杀。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来促进和谐相处。

例如,建设动物保护区、推行植树造林等措施。

第二部分:人与自然的保护保护自然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下面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培养。

通过教育人们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政府可以加强相关课程设置,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环保宣传活动,企业可以开展环保培训。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并加强对其执行力度。

对于环境破坏者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同时,加大对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支持,激发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此外,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也是保护环境的关键。

减少工业和交通污染,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都是减轻环境负担的有效措施。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小事开始,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服; 人类不可能与自然隔绝建造自己的“乐园”,而是与 自然息息相关,同生共死。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尊重自然的伦理态度 遵循自然规律的理性态度 保护自然的实践态度 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
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
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建立 共生、共赢、共荣的伙 理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
(2)人改造自然是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所谓人的内在尺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表征,可以 概括为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需要、本性和 本质力量以及对于自己活动和本质的自我意识。 所谓自然的外在尺度,即对象尺度,就是自然界本身所 具有的属性和规律。 人的内在尺度又不仅仅限于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它 可以通过改变客观外部对象的形式,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 创造出自己需要的人化自然界,实现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 统一。
当前生态危机现状
气候变暖问题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淡水污染的严重
固体废弃物污染
可以看出,人们一味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和统治, 却忽视了我们对自然的每一胜利,都要受大自然的报复和 惩罚。
恩格斯在总结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 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 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 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 又取消了。”
(3)人既是自然的消费者又是自然的调控者和协同进 化者。
首先,人在生态系统中是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 上的。 其次,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人作 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其调控的现实对象是人类与自然界的 相互影响,即“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 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就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从互相尊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

一、互相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始于互相尊重。

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奏。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然赋予的资源和美景。

例如,当我们登山探险时,应该遵守山区的规定,不随意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当我们在海滩游玩时,应该保持海洋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人类应该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途径之一。

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和自然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人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

例如,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只有积极保护环境,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还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需求是无处不在的,但过度的开发和使用会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应该关注未来的可持续性。

例如,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提倡循环经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鼓励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共同进步。

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通过互相尊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只有在这种和谐中,人类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能够永续发展下去。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创美好未来。

(本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当我们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时,不难发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生态自然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条件,例如空气、水、食物等。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工业排放、过度开垦等。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2. 资源过度开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的开采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匮乏,甚至造成了某些资源的枯竭,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许多动植物物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部分甚至濒临灭绝。

失去这些物种将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并给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损失。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并付诸实践。

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和谐关系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发展需求的发展方式。

我们应该寻求符合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的发展模式,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实现和谐关系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创造力之一,它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基础。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与自然的关系,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采取行动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首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

正如生态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每个生物都在自然界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

我们人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和生存都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各种资源。

从食物、水源到氧气和能源,我们都需要自然界的支持。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自然的影响,而应该与之和谐共处。

然而,现代化的进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产生了负面影响。

例如,大量的森林砍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对许多物种造成了威胁。

空气和水污染使我们暴露于健康风险之下。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追逐所谓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要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这需要从教育开始,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课程,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法律和政策,以限制资源的过度开采,促进可持续发展。

企业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和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森林再植和湿地保护,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此外,通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推行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我们可以保护濒危物种和海洋生态系统。

最后,我们应该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优化能源利用,推广再生能源。

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物品,鼓励循环使用和回收利用,以减少塑料污染。

另外,我们可以采用有机农业和绿色交通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引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随着科技进步和城市化的加剧,人们对于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等议题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丰富资源供养人们的生活需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赋予地球美丽景观及可供休闲娱乐的场所2.人类尊重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资源利用不超过自然承载能力•保护生态系统,维护地球上其他物种的生存权益•提高环境质量,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家园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二、人与自然的冲突及原因1.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建设在自然灾害易发区域造成灾害损失2.计划经济时期的资源过度开采•高速工业化导致资源需求剧增•低效率使用和大量排放问题未得到重视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工业和城市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过度采伐森林和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系统崩溃三、解决人与自然冲突的方法及措施1.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及执法力度•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限制性措施•检查违法行为并惩罚违规者2.推动可持续产业发展模式上升•提倡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开发•鼓励循环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3.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培养人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推广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度结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自然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冲突并寻求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繁荣昌盛的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探讨如何建立并维护这种和谐。

一、尊重自然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

自然界中的每个生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态位,它们各自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不侵犯它们的权益。

此外,我们还应该尊重自然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例如,我们可以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环保的生活方式等。

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发展,加强环境教育的普及等。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观念,树立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我们要倡导绿色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此外,我们还应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强执行,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采取环保措施,个人应该从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问题(一)
摘要: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问题受到了伦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探讨和确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伦理价值提供形而上学根据,也能够为人们从实践上维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一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源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一致,内隐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当代人对这种不和谐的深深忧虑。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抗,即人类拼命地掠夺和奴役自然界,大自然也对人类每一次胜利都进行疯狂的报复。

生态危机作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标志正在诅咒着人类,威胁着人类的在世生存。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从而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解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正在承受的生态危机苦难,成为时代的呼唤和价值追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味着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意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善,甚至是一种最高的善;相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由于其隐喻或象征着毁灭,所以它是一种恶,甚至是一种大恶。

扬善去恶是人类价值追求的目的之一,因而解除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价值指向。

消除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键是确认产生这种不和谐的根本性原因,以便能够为人类找到拯救生态危机的正确道路。

尽管对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原因人们有种种猜测和分析,其中也不乏精辟的见解和论道,但笔者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的断裂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本源性原因,正是在人性方面人与自然发生本质的对立,才在实践行为方面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的后果。

在人类早期观念中,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价值关系意义上的紧张和分裂,无论是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还是古希腊的哲学自然观,都以各种不同的理解或解释方式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之中,人之为人的人性与自然世界之为自然世界的本性在古人那里总是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

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古希腊人的“小宇宙”与“大宇宙”和谐一致的主张,都表达着人与自然本质同一的看法。

古人的这种人与自然一体的人性见识,导致了“万物与我齐一”和“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与自然宇宙保持和谐一致,千万不要僭越最伟大灵魂为人类安排的这一必然秩序的行为规范。

然而,古人的这种存在维度和意义维度却被现代人所遗忘,西方近代发生的启蒙运动彻底颠覆了古代人的有机论自然观,自然世界由此变成了一台既没有灵魂、也没有生气,完全由力学支配,进行机械运动的机器。

自然概念的含义也由古希腊的“生长”、“涌现”、事物发生的“内在根据”,变为了现代的自然界和自然事物的总和。

自然世界从一个活的有机体沦落成为死一般的物质世界,人由此也就从自然宇宙中分裂出来,成为与自然世界对立的存在。

笛卡尔首开先河,将人与自然界区分为两个各自独立且平行存在的实体,他们之间互不依赖,互不决定,互不派生。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广延,心灵的根本属性是思维。

斯宾诺莎反对笛卡儿的二元对立说,主张在自然宇宙中只存在一个实体,那就是上帝,而心灵和物质仅仅是上帝这一实体的两个属性;两个属性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联系,它们互不产生、互不限制。

结果斯宾诺莎在建立实体一元论的同时,又在事实上造成了一种属性二元论。

斯宾诺莎以后,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人也力图克服机械论自然观的缺陷,消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但他们却走向了与古希腊哲人相反的道路,把人看作是自然价值的显现根源。

如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和“自然向人生成”;黑格尔则把自然世界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属于“主—奴关系”,即人是主人,自然是奴隶。

经过现代形而上学的努力,人从自然宇宙中彻底脱落出来并成为与其对立的存在,人与自然从此分别归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自然存在物属于仅具有广延特征的物质世界和客体世界,人类则属于能够思维的心灵世界和主体世界,“目的王国”和“自然王国”之间从此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

现代人不再像古人那样,以自然宇宙为背景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同一性,而是将人与自然的对
立、不同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志。

这意味着,启蒙之后人从本质方面与自然发生了彻底的断裂,或者说从人的本质方面与自然世界划清了界限。

人不再是自然世界之中的存在,而是收缩到以自身为参照系统并仅仅向自身认同的独立存在。

如仅仅向自身的认识能力认同,从而认为人是理性存在物;仅仅向自己的类特征认同,从而认为人是一个社会存在物。

启蒙运动将人从自然宇宙一体中独立出来,似乎解放了人类,争取了人的尊严,但事实证明,近现代人的这种自我启蒙和自我解放在给人类带来自由和享乐的同时,也对人自身和自然环境制造了灾难性后果。

首先,近现代人解构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同一性,从而造成了人类自我的迷失,使人类无法准确确认自己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误把对自然界的宣战、掠夺和奴役视为人之为人的象征。

其次,人不再向自然认同,而成为仅仅向自身认同的存在物,这势必导致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强势运行。

如现代人类完全扭曲了生物进化的意义,把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理性,以及生物进化最为辉煌的一幕——人类的诞生,理解为人优越于自然界和强暴自然物的固有资本。

人拥有理性,自在地就具有绝对价值,自在地就是目的,所有自然存在物仅仅是服务于人之目的的工具,成为现代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引发人类对自然的促逼和宰制,并直接造成人与自然的现实不和谐。

所以,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发生断裂是人与自然最根本和最深刻的分裂和对立,这种断裂直接规定了人类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并为人类占有自然和统治自然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合理而正当的理由。

作为人与自然现实不和谐标志的生态危机,正是这种本质断裂的直接逻辑后果。

二人与自然的本质同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根据
当我们确认了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是人与自然分裂和对立的深层原因之后,隐含在这一分析中的一个逻辑推断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即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应该是保证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根本性原因。

也就是说,人只有在本质方面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才能确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

尽管古人提出了人与自然在本质上同一的思想,但这仅仅是一种天才的猜测,其中还不乏泛神论糟粕,以及人屈从于自然的自卑心态。

真正科学而合理地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是人与自然现实和谐的基础,进而是人类社会和谐基础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的“权力意志”和话语霸权,遮蔽了其思想的灵光,造成现代人对人与自然在本质方面的同一性产生了遗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并以此作为历史的逻辑起点和分析社会和谐与不和谐的人性论基础。

马克思对人的这一规定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至今人们还很少论及其中表达的深邃思想。

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包含着两种规定性:一方面他必须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为对象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P.106);另一方面人也必然是其他自然存在物表现它的生命本质的对象,“假定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

这样的存在物首先将是一个惟一的存在物,在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物存在,它孤零零地独自存在着。

因为,只要有对象存在于我之外,只要我不是独自存在着,那么我就是和在我之外存在的对象不同的他物、另一个现实,也就是说,我是它的对象”1](P.106)。

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像所有自然生命一样,在以它物为对象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同时,又作为表现其他自然物生命本质的对象而在世生存。

正如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所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同时植物也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力的对象一样。

人类以其他自然存在物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并不是以某一种或某一类自然存在物为对象,而是以所有自然存在物或整个自然界作为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

同样,人类在作为表现它物生命本质的对象时,也不是表现某一自然物的生命本质,而是表现整个自然界的生命本质。

人以自然为中介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自
然也以人为中介表现它的生命本质:人与自然是互为中介、互为对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